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聊城有多少名勝古跡?

聊城有多少名勝古跡?

京杭大運河西岸有壹座宏偉的古建築群。遠遠望去,瓊樓玉宇金碧輝煌。近看,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這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陜會館。

杉杉會館位於聊城東關雙傑街南端。建於清乾隆八年(1734)。它最初是山西和陜西省的商人為了友誼和崇拜神靈而聚集在壹起的地方。她融合了精美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雕刻藝術,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華,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

山陜會館是寺廟和會館的結合體。它位於西部和東部,南北寬44米,東西深75米。主要建築有山門、戲樓、夾樓、鐘鼓樓、瞭望塔、碑亭、大雄寶殿、春秋亭,共160余間。

孫大石繪畫博物館

孫大石美術館位於高唐縣玉球湖北岸。孫大石,又名孫英,是中國著名的山水畫家。它是由孫大石和高唐縣人民政府合資興建的。占地面積2088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為仿古四合院建築。灰色瓦、灰藍色墻基、白色主墻的弧形屋頂,其間的洋紅色腰線和屋檐,體現了古樸典雅的建築風格。博物館分為東、西屋,有展廳、四層六角亭、走廊、碑墻、畫室等。看看館內展示的“天下第壹硯”——龍騰巨硯,重11噸,由五位工匠歷時三年,用壹整塊巨石雕刻而成。此外,還有中國白燕和孫大石捐贈的價值數億年的魚類化石和古動物化石,以及唐代著名畫家半個世紀的個人畫作和傑作。

程瀟網站

位於冠縣館陶鎮東南3.5公裏處。據記載,這是遼國駐守中原的蕭太後於宋真宗景德鎮元年(1004)所建。也有人稱之為“歇麻城”、“駐麻城”。相傳遼兵用頭盔填土,壹夜夯成,俗稱“盔平安城”。因該市1967年出土的山西巡撫楊士禎墓誌有“葬於之源”字樣,故又稱“程瀟”。城市呈正方形,邊長1300m,面積169m。所有四扇門都是“扭頭”建築。城墻為土造,幸存者頂寬8米,底寬13米,最高點13米,堅固如初。城門、箭樓、點將臺、飲馬井、“萬人坑”等遺跡依然存在。“規模宏大,保存完好,長城以南,首屈壹指”。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迅神廟

位於冠縣柳林鎮。主要建築有武訓廟和武訓墓。占地面積平方米,建築面積平方米。武訓寺,建於1903,只有三大殿。1937,時任山東教育廳廳長的何思遠撥款重建。1997年5月重建。祠堂為磚木結構,寬五間,深三間。飛檐高大莊嚴。寺後是武訓墓。1896 65438+2月5日,吳洵死於其在臨清創辦的禦史巷易學,葬於當時崇賢易學的東墻外,即現在的陵墓所在地。6月重建1989。墓室北面是陳列室,陳列著武訓的生平事跡和文物。1995年9月,廟前建成了壹條100米的碑廊,碑文26條。殿右前方有壹唱臺,又稱“唱臺”;在寺廟的左前方,有壹座“武訓魂亭”,亭額由著名學者季羨林題寫。

馬家河度假村

位於馬家河東岸,聊城市以西25公裏。創建於1972,1998年被山東省林業廳列為生態公益林。以生態經營為主。2001 5月1日,馬家河度假村向公眾開放。總面積為181公頃。村裏建有保護林場、優質果園、改良稻田、中華鱉養殖場、觀賞魚養殖場、野菜自然保護區、天然狩獵場、優質用材林和觀賞樹木繁育基地,種植了苦豆子、羊蹄甲、紅瑞木、紫梅、西府海棠、玉葉梅等20多個品種的觀賞樹木。為完善旅遊功能,修建了遊泳池、魚塘、水上餐廳、鄉村別墅、酒店,修建了11人造山。建設了苗族、客家、土家族、布依族等4個民族景區,增加了搖椅、吊床、秋千等遊樂設施,安排了射擊、探險等多項參與式遊樂項目。初步形成了集生態觀光、休閑娛樂、度假休閑、民族小吃為壹體的遊樂園。

