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請問有沒有人當過復旦的校長?

請問有沒有人當過復旦的校長?

復旦大學歷任校長(解放前)

校長任期

馬校長1905 ~ 1906。

校長嚴復1906 ~ 1907

監督夏靜觀1907 ~ 1909

監理高1909 ~ 1910

馬校長1910 ~ 1912

李登輝總統+0913 ~ 1936.7

代理總裁唐魯元1918

代理總裁郭仁元1924.7 ~ 1925.3。

代理總裁錢鑫的1936.8 ~ 1940.5。

吳南軒總裁1940.5 ~ 1943.2

校長張毅1943.2 ~ 1949.7

復旦大學歷任校長(解放後)

張誌讓(1893-1978),江蘇常州人。1920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回國後歷任北洋政府司法部參事、大歷書院法官、武漢國民政府最高法院法官。“四壹二”反革命事件後,他拒絕為南京政府工作,回到上海執業律師,積極營救黨員和革命誌願者。1936救國會“七君子”被捕後,擔任“七君子”的首席辯護律師。上海解放後,他被任命為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歷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全國人大法案委員會、法制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陳望道(1891-1977),原名沈毅,浙江義烏人,筆名佛圖、薛範。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中央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回國後積極倡導新文化運動,擔任《新青年》主編,翻譯出版了第壹部《* * *產黨宣言》中譯本。他是中國* * *制作方上海發起團成員。1921 7月,就讀於CUHK第壹大學,當選為CUHK地委第壹書記。1927至今在復旦大學任教。歷任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四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會,NLD中央第三副主席。65438-0955當選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他壹生致力於進步中國運動和中國科學的教學和研究,建立了中國修辭學的科學體系,在哲學、倫理學、文學理論和美學等方面都取得了深刻的成就。《辭海》主編,《修辭學與語法》作者。

蘇(1902-2003),浙江平陽人。1927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後進入該校研究生院,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受聘於浙江大學數學系。1952年國家院系調整,他在復旦大學任教,歷任教務長、副校長、校長。1983起,任復旦大學名譽校長。歷任第七屆、第八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第五屆、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NLD中央副主席。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系委員、學術委員會常委,專攻微分幾何,創立了國內外公認的微分幾何學派。著有《射影曲線引論》、《射影曲面引論》等專著10部。研究成果“船體放樣項目”和“曲面法船體線型制作方案”分別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謝喜德(1921-2000),福建泉州人。1946畢業於廈門大學數理系。在美國留學後,他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學位。1952 10回國在復旦大學任教。歷任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副校長、校長,從1988起擔任復旦大學顧問。1979、1980兩次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當選中共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第七屆上海CPPCC主席。1980當選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系委員,1981當選主席團委員,1988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專業從事表面物理和半導體物理理論研究。著有專著4部,包括《半導體物理》、《固體物理》、《群論及其在物理學中的應用》。

華(1931-)是江蘇無錫人。1951交通大學物理系畢業。1952結束,他帶著交大X射線管實驗室來到復旦大學。歷任物理系主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工學院院長、副院長、校長。1984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專攻電真空物理研究,從1952到1956參與研制了國內第壹臺醫用X射線管和高壓鎮流管,並取得成功。著有《高真空技術與設備》、《真空技術基礎》、《真空技術三十年》等專著10余部。

楊(1936 ~),上海人。65438-0958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系,歷任核科學系主任、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研究生院院長、副院長、校長。1984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3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領導、組織和建設了“基於加速器的原子與核物理實驗室”,完成了壹批具有國際價值的研究成果。著有《原子物理學》、《應用核物理》等專著。

復旦大學歷屆黨委書記

李政文(1908-)山東威縣人。東北大學和清華大學退學。1933年春,加入中國* * *產黨。65438年至0934年,受黨組織委派赴蘇聯學習。回國後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作為教授,先後在奧羅拉女子文理學院、大夏大學等學校任教。65438年6月至0949年6月,上海軍事管理委員會派李政文作為軍事代表接管復旦大學,並兼任上海暨南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1951擔任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副校長,1952 1擔任復旦大學黨委書記,1擔任副校長。65438年至0954年調任北京,歷任高教部政教處處長、北京教授講學團團長、中國老教授協會名譽會長等職。長期從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曾撰寫《黨史課程是高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等論文,翻譯過拉比杜斯的《政治經濟學教程》、羅森塔爾的《唯物辯證法》等著作。

