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古今圖書融合的制書過程

古今圖書融合的制書過程

古今圖書集成的實際創造者是,字真,名聖齋,名晚松鶴老人。福建後關(今福州)出生。康熙四十年完成初稿,四十五年,編輯成清本。初名《纂修》,呈清聖人(康熙皇帝),改稱《古今圖書集成》。還沒出版,聖人就去世了。雍正帝(雍正帝)繼位後,為了鞏固既得權利,消滅異己,處置了自己的部分兄弟和幕僚。陳被控“花枝招展,肆無忌憚”,勒令蔣廷驊三年後換成現在的。雍正四年用銅活字印刷,六年寫了壹本書。當時有兩種紙,華凱紙和太史蓮紙。這張紙柔軟潔白,印刷精美,裝飾華麗,非常漂亮。承德圖書館有殘卷,有424封,3312冊,6624冊,缺3376冊。四周雙柱,半頁九行,兩個十字,白口,卷首雍正序。這些書現在在文錦閣(承德圖書館分館)。可惜解放前,這些存放在熱河文廟尊經閣的書,因為軍閥混戰,丟失了近三分之壹。但仍是壹本不可多得的好書。省內善本書目已登記。

生於清順治七年(1650)。陳夢雷資質聰明,但人才難得。12歲為秀才,19歲為舉人,康熙九年(1670)為秀才。博物館解散後,庶吉士被選中並編輯。

《古今圖書集》於雍正六年用銅活字印刷,僅印64冊,每冊525封,5020卷,1.6億余字,1萬冊,40卷內容。分為六回三十二經,共六千壹百九十九部。系由考、總論、圖、表、傳、術、句、誌、雜誌、外編、不缺。

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陳夢雷回鄉探親。次年三月,靖南王耿仲晶出兵撫州抗清。在福建,名士遍布羅馬尼亞,被迫授官職,脅迫士人對立。逃進了和尚廟,又因父親被拘,不得不入耿幕,但仍因病不肯受封。當時,與陳夢雷同年的進士兼官辦編輯的安溪人李光地,也因父親生病,被迫來到福州,並立即請假回家。據陳夢雷說,兩人在福州有秘密約定:陳夢雷“脫離黨內,打聽消息”;“穿過光禿禿的土地,從山路與軍隊溝通”,* * *請清兵入剿;並由陳夢雷主擬請士兵疏稿。陳夢雷還說,李光地“拖延了半年才願意派人來。那我就盡量疏壹點,把大臣的名字剪掉。我會單獨向朝廷要求士兵。李光地大受賞識,升了官。由於京師在耿傳陳夢雷為“學士”,並被耿黨許鴻弼誣告,陳夢雷不僅被下葬,還因“抗命”罪被捕入獄。陳夢雷入獄前後,多次要求李光地為自己作證。康熙十九年(1680)李光地回京後,也“以疏代陳夢雷”,但對陳夢雷“離散反黨,與其同夥秘密計劃招兵買馬”只字未提。”因此,陳夢雷對李光地恨之入骨,指責他“欺君保友”,寫下了《絕交》。李光地斷然拒絕了陳夢雷的指控,並告訴康熙:陳夢雷所謂的“尚晨蠟丸書”是他起草的,沒有這回事。”還指出,十四年(1675)五月,他在即將交出秘本時,派人帶著壹本書去福州找陳夢雷。陳夢雷“壹句話也沒有回答”,所以他不得不“與他的叔叔合謀”。陳夢雷對自己的攻擊是由嫉妒的部長引起的。陳與李之爭成為歷史上的壹個案例。

康熙二十壹年(1682),在刑部尚書許的營救下,免於壹死,改守奉天(今遼寧)上陽堡。到達駐軍後,陳病倒了;家中父親母親相繼去世;他的妻子也死於流放中。陳夢雷非常難過,但他仍然堅持努力讀書和寫作。在奉天17年間,他教書著述,先後編撰了《周易》、《盛京通誌》、《承德縣》、《海城縣》、《蓋平縣》。

康熙三十七年(1698),九月,康熙巡視盛京(今沈陽),陳夢雷贈詩說是目的,被召回京師。次年,進入內園,侍奉太子尹誌軍(康熙第三子)為學生。由於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他贏得了良好的印象。

