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圖書軌道

圖書軌道

苗文科訊

途奇網絡

最近看了日本作家清水綾乃的《世界上最美的20本書的故事》,裏面介紹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20家最美的書店。

在作者眼裏,書店有三個層次:

第壹,它有壹個類似於“盒子”的內部空間層次;

第二,書店是壹種“車站”般的存在;

再次,書店有“媒介”的壹面,它將地域的歷史文化和書籍作為智力遺產傳承,同時也向外界發出和傳遞“信息”。

希臘聖托裏尼島。

諸神向往的愛琴海日落,

美麗的余輝落在聖托裏尼島的北端。

站在白色的露臺上,

傳說中的神秘大陸從海的那壹邊消失了。

通往樓下書店的石階,

是他的世界之口遇到了很多故事。

壹踏進店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天空的墻壁上寫著無數漩渦形狀的名字,都是曾經在這裏生活過的年輕人寫的。他們在商店提供的床上過夜,值班看店。作為工作獎勵,免除妳相應的住宿費。對文學感興趣的年輕人從世界各地趕來,使書店得以維持到今天。他們住在書店裏,看書,不停地寫作;每天和夥伴們輪流看店,也聊書,聊世界,聊人生。休息的時候去海裏遊泳,晚上品嘗當地新鮮的魚菜和紅酒。這就像壹所培養未來作家的海濱學校。

被聖托裏尼島的美景所吸引,幾個二十多歲的加拿大人和美國人聯手開了這家書店。剛開始,店裏只有壹些手工做的床和書架。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來訪的年輕人各盡所能,各顯所長,漸漸就成了今天的樣子。木板、海邊撿來的鵝卵石、繩索搭建的梯子,可以通向天井附近的床。放哲學書的木架子名叫“哲學之塔”,又細又高,矗立在壹個小店裏。

英格蘭安尼克。

站長穿著帶肩章的制服駐紮在這裏。

從女士到勞工,各種旅行者聚集在壹起。

在這個英格蘭北部的老火車站重生後,

成為愛書人停留的停車場。

安尼克火車站是壹座巨大而雄偉的石頭建築,妳不可能從各個角度都看到全景。在過去的幾年裏,世界上最大的火車運營網絡——大東北鐵路,把這裏作為始發站和終點站。

1968車站裁撤後,熱愛有軌電車的英國人斯圖爾特曾經在這裏經營過壹個小鎮作坊,專門制作配套的火車模型玩具。此人從美國旅行歸來,在飛機上遇到了壹位愛看書的美國女子瑪麗,並對她壹見鐘情。斯圖爾特遞給瑪麗壹張紙條,她在漫長的飛行中沈浸在她的書裏,上面寫道:“如果妳想和我說話,請舉手。”兩人從此相戀。

不久,兩人結婚了,瑪麗的夢想實現了。夫妻倆利用車間空間,在1991開了壹家書店,然後壹點點擴大店面。如今,車站的壹部分(面積約750平方米)已被用作書店。仿佛在訴說著建築本身的記憶和主人夫婦的生活經歷,店內的書架上有壹個圓形的迷妳軌道,壹輛玩具火車在上面不停地運行。

這家名為“易貨”的書店,藏書35萬冊。顧客來自英國各地。他們保留看完的舊書,同時從店裏拿走與他們估值相當的其他書。

就這樣,人和書都離開了車站,重新登車。

這種循環和流轉是無止境的,而書店作為書籍的“驛站”,繼承了過去南來北往的遊客造成的熙熙攘攘的車站習俗。

墨西哥墨西哥城

就像在墨西哥老電影中經常看到的那樣,

帶陽臺的戶外開放空間,充滿釋放,

選擇綠樹環繞的書籍,

圍著書喝咖啡,

這家商店壹年到頭都很擁擠,到處都是當地的愛書人。

這家店由建於上世紀40年代的磚混房屋改建而成,外墻和入口都保留了原有的旨趣。店名中的“Cafebrería”壹詞由café和librería組合而成,“EI Péndulo”意為“鐘擺”,是以壹位店主借用“福柯鐘擺”的形象,將自己的願望放在裏面“客人去而復返的地方”而得名。穿過拱形門道走進店內,寬敞的天井恰到好處,各種下垂的掛件應有盡有。

經營者之壹愛德華多是壹名活躍的建築師,目前在大學任教,也參與了書店的改造設計。現在店鋪整面墻都是書,這裏曾經是豪宅的中庭。墻壁和書架的壹體化室內結構,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空間。開放式的天井上覆蓋著透明的屋頂,看起來就像壹個溫室。愛德華多說:“

