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社區事跡材料

社區事跡材料

社區事跡材料範文(5篇壹般性文章)

在我們日復壹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總是要接觸或使用事跡材料。事跡材料是用來表揚先進、樹立典型的文字材料,讓廣大幹部群眾看到思齊、效仿,從而全心全意做好本職工作,真實記錄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寫事跡有很多註意事項。妳確定妳能寫出來嗎?下面是我給妳整理的壹篇社團事跡範文(壹般5篇),希望對妳有幫助。

社區事跡材料1建平縣鐵南街鐵南社區勞動保障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宗旨,依托政府惠民政策,以“創先爭優”為契機,積極為下崗職工提供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受理貼息小額貸款申請、提供就業援助。

今年53歲的劉勝是建平縣第壹糖廠的下崗工人,現在是建平縣萬壽蔡晟針織品超市的法人。

2002年,劉勝無壹例外地成了下崗工人。作為壹家之主,沒有工作和收入來源,他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渴望找到壹份工作來貼補家用。他開始關註各種招聘信息,把在報紙、電視、電線桿上看到的信息都寫下來,晚上電話聯系。就這樣,他在路邊擺攤,在商場門口擦鞋,在養豬場餵豬。但這些經歷告訴他,這並不能從根本上扭轉目前的困境。她決定通過再學習,學習壹門技能,開始新的事業。她連續三期參加就業局提供的糕點制作和烹飪技術,壹邊學習,壹邊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

後來,他在壹家針織品批發店工作。因為他認真研究商品的購銷和消費者的心理,所以他的銷售業績壹直很突出,深得老板的常識。經過幾年的工作生活,劉勝積累了很多銷售經驗,尤其是商品采購。對他來說,他熟悉商品,哪裏的商品豐富,哪裏的商品便宜,哪裏的商品時尚實用。這壹點他了如指掌。他結束打工生活,在建平縣萬壽西村開了壹家針織店,做得遊刃有余。很快他就覺得由於缺乏流動資金,經濟效益受到嚴重影響,四處籌錢無果,吃不好睡不好。

得知情況後,社區主動幫她辦理了再就業優惠證,申請了小額貸款。他積極參加就業局組織的市場營銷專業培訓。經過30天的訓練,劉勝受益匪淺。有了資金和強化的營銷理念,劉勝的超市擴大經營,銷售業績壹路攀升,平均每周壹次,銷量可觀。目前他已經雇傭了6名下崗工人,主要從事給街邊店鋪送貨,增加了銷售額和收入,解決了下崗工人的就業問題,讓他們有了穩定的收入,解決了後顧之憂。

劉勝失業了,他相信自己的創業之路會越走越寬。劉玉玲鐵南社區經營的玲玲冷飲冷庫面積小,需要擴建,但資金不足嚴重影響了經濟效益。她著急上火,卻沒有辦法解決。鐵南社區領導得知這壹情況後,積極與就業局聯系,為劉玉玲爭取貼息小額貸款。經過註冊、培訓和考試,劉玉玲獲得了結業證書。就業局領導在鐵南街道勞動保障所、鐵南社區相關人員陪同下,親自到劉玉玲零陵冷庫考察,最終通過審批。目前,3萬元的貼息貸款已成功轉到劉玉玲的賬戶上。

看著劉玉玲臉上發自內心的微笑,我們也相信她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社區事跡材料2李團結社區黨支部在文化路街道黨工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服務居民、幫助弱勢群體、搭建黨群橋梁、幫助政府”的工作理念,緊緊依靠社區群眾,始終把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作為黨建工作的重點,把熱心社區服務、關愛社區居民作為日常工作的立足點,創先爭優工作圍繞“建強組織、發揮作用、優化服務”的目標,努力探索新時期社區黨建新路子,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黨支部在社區居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得到了全體黨員居民的廣泛支持。社區多次受到上級表彰獎勵,獲得“全國青年文明社區”、“特色社區”、“文明和諧示範社區”、“文明社區”等榮譽稱號。

壹是抓住核心夯實基礎,構建黨建工作新格局

"火車跑得快,全靠前帶."為建立壹支年輕、創新、敬業的基層黨組織,切實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社區黨支部3名成員和居委會幹部全部實現了“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平均年齡35歲。新黨支部成員責任心強,綜合素質好,群眾基礎紮實,為黨支部開展各項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發放黨員調查表、慰問信、走訪群眾家庭、召開座談會等方式,支部對社區黨員、在職黨員、流動黨員進行了登記編目,建立了黨員分類管理的“三管”模式,對流動黨員實行“協管”,對轉黨員實行“接管”,對在職黨員實行“雙管”,建立了黨員信息庫,完善並建立了黨員管理服務中心。

