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最近關於文化生活的新聞

最近關於文化生活的新聞

數字圖書館是如何走進千家萬戶的?技術不是問題。

數字圖書館:如何走進千家萬戶

近日,記者來到首都圖書館。因為是工作日,讀者不多,偌大的圖書館顯得有點空。但是六樓的電子閱覽室已經爆滿,連均等的座位都成了稀缺資源,三四個讀者只好站著等電腦。

“圖書館的數字資源非常系統和專業,檢索起來非常方便。如果座位多壹點就更好了。”壹位等著上飛機的讀者說。

事實上,在圖書館看來,為了更有效地利用數字資源,我們不僅應該增加圖書館的座位數量,還應該大力開發和建設數字圖書館。它是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將圖書館服務送到尋常百姓家,讓公眾隨時隨地獲得豐富系統的圖書館知識和信息。

文化資源* * *享受打破地域限制。

我國公共圖書館總量不足,服務資源較少,與國際標準差距明顯。國際圖書館協會和機構聯合會的《公共圖書館標準》規定,每5萬人擁有壹個圖書館。根據IFLA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發展指南》,公共圖書館人均藏書量應達到1.5-2.5冊。截至2009年,我國每46.8萬人擁有壹個公共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人均藏書量僅為0.44冊,遠低於國際圖書聯合會的標準。在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國欣看來,中國現有的2800余所公共圖書館未能擺脫“壹區壹館壹縣”的舊模式,無法形成滿足大眾文化需求的服務體系。

在公共圖書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成為公眾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為數字圖書館的傳輸渠道和服務渠道。

記者在2011中國圖書館年會“數字圖書館推廣項目互動體驗區”看到,用戶可以方便地進入山西圖書館的中國連環畫數字閱覽室,瀏覽《滄海桑田》、《駛上梁山》等經典連環畫,在首都圖書館觀看明清家具裝飾圖案。

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袁宜生這樣描述數字圖書館的未來:“數字圖書館就像銀行。有了服務卡,他們不僅可以在所有銀行取錢,還可以在家裏和車上用電腦和手機享受服務。”

現有資源不足以互聯互通。

然而,對於數字圖書館來說,使用簡單的數字設備隨時隨地隨意提取信息只是壹個美好的前景。重復建設、標準不壹、資源不足成為數字圖書館發展的“障礙”。

據了解,我國在建的數字圖書館項目,除了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數字圖書館推進工程等國家項目外,還壹起湧現了壹批商業數字圖書館,圖書館自建的數字圖書館數量更多。缺乏統壹規劃,條塊分割,必然導致重復建設,各種數字圖書館采用的標準不壹,給資源的享用帶來諸多障礙。國家圖書館館長周和平表示:“現有的大部分標準和規範不具有可操作性,在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等關鍵領域缺乏普遍接受和廣泛使用的標準,導致壹些已建成的數字資源不可用甚至永久消失。”

此外,資源匱乏是數字圖書館面臨的另壹個困境。中國國家圖書館有690萬冊中文圖書,但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中,僅收藏了26萬冊,不到紙質圖書總量的4%。記者隨機翻開壹些電子書,發現很多只能看完書的前24頁,真正看完全文的並不多。沒有充足的資源,無論通道多麽快捷方便,都難以滿足大眾的需求。

技術不是問題,需要頂層設計。

能否利用雲計算技術解決數字圖書館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成為2011中國圖書館年會上專家學者關註的焦點之壹。

通過雲計算技術,將各個獨立的數字圖書館的服務器整合在壹起,形成壹個大規模的“雲”,由系統統壹管理和調度,實現資源和服務的共享。專家學者認為,雲計算技術在數字圖書館建設領域的應用可以有效避免重復建設,促進技術標準的統壹,信息聚合的提高將使數字圖書館覆蓋範圍更廣,成本更低。周和平表示,未來數字圖書館的建設要依托雲計算技術,打造無處不在的數字圖書館“雲”。

在國外,雲計算技術已經在圖書館服務中得到應用。2009年,總部位於美國的在線計算機圖書館中心(OCLC)推出了雲計算服務——“Web級協同圖書館管理服務”,將全球壹萬多家圖書館的館藏和服務連接起來,形成了全球圖書館知識庫。用戶只需搜索壹次就可以獲得圖書館的所有信息。這項服務的推出被認為是圖書館“雲時代”到來的重要標誌。

除了圖書館界人士,許多信息技術企業也加入了數字圖書館建設的行列。中國圖書館2011年會吸引了浪潮、方正、英特爾、微軟、IBM等國內外IT企業的關註。袁宜生告訴記者,雲計算技術在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應用已經有了成熟的技術基礎。現在最重要的是建立統壹的資源加工、組織、保存和服務標準。這就需要國家牽頭,圖書館和企業共同參與制定和統籌協調,而不是各自為戰。

  • 上一篇:盛創意設計項目
  • 下一篇:合肥學院更名為大學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