這些書本身就陳列在那裏,真是太美了。並且讓他們接受自然光的對比,視覺上更加美觀。

“而且,就像過去院子裏草木茂盛的景象,現在店裏有了亭亭玉立的陳皮。綠色燈罩也頗有‘溫室風格’。購書者可以像在溫室裏賞花壹樣研究和選擇書籍。

比利時布魯塞爾

下班路上,我會在這裏品嘗醇香的紅酒和美食。

偶然遇到壹本妳喜歡的好書。

在布魯塞爾之外,

這家有趣又受歡迎的書店,

為市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壹抹亮色。

店門口有壹個漫畫館,墻上用日文片假名寫著“manga”幾個字。值得壹提的是,在比利時,漫畫作為壹種文化已經相對成熟,連店鋪的裝修都露出了本來面目。2006年開店的時候,只是從這裏的漫畫館和二樓的兒童圖書館開始。兒童圖書館裏的地板都是玻璃做的,天井裏掛著巨大的飛機模型。五顏六色的燈光和書架也充滿了童趣。從這裏開始,幾個店面依次相連,形成壹個細長的半弧形。逐壹探索也是逛這家店的樂趣。

陳列烹飪書籍的餐廳以意大利語中的“廚房”命名。在馬賽克地板上,放著塞德裏克的舊車,壹輛菲亞特Cinquecento。五顏六色霓虹燈的藝術博物館和三角鋼琴的音樂大廳都是獨壹無二的。店裏賣的書主要是法語書,但最後壹個館是英語書,燈罩上畫著英國國旗的圖案,有經典的紅地毯和沙發,室內裝飾以統壹的“英倫風格”呈現。

在文學藝術博物館裏,天井裏掛著很多書,畫著比利時國旗顏色的座椅也格外醒目。

葡萄牙裏斯本

這家書店是由裏斯本的幾位文化界人士經營的。

庭院高懸,空間寬闊。這裏曾經是壹個印刷廠。

店名在葡萄牙語中是“慢慢讀”的意思。

時間主題的藝術作品被包圍,

答應給來訪的客人時間讓他們沈浸在書中。

這家書店過去是壹家印刷廠。追溯建築的歷史,從65438年到0973年,第壹期葡萄牙快報Express Express就誕生在這座廠房裏。《快報》是壹份在康乃馨革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報紙,康乃馨革命是壹場不流血的政變,於次年爆發。店鋪附近有壹座吊橋,因4月25日革命紀念日,也被命名為“425橋”。

時至今日,店裏依然洋溢著“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大米”的革命氣息。書店經營者是裏斯本以作家和詩人為首的文化團體,成員約10人。他們把創辦理念定義為“獨家銷售基礎讀物”,壹點壹點地籌集資金,各有想法,從1999開始運營。甚至在朋友的幫助下,從倒閉的出版社弄來了家具,從老藥店借來了帶玻璃門的書架,並許下了“絕對只用來放書”的承諾。這家商店經常舉辦壹些文化活動,如電影放映、講座和音樂會。營業時間工作日持續到午夜,周末持續到淩晨2點。

店名是Ler Devagar,意思是“慢慢讀”。YEATION在店裏的“基礎讀物”已經達到了5萬冊。在同壹個地方,甚至時間都慢了下來。

最好的閱讀方式是邊走邊翻。

常客之壹的喬西·皮諾說著壹口流利的法語,字正腔圓,不慌不忙地向我解釋道:

“任何好的東西,都需要花時間慢慢創造。越是不耐煩,越要有耐心。”

中國臺灣省臺北市。

某處,壹條陽光明媚友好的小巷,

有壹棟精致的房子,其中,

有壹種對古董和舊東西的親密的愛,

我也對尋求新發現深感好奇。

渴望與珍本書精彩相遇的人,

今天,我們也將聚集在這裏。

狹長的店裏,貨架上擺滿了手工布包、賀卡、木雕印章、糖果罐頭、火柴盒、廚具、吸管掃帚、紅鉛筆、細管刷等懷舊文具。其間,按照開本大小和主題大致分類的書籍,放在最適合它們的地方,和各種風格的小物件放在壹起,看起來很舒服。

這家商店的老板格雷斯是壹位活躍的室內設計師。為了工作上的參考,她買了很多書,於是產生了壹個想法:“既然如此,為什麽不幹脆開個書店呢?”這家商店所在的地方,曾經是存放家具的倉庫。格蕾絲把這裏當成自由市場,賣家具換取開店所需的“壹點錢和壹小塊空間”。