在長期的教學中,陳夢雷看到現有的書籍都是“詳於政典”和“啰嗦”,有很多不足之處。於是,他決定編輯壹本“大小壹致、上下貫通、古今貫通、分門別類、條理清晰”的大型書籍。這件事得到了尹稚的支持,專門撥給“謝壹堂”圖書館,並在城北買下“壹棟樓”,雇人幫忙寫作。自康熙四十年(1701)十月起,陳夢雷開始按照《解壹堂集》和《家中藏書***15000卷》對圖書進行分類編輯。經過六年(或五年)的努力,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完成,壹萬卷。但是編完之後沒有出版。當時康熙對他很好,很欣賞他的作品。送給他壹套房子,並參觀了他在陳夢雷的書房,並親筆為他的書房題寫了壹副對聯:“松高枝茂,鶴舊羽毛新。”除了淚感,陳夢雷還把自己的書房取名為“宋河”,這也是他晚年自稱宋河老人的原因。

康熙六十壹年(1722),康熙駕崩,四子胤禛繼位。胤禛即位後,尹誌軍因其錯誤受到斥責,陳夢雷也受到牽連。雍正元年(1723)壹月,他又被流放到黑龍江,當時陳夢雷72歲。雍正命宴會官兼工部尚書蔣廷錫對定稿的《古今圖書集成》重新編輯校對,去掉陳夢雷的名字,換上蔣廷錫。

按字數算,古今圖書的收藏是前作《太平玉蘭》的32倍,是《元貴》的16倍。文獻收集完整有序,分類細致宏偉,可謂我國圖書史上的壹部巨著。* * *《內府銅活字版》共刊64冊,印刷精美,裝飾精美,堪稱我國古代印刷史上的巔峰之作。然而,由於康熙死後皇帝之間的鬥爭,陳夢雷的名字沒有出現在古今圖書的收集。反而再次被流放,雍正元年被流放到蔔奎(今齊齊哈爾)。從此,他成了壹個模糊不清,甚至下落不明的人物。直到死後244年,沈陽著名清史學者張玉星先生才在《論陳夢雷二次流放》壹文中明確指出,陳夢雷死於余幹隆五年(1740)流放。

陳夢雷第二次駐軍後,雍正否定了他,但他沒有否定他的書。他命令當時的部長助理蔣廷錫重新編輯和校對該書,將其更名為“古今圖書集成”,並刪除了陳夢雷的名字。雍正四年(1726),這部巨著終於第壹次用銅活字印刷了64卷,被欽定為《古今圖書集》,每卷1040卷,每卷5020卷。由於印數少,壹般讀者根本看不出來。直到清末才開始出現影印版和鉛印版,此時的欽定版在北京琉璃廠(古玩市場)的價格是壹萬兩銀子。

蔣廷錫沒有創制《古今圖書集》,雍正卻讓他主持重編。如《重修常趙賀誌》載:“蔣廷錫...他在值的時候編了壹批書,出錢校勘。他學識淵博,文質彬彬,他的同輩人都做出了讓步。他經常參加隨員和預備顧問。凡是偉大的經典,熟悉其故事和故事的,都是參考經典,所有的論述都叫旨……”。這說明蔣廷錫在學識和人品上已經具備了這樣的資格。當然,歷史是公正的,陳夢雷是《古今圖書集》的創造者這壹事實已載入史冊。但蔣廷錫在《欽定本》中對這部巨著的完善和出版,並最終使其完整,也起到了不可否認的作用。而且,的名字被刪時,是秦下令的,但蔣廷錫從未自稱“主編”,其壹生著作中不列此書的坦誠態度,同樣令人欽佩。

雍正剝奪了陳夢雷的集成署名權,但它為該書的印刷做出了很大貢獻。從中國整個封建王朝的角度來看,用銅活字印刷如此巨大的傑作,是史無前例的,也是非常困難的,而且不到三年就不計成本地成功了。只有如此大膽,它才能在中國出版史上占有壹席之地。《集解》自問世以來,因其相對完備的文獻功能,引起了朝廷、百姓尤其是學者的關註。甘龍把這本書作為最高獎,表揚了貢獻圖書最多的寧波範天義館等四個圖書館,引得百姓無限敬仰。溫嵐等江南三亭,吸引了學者、藏家紛紛借閱、臨摹此書。阿清人張月曉編著了《金文醉》壹書,從《集解》中收集了許多佚文。太平天國的儒將汪仕凱也繳獲了壹本《集解》。從那以後,他撫摸著它,並不時地將它帶在身邊閱讀。到清朝末年,北京琉璃廠的壹套“集成”真跡已經花了壹萬兩銀子。在現代,集成仍然顯示出其獨特的數據寶庫的魅力,被中外學者廣泛使用。英國著名學者、《中國科學技術史》作者李約瑟博士曾滿懷感激地提到:“我們經常參考的最大的百科全書就是圖書集成。.....這是壹份無價的禮物。”

  • 上一篇:初壹書店前的樹
  • 下一篇:二年級作文中書香陪伴我成長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