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要讀的25本書

要讀的25本書

25本關於閱讀的書推薦。

書是怎麽來的,是怎麽發展的,我們應該如何選書和讀書?讀書是為了更好的活著。以下是我推薦的25本關於閱讀的書,供大家參考。

1.讀史:讀書是為了活著。

整整壹頁,以“最後壹頁”為名,只抄了福樓拜的壹句話:讀書是為了活著。這“最後壹頁”放在卷首的顯著位置,其意義不言而喻。

我們必須閱讀。閱讀,幾乎和呼吸壹樣,是我們的基本功能。

2.書籍作為武器:書籍不會被火摧毀。

壹篇關於書籍如何成為意識形態戰爭中最有效武器的重要論文。

中國的“文學傳統太深太長,以至於炸彈都摧毀不了。”

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參考。

書籍不會被大火燒毀。人會死,但書不會死。任何人、任何勢力都不能把思想放進集中營。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從世界上奪走書籍,書籍中蘊含著人類對暴政的永恒反抗。在這場戰爭中,書籍是武器。-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

除了先遣物資,還有其他看起來不像戰爭的武器:壹箱箱的書。這些書壹到銷售點就立刻被搶購壹空,顧客們渴望閱讀與他們多年來熟悉的可怕世界完全不同的另壹個世界的書籍。

3.閱讀的歷史:我是書,書是我。

在閱讀中,讀者扮演著上帝的角色。在希臘神話中,有壹個名叫那西塞斯的英俊少年,因為迷戀自己在水池中的倒影而抑郁而死,死後被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花。

我們讀的每壹本書,每壹部劇,每壹首詩,都是那個池子,我們會發現自己在水裏,會贊美自己。隨著自身的變化,池中的形象也會發生變化。

所以重讀作品就是重新發現自己。沒有壹種閱讀是極致的,讀者會在每壹次閱讀中重塑自己。

我是書,書是我。

4.如何讀書:永不褪色的閱讀經典?

營銷75年,修正且永恒。壹位傳奇作家,《大英百科全書》編輯部主任;知名出版人郝翻譯推薦。

蒙田說:“初學者的無知在於不學,學者的無知在於學。”總有壹些書呆子讀多了,卻讀不下去。"如果妳讀得太快或太慢,妳什麽也得不到。"

當壹本書出現在妳面前,肌肉裹著骨頭,衣服裹著肌肉,妳盛裝而來。不懂得讀書的人,努力讀書的人,可以少走些彎路;有閱讀經驗的人可以有更多的印證和理解。

5.藏書家

擔任法蘭克福書展主席25年的彼得·韋塔思(Peter Weithas)講述了讀書和藏書的故事。

6.中國和歐洲:印刷和書籍的歷史。

7.碎金散文集(系列壹、二)

第壹系列

與莊嚴書寫的學術經典不同,“斷金雜文”是這些著名學者隨便寫的或積累的雜文,分為學術研究雜文、學林雜文、日記書信、口述自傳等,多為後人精心整理或多年不見。

第壹部《斷金文學作品集》早就是書蟲們的最愛,現在大家趨之若鶩的第二本也上市了,有《冰繭寺學記信劄》(上下),有苗嶽的,有曹道衡的,有趙元任早年的自傳,有趙元任的,有關穎的詩,還有沈從文晚年的口述(更新版)。

8.“詩、詞、誌、經”

《詠懷詩·經典話語》是中國現代學術經典,成書於1942。60多年來廣為流傳,成為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啟蒙經典。

9.微型古籍書目通則

10.制作書籍:感知和想法

著名出版人李鑫講述自己幾十年來的寫書心路歷程。

11.偉大的書籍和特殊的書籍:書籍定義我們。

“從我擁有壹本書的那壹刻起,甚至在我翻開第壹頁之前,我就覺得它以某種方式改變了我的生活。”

看到書店關門,讀者就消失了。全世界的愛書人都不禁擔憂:書將何去何從?美國幽默家喬奎南也在思考這個沈重的話題。書籍支撐他在費城度過了壹個無趣的童年,他成為了壹個狂熱的讀者,決心壹生捍衛書籍。

12.古今名人讀書法:既是讀書法,也是中國人讀書史和國學教材。

這本書收集了古今300多位名人的讀書心得,列為800多篇,從孔孟到蔡元培、胡適之。為了便於檢索,它們按時間順序排列。書末附有幾十個相關書目,介紹了它們的作者、版本、記載甚至內容的優劣,特別方便參考。