室內裝修最精致,最用心的地方就是門,長桌,地板。店門是臺灣省立大學女生宿舍樓的舊物;與狹長空間相匹配的長桌是壹位韓裔美國攝影師朋友兩年前買的。只是地板比較豪華,選用了最高的柚木材質。

就像店名“非常非常好”壹樣,客人可以在這裏找到各種“好東西”。有仿佛能感受到前主人溫暖的家具和手工制品,有主人的藝術家和朋友的作品,還有格蕾絲最喜歡的好書。安靜的空間教會客人放松和平靜,遇見能給自己帶來創作靈感的好書,仿佛是為自己而存在。

每當格雷斯打開壹本書,她就會想到作者、攝影師、插畫師、裝幀設計師等等。

“這種書是很多人花了很多心血創作的藝術品。”

所以店裏有很多相冊,美術和視覺系的書,還有在精美裝幀的基礎上購買的古籍。

法國巴黎

在塞納河的左岸,巴黎聖母院的對面,

在拉丁區的學生街上,高大的櫻花掩映下,

有壹個烏托邦。

迄今為止,以寫作為目標的年輕旅行者,

仍然來自世界各地。

海明威二十多歲的時候在巴黎住了六年。晚年,他向剛開始寫作的年輕朋友們布道:

“如果妳有幸在巴黎度過妳的青春,那麽在妳的余生中,無論妳走到哪裏,巴黎都會與妳同在。因為巴黎這座城市?是流動的盛宴。”

以這段話為原點,海明威寫了壹本名為《流動的盛宴》的自傳,支持他走上作家之路、幫助他在巴黎生活的“恩人”——西爾維婭·比奇女士經營的書店和圖書館,也就是今天的莎士比亞書店也出現在其中。

後來在納粹軍隊的占領下,書店在1941關了壹次。後來,和原主人碧琪女士同樣定居巴黎的美國人喬治在1951重新開店。起初,喬治給書店取了個新名字,但接手後,他又把書店的名字改回了“莎士比亞”。店內二樓,壹直保留著碧琦女士私人收藏的圖書館。今天,喬治的女兒西爾維婭和她在商店遇到的丈夫,都是書店的負責人。

中國,北京。

被紅燈籠吸引,

不同國籍、不同職業的書蟲紛紛聚集於此。

高速發展,日新月異的動感城市,北京。

書店也像市場壹樣充滿活力。

不斷孕育著奇特的遭遇和全新的文化。

書店經營者亞歷山德拉·皮爾遜(Alexandra Pearson)是壹位英國女士,年輕時作為外交官的女兒在北京生活過壹段時間。上世紀90年代初,大學畢業後,她回到了正在發生巨變的北京,創辦了壹個供在京外國人交流的私人俱樂部。除了餐廳,會所裏還有壹個擁有2000本英語書的圖書館。後來俱樂部決定關門,最讓她舍不得的就是這個圖書館。於是她下定決心,現在就開始著手這本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的書。

書吧由三個房間組成,最裏面的房間用來賣書,外面的兩個房間作為圖書館。學生、記者、作家和藝術家每天都聚集在這裏。有世界各地來北京生活居住的外國人,也有文藝氣息的中國人。這裏的通用語言是英語。外國出版社的中國新銳作家、編輯、翻譯...各種各樣的人在這裏相遇,有時壹些新書也應運而生。

亞歷山德拉說:“書店的美來自於它的靈魂。”“老書蟲”們也頻繁舉辦壹些音樂會、講座等文化活動,甚至每年舉辦壹次自己的文學節。店裏裝飾著歷年來參加活動的作家畫像。其中,妳甚至可以看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偉大作家的面孔。

在物流發達的今天,網購壹本書的好處真的太多了:省時省力省錢。隨著網上買書的人越來越多,對實體書店的沖擊也越來越大。雖然實體書店受到重創,但這並不妨礙書蟲們找到喜歡的書店,安靜地坐下來看書。逛書店比省時快速搜索更適合消磨時間。

書是有靈魂的,書店也是。如果說文字和裝幀是壹本書的靈魂,那麽書店的靈魂就在於它的設計風格和人文情懷。其實真的很難定義世界上最美的書店。每壹個有靈魂的書店,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美好。但是,對於每壹個書蟲來說,心裏壹定藏著壹家喜歡的書店。在那裏,我們可以在書海中自由徜徉,享受讀書的美好時光。

-結束-

我是柯遜,“我願做偉人,但還是對不起壹草壹木”是我2018的小目標。希望去公園看看大世界,遇見更好的自己。

  • 上一篇:廢墟圖書館寶藏
  • 下一篇:四川傳媒學院大壹宿舍有幾個房間(分布查詢)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