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晚清民營出版業的興起及其意義

晚清民營出版業的興起及其意義

近代民營新出版是在社會外力和技術經濟力量的推動下逐漸發展起來的,比教會出版晚40年,比洋務出版晚10年。以技術創新為特征的印石書店和點石齋書店拉開了民營出版的序幕,文同書店和白石山書屋則開啟了民營出版之河。民營出版以報紙、書籍、譯著、教科書、小說的出版為主要內容,最終的基礎是獲取豐厚的利潤。民營出版的迅速崛起使其成為晚清三大出版主體之壹。這是出版業社會轉型的反映,是出版業自然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時代文化的感應器,是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鍵詞:晚清私人出版;新出版;教會出版;洋務出版作為壹個古老的行業,它在近代的轉型是與近代中國社會文化發展進程同步的,是社會文化轉型過程中的壹個小過程,在與社會文化的互動中,不斷塑造新的產業形態和新的文化功能。現代出版的新品質通常被稱為。新出版?。新式出版有幾種不同的形式,私人出版比教會出版和洋務出版晚壹點,有其自身的原因。第壹,私人出版在?新出版?從歷史上看,中國新出版的起步並非來自傳統出版內部條件的成熟,而是來自外部力量的強大推動。新式出版起源於外國傳教士的出版活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進行以自強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出現了新的中國人辦的出版機構,如史靜文同博物館翻譯處、江南制造總局翻譯館等。然而,民營新式出版直到19的70年代才登上歷史舞臺。這比教會刊物至少晚了40年,比洋務刊物晚了10年。民營商業出版機構作為壹種古老的出版主體類型,在新的出版生產形式面前缺席如此之久,值得後人探究。民營出版的民營性和商業性是我們應該關註的結合點。首先,從社會背景來看,鴉片戰爭的失敗,雖然徹底擊垮了中國人民?中國的大國?我的夢想,也有幾個遠見卓識者在這千年未曾有過的巨變前驚覺並出發?睜開眼睛看世界?但是大部分人,還在睡覺,繼續搖頭念經。人們接受西學及其新出版物的主要載體形式需要很長時間。壹個大家都不看好,強烈排斥的東西,很難賣出去。洋務人士辦壹份新刊物,並不是因為可以盈利,而是因為洋務運動本身的需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公益性質的。指望壹項公益事業由民營出版企業來承擔,至少在近代早期是不現實的。其次,從同業競爭來看,傳教士是帶著新技術從東方來的。雖然也是新出版同行,但教會出版無論是傳播內容還是服務對象,都無意擠壓傳統出版物市場,因此對現有出版物不構成威脅。只是到了1880年代,外資石印出版社大規模重印傳統書籍,而且價格便宜很多的時候,傳統出版的命運才岌岌可危。民營出版的新技術變革真正開始於此時。第三,從印刷設備來看,新出版技術所依賴的印刷設備和材料都是進口的。在洋務運動尚未開始,近代工業化尚未啟動的情況下,這些新設備不易獲得,民營出版印刷技術的改造壹時也不具備。第四,從技改前期的投入來看,新的印刷設備並不便宜。壹向瘦小的傳統雕刻師,就算有心嘗試新事物,恐怕也做不到。1880年代以後,投資石版畫出版的人,如文獻處的徐潤兄弟和久負盛名的大英博物館的李勝多,都是富裕的商人或官員。蘇州掃葉山房作為傳統作坊,品牌老字號,資本相對雄厚,才有可能在上海設立分號,用石版畫技術出書。第五,從出版成本來看,由於書籍的初始印刷數量普遍較少,鉛活字鑄造技術和重印技術還在不斷完善中,鉛印書籍的成本並不比傳統雕版低,只是在用於印刷不需要重印的報紙時才體現出成本優勢,所以現代鉛印技術最早應用於新聞報紙,而不是壹般意義上的書籍出版。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麽像史靜文同博物館、江南制造局翻譯館這樣資金不愁的官辦刊物,卻選擇了傳統方式印刷譯本。商業上的民營出版,經濟利益的考慮是最重要的,無意中的出版技術創新是合理的。二、清末新政時期民營新出版的迅速崛起1872年是新聞出版史上重要的壹年,英國商人美查創辦了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報紙《申報》。