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新農民、新農村和新畫卷

新農民、新農村和新畫卷

新農民、新農村和新畫卷

從基礎設施到社會事業:公共財政閃耀農村

在新農村建設中,讓農村居民擁有均等的公共基礎設施、同質的居住條件和各方面的平等權利,是城鄉協調發展的最終目標。

回望發展,聚光燈首先照出了壹個令人熱血沸騰的數據: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從2144.4億元躍升至104.86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這份“三農”支出清單增強了農民的信心和勇氣,在道路、電力、燃氣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方面,為農村民生發展提供了堅強後盾。

中西部地區對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實施義務教育“兩免壹補”,將農村義務教育免除學生學雜費範圍擴大到全國。全國農村中小學全年減免學雜費達6543.8+05億元,教育公平托起了無數農村家庭的希望;

全國新建和改建農村公路272萬公裏,解決了3.26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增農村沼氣用戶3000多萬戶,改造農村危房460多萬間,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展較快;

全國新農合參合人數8.32億,參合率超過97%。各級財政對新農合的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農民看病難的問題正在得到解決。

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在農村編織了壹張巨大的安全網。千百年來,中國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扶危濟困”的願望正在實現。

從二元發展到城鄉壹體化: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歷史發展告訴我們,中國的“三農”問題交織在壹起,不僅導致了行政二元格局和城鄉差距的擴大,而且分割了中國生產力發展的空間,直接造成了全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因此,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統籌市民和農民,統籌經濟社會發展,開始了新的探索。

隨著城鄉壹體化步伐加快,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集體林權改革試點全面鋪開,村鎮銀行等壹批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初見成效,農村小額信貸體系逐步完善。

改革給中國農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國農村在改革中不斷實現新的跨越。

令人欣慰的是,我國農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洗禮,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勞動方式、收入分配呈現多元化格局。

新農村建設使廣大農村呈現出整潔、整齊、文明、富裕的新面貌。農村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閱覽室和廣播電視“村村通”等公共文化設施和項目逐步建立和完善,電影、戲曲、歌舞、科技培訓等文化活動連年開展,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和農民文化生活的質與量發生了很大變化。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可以看到,城鄉二元結構的堅冰正在被打破,城鄉壹體化發展的美好畫卷正在中國農村逐漸繪就。

  • 上一篇:環遊世界,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最好有介紹
  • 下一篇:辦民辦托兒所需要什麽條件和證件?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