社區黨員鄧侃在外地工作多年。為了讓他及時了解社區的工作情況,社區經常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與他溝通,及時給他發送下崗職工優惠政策、房屋登記、社保補貼申報、返還等信息。為適應新形勢下黨建工作的需要,社區要充分發揮“* * *駐* * *”工作機制,加強社區黨組織、所轄單位黨組織和“兩新”組織的溝通聯系,研究探討新形勢下黨建工作方法,通過“六會六* * *”活動,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拓寬* * *渠道,建設* *。形成* * *留社區、* *建社區、* * *享社區資源的趨勢,實現* * *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積極推進區域大社區、大黨建黨建的黨建新格局。

第二,抓創新,精細服務,喚醒黨員黨性。

為提升黨員管理服務水平,社區黨支部以“四項工程”(組織工程、質量工程、陣地工程、民心工程)建設為平臺,在完善黨員管理服務中心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抓好兩項黨建創新:

壹是開通博客,在線建設家園——李團結黨建E家,在網頁上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宣傳社區服務指南和流程,及時更新社區黨建活動開展情況,在截止日期前上傳創先爭優活動簡報55期。在互聯網上架起與社區黨員和居民信息溝通的橋梁。社區黨員和群眾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對社區工作提出建議和監督,社區黨支部可以在線回答社區黨員提出的熱點問題,方便了居民,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博客點擊率已經超過14450次。

第二,新幹線的開通為黨建服務——“六型”服務,讓黨員能找到歸屬感。第壹,是“體貼”的服務。通過為老、弱、病、殘黨員提供關愛服務;第二,它是壹種“令人愉快”的服務。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居民的身心將得到娛樂。

第三,是“幫扶”服務。為社區弱勢群體提供各種幫助,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

第四,是“港灣”服務。不斷完善和優化黨員服務中心建設,拓展中心功能,為黨員參與活動、學習交流提供各種方便快捷的服務;

第五,是“風箏”服務。通過為黨員流動人口發放活動卡、保持書信電話聯系、解決家庭困難等方式,確保外出黨員“不斷線”。第六,是“親情”服務。主動和那些已經流入黨員的人取得聯系,讓他們和組織說說話,為組織做事,讓他們時刻感受到家的溫暖。

通過“六式”服務,激發了黨員的黨性意識,讓更多的黨員找到了歸屬感。老黨員李振聲每次回家到支部慰問,都非常感動。他主動為災區捐款;環保衛士郭誌華利用作廢的條幅,親手縫制了40多個布袋,免費發放給居民,宣傳環保知識。優秀復員軍人張、服務人民模範範國成等經常活躍在社區文化活動舞臺上;退休教師劉福軍多年來壹直幫助弱勢群體,深受群眾歡迎。黨員中的優秀社區中心王如森,把黨員聚集在身邊,學政策、談環保、談心裏話,及時反饋社區黨員的需求和信息,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黨的紅色宣傳員”;慈母王小賤不僅為貧困居民捐款捐物,還為孤兒院的孩子們織毛衣和帽子。

社區事跡材料3長安新城面積0.28km,4700戶,常住人口1.5萬余人;黨組織的建制是黨委,下轄兩個黨支部,登記黨員109人;***社區黨組織班子成員5人,1專職副書記,1副書記,成員3人;居委會10居民,8個服務站。在“壹點三定兩個目標”的基本思路指導下,服務站制定了“民生第壹、惠民利民、服務社區、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居委會制定了《社區幹部十點十條》,進壹步促進了社區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社區黨委在各項工作中,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民主集中制,深化社區“創先爭優”活動,集體討論社區重大事項,形成決議,定期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社區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明確工作思路,完善發展規劃,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努力加強黨組織建設。

