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作為壹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要求妳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和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麽教案應該怎麽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湘教版七年級地理書教案,僅供參考。讓我們看壹看。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第二冊教案1第壹節日語教學時間1

教學目標:

探索日本的位置和範圍,了解日本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和自然資源;

探究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和水平,了解中日貿易關系,記住日本主要工業區和重要城市、海港的分布;

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學生使用地圖和學習地理的能力;

從日本經濟發展的過程,有助於學生了解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了解中國“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意義

教學重點:

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許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教學難點:

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許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教學準備:課件《櫻花》

課件日本>

教學過程

引入新的課程:

屏幕上顯示的是日本富士山的地圖(有櫻花的那壹張)和著名的歌曲《北國的春天》,是上課前用來播放營造氣氛的。

【問題】:同學們,通過看和聽,妳們有什麽要說的?學生發言,向學生介紹日本話題。

壹.多火山和地震的島國

學校組織壹批學生去日本深造。以下交通方式都可以去日本嗎?為什麽?

1,汽車2,火車3,飛機4,輪船

讓學生知道日本是壹個島國。)

[活動]:

四人壹組,根據下面提供的四個問題,選擇其中壹個進行探討和討論,然後用妳最喜歡的方式把討論結果展示給妳。

合作完成1。日本的主要島嶼是什麽?

2.在地圖上用比例尺測量上海和東京之間的距離。

3.日本有多少個城市?找出它在地圖上的位置。

4.日本是島國,英國也是島國。對比這兩個國家跨越的經緯度,哪個國家大,這是否影響了地理環境的復雜程度?

(讓學生帶著問題探究討論,圖片切入“世界行政區地圖”和“日本地圖”)

這時,老師指導學生閱讀“世界行政區地圖”、“日本地圖”、“富士山地圖”。之後再次顯示第2頁,讓學生回答問題,說出日本的位置、領土構成、主要港口、自然風貌等。教師要做必要的補充,強調相關內容。

展示壹張日本地圖。老師邊說邊指著地圖。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國四大島的名稱以紅色顯示,名稱由小到大依次遞減,以便學生掌握這四個島的相對位置。然後,壹幅富士山的地圖顯示在屏幕的左側。在屏幕的右邊,老師應該告訴學生富士山是壹座活火山,它在200多年前爆發過。被日本視為“聖山”,是日本的象征。

【閱讀圖7.5-7.7。分析完成。

1.為什麽日本火山和地震多?

2.日本有許多火山。火山可以給人類帶來災難,但是在火山不活動的時候,可以用來造福人類嗎?

3.日本地震頻繁,每年地震多達1500次。人們采取許多措施來預防地震或減少地震造成的危害。中國也是地震多發的國家嗎?為什麽?妳對防震減災了解多少?

讓學生對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認識。

展示學生對日本和中國人口比較表的分析

全國人口(億)面積(平方公裏)人口密度(人/平方公裏)

中國13960萬

日本1.27377萬

?日本人均國民生產總值3萬多美元,是世界收入國家之壹。

?全球前30大商業銀行中,日本占18。

?日本外匯儲備世界第壹。

第二,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關於日本工業部門,使用多媒體來補充相關內容。橫濱港等待出口的日本車地圖。關於主要工業原料的進口情況,可以展示“日本主要工業原料從國外進口的百分比圖”和“日本主要工業原料來源示意圖”,老師會簡單講解日本主要原料的進口國家和地區,為以後學習世界地理打下壹定的基礎。

1.日本經濟發展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麽?

2.日本的經濟發展水平如何?主要的工業部門是什麽?

3.日本的主要工業原料來自哪些國家(地區)?

4.日本的貿易夥伴是誰?中日貿易狀況如何?

優勢:(1)人力資源豐富(2)科技水平高(3)島國優勢。

劣勢:缺乏自然資源

查詢活動:

1.看看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哪裏?

2.綜合分析日本工業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經濟嚴重依賴外國。對日本經濟會有什麽影響?談談妳的看法。

4.閱讀課本第24頁的相關信息,回答問題。

閱讀“日本主要工業區分布圖”,用紅色方塊表示主要工業區,用藍色表示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九州的名稱,加深學生對主要工業城市和港口的了解。然後問:為什麽日本的工業都分布在這裏?