楊希光(1915 ~ 1989)安徽蕪湖人。1936年加入中國* * *生產黨,被派往東北軍從事地下工作,參與“Xi安事件”。65438年至0939年調離東北軍,先後在華中野戰軍、華東軍區敵後工作部擔任俘虜管理辦公室主任、教導總隊教育局長、副政委。65438年8月至0949年8月在福建省工作,歷任福建省宣傳部副部長、部長,福建省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福建省委委員。1954曾任復旦大學黨委書記,後任副校長。在此期間,他是第二屆和第三屆上海委員會的成員。1959任上海市委教育衛生工作部部長。1965,任上海市委副書記。65438年至0978年任光明日報主編,主持修改並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引發了全國範圍的真理標準大討論。當選為中共第十二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六屆、第七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中國記者協會主席團主席。

王玲(1918 ~)安徽潛山人。1937年參加革命,19 39年加入中國* * *產黨。歷任新四軍江北遊擊十八中隊指導員,鹽阜縣委委員,射陽縣委常委,五區書記,巫溪縣委副書記,宣傳部長,渤海區委委員,沾化縣委書記。1952以來,在復旦大學工作。歷任黨委第壹副書記、副書記,兼任政研室主任、原子能科學系主任、原子能所副所長、副院長。1965 10被任命為復旦大學代理書記。“文革”後主持復旦大學體育局,負責撥亂反正。1978被任命為復旦大學黨委第二書記、副校長。1981年調任同濟大學黨委書記。

夏征農(1904 ~),原名正和,字美,筆名正農,江西新土生土長。金陵大學,復旦大學。1926,加入中國* * *產黨。1927年任新建縣黨部部長,1928年任復旦大學團支部書記,1929年被捕入獄。出獄後擔任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部長,1933加入“左翼聯盟”,是“左翼聯盟”已故領導人之壹。曾任《讀書人生》《太白》雜誌主編,《新理解》雜誌主編。曾任新四軍政治部統戰部部長、民運部部長、蘇聯軍政委員會秘書長、山東省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65438-0978任復旦大學黨委第壹書記,65438-0979任上海市委常委、書記。曾任上海市社會聯合會主席、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辭海》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副主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他當選為第壹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著有《需要農業的文藝隨筆》、《需要農業的文學創作論》、《政治需要農業論文集》。

盛華(1913 ~ 1997)江蘇儀征人。曾就讀於開封大學、北平大學農學院,65438-0935年就讀於日本仙臺帝國大學。1929,加入中國* * *產黨。1938加入新四軍。曾任新四軍軍務總隊社會調查隊副隊長,蘇區第三分區敵工程部部長,第三分區敵工程部部長兼城市工程部部長,第壹分區黨校黨委書記,華中野戰軍俘虜軍官管理辦公室主任, 華中工委黨委聯絡部副部長,華中工委黨校教育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蘇北黨委宣傳部部長、華東人事廳教育處處長、華東紡織工學院黨委書記、校長,浙江省委委員、宣傳部副部長,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浙江省科委黨組書記、主任,南京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院長。1957、1979兩次來到復旦,歷任黨委常委、副校長、黨委第二書記、書記、副校長。

克林(1923 ~)原名袁璞,江蘇如臯人。1940從南通中學加入新四軍抗日軍政學校,1941加入中國* * *生產黨。曾任新四軍軍法部執法隊政治指導員,南通地下黨特派員,工委副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南通市委宣傳部長、南通市委副書記、南通市市長、南京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南京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書記,65438-0984任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黨組書記、副主任。卸任後任上海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著有《高校改革與意識形態工作》,主編《理想之路》(中國社會思潮文集)。