社區黨委壹直堅持建設黨員活動室、黨員電教室等活動陣地,采取因地制宜、小型多樣的原則,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黨員,滿足黨員需求。圍繞創建學習型組織的要求,利用圖書館和電教室的優勢,不斷加強黨員幹部的學習和建設,提高黨員幹部的素質。社區黨委帶領所有* * *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在自然災害和重大活動中,他們多次捐款捐物,在平安奧運、國慶安保和NPC、CPPCC巡邏活動中執勤,高質量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社區黨委在黨建引領下不斷創新理念,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經過幾年的不斷探索,社區黨委整合了社區幾支分散無序的文體隊伍,成立了社區全民健身協會,由老年人健身協會、青少年體育協會、兒童興趣協會組成。有舞蹈隊、早操隊、腰鼓隊、合唱隊、壘球隊、老年乒乓球協會、書畫協會、民俗活動隊、手工編織隊、京劇唱迷、太極拳輔導站等。,擁有450多名正式會員。青少年體育社團包括足球隊、籃球隊、乒乓球隊、羽毛球隊、臺球協會、遊泳協會、穿越協會、書畫苑、公共文化活動站等。,擁有400多名固定成員。社區黨委還指導協會根據自身特點,設計會徽標識,建立協會章程,完善網絡交流平臺,參與公益活動,規範自治管理,豐富協會內涵。社區的文體隊伍形成了品牌效應,多次參加豐臺區和街道組織的各類文體比賽,取得了多項優異成績,展示了居民良好的精神風貌,弘揚和培育了“對外塑造形象,凝聚力量”的社區精神。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的廣泛開展,使居民健身多樣化、經常化。新型社區社會組織的培育和發展,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促進了社區文體活動的蓬勃發展,推動了社區居民自治建設,為社區建設和精品社區創建增添了活力。

幾年來,長安新城社區黨委始終堅持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和優良的工作作風,努力完成每壹項工作,努力創新實踐,豐富了黨員生活,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多次被北京市授予“首都綠色”社區、“體育先進單位”、“體育振興”社區、“北京綠色社區”、“雙創”先進社區等榮譽稱號。今後,社區黨委將繼續努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社區的和諧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社區事跡材料4在社區黨委的領導下,黨支部書記宋美英和黨支部成員帶領43名黨員發揮戰鬥堡壘作用,以支部社區黨建為龍頭,把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建設放在首位,圍繞社區黨委的中心工作,以關心、支持、服務黨員為重點, 以爭創“五好”社區黨組織為目標,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引領黨員創新,促進社區和諧建設。

第壹,以人為本,讓黨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第二支部43名黨員年齡偏大,65歲以上占60%,其中70歲以上14人。老黨員是開展黨的工作的好的壹面,但是年齡大給支部工作帶來壹定的艱辛。在創先爭優活動中,二支部結合實際,挖掘黨員身邊的閃光點,做學習的表率。支部裏有兩位德高望重的老黨員,壹位是85歲的李新,有68個黨齡,另壹位是76歲的張漢卿,有56個黨齡。壹個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壹個是北京市勞動模範,在黨革命和建設的時代為黨和人民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兩人退伍後,依然保持著* * *黨員的覺悟,退位時從不褪色,繼續參加組織活動。支部經常用這兩個黨員的能量來激勵和鼓舞全體黨員,使黨的光榮傳統得以傳承,同時也使支部黨員的出勤率壹直很高。

第二,關心資助和服務黨員,調動黨員的積極性。

支部從關心贊助、服務黨員出發,深入黨員家中,面對面、心連心地做思想工作。黨員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為他們排憂解難。劉春鳳,黨員,過去很少參加組織活動。了解後才知道愛人的兒子生病了,支部成員到他家走訪,向社區黨委反映他的實際困難。春節前,社區黨委和支部拿著500元現金和500元醫療卡到他家慰問,這讓老劉非常激動,熱淚盈眶:“以前我很少參加組織活動,但黨組織沒有忘記我。謝謝,謝謝黨組織。”2014以來,劉春鳳同誌克服家裏的困難,堅持參加黨組織的每壹次活動,特別是兩會期間。他從未曠工壹天。李寶明,黨員,患有直腸癌。身材稍有起色,她就主動參加了支部活動。幾年來,18名黨員陸續住院。在黨委的支持下,支部主動來訪,這些黨員康復後主動參加社區黨委和支部的所有活動。黨員傅深有感觸地說:“黨委、支部關心我們,支持社區黨委、支部工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就連黨員、李誌向、王瑞祥的愛人也壹再表示,我們的家人支持黨支部的工作,困難我們自己會克服,絕不拖老公後腿。第二支部的凝聚力逐漸增強,所有黨員都團結在支部周圍,使支部的工作順利而有力。實踐證明,如果我們走進黨員,資助他們解決他們的困難,只要黨組織關心資助和服務,為他們辦實事,我們的服務工作越細致、越深入,黨員的積極性就會越高。

第三,尊重生命最後的尊嚴

二支部在黨員中立了壹個不成文的規定,黨員去世時,要去死者家裏慰問家屬。第二,黨員自掏腰包為死者購買花圈。第三,支部書記和委員最後去火葬場送別。自從楊玉珍第壹名黨員死亡以來,已經有八名黨員相繼去世。他們的去世是家人的巨大悲痛,也讓黨組織失去了壹位可敬的長輩。2014年6月,黨員鄧玉茹因病去世。由於妻子去世多年,兩個兒子都不在身邊,黨支部主動聯系家人和工作單位,為他們尋找車輛,辦理報銷等事宜,順利處理了鄧的事情。對此,很多死者家屬非常感謝黨支部的關心。黨支部對因病去世的黨員如此細致入微,讓我們感受到了黨的溫暖,給了我們力量。