放幾張圖:《日本的富士山和高速鐵路》、《填海造地》和大阪鳥瞰圖。老師壹邊講課壹邊播放相關內容。

第三,兼具東西方文化特色

老師在講解的同時,可以連續播放更多的動態和靜態畫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女人”和“日本茶道”

展示“日本工業區分布空白圖”。讓學生回答地圖中用英文字母表示的工業中心名稱,並思考日本工業分布在這裏的原因。(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完成。同時,借助多媒體,通過這些多個頁面的播放,輔以老師的講解,學生普遍感覺身臨其境,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效果良好。)

黑板設計:

日本

壹.多火山和地震的島國

第二,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第三,東西方文化兼容

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目標;

(1)在圖8-39上,指出其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並指出阿拉斯加、夏威夷和國家的上半部分是由其領導人組成的。

(2)以美國國旗圖案和美國不同時期地圖的變化為基礎,論述美國領土的擴張。

(3)用地圖和資料了解美國農業發展的有利自然條件,突出自然災害。

(4)利用地圖和資料比較美國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基本特征。

(5)舉例說明美國在工業化和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的經驗教訓,並進行簡單分析。

(6)根據數據和地圖,說明美國人口和種族的基本情況以及華人華僑對該國科技文化發展的貢獻。

(七)根據數據和地圖,說明美國主要城市和交通的特點。

教學建議

新課指南:

出示美國地圖,拿壹面美國國旗問:“這是哪個國家的國旗?”請在美國地圖上標出星條旗。

“領土構成”部分

1.展示國旗並簡單介紹填海區和條紋區的含義。

2.閱讀圖3-31,觀察美國的海洋和周邊國家,註意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穿越北方寒帶、熱帶、大洋洲等。).觀察名山、名河、“平原、湖泊等。”。

3.介紹首都華盛頓特區..

“高度發達的經濟”

經濟概況部分:

農業動力的壹部分:

1.引導學生閱讀圖3-33,分組討論:a .農業區專業化與美國農業;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和美國農業。

2.總結學生意見並引導:農區專業化和生產專業化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和資源(水、土、光、熱等。)各地區,有效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集中力量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

3.總結;美國的農業模式使其成為世界上出口谷物最多的國家。

4.問:既然美國是世界糧食出口國,為什麽還要進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膠等農產品?

5.提示:a .咖啡、可可和天然橡膠產於熱帶;b .美國位於北溫帶,缺少大片熱帶地區。

6.總結:美國雖然糧食產量大,是世界農業大國,但是因為緯度的原因,仍然需要進口大量生長在熱帶地區的農產品。

工業電源部分:

1.介紹壹下美國工業經濟的特點:壹方面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另壹方面新技術研發居世界前列。這說明美國在世界上還是壹個有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的國家。老師在介紹時可以列出美國各工業部門的產量和世界排名,讓學生有個感性認識。

2.介紹美國“夕陽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競爭狀態,並展示壹些數據或產值對比,讓學生從數字中了解傳統產業逐漸衰落,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3.引導學生達到理論認識的層面:能源資源密集型傳統產業和技術知識密集型新興產業的劣勢和優勢。

4.可以安排學生參觀就近的科技工業園。

生態和環境保護問題:

這部分其實是結合教材,從兩個方面來探討美國的生態環保問題:壹是美國的農業發展導致“黑風暴”多次發生。第二,經過持續治理,現在美國的生態環境問題還不算太嚴重。

人口細分:

人口構成和人口分布。人口構成主要包括歐洲白人後裔、亞洲移民後裔、黑人和印第安人;

城市部分:

1.在圖8-48上找出美國的重要城市,並確定它們的地理位置。

2.熟悉教材提供的七大城市資料,收集課外資料,補充休斯頓的相關資料。

3.課堂活動:請做導遊,向遊客(同學)介紹美國的8個主要城市。看哪個導遊講解的最詳細最準確,信息量最大。

4.評判導遊。

課後活動:

