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兒童入園焦慮的原因及對策

兒童入園焦慮的原因及對策

兒童入園焦慮的原因及對策

在幼兒園初期,由於對父母的依戀,對陌生的幼師和陌生的環境的不適應,孩子容易產生分離焦慮。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依戀類型的兒童對入園表現出不同的焦慮。可以從幼兒不同的依戀類型入手,根據幼兒的分離焦慮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幫助幼兒穩定入園情緒,使其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壹,分析幼兒入園焦慮的原因

分離焦慮是兒童與照顧者分離時的壹種焦慮和行為,是兒童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的不安全感和恐懼感的壹種反應。有兩種情況會導致分離焦慮。壹種是未緩解的,即孩子與父母完全分離,壹個人呆著;第二種是間接分離,即孩子與父母分離,但與他人分離。研究發現,當嬰兒和照顧者分離時,如果有他人陪伴,他們的分離焦慮可以得到緩解,因此分離焦慮的反應強度也較低。而且兒童的分離焦慮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降低,3-5歲兒童的分離焦慮程度較高。孩子入園後的焦慮,在老師的關心和陪伴下,可以得到緩解,最終消除。

孩子入園有分離焦慮是正常的心理現象。孩子入園焦慮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壹是本能的不安全感,對陌生環境的恐懼;二是對父母的依戀行為。大多數心理學家認為,依戀對孩子未來的心理發展有長期影響。精神分析學派代表弗洛伊德指出,母嬰之間建立穩定的依戀和情感聯系,有利於兒童社會性和個性的正常發展。埃裏克森還認為,早期的情感依戀為孩子提供了基本的信任感,有利於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與他人建立密切的情感聯系。

兩個因素的交互作用,導致幼兒在入園初期產生分離焦慮。如果孩子長期處於這種消極的情緒狀態,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建立安全依戀的兒童在幼兒園同伴交往中表現出更強的社會能力、人際問題解決能力和更高的自信水平。所以,幫助孩子縮短適應期,快速穩定情緒,快樂上幼兒園是非常重要的。

二、不同依戀類型兒童的焦慮及消除焦慮的對策。

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心理學家安斯沃思用“陌生情境法”測量兒童的依戀行為,發現不同依戀類型的兒童表現出不同的依戀行為。根據研究結果,安斯沃思將兒童分為三種不同的依戀類型,包括安全型依戀、抗焦慮型不安全依戀和回避焦慮型不安全依戀。

老師是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的“重要人物”和“權威人物”。孩子對父母的依戀能否安全地轉移到老師身上,主要取決於老師對孩子的關愛態度和方式。幼兒第壹次入園時,教師要仔細觀察每個幼兒在父母離開時和父母離開後自由活動時的表現,以及幼兒與父母見面時的表現。不同依戀類型的兒童在與父母分離和與父母團聚時表現不同。老師可以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措施,消除孩子入園焦慮。

對兒童的安全依戀

這類孩子剛入園時可以獨自或和父母壹起探索周圍的陌生環境,對教怪幣和同伴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為與父母分離而悲傷,卻沒有強烈的分離焦慮;與父母團聚時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並尋求與父母親近。從外在行為特征來看,這些孩子情緒健康、穩定、自信、友善、樂於探索,表現出很強的適應能力。不需要老師的特殊照顧。對於這類孩子,老師采取的措施主要是營造輕松愉快的物質環境和輕松和諧的心理環境,培養孩子熱愛老師和幼兒園的感情。

壹方面,我們應該創造壹個輕松愉快的物質環境。根據新人園小朋友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需求,精心安排活動室和活動角度。活動室的墻上可以貼壹些可愛的小動物形象和有趣的故事線;用孩子生活中的材料營造遊戲環境,準備大量的活動材料和玩具。孩子們被豐富多彩、新穎整潔的環境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參加各種活動,有利於緩解焦慮,逐漸適應和喜歡幼兒園。