第四,向社區居民公開承諾,促進社區和諧發展。

1.努力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自覺堅定理想信念,爭做“五個帶頭”的優秀黨員。

2.不退休的思想,在創先爭優活動中,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自覺服務群眾,為身邊居民排憂解難,積極認真響應上級黨組織。

3.按時參加社區黨委和支部組織的學習活動,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

4.遵紀守法,自覺遵守黨的紀律,維護公平正義,敢於同違法行為作鬥爭。

5.提高退休後的生活質量,註意身體健康,適度參加體育活動,合理飲食,心態平和,延年益壽。

6.教育孩子尊老愛幼,學習進步,爭做家庭和睦的榜樣。

7.搞好鄰裏關系,促進社會和諧和文明進步。

二支在覆蓋社會穩定、促進和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拆違工作中,該分局積極配合社區對違法者進行勸阻和禁止。當鄰裏糾紛發生時,分行可以將沖突化解在萌芽狀態。

在非法集資事件中,該支行的黨員和許多居民被騙。支部協助社區黨委做這些同誌的思想工作,希望他們通過正當的法律手段解決問題,避免因感情用事釀成大禍。

總之,五壹社區第二支部得到了全體黨員和居民的良好響應,始終保持“五好”組織建設,團結全體黨員,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創建和諧社區做出了貢獻。

5年7月3日下午,送走了這學期最後壹批學生,胡和施心艾坐在食堂的飯桌前算賬。“嗯!這學期沒有虧損。”黃瑚應該滿臉笑容。

2007年,胡夫婦放棄了各自年薪十幾萬元的在京工作,回到家鄉懷寧縣茶陵鎮,用多年打工的積蓄開辦了懷寧縣第壹家“留守兒童愛心家園”。8年來,夫妻二人用僅能維持正常開銷的費用,為1100多名留守兒童建起了港灣。

2007年5月,因為留守女兒的壹封信,在北京打工的夫妻二人收拾行李,回到孩子身邊。新聞報道說壹位退休教師離開了兒童之家,她受到了鼓舞。“我帶壹個孩子兩個,為什麽不多帶幾個?”施心愛說。

開辦留守兒童關愛之家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兩人拿出10多萬,租下了206國道附近的壹個舊村。經過改造和購置,他們為留守兒童建起了壹個“家”。“我壹開始沒想過賺錢。我們想為民生做點事。”胡對說:

壹開始,施心愛照顧所有的愛心家園。這個能幹的“媽媽”早上4點起床,給孩子做好早餐,然後買菜、洗衣服、打掃衛生、洗碗,晚上督促孩子讀書學習。她每天直到最後壹個孩子關燈才睡覺。對於這些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施心愛像母親壹樣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發現孩子生病了就馬上送去醫院治療,精心護理。

2009年冬天,由於長期勞累,正在給孩子燒洗腳水的石愛突發腦梗,這個鐵“媽”倒了。丈夫胡接替了這壹工作。他壹邊雇了兩個工人照顧妻子,壹邊堅持經營“愛的家園”。

胡和石鑫愛也會像普通父母壹樣吃孩子的剩飯;會為哪個孩子成績突然下滑而焦慮,請家教給他輔導;會把孩子們的獎狀貼滿整面墻...

到目前為止,八年的時間裏,住在愛心家園的留守學生已經達到1100多人,最多壹個學期80多人,很多孩子在這裏壹呆就是七年。他們有的考上了大學,有的出國留學,有的工作了,有的生了孩子。

“愛之家”從原來的每學期1.500天收費1.500元,收費只調整過壹次。現在費用是每學期2500元。平均壹個學生壹天的生活費大概是16元,包括住宿、水電費、人工費、餐費、電話費...

為了改善孩子們的生活條件,他們投資安裝了空調、太陽能熱水器等設備。現在,他和妻子已經花光了打工掙來的20多萬。

去年冬天,胡因為學期比平時多了半個多月而虧了錢。“每天買菜要花很多錢,沒辦法虧本,但我不能虧待孩子。”胡說,雖然他輸了錢,但他從未想過放棄。

有人問我,“愛的家園”會持續多久。胡回答說,“只要哪個學生願意來,我們都願意做。”

  • 上一篇:版權的法律保護
  • 下一篇:伊通學院圖書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