錢東升(1932 ~),江蘇無錫人。1950進入大連理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化工系,1952調入中國革命史助教。1955到1957在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研究班分班。此後,他長期在大連理工大學教授中共黨史和馬列主義基本理論。1982以來,壹直從事西方組織行為學的介紹和教學工作,同時擔任過大連理工學院黨總支書記、宣傳部長、副書記、黨委書記。1990年8月調任復旦大學黨委書記。他是《成功之路》和其他譯本的作者。

程天全(1946-)上海人。1970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畢業,1980至1983復旦大學法律系研究生班學習,畢業後在法律系任教。歷任復旦大學副主任、部長、黨委副書記,65438-0995任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著有《中國民法史》、《成語六記》、《清律》等專著和譯著,主編全國第壹套《大學生道德教育叢書》、《大學生生活概論》、《鄧小平理論研究》等。

復旦大學簡介

復旦大學是壹所歷史悠久、享譽國內外的全國重點大學。復旦大學由馬創建於1905,前身為復旦大學。“復旦”二字選自《尚書·於霞傳》中的名句“日月明,但復旦在照”,意在自強不息

1911年,辛亥革命如暴風驟雨,大部分復旦學子加入了革命軍。再加上經費停發,學校被光復軍司令部占用,學校壹度關閉。

65438+2月中旬,馬校長和教務長胡敦福在無錫士紳的支持下,以李的大公廟為教室,廟為宿舍,準備復學。1905 ~ 1911年,復旦學院培養了4個高等學科,57名畢業生。

1965438+2002年5月5日,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通知各省,大局已定,應盡快開辦大專和專科學校。當時學校都在準備復課,復旦因為沒有校址,經濟困難,也很無奈。孫中山先生聽了於右任的報告後,當即決定撥款壹萬元補助,隨後教育部立案。但是,有錢也沒用。關鍵是教學的地方,所以搬到了李鴻章的祠堂。

1965438+2003年3月1日,復旦復課。

3月20日,宋被刺死。5月3日,上海學術界向宋公祭。復旦大學派人布置靈堂,校長李登輝、教師邵力子、蔣梅生等在會上發言。不久,“二月革命”爆發,但這場革命很快失敗了。復旦很多校董逃往國外,學校經費補助被掐斷。李登輝總統極力開源節流,師生齊心協力,終於使學校收支平衡。在這樣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復旦師生養成了團結奮鬥、精打細算、講求效率的傳統。

1912 ~ 1916,* * *培養了15名大學畢業生和150名中學畢業生。其中,以張之讓、孫、等人最為著名。

1965438+2006年6月,袁世凱帝制失敗,恥恨而死。那年國慶節,復旦師生興高采烈,表演了三天。

1917,復旦大學開始辦理本科業務,更名為復旦大學。李登輝先生從1917到1937擔任校長。復旦升格為大學後,學生人數逐漸增多。有三個科目:藝術,科學和商業,以及預備和中學部。

1918年,李登輝先生到南洋集資15萬,在江灣買了壹塊地,就是今天復旦的根基。

1919,五四運動爆發時,復旦大學教師邵力子是當時的《共和國時報》主編,於是他第壹時間接到北京的傳真,立即通知李登輝和復旦學生,成立了上海學生聯合會,組織學生堅持罷課、罷市,站在鬥爭的最前線,得到了孫中山的大力支持,師生深受鼓舞。

1920年冬天在江灣建了壹棟校舍,1922年竣工。有壹棟教學樓,叫珍閣(現復旦博物館);壹棟辦公樓,著名的朱彜會堂(1929新增兩翼,改建為圖書館,現為經濟學院);第壹學生宿舍(抗日戰爭時毀於炮火,現祥輝堂舊址);壹間教師宿舍(被毀)。學校已初具規模,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1921年,復旦大學在校生482人,教職工34人。

1923,金同銀教授提出在理科設立土木工程系,分道路、橋梁、建築。那年秋天,郭仁源教授建議成立心理學院,旨在打造國內最好的心理學院。

1924年,復旦在校生841人,教職工58人。

1928年,日本侵略者在濟南制造了五·三大屠殺,我軍死亡5000余人,包括我國外交官蔡公石在內的17人死亡。沈默過後,復旦學子無不義憤填膺,紛紛自動組織誌願者,積極訓練,準備參軍。