收集信息,了解華人華僑對美國科技和社會發展的貢獻。也可以舉辦小規模的相關人物和故事的介紹會,比如李政道和楊振寧的故事。

總結:很多資源是不可再生的,需要珍惜;很難從環境的破壞中恢復過來。我們應該有正確的資源和環境觀。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3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1。用地圖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據地形和氣候特點,分析了亞馬遜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據地圖和資料聯系巴西的自然條件,討論如何開發國家。

熱帶雨林的利用和保護

過程和方法:充分利用數據,讓學生討論比較。

情感與價值觀:讓學生樹立熱愛和保護自然的觀念。

重點:亞馬遜平原和亞馬遜河流。

難點:巴西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學生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的能力

關鍵:巴西的立場

引入新課:展示七年級上冊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0”,讓學生用地圖回答:A國家位於哪個洲?哪個國家的人口和面積在南美洲排名第壹?以便引進新的課程。

播放亞馬遜河的視頻資料。

亞馬遜河1號

在圖8-51上找到亞馬遜河,找到它的源頭,進入大海。

將亞馬遜河與其他三大河流的流量和長度進行比較,可以得出亞馬遜河擁有世界上最寬的流域面積的結論。

討論:為什麽亞馬遜河這麽大?

總結:發源於安第斯山脈,流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流域最寬的河流,僅次於尼羅河,居世界第二。

2.亞馬遜平原和熱帶雨林氣候區

在8-51地圖上找到亞馬遜平原,觀察它的範圍,可以看出它是世界上的平原。看圖說他的音域。在群裏交流。

總結:亞馬遜平原西起安第斯山腳下,東至大西洋,是世界的壹個區域。

閱讀8-51地圖分析亞馬遜平原的緯度位置,思考:這個地區的氣候類型是什麽?這種氣候條件下的植被是什麽?

概述:亞馬遜平原分布著世界上最大面積的熱帶雨林。它被譽為世界的“動植物王國”。

討論:亞馬遜平原熱帶雨林的生態和環境效益是什麽?

閱讀材料“地球之肺”

描述:熱帶雨林的生態和環境效益。

過渡:除了平原,巴西還有哪些類型的地形?

3.巴西高原

①引導學生觀察8-51上巴西高原的範圍,並與亞馬遜平原進行比較。

(2)從緯度和地形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氣候特征。

③巴西高原地形構成概述:約1/3的亞馬遜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構成了巴西。

總結:由亞馬遜平原和亞馬遜河沖積的巴西高原組成的巴西,面積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是南美洲的壹個國家。

課堂活動:

(1),世界上有哪些國家比巴西大?

(2)填寫表格,比較亞馬遜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氣候。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4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亞洲的位置、範圍、行政區劃和地形河流。

能力目標:1。通過對亞洲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了解大洲的基本方法:比如學會看地圖,描述大洲的地理特征;學會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某壹區域的地形變化和地形分布特征;利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總結了各大洲的地形、氣候和河流的特點,並分析了它們之間的關系。

2.通過地圖和資料,試著從不同側面說明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開發發散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探究意識和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亞洲的自然風貌,用歌曲強化氛圍,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我們生活的這片大陸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通過對亞洲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學會正確描述各大洲的地理位置特征,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某壹地區的地形變化和地形分布特征。

教學準備:掛圖、地形名片

教學過程

引入新的課程:

妳知道世界上哪個洲嗎?

妳知道世界上哪個洲人口最多嗎?

妳知道世界之地在哪裏嗎?它在哪個洲?

妳知道世界陸地的最低點在哪裏嗎?它在哪個洲?

妳知道中國在哪個洲嗎?

是的,以上所有答案都在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的對象將從上學期對世界的總體看法,轉變為與周圍世界越來越接近的地理環境,從某個大洲到某個行政區,再到某個具體的國家。

教授新課:

首先,世界上最大的洲

要認識壹個大陸,首先要從“在哪裏”入手,也就是要搞清楚位置、範圍、邊界。

那麽我們應該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上的地位呢?

[活動]: P3

1.閱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上的地位”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地位。(大部分在東半球和北半球)

2.閱讀圖6.2“亞洲的範圍”,找出亞洲的緯度位置。

【老師用“亞洲地形”掛圖確認】

①最北:81n;最南邊:11 3的;

②最東端:169° 40′w;西風:東經26° 3 '

3.閱讀數字6.2和6.3,妳能說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嗎?