另壹方面,要營造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老師親切的態度,親切的語言,溫暖的愛撫等。能讓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滿足,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此基礎上,孩子可以迅速將對父母的依戀轉移到老師身上,從而大大緩解因離開父母而產生的分離焦慮。對於這類孩子,教師可以采取舉例示範、講道理的方法來緩解他們的焦慮。如果及時表揚不哭不鬧的孩子,引導其他孩子向他們學習;或者說清楚:“只要妳在幼兒園吃好睡好,爸爸媽媽下班就來接妳”;還可以通過講故事等方法,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群體中的壹員,知道老師喜歡所有的孩子,從而促進孩子依戀的轉移。

(B)焦慮——對兒童的叛逆的不安全依戀

這類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表現謹慎,過度依戀母親,不敢探索環境,對陌生人不太關註。對父母的離去表現出極度的悲傷和焦慮;與父母團聚時,有兩種矛盾的行為:尋求親近和拒絕交流。從外在的行為特征來看,這類孩子情緒不穩定,排斥接納,依賴性強,缺乏自信。

這種孩子需要老師的關註。針對前壹類兒童的措施也適用於這壹類兒童。另外,對於這樣的孩子,老師要優先滿足他們的情緒和需求。

老師要經常照顧好孩子,讓孩子和老師結緣,有安全感。Klaus-Kennel假說表明,母子早期的皮膚接觸會促進親子依戀的早期發生。孩子對皮膚刺激也有強烈的需求,老師要讓孩子感受到母愛的愛撫,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老師和媽媽壹樣,也要多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讓孩子對老師產生親切感和依戀感,從而促進親密師幼關系的形成。老師的關心和體貼可以讓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把老師當成保護者,從而緩解入園焦慮,逐漸適應幼兒園生活。

另外,老師要引導這樣的孩子逐漸融入同伴群體。壹開始老師要帶他們和其他小朋友壹起玩,然後逐漸增加他們獨處和和其他小朋友壹起玩的時間,最後讓他們融入同伴群體。剛開始,這樣的孩子可能無法和其他孩子壹起玩,這就需要老師的幫助和引導。在遊戲中,玩具可以增加孩子交流的頻率,比如誘導孩子之間的眼神交流、肢體接近、手指接觸以及隨後的言語交流等等。遊戲可以幫助孩子在同齡人中找到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消除對陌生環境的恐懼。

(C)避免焦慮對兒童的不安全依戀

這類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可以獨立探索和玩耍,但是投入不夠。他們能接受陌生人(如老師、同齡人)的關註,和陌生人在壹起不太難過。在人際交往中,這樣的孩子表現出壹些回避現象,比如回避大人的目光或者扭過頭去。父母離開的時候我不是特別焦慮,和父母團聚的時候我也不試圖親近。從外在的行為特征來看,這類孩子似乎對愛反應遲鈍,排外獨立,情緒活動水平較低。

這種孩子也需要老師特別關註。他們的適應能力介於前兩類孩子之間。雖然他們可以接受陌生人的關註,積極玩探索性遊戲,但他們的關註度和探索度不如安全的孩子,而高於叛逆的孩子。前兩類孩子的辦法也適用於這類孩子。另外,對這類孩子要采取轉移法和順從法。

老師要用孩子感興趣的玩具、書籍等物品來吸引他們,轉移他們的註意力,緩解他們的壓力,穩定他們入園的情緒。當孩子可以自由活動時,老師應該服從他們的意願。只要孩子情緒穩定,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強迫孩子加入既定的活動,可以為所欲為。

除上述對策外,教師還應積極尋求其他有效措施,以便在最短時間內消除幼兒入園焦慮,使其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比如老師可以允許孩子把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物品帶到幼兒園,讓孩子有壹個精神寄托。老師還要和家長溝通,了解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和需求,以及家長在家裏常用的壹些方法,以便在教育中有的放矢。另外,老師也要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做好孩子入園前的準備工作。

  • 上一篇:溫州醫科大學是985還是211?
  • 下一篇:莆田學院郵編,地址及簡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