1929復旦大學重組院系,增設新聞系、市政系、法律系、教育系。當時全校有17個系,分屬文、理、法、商四個學院。

1931年,“九壹八事變”爆發。在李登輝校長的主持下,復旦召集全校召開聲討會,成立軍訓委員會,加強學生軍訓。復旦學生在李校長的支持下,三次赴南京向國民黨政府請願,強烈要求出兵抗日。

165438+10月20日,復旦100多名學生組織“誌願軍”參加十九路軍抗戰,被分配到後勤、宣傳、教育等工作。戰爭期間,復旦遷至徐家匯高級中學(現復旦中學)繼續上課。

1935年,日本侵略者制造華北事變,企圖侵吞華北。北平學生發動“壹二·二九運動”,復旦學生立即響應,上書上海市政府,反對華北自治。後來,他們聚集在火車站,準備去南京請願。蔣介石給李登輝發了電報,李校長被迫去火車站勸阻學生,被學生拒絕。由於國民黨當局的阻撓,復旦學生自駕火車到南京請願,但鐵軌再次受損。“我們修理它。”修鐵路後學生被攔在無錫。國民黨強行護送同學回上海。但京滬鐵路停運四天引起國際關註,反響很大。

1936年3月25日淩晨,上海軍警包圍復旦大學,從校外宿舍逮捕了7名學生救國會幹部。當天下午,軍警沖進學校,毆打師生。學生們怒不可遏,強烈反抗,軍警被學校開除。軍警在學校外開槍,誤殺1名警察,反擊學生的行動。26日上午,軍警突襲了學校,壹無所獲。李登輝總統強烈抗議國民黨的暴行。29日,他召開了臨時校董會,然後去找上海市市長吳鐵城。吳承認發布復旦學生開槍打死警察的消息是錯誤的,並承諾今後絕不派警察進校搜查。上海各行各業的救亡協會也發表聲明,抗議軍警圍捕復旦學生。在各方反對和抗議下,國民黨不得不釋放所有被捕學生,鬥爭徹底勝利。下半年,李登輝總統在國民黨當局的陰謀下被迫離職,由吳南軒繼任。吳南軒上臺後,復旦愛國學生遭到迫害,救亡運動遭到扼殺。

1937 65438+10月8日,為貫徹國民黨最高當局將復旦大學遷出上海的意圖,校董會召開第九次會議“在太湖流域另尋好去處”。國民黨三屆二中全會期間,民族資本家榮德生為方便復旦大學遷址,在太湖附近投資1000多畝土地。由於抗日戰爭的爆發,這壹學校搬遷計劃未能實施。

從65438年到0937年,復旦大學發展成為壹所擁有文、理、法、商四個學院和十六個系的大學。還有壹所中學,壹所實驗中學,兩所義務小學。復旦大學已經成為中國東南部的壹所重要學府。

1937期間,爆發了“八·壹三”日本侵華戰爭,戰火紛飛,所以開學時很少有復旦學生來上學。不久,南京教育部派人到上海,指示復旦大學、大同大學、大夏大學、光華大學組織臨時聯合高校搬入。大同和光華因資金不足退出。復旦和大夏組織了臨時總會,分兩部分遷到江西和貴州。

165438+10月12,上海跌。江西第壹屆總會決定遷至貴陽,與第二屆總會合並。師生長途跋涉,65438+2月底到達重慶。重慶各界歡迎復旦留川。

1938年2月,復旦在重慶復課。師生們精力充沛,教學認真,生活節儉,這是壹個新現象。與此同時,復旦在大夏的“臨時聯合”正式宣告解體。當年復旦大學重慶系的畢業生有60多人。