[小組討論]

1.計算:

跨越多個緯度(大約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越冷、暖、熱區)

B.地球上緯度差為1度,距離約為1100公裏,所以亞洲南北距離為(10120公裏)。

C.經線交叉度(約164,多在東半球)

D.拿東西距離和其他大陸比。

2.閱讀圖6.3七大洲的面積對比。亞洲的面積是多少,相當於幾個歐洲和南極面積的總和?(三個歐洲和壹個南極洲的面積之和)

得出結論:為什麽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1.跨緯度(跨寒帶、暖帶和熱帶)

2.東西距離

3.面積(4400公裏)

[活動]

1.角色扮演──亞洲的鄰居(見圖6.2“亞洲的範圍”)

七人壹組。以中央課桌為亞洲,確定教室的北方。讓課桌周圍的學生根據地圖說明應該打哪個洲或海洋,並報告自己的位置,根據與亞洲的相鄰關系調整前後左右的距離。

2.看圖6.2“亞洲的範圍”,周圍的同學還在講自己玩的大陸和亞洲的分界線。

亞歐邊界:烏拉爾-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邊界:蘇伊士運河

亞洲-北美邊界:白令海峽

壹般來說,根據地理位置,亞洲可以分為六個地區。

閱讀圖6.4“亞洲的地理區劃”並結合圖6.5“亞洲的地形和行政區域”回答問題:

(1)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⑶阿富汗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4)北亞屬於哪個國家的領土?

⑤哈薩克斯坦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

⑥中國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這個地域劃分還包括哪些國家?

區域地理特征的研究通常分為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讓我們來看看亞洲最重要的自然特征。

第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歌曲《亞洲英雄》提問】從這首耳熟能詳的歌裏,妳聽到了亞洲大自然的什麽?妳感受到亞洲的驕傲了嗎?

【復習地形圖的閱讀方法】地形圖分層上色的依據是什麽?每種顏色代表什麽高度?五種基本地貌是什麽?

[活動]P5

結合圖6.5和P.5中的閱讀材料,將全班分成兩組進行壹次亞洲之旅:

告訴我妳沿途會經過哪些國家。什麽地形區域?大概海拔多少?有可能看到什麽樣的自然景觀?或者哪個地形是世界最好的或者亞洲最好的?

1.讓壹組學生沿東經80度由北向南行進,另壹組學生沿北緯30度由東向西行進。(同學們可以前後“壹起走”)請記錄下妳們經過的國家和地形區域以及地形地貌特征(地名、海拔、地貌等。)妳壹路上看到的。

2.每組學生依次參照掛圖,描述經過地區的名稱、地貌和海拔高度。全班同學為描述流暢、語言流暢的同學鼓掌。

3.“建模活動”:

(老師要在課前準備好以上地區的名片,平原、高原、山脈用不同的顏色,比如綠色、紅色、黃色。)

上面的學生站成南北東西兩排,手裏拿著卡片,交叉成十字。教師提出“建模要求”:

大家把膝蓋當海平面,腰當海拔20xx米,頭當海拔4000m。請將手中的地形卡握在最合適的位置。

從學生的描述和演示中,妳能得出亞洲地形趨勢的任何特征嗎?(地形復雜多樣,中間高,四周低。)

[引導學生閱讀地形剖面圖]

同學們演示的地形起伏,也就是地形條件,大家壹目了然。如果按照縱坐標和橫坐標科學地標註在地圖上,就成了沿北緯30度、東經80度的地形剖面圖。(參見第6頁圖6.7)

[問題]亞洲有許多河流。根據以上特點,亞洲大部分河流應該發源於哪裏,流向哪裏?(放射狀,從中心向四周流動)

總結:

1.地形總趨勢:中間高,四周低,有放射狀河流。

2.主要地形區: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和德幹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長江、黃河和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和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畢河,葉尼塞河,

黑板設計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1.跨緯度(跨寒帶、暖帶和熱帶)

2.東西距離

3.面積(4400公裏)

第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總趨勢:中間高,四周低,有放射狀河流。

  • 上一篇:不懂軍艦怎麽治海軍史?
  • 下一篇:大同大學的生活常識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