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理解

理解

在實施GJB 9001標準的過程中,很多企業會出現產品標識不合格、不可追溯等問題。壹方面他們無法理解標準對“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的要求,另壹方面“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的程序文件也不好操作。筆者詳細梳理了相關標準的要求,並結合多年的質量管理實踐經驗,就如何解決問題提出了壹些看法,希望對大家貫徹GJB 9001標準,開展質量體系認證有所幫助。

從GJB 9001C-2017標準8.5.2的內容可以看出,產品標識的目的是識別輸出(指產品和服務)及其監視和測量狀態(指檢驗狀態),防止過程輸出或其監視和測量狀態的混淆和誤用,並實現必要的可追溯性。GJB 9001將標識和可追溯性的要求放在生產階段,但在實際過程中,需要在產品和服務實現的全過程中使用適當的方法。

標識是指通過標記或記錄來識別產品和服務或其特定狀態,通常可分為三種:產品和服務標識、產品和服務狀態標識和可追溯性標識(即唯壹性標識),下面逐壹說明。

壹、產品和服務標識

產品和服務標識是為了區分不同規格、型號、特征或特性的產品和服務,防止產品和服務實現過程中的混淆,只有在必要時才進行標識。那什麽時候才是“需要的時候”?當產品和服務容易混淆的時候,這和我們日常識別產品型號、序列號、生產日期、生產廠家等不是壹回事。我們日常的標識更多的是為了溯源需求。容易混淆的產品和服務標識包括但不限於以下部分:

1)關鍵/重要零件的標識。識別關鍵零件/重要零件的目的是為了加強過程控制。雖然關鍵零件/重要零件的物理特性和功能特性可能與其他零件不同,但其作為“關鍵零件/重要零件”的作用與“普通零件”並無不同,容易造成混淆,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標識,便於識別和加強過程控制。

2)緊急放行/例外放行的產品標識。緊急放行/例外放行產品未完成所有要求的驗證活動,其質量狀態無法確定,容易與正常產品混淆。壹定要做好標記,做好記錄,確保產品和服務可以回收和更換。

3)不合格品的識別。不合格產品是指不符合要求的產品。它們的質量狀況與正常產品不同,物理特性可能差別不大,容易造成混淆。應及時對其進行識別和隔離,以避免誤用或錯誤交付。

4)讓步接收和設備替代的鑒定。讓步接收表明產品不符合要求,設備替代表明產品的技術狀態與正常產品不同,應予以標註,避免與正常產品混淆。

5)技術狀態項的識別。技術狀態項的選擇是為了加強過程控制,所以技術狀態項要有標識,要有別於日常的型號和編號,便於識別,避免與非技術狀態項混淆。

6)具有相似物理特性的產品標識。例如,M5×4螺釘和M5×5螺釘必須加以識別,以避免誤用。

7)其他容易引起混淆的產品標識。

產品和服務識別的方法應根據產品的特性和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識別方法,通常包括:

1)銘牌標識:在銘牌上打上標識生產,並將銘牌固定在產品上;

2)貼標識:將標識產品貼在標簽上,然後將標簽貼在產品的包裝上;

3)標識套:對於可包覆的產品(如電纜),標識制作可以套在包覆上,然後將包覆固定在產品上;

4)刻字標記:在產品表面刻字標記;

5)噴漆標記:用油漆或塗料在產品表面做標記;

6)品牌標識:對於不能自行標識的產品,不適合采用不幹膠標簽和標識套的形式,可以在標識上附加標識生產,然後在產品上附加標識。

7)設備引導接口標識:對於運行軟件的硬件,如顯控臺,產品標識還應包括引導接口標識;

當不方便采用上述方法進行產品標識時,可在生產記錄、檢驗和驗收記錄、生產和質量證明等文件和記錄中進行產品標識,並能明確說明產品的開發階段(圖樣-M、初始樣品-C、樣品-S、正樣-Z、定型-D)、緊急或異常放行、檢驗和試驗狀態。