韓墓園石刻

古代石雕。位於莘縣東杜莊鄉涼皮營村東北。這是晚唐大使和其父朝鮮常墓中的神道石刻群。墓室朝南,表面已經封平。石刻有韓允中的墓碑、墓碑、墓桌、貘、羊、馬、武士俑等。韓允中墓碑與常墓碑的形制大小基本相關。碑身和碑額為石雕,高6.8米,寬2.13米,厚0.77米..額頭浮雕六條龍,曲折蜿蜒,層次分明。龍首飾在碑頭的側面,碑頭中間有壹個桂形的額頭。銘文大多不全,可辯的有2500余字。書法工整美觀,曲折陡峭有壹種楚風神韻。墓桌,位於墓碑的最南端,呈八角形,高3.49米。它的頭是圓形的,用蓮花裝飾,座位是方形的。八角棱柱上刻有宋紹聖二年的短句,記述了宋代增加神道石刻的過程。石磬,壹級殘疾,殘疾高度1.12米。肌肉結實,腿有力,蹲在方形底座上,露出勇猛不可侵犯的樣子。石羊,高0.92米,趴在長方形的底座上,角又大又彎,安詳地望著前方。石馬,頭尾長2.36米,高1.60米,鞍轡,雕工古樸。在馬左前方,雕有壹個虎服縛帶石像,頭破血流,高1.40米。這個塑像雄偉壯觀,栩栩如生。武士俑,頭戴皇冠,雙手持劍站在方形平臺上,高2.73米,頸短,眼寬,威嚴肅穆。韓的前身是河南汝南人,是天下魏國大將。郭昶是周貝的官員,他死於唐大中六年(852年)。允官至韋伯節度使,幹甫元年(874年)卒。父子二人都是有頭有臉的官員,所以神道石雕的宏偉與平常不同。1992 6月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陽岡

位於陽谷縣城東16公裏處的章丘鎮。據說是《水滸傳》中描寫的吳淞打虎的地方,也是龍山文化城的遺址。總面積33.3公頃,其中水面10公頃。景區內沙丘起伏,雜草叢生,樹木遮天蔽日,壹派荒野景象。其主要景點有三灣步崗賓館、村民告示處、縣政府告示處、山寺、吳淞打虎處、石碑、虎亭、宋武廟、湖心島、釣魚臺、碑林、老虎塘、猴山、鹿苑、箭場等。“宋武打虎”石碑立於南宋。山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共有3座寺廟,建在壹個長30米、寬25米、高4米的土制平臺上,坐北朝南,青磚灰瓦。寺廟裏有宋武打虎的雕像。廟的左前方立著由原山東省委書記舒潼題寫的“景陽岡”石碑,右前方立著由著名書法家楊玄庭題寫的高3米的“虎”字石碑。胡曉亭:位於景區西側,六邊形單檐,由徐悲鴻夫人、書法家廖題寫。碑林:山寺北。因為宋武打虎的故事廣為流傳,大多數來景陽岡的學術名人都在這裏題詞、作詩、著書、作畫。相關人員整理後,將進行刻石立碑。經過多年的積累,碑林已逐漸形成規模。到2001年底,有46個銘文。宋武寺:在北崗頂上。“宋武廟”的門匾是趙樸初題寫的。在東館,有壹個紀念碑的地方,宋武打虎,在西館,有壹個新鑄造的時鐘。正殿是壹個五開間,三個入口和深休息的山建築。大廳中央是宋武的雕像,上面掛著壹塊寫有“功勛卓著”的牌匾。墻的內部裝飾有許多由國家壹級藝術家和民間藝術家合作的木制彩色雕刻壁畫。“宋武打虎”浮雕石像:立於山前。由著名畫家劉繼卣創作。它象征著宋武擺脫暴力和行善的精神。“天下第壹虎”石:位於景陽岡南,相傳為宋武所殺之虎的化身。“涇陽肖春”石:位於涇陽崗南端的壹塊神奇的巨石。它有著奇妙的形狀,看起來像壹座“山”。上面刻有著名書法家劉壹題寫的“涇陽肖春”幾個字。2001景陽岡被定為國家三級旅遊景區。

陽谷縣獅子樓

獅子樓,位於陽谷縣城大由頭西南角,始建於宋景裕三年,現為水滸旅遊線上的重要景點。《水滸傳》的主人公宋武在這裏為哥哥報了仇,殺了西門慶,所以獅子樓聞名天下。此樓為宋式建築,二層五開間,三進深,青磚灰瓦,飛檐鬥拱,雕梁畫棟,氣勢宏偉。建築面積451平方米,高度15.8米。樓前兩對石獅子;樓內陳列水滸雕像,栩栩如生,栩栩如生。當代名人如沈雁冰、劉海粟、李苦禪、顧頡剛等。

獅子樓旅遊城位於陽谷縣中心,於2003年6月65438+10月65438+10月對遊客開放。該景區是以《水滸傳》、《金瓶梅》故事為背景,反映宋代民俗風情的主題景區,占地30畝。主要景點有:王婆茶館、武大郎府、冷酒館、紙店、西門大藥房、鹽店、羊毛店、綢緞店、客棧、獅子館、棋院、戲臺、玉皇廟等。節日期間,舉行大型節日和廟會。日常娛樂項目有山東快書、吳葛街表演、陽谷風情表演、舞獅、踩高蹺、老年秧歌表演、豫劇團表演、民間綜藝表演、糖人表演、書法表演、手工藝制作表演等。其中,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形象廣受遊客歡迎,成為景區最大亮點。