1938年2月回到上海復旦復課。今年夏天,復旦上海系有55名畢業生。

1938年秋,復旦重慶學校先後增設了歷史地理系、數理系、統計系、農墾系、園藝系、農場、茶組、農學系。

1940年5月27日,日本飛機轟炸重慶復旦大學,7名師生遇難。全校師生齊聲哀悼。因為校舍被炸,學校宣布學期暫時結束。

1940年秋,復旦重慶學校成立農學院。

1941年165438+10月25日,第五屆國民政府行政會議通過決議,復旦大學重慶學校由私立改為國立,吳南軒任校長。

65438年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侵略者進入了上海租界。李登輝總統宣布學校將實行“三不”,即不註冊、不補助、不被敵偽幹涉。三,不,不,立即停止。學校在被敵人和傀儡包圍的情況下,堅持不教日語。

1946年8月,復旦大學重慶學校師生回到上海。

65438年2月24日夜,北京大學預科班女生申沖被美國士兵強行強奸。30日晚,復旦召開“全校學生大會”,控訴和揭露美軍在中國的暴行,決定從65438+2月31日起罷課三天。31日,復旦與其他學校代表開會,組成“上海學生聯合會抗議美國暴行”,決定於1947元旦舉行全市性的防暴示威。

1947元旦,七八百名復旦學生從虹口公園經四川北路遊行。當天下午,遊行隊伍與來自10所大學和16所中學的學生壹起,在外灘形成了壹個強大的遊行隊伍,沿著南京路示威。同壹天,復旦大學33名教授發表了《告訴美國政府的意見》。這場反對美國在華駐軍的抗議活動壹直持續到3月初,標誌著江銅區人民鬥爭的新高潮。

3月,復旦學生自治會改選。進步學生組成“五院聯合競選團”,反動學生組成“不談政治競選團”,展開激烈競選。“五院聯合競選團”獲得壓倒性勝利。學生自治運動壹結束,復旦學生立即投入到三反運動中。

5月26日,反動軍警在特務學生的指揮下,在權國路伏擊、襲擊進步學生,這就是“權國路血案”。“權國路血案”發生後,學生罷課,教授罷課,校長張毅多次向教育部遞交辭呈。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全城搜捕,全市逮捕了50多名學生。復旦學生被抓到11。由於爭議勢力的努力,被捕學生從7月8日起陸續獲釋。

7月5日,李登輝總統提出了“復旦精神”的定義。他對畢業生們說,“……服務、犧牲、團結是復旦的精神,也是妳們的責任!”

1948年底,國民黨教育部秘密策劃復旦遷至臺灣省,1000多名師生聯名反對,拉開了保校、迎解放鬥爭的序幕。

1949為了做好學校護理工作,成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保護大隊。

4月27日,警備司令部命令復旦大學在兩天內遷至該市育才中學。國民黨軍隊立即進入學校。5月27日,上海大部分地區解放,復旦學生立即集合配合解放軍,乘車進入復旦校園。6月20日,學校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復旦大學自此重回人民懷抱。

1949新中國成立後,復旦大學成為全國重點大學之壹。1951年,應陳望道校長的要求,毛澤東同誌親筆題寫了復旦大學的校名。建國52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復旦經歷了三次重大發展機遇。

第壹次是全國高校從65438調整到0952。復旦原申請院系轉出,華東地區10多所高校合並。1998年,復旦不僅大大加強了基礎學科的實力,而且集中了蘇、陳、譚、等壹批江浙滬的優秀人才,他們都是在院系調整中進入復旦的。

第二次是在改革開放後的20年裏。國家在“七五”、“八五”、“九五”連年將復旦大學列入重點建設名單,使復旦從文理兩個學科迅速發展成為包括人文、社會、自然、技術、管理科學在內的多學科綜合性大學,成為新中國所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著名大學。

第三次是2000年4月27日復旦大學和上海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復旦大學。復旦歷史上第壹次有了醫學系,學科更加齊全,綜合實力比過去更強,具備了向世界壹流大學邁進的必要條件。

素材來自復旦大學網站的相關介紹。

  • 上一篇:成都師範學院圖書館創建於1989年
  • 下一篇:圖書館第壹炮是固定在和平精英的競技模式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