二、監視測量狀態識別

監視和測量狀態標識是指在同壹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中,用於判斷輸出是否合格的即時狀態描述(通常標記為待檢、已檢待檢、合格和不合格),以防止不同狀態的輸出混淆,特別是防止不合格產品被誤放行或誤用。

根據計劃,在指定地點設置監視和測量狀態標誌。包括:輸出上的直接標識(如無損檢驗標識、標簽、封條、標誌等。);設置區域標識(待檢區、不合格品區等。);在其伴隨周轉的相關記錄或文件(如加蓋檢驗印章、工藝流程卡、質量跟蹤卡)等上標註。

三。可追溯性標識

根據GB/T 19000-2016《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可追溯性是指能夠追溯某壹對象的歷史、應用或位置,從而調查產品的來源、過程和目的地,系統地調查批次問題。武器裝備實行質量責任終身負責制。隱含的要求是,所有設備都應標有可追溯性。可追溯性標記是指我們日常工作中的產品型號、序列號、制造商和生產日期。在某些情況下,可追溯性標記也是產品標識的壹部分。

產品的批次標識通常是追溯性標識的壹種方法,批次管理是追溯性要求的細化和具體實施。那麽到底什麽是同批呢?GJB 1330A-2019《軍品批量管理質量控制要求》給出了明確的定義。批量是指在穩定的生產條件下,根據相同的技術文件,同壹組織壹次投入或產出的壹定數量的產品。包括四層含義:①同壹機構不同單位之間不存在同批次;(2)相同的技術文件,非常清楚;(3)穩定的生產條件,生產條件包括人、機、料、法、環境、測量等因素,穩定性的描述不能有明顯的波動(不是不變)。比如操作工不可能從熟練工變成新手;(4)壹次投入或產出,同時購買壹批原材料,3月份和5月份分別生產壹批產品,這不是壹批產品。

根據GJB1405A-2006《設備質量管理術語》,批次管理是指按批次進行投料、加工、換崗、入庫、裝配、檢驗、交付和標識,以保持同壹批次產品的可追溯性的活動。要實現批量管理,需要:

1)“五清”進行批次管理,即產品批次清、數量清、質量狀態清、原始記錄清、爐(批)號清;“六批”是指分批投料、分批加工、分批轉移、分批儲存、分批組裝和分批交付。應保持批次標識,批次管理應與生產組織形式相適應,並考慮經濟合理性。

2)按批次建立記錄,如隨工作的過程卡,用於記錄該批次產品的數量、質量狀況、操作者和檢驗者。這是過程實施的記錄,應該保存。批次標識應與產品和服務的原始記錄(憑證)相壹致,如產品和服務的批號、型號、日期等,對於需要追溯的情況應做相應記錄。

3)做好記錄。記錄應能追溯生產和服務交付前的情況和交付後的步驟和地點。壹旦出現質量問題,產品和服務的責任制造商,產品出廠和/或生產的日期,組成產品的裝配部件的批號,產品交付前的情況和交付後的步驟和地點都可以通過批號和相關的批次憑證追溯。

第四,三者的比較

產品標識、狀態標識和可追溯性(唯壹性)標識的區別。

臨終遺言

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管理是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GJB726A-2004《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要求》規定,當產品因標識喪失而變得不確定時,該產品應視為不合格。

標識通常可分為三種:產品和服務標識、產品和服務狀態標識和可追溯性標識(即唯壹性標識)。產品和服務標識是為了區分不同規格、型號、特性或特征的產品和服務,防止產品和服務實現過程中的混淆。監視和測量狀態標識是指對同壹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中合格輸出的即時狀態描述。可追溯性標識也是產品標識的壹部分。所有設備產品都需要可追溯性標識,以追溯產品的歷史、應用或位置。批次管理是追溯需求的細化和具體實現。

拙見僅供參考,希望對各單位執行標準,開展質量體系認證有所裨益。

  • 上一篇:識別和可追溯性
  • 下一篇:周傑倫簡歷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