萬畝梨園

冠縣,又名冠縣,因其悠久的種植歷史而得名,全縣梨園達30萬畝,特別是在漢路、張八寨、鄧官屯和劉屯。蘭窩鄉漢路村有壹座“梨樹王”,高8米,可兩人相擁。它的樹冠面積近100平方米,樹齡超過330年。鴨梨年產量1500多斤。樹型高大,樹齡古老,產量豐富,居全國之首。百年“紅子”樹,葉如梨,花如桃,果如山楂,十分難得。另“八仙聚”和“臥龍樹”也成為景觀。春暖花開的季節,“三千頃雪蓋玉,十萬戶香。”每年清明節,冠縣都會舉辦“梨花節”大型觀光活動。

馬本齋烈士陵園

位於莘縣張路回鎮南1000米處。1944年2月,著名回族抗日英雄冀魯豫軍區第三師師長、回族支隊支隊長馬本齋犧牲,葬於此。1954,烈士靈柩移至石家莊華北烈士陵園。1985在烈士原葬地重建。陵園坐北朝南,占地6670平方米。整個墓地四周都是紅磚墻。主要建築有阿拉伯圓頂門和中國的六角形紀念亭。坐擁壹條南北中軸線,壹條通道貫穿其中。花園裏長滿了柏樹和綠草。重建後的墓地是古建築和阿拉伯建築風格的結合,莊嚴、典雅、肅穆。每到清明節,總有很多人去墓地掃墓。宋任窮、段君毅等。也在這裏表達了他們的敬意。公墓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魯西北烈士陵園

聊城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園。又稱丈八烈士陵園,位於莘縣大王寨鄉董璋八村。成立於1945。占地約6公頃,南北長740米,東西寬170米。陵園坐北朝南,主要由門樓、紀念塔、紀念室和烈士墓組成。門樓是古典建築,重建於1957。紀念塔高16米,四面八角,樓閣式磚木結構,建築面積100平方米。二樓的塔壁上鑲嵌著八塊石碑,上面刻著當時冀魯豫邊區黨政軍領導人親筆題寫的碑文,以及925位為革命犧牲的烈士的英名錄和傳記。塔巴北面有三間烈士紀念室,內掛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題寫的挽聯和壹些烈士的照片和事跡。園北有肖永誌、張、石等23座烈士墓,由魯西北黨政軍軍民於1945修復。

中國運河博物館

日前,舉世矚目的中國首家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在山東聊城東昌湖景區落成並投入使用,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和遊客的關註。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於2004年6月在山東聊城開工建設。博物館總建築面積654.38+0萬平方米,分為展覽區、收藏區和研究學術交流區三大功能區。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開鑿運河的國家之壹。

中國的大運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工工程之壹,是中國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博物館的建設對於研究和傳承運河文明,弘揚京杭大運河歷史文化,促進和提升運河沿線城市乃至國內外的知名度具有重要意義。

山東省聊城市受運河文化影響較早。隋朝開鑿的京杭大運河流經聊城西部。元代,匯通河貫穿聊城腹地,帶來了數百年的經濟文化繁榮,形成了豐富的運河文化資源。

該博物館將系統介紹運河發展史、科技史以及沿海地區的重要文化特色和內涵,對進壹步弘揚運河文化將起到重要作用。

海源閣

海源閣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私人圖書館之壹。它是清道光二十年由秀才楊以增所建,藏書22萬冊。與江蘇省常熟縣翟紹基的秦鐵、銅劍樓,浙江省吳興縣魯心源的宋麗樓,浙江省杭州市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樓並稱為清代四大藏書樓。其中以、楊收藏的宋元刻本最多,故有“南齋北洋”之譽,深為海內外學者所推崇。

海源閣圖書室位於萬壽觀街北,光月樓南,楊宅內。這是壹座朝南的建築,單檐硬脊。它有三個房間寬,有兩層,底部是楊家祠,頂部是宋元時期的珍本書籍和手稿。在圖書館樓上中門的額頭上,有壹塊“海源閣”的匾額,是楊壹曾親筆題寫的。海源閣藏書浩瀚,是楊四代人苦心藏書的結果。楊的第四代傳人楊,編有《宋元海源閣書目》和《海源閣書目》20.83萬余卷。還有很多其他的沒有列在參考書目裏。

  • 上一篇:少兒頻道之前上映過哪些動畫片?
  • 下一篇:未來圖書世界500字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