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天津圖書館的歷史沿革

天津圖書館的歷史沿革

天津圖書館是歷史悠久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壹。創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至今已有壹個多世紀。

清光緒三十三年十月(1907 165438+10月),魯靜(木齋)以“保存國粹、傳播文化、輔助學校教育、增長社會知識”為宗旨,開始籌建直隸圖書館。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六月九日)五月十壹日正式開館。博物館舊址原位於河北省大井路(今河北區中山路)直隸教務處。藏書以嚴範孫先生在天津教育產品陳列館原陳列的65,438+0,342冊圖書,直隸監察署發行的65,438+0,000余冊圖書,教育促進署專門購置的65,438+0,200冊圖書為基礎。隨後,嚴範孫先生捐贈了65,438+0,200余冊圖書,以及奉天總督徐世昌捐贈的其他圖書。建館之初,藏書近20萬冊。《直隸圖書館書目》共編32卷,充分反映了建館初期的藏書情況。

民國二年(1913),博物館遷到中山公園北面的壹棟樓裏,只有壹棟獨立建築。

9月,1914,馬東路附屬大眾圖書館。當時被稱為江南第三庫。

1918年9月,圖書館更名為“直隸省第壹圖書館”。董巖(孫泰)被任命為圖書館館長。1928年更名為“河北省第壹圖書館”。

1929年春,天津特別市成立了市圖書館,頒布了《市圖書館規劃綱要》。城市紳士王憲彬熱心贊助圖書館事業,將南開楊家花園壹套***114房子低價出售作為圖書館。

1931開幕式於6月20日舉行。

1937天津淪陷後,該建築被侵華日軍占領,後更名為“天津特別市政第二圖書館”,後更名為“天津特別市政第壹圖書館”。

1945抗日戰爭勝利後,天津市圖書館恢復原名。數了壹下,中文圖書只有十幾萬冊,外文圖書有四千多冊。此後,直到天津解放,圖書館事業因經費緊張壹直處於停滯狀態。

抗戰勝利後,天津熱心文化事業的各界人士提出興建大型圖書館。1947組建博物館籌建委員會。1948年4月,市政府將原法租界會議大樓劃撥給天津圖書館作為圖書館大樓,並於1948年4月部分開放。到天津解放前夕,全國只有壹個瀕臨關閉的省市圖書館和1948新建的天津圖書館。

1949天津解放後,逐漸並入“天津人民圖書館”。博物館位於承德路12號。

1952 65438+10月,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決定,任命時任市文化局副局長李為策展人。同年7月,南開大學黃裕生教授被任命為館長。

合並後,天津圖書館藏書約40萬冊,現已逐步增加到320萬冊。成為全國藏書豐富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壹。

解放後,我們在購置新書的同時,註意收集地方文獻,接受各界人士和藏書家的捐贈,如任、周樹濤、張樹成、葉士甫、等。

1982“天津市人民圖書館”更名為“天津市圖書館”。1991天津市圖書館新館,位於阜康路15號,由天津市政府投資建設,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可容納500萬冊圖書。

1949以來,在中國* * *生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新中國,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圖書館事業,在人力、財力、物力上給予大力支持,使圖書館事業逐步得到恢復、調整和發展。雖然這壹時期也受到了“文革”的沖擊,但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天津圖書館發展得更快更好,特別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是圖書館史上最好的時期。

19世紀中葉以後,在維新變法和洋務運動的影響下,錦衣的官員和士紳紛紛興辦學校。促進對各種經典的巨大需求,有識之士知道:“近代各國的文化越來越接近,必須設立學校和圖書館加以補充。”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中國長江以北最早的近代公共圖書館——直隸圖書館誕生了。

這是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壹個世紀,也是中國現代公共圖書館蓬勃發展的壹個世紀。

  • 上一篇: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借閱指南
  • 下一篇:兩性書籍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