美查為了把他的所有物?大盤子?,利用申報館的印刷能力,從報紙到書籍,從事書刊出版,先創辦《瀛寰小記》等刊物,後創辦點石齋書店,印刷書刊。其間,為了擴大發行,成立了申昌書畫室(後更名為申昌書屋)專門從事銷售,並在北京、南京、漢口、杭州等地設立了申昌分公司。點石齋是第壹家通過商業手段把石版畫出版做大做強的出版企業。點石齋畫報,創刊於5月,1884,以人工繪畫嫁接藝術和新聞,重視時事新知的獨特方式。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至今已銷售15年。它是中國早期畫報的傑出代表,是中國現代出版史上的著名雜誌。其出版的《康熙字典》等石版畫書籍獲利豐厚,引發國內民間資本紛紛開辦自己的書店,掀起了大規模石版畫書籍的熱潮,拉開了民營新出版的序幕。因此,從書刊出版史的角度來看,《申報》的創辦具有同樣的意義。19年80年代初,創辦了文同書店和白石山書屋,成為與點石齋齊名的三大石印書店。文同書店是由居住在上海的廣東人徐潤兄弟創辦的。它有12幅石版畫,雇有500人。其規模可想而知。其石版畫代表作,如《二十四史殿本》、《古今圖書集》、《資同治鑒》、《裴賦》、《康熙字典》等。,都是當時出版業的傑作,其在印刷這些傑作時采用的庫存印刷方式開創了民國後期典藏出版的先河,因此文同書店在近代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學者將文同書店列為中國近代民營出版業誕生中承前啟後的壹環,有其歷史依據。在三大書店的帶動下,印石書店迅速從上海向全國擴張。根據《書商》、《中國叢書》、《中國通俗小說書目》等書籍的記載,從清末到民國,全國各地使用印石技術印刷書籍的有數百人。以技術創新為特征的民營石版畫出版社,利用石版畫的便利,重印了壹些西學書籍,並編成了《西學自強》、《西政叢書》、《素質研究叢書》、《西學大成叢書》等叢書,但總的來說,其出版物的內容仍集中在傳統讀物和商務用書上。即使是西文書籍,也主要是重印而非新出版。新瓶裝舊酒的作用更多的是對舊的傳統出版的擠壓和替代,而不是對新的出版市場的拓展和創新。這壹切都發生在19年底的最後幾年,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重要的事件是1894甲午海戰的慘敗和民族危機的* *直接引發了隨後幾年圍繞變法維新主題的宣傳和組織活動。在這場如火如荼的運動中,維新派利用報刊和書籍作為宣傳工具,鼓動民情,引進西學,啟蒙新知。深水炸彈,尤其是早期報紙的出版,開啟了輿論。1895年8月7日,康有為創建的《世界公報》在北京出版。同年6月165438+10月,北京強學會成立。優先舉報優先?年,《世界通報》更名為《中外新聞》為機關報。1896 1月,上海強學會成立,隨後《強學會會刊》正式出版。尤其是同年八月,以王為總理、梁啟超為主筆的《泰晤士報》,揭開了變法圖存的大旗,態度鮮明,論述透徹,文字大多清新流暢,富於* * *?幾個月之內就賣到了壹萬多本,這在國內報道以來是前所未有的,全國都像飲水機壹樣跟著?。壹時間,報紙的出版走到了壹起,出現了國人爭相辦報的熱潮。18961898期間,上海、天津、長沙、澳門、廣州、福州、溫州、桂林、Xi安、杭州、重慶、無錫、成都、蕪湖、衡陽、開封、梧州、萍鄉等地的報紙發行量至少在60份以上。這些報紙雖然有壹部分有官方背景,但基本都是民營報紙。大部分報主最初的動機,在救國圖存的時代氛圍驅動下,可能大於商業計劃,基本屬於政客的辦報。但在客觀效果上,它引起了廣大民眾對國家和民族前途的關註,促進了對自身傳統知識結構局限性的深入思考,進而轉向關註和吸收西學新知。這種需求是新興的以出版新書刊為主的民營出版業生存和發展的市場基礎。以此為起點,出版商翻譯出版西文圖書、編輯出版教育類書籍、翻譯出版小說期刊,構成了晚清新書出版的三大主要類別。這與洋務運動主要從器物層面引進西學的情況自然不同,因為主要出版科技書籍,市場相對狹窄。翻譯出版是傳教士最早涉足的領域,也壹直是新出版中成就和影響最大的出版類別。到晚清末年,翻譯出版物的數量翻了壹番。據統計,從19001911,中國翻譯了至少1599種日文、英文、法文的西文圖書,是此前90年中國翻譯圖書總數的兩倍多。