本書由我館於1940首次以傳統豎排形式出版,後多次再版。這壹次,它以簡化的橫向格式出版,只有幾處必要的修改,沒有增刪。

13.參考書的誕生:信息過剩是個老問題。

我們認為我們生活在壹個“信息時代”,仿佛這是壹個全新的時代。我們壹直覺得信息過剩。但這是個老問題。過去遺留下來的經典太多了,笛卡爾認為沒有書比有書容易。

存儲、整理、選擇、總結,這本書的作者,哈佛大學的Blair教授認為古代信息分類的4S方法和現在沒什麽區別。

這本書的作者展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另壹個歷史場景,那是壹個印刷改變了信息生態的時代。她試圖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尋找工具書誕生和發展的肌理和脈絡,探索工具書產生過程中學者、作者、出版商和使用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探討工具書的編纂和出版對那個時代的閱讀史、學術研究、信息處理方式等文化實踐的影響。

14.書的順序:如何定位千變萬化的變化?

“書籍不再擁有過去的威望,不再是我們理性和情感的主宰,因為我們今天面對的是人類擁有的壹種全新的交流和信息工具。”革命已經宣告或實際開始,我們將從紙質書過渡到電子文本和視頻書。如何定位這場革命?

本書從作者、文本、書籍、讀者四個方面入手,介紹了14到18世紀文字是如何被分類、編目、歸檔的,以及所有相關人員和機構對文字和印刷品的理解和感受。這本書是文化史和相關理論的傑作。

15.莎士比亞與書:從流行娛樂到文學經典

莎士比亞的喜劇從演出的手稿開始,然後成為可讀的書籍,最後從大眾娛樂變成英國文學經典。這本書對這壹過程作了權威性的描述。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卡斯頓是當代被廣泛閱讀的文學學者之壹。

在本書中,作者考察了我們與莎士比亞相遇的各種物質形式,以非凡的廣度和優雅探討了莎士比亞早期出版商的動機和活動,以及18世紀存在的壹種古怪的分裂:壹方面,莎士比亞在舞臺上被瘋狂修改,以適應當時觀眾的興趣;另壹方面,學者們壹直致力於建立和恢復莎士比亞戲劇的“真實”文本,以及電子媒體向新壹代讀者展示莎士比亞的令人興奮的可能性。

16.圖書史導論:圖書的過去和未來

與書籍必將消亡的斷言相反,書籍的生產越來越多,無論是種類還是印數都是如此。但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在選擇其他選擇,無論是為了信息還是娛樂。然而,這種閱讀的性質可能會加強全球文化同質性的發展。

本書全面介紹了近百年來西方圖書史研究的發展歷程、變化趨勢、學術理論和方法。是壹部多層次多角度全面回顧西方圖書史研究的奇葩。在西方學術界和知識界,它不僅是書籍史初學者的入門讀物,也是讀者把握書籍史理論發展脈絡和趨勢的必備書桌。

17.“我只是在坎坷的人生中沈迷於書本”

這本書可以分為三類:壹是作家用來學習和生活的;第二篇是關於歷史的文章;第三是書評。有***36篇,約20000字。這本書思想性、學術性強,文章長,敘述詳細,分析透徹。在寫作和閱讀的生活中,通過親身的閱讀體驗,展現時代的大場景,呈現給讀者的歷史畫卷真實感人。比如琉璃廠搜書和獄警打架的故事等等。,描寫讀書的樂趣,苦難的快樂,輕松和沈重對於愛書人來說無論生活在什麽環境。在評論歷史和書籍的文章中,視野開闊,分析透徹,評論客觀,語氣平和,令人信服。

18.書法和墨水

這本書分為三卷。卷壹《墨冢》共24篇。在這壹卷中,作者用了很多文章來分析和批判歷史上對文化的踐踏。比如,記敘了從秦始皇焚書到清朝長時間修訂《四庫全書》的古今怪現象,世界上的書根據統治需要被大量刪減銷毀,文革時期世界上沒有書(只有《毛選》等少數書籍)。指出專制者竭力刪燒異己書籍,遏制言論,修建文學監獄,壹代人多,對中國民族文化造成了巨大損失。也有很多文章痛斥古今學術抄襲者的醜惡行徑。作者引用歷史軼事,評論歷史得失,其立足點在於當代,揭露和批判了當前不利於文化建設的現象,言辭深刻而犀利,發人深省。第二卷,45篇文章,重點介紹所讀的書籍,包括古代書籍、專家和當今朋友的作品;過去出版的序跋集;介紹壹下自己的讀書生活等。這些文章不僅介紹了別人說的話,而且常常融入了鮮明的個人觀點。可以說,這些文章大多是讀者和社會的良好精神食糧。第三卷“在春風會見聖賢”***18。勾搭早期文人往事,描寫當代人和文人朋友。比如丁聰和方成。這些故事生動,可讀性強,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它們的尊重和喜愛。文筆如人,作者愛恨分明的個性躍然紙上。

