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如何正確給孩子定規則?做好這五點,規則才會有效。

如何正確給孩子定規則?做好這五點,規則才會有效。

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困惑。要不要給孩子立規矩?如何制定規則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其實我所理解的“規則”並不是父母作為壹個有權力的人可以隨意強加給孩子的強制性限制和約束,而是在保護孩子安全和自由的前提下,為了培養孩子的道德規範和良好行為而制定的壹些“規則”。在某種程度上,它們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和遵守。

規則,或者說規矩,看似是壹種約束,但某種程度上,是對孩子的壹種保護。

1,保護孩子的自由

雖然規則給人的感覺是對自由的壹種限制,但其實規則更能保護我們的自由。

比如因為“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我們有安全通行的自由;因為排隊的規則,我們有先來後到的自由;因為圖書館裏不能大聲喧嘩的規定,我們有安靜看書的自由。

2.確保兒童的健康和安全。

有些規則對孩子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們關系到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比如每天早晚壹定要刷牙,這樣才能保證牙齒的健康;比如乘車壹定要坐安全座椅,系好安全帶,最大程度保證我們的安全;比如孩子不能玩火,以免發生燒燙傷等意外。

3.讓孩子有邊界感,從而更有安全感。

對孩子來說,安全感的構建來自父母的肯定和對自我邊界的感知,而不是溺愛和縱容。

規則可以讓孩子清楚的明白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有熟悉的生活方式,可以在安全穩定的環境中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會讓孩子有安全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

4、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任何習慣的形成,在開始的時候總是很艱難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有各種欺騙和懶惰。所以前期要有壹定的強制性,不斷鞏固這個過程,讓孩子有“必須做”的意識,讓孩子明白規則就是規則,不會因為自己的喜好或者現在的心情變化而改變。有了和父母壹起遵守規則的親身經歷,孩子在以後養成良好習慣時會更加自律。

5.讓孩子更有成就感。

遵守規則的過程也是培養孩子自律和控制的過程。當孩子有了自律和自控的能力,就會更加自信,獲得更多的成就感。

壹般來說,孩子從3歲開始就會有壹定的“規則”意識,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會等到3歲才開始“制定規則”。

在3歲之前,要在壹定的“規則”下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這既是塑造孩子良好品行的過程,也是培養孩子規則意識的途徑。

其實孩子的第壹條規矩是從嬰兒期的吃飯睡覺開始的。

此外,嬰兒的習慣和社會行為應該在壹定的“規則”下加以引導。

就拿吃飯這件事來說吧。由於可樂六個月沒有添加輔食,所以吃飯的流程壹直是:洗手——坐餐椅——戴圍兜——吃飯,吃飯期間不允許看電視和玩玩具。14個月,可樂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飯了。現在吃飯前,他會主動說:媽媽抱抱他(讓我把他抱到餐椅上),給他戴上圍兜(讓我給他戴上圍兜)。

很多朋友長輩都很驚訝為什麽可樂那麽好吃,家人還要追著吃。其實我只是從壹開始就給他定了壹個“規矩”。

然而,讓孩子遵守規則並不容易。要想讓規則順利實施,首先要有效地“立規則”。

制定規則不是簡單的告訴孩子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也不是完全按照孩子自己的意願。為了有效地“制定規則”,我們應該首先做到以下幾點:

1,規則要分情況,合理。

給孩子制定規則要符合孩子年齡和性格的實際情況。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只有1歲,我們會要求他清理自己的玩具,但孩子這個時候還不明白“清理”這個概念,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幫媽媽把玩具放在盒子裏”,這是壹個孩子可以理解並自己完成的指令,所以我們可以讓孩子幫我們壹起收拾玩具。

再比如孩子性格內向,害怕陌生人,但我們堅持孩子每次遇到外人壹定要打招呼。如果孩子不會,父母會批評孩子沒禮貌。這個所謂的“規則”也是不合理的。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該做的是給孩子更多耐心的鼓勵和引導,而不是強硬的強制。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規則”必須是強硬的,例如兒童的安全和健康:不要在路上亂跑,在車裏坐安全座椅,每天早晚刷牙...再比如涉及到公共規則:不準高空拋物體,不準隨便拿陌生人的東西等等。

2.規則應該足夠清楚和具體。

為了使規則具有可執行性,規則必須足夠清晰和具體。

比如,父母通常喜歡對孩子說:“給我好好吃飯!”但是孩子的行為不會因為不知道怎麽做才能“吃好”而得到改善。我們應該告訴我們的孩子的是:

告訴孩子具體的說明,讓他們明白我們所說的“吃好”。

例如,如果我們要求孩子“好好刷牙”,我們可以告訴他們:

邊說邊和孩子做,壹套流程刷完要3分鐘!

簡而言之,規則越清晰、越具體,就越容易實施。

3.讓孩子知道規則背後的原因。

給孩子制定規則是沒有用的。需要孩子願意去執行。首先,讓孩子知道規則背後的原因。

比如我教可樂吃飯要遵守什麽規則的時候,我會告訴他:

比起簡單粗暴的告訴孩子“坐著別動!吃飯!”讓孩子知道這些規則背後的真正原因,是讓他們願意認真執行這些規則的最好方法。

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還小,這些東西他們是無法理解的。但其實孩子的理解能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很多。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壹項研究發現,8個月大的孩子就能理解事物的多樣性。

耶魯大學著名兒童研究專家保羅·布魯姆(Paul Bloom)也通過研究發現,6-10個月的嬰兒對精神生活有壹定的了解,他們能理解人們的想法,甚至有道德意識。

這些研究足以證明嬰兒也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不要以為孩子不懂,家長要認真告訴他們真相。

4.讓孩子參與到建立規則的過程中。

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來說,已經有了壹定的規則意識,可以讓孩子壹起參與制定規則的過程。

和孩子討論,我們應該怎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可以做,什麽可以自己決定,讓孩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判斷。傾聽孩子的想法,給他們更多的自主權,他們會更願意執行自己的規則。

5、建立的規則必須壹致。

在我們這壹代的“四二壹”家庭模式中,由於參與撫養孩子的家庭成員越來越多,很容易出現育兒觀念的差異。如果制定了規則,但是有些家庭成員溺愛孩子,破壞了規則,必然會影響規則的執行,影響制定規則的人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所以在制定規則的時候,首先要保證所有的家庭成員都知道並嚴格遵守規則,這樣才能保證規則的順利實施。

在現代家庭教養理論中,最有影響力的是戴安娜·鮑姆林德的教養方式理論。

Baumlander將教養方式分為四種:嚴格型、溺愛型、嚴厲型和忽視型。

鮑姆蘭德總結道:嚴格是嚴厲和溺愛這兩種相反類型的有益元素的結合,使父母的教育既有權威和明確的要求,又不失對孩子的愛和合理的滿足。

正確的教育方式必然有“規則”,“規則”的訂立並不意味著“愛與自由”的減少

真正的“規則”對“愛與自由”沒有任何傷害,而且能讓孩子明白規則不是束縛,而是壹件好事!

  • 上一篇:武漢友誼大道萬裏廣場這裏有什麽好吃的?如果去1,怎麽能把武漢的小吃都吃了?
  • 下一篇:行裝武俠書籍推薦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