梁啟超曾對當時翻譯作品的盛行情況做過這樣壹個生動的描述:?1898年的政變,接著是義和團的拳災,暴露了清王朝的衰落。年輕學生出國留學的比例也是壹樣的,而日本,尤其是去那裏的學生,更是乘勢而上。壬寅、癸卯年間,譯敘業特別繁榮,定期出版的雜誌不下數十種。日本出版的每壹本新書都有幾個譯者。新思想的輸入如火如荼。所謂?梁啟超式?投入無組織,無選擇,無依據,派系不明,但比較貴,社會也歡迎。長期生活在災區的人,如草根、樹皮、凍鳥、爛老鼠等,都不願意這樣做,大嚼特嚼。他們不問能不能消化,不問能不能打電話請病假,也沒有好的衛生用品替代。?就教材出版而言,雖然早在19年的90年代末,南洋公學和無錫三等學校就出版了壹些內容相對較新的教材,並且都有不錯的市場,但由於內容原創,缺乏配套設施,並不完善。庚子以後,清廷改革教育,改變學制,特別是廢除科舉興學,帶來了巨大的教科書市場。壹些私立出版機構及時抓住機遇,吸收了日本教科書的編輯經驗,並結合自身特點,編寫了適應時代需要的新教科書。比如1902文明書店出版的全套啟蒙教材和1904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全套涵蓋小學各科的“最新教材”暢銷,使得這兩家書店在出版界異軍突起,商務印書館也因此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教科書誘人的利潤催生了張騫1906領導的中國集成公司,出版的教科書種類僅次於商務印書館。1906年,清政府教育部第壹次批準了小學教科書臨時書目,共102種,其中私營出版企業出版的有85種,占全部教科書的80%以上。根據當時該部門的統計,1908中有37888所學校,1026988名學生,學校數量達到47895所,1300739名學生。1909的學生人數達到31 626 720。應該說,教育發展帶來的巨大教材出版市場,為民營出版業的崛起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小說出版原本是明清時期的主要書籍之壹,但真正翻開中國小說出版史新篇章的是梁啟超在1902年倡導的?小說革命?之後。小說革命的中心主題是啟蒙?所以,今天要想改善集團治理,就要從小說界的革命開始;想要新人,就要從新小說入手?在那個高度政治化的時代,這種思想因為符合時代主題而迅速得到了呼應。小說的地位是從文學道路的邊緣走向的?文學極品?中心運動的特點是引人註目的小說出版。人們稱之為:?今天蓋小說,雖不能與西方國家抗衡;但就中國的理論而言,果實漸亮,是前人始料未及的。?據阿英《晚清戲曲小說目錄》壹書統計,0年出版的小說多達1898191145種,超過了此前250年出版的小說總數。據陳大康統計,在18401911的72年中,通俗小說65438部,文言小說99部,翻譯小說65438部,2部755 * *。清末新政時期,以小說社命名的書局至少有32個,以小說命名的刊物至少有20種。就像清末教科書出版的氣象是新氣象,是基於學生數量的大幅增長,小說出版的激增是基於城市市民的快速增長。晚清通商口岸城市的相繼開放和近代工業化的逐步發展,帶來了城市化的加劇和市民階層的增加,以市民讀者為主要市場的小說出版也隨之興盛起來,並在後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隨著其閱讀趣味的變化,逐漸脫離了其政治意義,向大眾化方向發展。這些都無形中為新知識、新觀念、新思想的接受和傳播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由此展現的新的圖書出版市場是民營出版業迅速崛起的重要商業前提。當然,出版市場的擴大只是晚清民營出版業興起的時代因素之壹。作家和譯者的成長、版權制度的建立、管理的創新、出版觀念的轉變、政府政策的引導、交通條件的改善等其他因素,都是出版現代化轉型的重要合力。這篇文章不能壹壹討論。三、民營新式出版業興起的意義我們無法確切知道清末到底出現了多少家民營出版機構。我們只能從當時的人和後世的人所做的壹些局部統計中得到壹個大概。1987第4期《歷史刊物》刊登了壹份書業協會檔案,是時任上海書業辦公室總經理董希雨夫提交的文稿的附件。附件詳細列出了辛亥前上海出版業的名單(1911)。據筆者統計,有116。熊月之在《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壹書中,詳細列舉了18961911期間翻譯過日文的出版機構,出版家數達95家。