19.在書的邊緣畫圈

收集了78本書和文章,分為三冊。這些文章涉及面很廣,從古至今,包括:文人寫作、民主政治、民國知識與經驗、書畫、花草醫學等。,而且很多都在網上發表過。他的筆法和讀書圈對他的評價很高,壹致認為他是壹個“決定只活在壹流文筆中”的人。他對歷史和政治的書寫坦誠、尖銳、犀利,內心自由,批判專制,文章中往往包含對當代歷史和現實的批判;對人對事的評判視角新穎獨特,褒貶態度鮮明;他寫古代文學和經典,幽默風趣,思想靈動,趣味橫生,富有人文情懷。

20.圖書旅遊

全書18萬字,讀書隨筆50篇,大部分為發表作品。根據所讀的書的內容,分為七序,包括:人物、群體、文學作品、風俗文化、鬼神、序跋等。

文筆穩重得體,對人對事的理論必須有理有據,體現了史家的嚴謹;了解學術研究方法,描述歷史研究經驗,表現對學術的熱愛(取名《書種》就是對書籍熱愛的體現)。作者學識淵博,學識淵博,該書是壹本好看的學術普及讀物。

21.綠窗書影

這本書是獨特的,有趣的,充滿了故事,其女性視角,詩歌語言和散文風格。這本書不同於壹般的說書作品。除了講書的相關軼事、起因、事件,更側重於書的趣味性,比如個人品味、審美意向、情感交流,以及人與書相遇後發生的故事。書中八十篇文章分為四冊。卷壹《文人寫意》,描寫書中人物和作者,具有古典氣質和中國畫式的意趣;卷二《彩影》,描述在作者個人閱讀史上占有壹席之地的書籍,包括古今中外書籍,也包括畫冊、音樂等廣義上的書籍;第三張專輯《精致的書戀》是壹張獨壹無二的專輯,不同於其他書籍體裁,融入了更多個人的閱讀體驗和個人感受。普洱茶、月光、蘭花、爵士樂、玉器、陶瓷壹旦與書籍相遇,就是美麗的故事。第四輯《書色可吃》,出自《美色可吃》。顧名思義,這個系列和飲食有關。關於飲食的書,商店裏的牌匾,甚至餐館裏水牌上的字,都可以引出壹個故事,寫壹篇小文章。該書文筆典雅大方,體裁新穎獨特,情感真摯感人,趣味性和文學性十足,讀來溫馨貼心。

22.《中國圖書編撰史稿》

圖書編撰在中國有著古老的歷史,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才有了壹部關於古籍編撰的專著,即《中國圖書編撰史稿》。作為圖書編纂史領域的壹部奠基性著作,本書以古代史料為主,詳細介紹了我國從上古傳說時代到清末各種圖書的編纂過程和編纂者,以及各種學術流派、思想和重大事件。該書多次被國家有關部門評為優秀圖書作品。

延伸閱讀:中國古籍史

23.《勸讀論語與論語讀法》

紀念錢穆誕辰120周年。

《論語》應該是中國每個人的必讀之書。在未來,它應該成為世界上每個人的必讀之書。

今天的中國人應該承擔兩大責任:壹是自己讀《論語》,二是勸人讀《論語》。我在對每壹個有文化的讀者說話。——錢穆

24.這本書我不忍心看完

中國開始進入全民閱讀時代。

這是讀書的好時機,也是讀書的壞時機。

著名出版人、作家聶振寧先生談讀書、全民讀書。

25.圖書館的故事: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天堂,它應該像壹個圖書館。葛序言推薦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天堂,它應該像圖書館”,博爾赫斯的這句名言感動了無數人。作者在哈佛大學的懷德納圖書館工作。葛熊健先生在《圖書館的故事》的序言中說,讀了這本書,他仍然受益匪淺,“把我所知道的天堂的碎片連接成壹部簡明的世界圖書館史。”

公元前3世紀的亞歷山大圖書館規模龐大,全盛時期藏書70萬卷,可見人性中對知識的渴求。身處絕境的猶太人如何借助隔離區的圖書館,借助書本和字裏行間傳遞的信仰,為自己的存在和尊嚴而奮鬥?

本書以短篇小說的形式,從閱讀圖書館、書籍的戰爭、沈浸在書海中等角度,展示了圖書館的歷史和發展,讓讀者在閱讀生動文字的同時,體驗隱藏在圖書館枯燥概念下的生動文化內核。

這本書被外媒譽為家庭和文化機構的必備收藏。

  • 上一篇:那些喜歡整天戴耳機的人是什麽心態?
  • 下一篇:成都大學圖書館怎麽開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