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歐陽修的讀後感

歐陽修的讀後感

論歐陽修的散文

最近看蘇東坡的散文,其中有壹篇記載了歐陽修寫文章的方法:“世間苦於少言,懶於讀書。每篇文章發表,就是替別人求情。這樣,人就少了。缺陷不用怪別人,自己看得見。”歐陽修認為寫文章是自己的事。只要他認真學習,多加練習,時間久了自然會體會到寫作的方法。當然,“缺陷不壹定是?妳不用告訴別人怎麽做,但有時候妳得教方家怎麽寫。

看完這篇文章,我想起王淑敏先生曾經告誡年輕人的幾句話:“善用功夫,是學術研究首先要註意的。”論文“不要只寫壹次,第壹次寫的只是初稿,之後會不斷收集資料,補充或修改內容和意見,直到最後定稿”;“不寫論文的時候,可以先寫點筆記。”對於壹些渴望“揚名立萬”的年輕人來說,這些經歷真是六月的“清涼劑”。

現在的出版行業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局面,各種檔次的出版物層出不窮,互聯網的出現,都為熱愛寫作、有誌於學習發表文章的年輕人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然而,在這種場景下,有些人卻犯了急功近利、“懶於讀書”或“好讀書,不求甚解”的錯誤。沒有經過思想的過濾和沈澱,就草草寫了壹點感想,草草“每篇文章都精益求精”。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大多膚淺空洞,經不起時間的淘洗。

如果真的對學習感興趣,壹定要有誠實的態度和踏實的作風,“善用功夫”,能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

朱自清在《寫作雜談》中說:“我的寫作大部分是壹種理性活動,沒有太多情感和想象的成分。”腦子壹熱寫出來的文章有點生氣,要讓它冷卻下來,過壹段時間再拿出來磨煉。怎麽鍛煉?首先要能靜下心來,實實在在的看壹些書,多思考。除此之外,我們平時練習寫壹些習題和筆記,也有利於訓練自己的寫作,積累素材,整理思路,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直到盡可能的完善,就像朱自清說的那樣:“客觀的反擊,是建立在充分、詳實的知識基礎上的。”否則,我們可能會說外行話或開玩笑。

文字是通向孤獨的路。《文匯報》曾刊登作家韓少功與周的壹系列書信。周對有些人“以武制武,以為三拳兩腳就能打天下”的現象深有感觸。他認為:“壹個有成就的作家,也應該在喧囂中逃離腐朽的空氣。”韓少功也認為,壹個作家要耐得住寂寞,只有頭腦清醒,才能專心自省自省,註重情緒的積累和沈澱,才能在寫作時宣泄自己的感情。他們誠摯的話語確實值得我們思考。

其實無論文史,文章本身都養活不了我們,只會越來越難。如果我們不能坐冷板凳,不想“啃冷饅頭”,我們就很難在學習的道路上前進得很遠。曹雪芹寫紅樓夢,“十年辛苦不尋常”,增刪五次。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當代歷史學家顧城先生撰寫《南明史》的經歷也為我們提供了壹個很好的治學範例。顧城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初答應寫壹部南明史書,1990年寫了初稿。出版社的編輯雖然催了好幾次稿,但也沒輕易拿。就這樣,初稿在那裏“冷”,壹冷就是7年!在這7年間,他經歷了壹段艱辛的學術歷程:他遍尋全國各大圖書館的史料,略加整理,使80萬字的南明史“有據可依”、“無字無源”,最終使《南明史》成為壹部歷史巨著。

如果我們的文章是在確定沒有“空話”的情況下發表的,這既是對自己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和負責任的態度。

  • 上一篇:中國近代最古老的中文報紙。
  • 下一篇:火影忍者混亂格鬥遊戲招式表?急!!!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