在《中國現代小說年表》壹書中,陳達康統計了18401911年間出版的2 755種小說。報刊205種,書店、書店393家,162種作品出版社不詳。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些小說的88%。78%是晚清最後九年出版的。梁常州編五十年(1897?1949)小學教材概述,列出了商務印書館含芬樓藏的清末教材出版機構名單,作者做了統計,有109。林晃在博士論文《清末新政時期出版業研究》中,對19021911期間曾在《大公報》刊登廣告的出版社做了壹個統計,數量將近80家。從各種渠道獲得的統計數據或多或少都有重疊和交疊。既有獨立的商辦,也有附屬的學校、社團、報社,但從名單上看,大部分是私立的。清末民營出版的興起,可以從這些數字中反映出來。商務印書館作為民營出版業的領頭羊,火箭般的發展速度也是民營出版業崛起的壹個案例。商務印書館成立於1897。開始時,資本只有3 750元。1901新增股份並擴大規模,增資至5萬元。1903年與日本金剛堂合作,吸收日資65438+萬元,成為資本20萬元的合資公司。兩年後,資本增至654.38+0萬元。1907年,商務印書館在閘北寶山路建了壹個占地80多畝的總廠,包括四個印刷廠和編譯所。到民國元年1911年,營業額達到1 676 052元。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前出版的圖書數量,按照10年[商務印書館]第1號圖書報告所列書目,* * *收書865種,也就是說,民國元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數量至少不低於這個數字。《華英之初》、《高級華英》等英文讀物,帝國叢書、政治學叢書、地理叢書、財經叢書、戰史叢書、商學叢書等社科翻譯書籍,《文學之初》、《最新教科書》等中小學教材,林翻譯的小說,以商務印書館、文明書店為代表的民營出版業的興起,在出版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其壹,意味著由傳教士引入中國的新式出版業,再次經歷了出版主體的變化,從壹開始教會出版機構的主導,到洋務運動時期教會與官辦新式出版並存,再到清末新政時期多元化出版主體下民營出版主導地位的正式確立,最終固定下來,延續到整個民國時期。這新壹輪的宏觀出版格局也意味著新壹輪的出版生產關系的調整。在民間文化力量的參與和民間資本的運作下,出版活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釋放。其次,民營出版機構從商業運作的角度積極運用新出版技術提高出版生產率;密切關註市場需求動態,出版大量推動時代變革的新知識、新內容書籍;努力擴大生產規模,全面推行資本主義經營方式。這些都從不同方面強化了新出版的新質。因為它的巨大成就,標誌著出版業現代化轉型的初步完成。第三,民營出版的主導作用是出版業發展自然選擇的結果,它適應了資本主義的生產特點,表現出強大的經濟活力,從而出版業走上了產業化的方向,成為現代國民經濟中的重要門類。第四,晚清的民營出版活動不僅催生了近代的新興產業,而且充當了時代政治文化走向的傳感器。在民族矛盾日益加深、政治鬥爭日益復雜的形勢下,各種關心國計民生的政治勢力和人士紛紛拿起出版作為武器,或呼籲救國,或高呼啟蒙,或為政治出謀劃策,或為人民求命。不同的出版目的和追求,詮釋了多姿多彩的現代出版文化。出版不僅處於中國思想文化的風雲變幻之中,而且影響著國民生活的知識獲取、文化休閑和思想變革,成為現代文化事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簡而言之,清末民營出版業由前期轉變而來?學位不足?迅速興起和發展是現代出版史上出版主體調整的結果,是市場運作的結果,是出版業發展自然選擇的結果,成為現代文化事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 上一篇:蘭州舟曲中考分數線2023
  • 下一篇:李清照《武陵春晚》原文及譯文賞析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