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梁秋實是誰?

梁秋實是誰?

梁實秋(1903.1。-1987.11.3)浙江省杭州縣人,北京出生。學名梁誌華,字秋實。曾經有壹段時間,秋郎和子嘉被用作筆名。

1965438+2005年秋考入清華大學。我在這所學校進修期間開始寫作。第壹部翻譯的小說《毒販的妻子》發表在《清華周刊》副刊9月第6期,1920。第壹首散文詩《荷塘邊》發表於早報5月28日7版1921。1923畢業後赴美留學,1926回國在南京東南大學任教。第二年,我去上海編輯《時事新聞》副刊《廣清》,與久合編《龜茲》雜誌。他很快成為暨南大學的教授。

起初,他提倡浪漫主義,發表了許多詩歌。我在哈佛大學讀書時,深受新人文主義者巴比特的影響。其代表論文《中國現代文學浪漫主義思潮》發表於1926《早報副刊》。他認為中國新文學具有浪漫主義的混沌傾向,主張文學創作要在理性的指導下從普遍的人性出發。1930,楊振聲邀其為青島大學外語系主任、圖書管理員。從65438年到0932年,他到天津編輯《伊勢日報》和出版《文學周刊》。1934,北大學教授,外語系主任應聘。1935年秋,創辦《自由評論》,先後主編《世界日報》副刊《文雪》和《北平晨報》副刊《文藝》。

七七事變,離家去了後方。65438年至0938年任國民參政會委員,在重慶編譯館主持翻譯委員會,任教科書編委會常委。年底,他開始編輯《中央日報》的副刊《平明》。抗戰勝利後,他回到北平,任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65438年至0949年赴臺灣省,在臺灣省師範大學(後改為師範大學)英語系任教授,後任系主任,後任文學系主任。1961起,任師範大學英語學院專任教授。1966退役。

40歲以後,我更專註於散文和翻譯。散文代表作《雅舍隨筆》自1949發表至今已有20余年。莎士比亞作品的翻譯始於20世紀30年代,歷時40年。到1970,完成全集翻譯,包括37個劇本,3首詩。晚年,他花了7年時間完成了壹部百萬字的著作《英國文學史》。

作品參考書目:

冬夜草評(綜述)與聞壹多合著,1923(自費出版)。

浪漫與古典(解說)1927,新月

罵人的藝術(雜文)1927,新月

文學學科(評論)1928,新月

偏見收藏(評論收藏)1934,臺灣中心。

約翰孫(審查)1934,業務

雅舍散文集1949,臺灣。鐘政。

秋之選集,1954,臺北勝利書店。

談徐誌摩(散文)1958,遠東

梁實秋文選1961,臺北新路出版社。

清華八年(散文)1962,重光。

《秋室隨筆》1963,衛星。

文學因緣(散文)1964,衛星。

談聞壹多(散文)1967,傳記文學。

秋室雜記(散文)1969,傳記文學。

淺談中西文化1970,臺北金雪書店。

秋作文1970,仙人掌

關於魯迅1970,臺北愛美出版社。

“真秋文學”1971,藍光

遠東西雅圖雜記(散文)1972

“巧文續”1973,臺灣。就在中間。

見采集(散文)1974,文誌

懷遠夢的回憶(散文)1974,遠東。

梁實秋文選1975,黎明

梁實秋文學1978,時代

梁實秋1978時代筆記

白色越前龍馬和其他(散文)1980,九首歌曲。

雅間隨筆(3、4集)1982-1986,臺灣。就在中間。

雅舍散文1983,臺灣。就在中間。

《雅舍談池》(散文集)1986,九首

英國文學史1985,臺北協誌工業叢書出版公司。

翻譯參考書目:

阿貝拉和艾路岐之間的情書(散文),彌爾頓,英國,1928,新月。

瑞典斯特林堡的《婚姻集》(短篇小說集),1930,中國。

《小飛俠》(小說)英國巴裏,1930,商務。

西塞羅魯文由西塞羅在羅馬,1933,業務。

工人馬楠傳(小說)艾略特,英國,1932,商務。

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劇本),英國,1936,商業。

《奧賽羅》(劇本)英國莎士比亞,1936,商務。

《哈雷宇忒》(英國莎士比亞劇本),1936,商業版。

《暴風雨》(劇本)英國莎士比亞,1937,商務。

吉爾菲爾德先生的情史,1944,黃河書店。

英國喬治·艾略特《愛情史》,1945,重慶黃河出版社。

咆哮山莊(小說)英國e .勃朗特,1955,臺灣。生意。

《動物》,奧威爾著,英國,1956,臺灣。就在中間。

20種莎士比亞戲劇1967,衛星。

雅間翻譯集(詩集)1985,皇冠

莎士比亞全集(37個劇本,3首詩)1986,遠東。

~~~~~~~~~~~~~~~~~~~~~~~~~

~~~~~~~~~~~~~~~~~~~~~~~~~

梁實秋與魯迅

關於魯迅

梁實秋

最近,許多年輕朋友讓我寫壹些關於魯迅的東西。他們為什麽要我寫?我猜他們的動機大概不外乎以下幾點:第壹,現在在臺灣省,魯迅的作品被禁,越是看不到的人越是好奇,想了解壹下這個人。第二,有相當壹部分年輕人在大陸的時候壹直聽說過魯迅的名字,或者讀過他的壹些作品,不可避免地受到* * *制作方及其同路人或多或少的宣傳,所以可能會對這個人產生壹些幻想。3.我曾經和魯迅有過筆戰,所以有人想讓我出來說幾句當事人的話。

其實我不想說他。前幾天,陳西瀅先生從海外歸來,曾經有人在飯桌上問他:“妳覺得魯迅怎麽樣?”他只是笑而不答。我從側面切入。“關於魯迅,妳最好別問我們兩個。”西營先生和魯迅先生互相沖突(不是為了文學理論)。在我和魯迅爭論之後,我們倆的立場是對立的。我們說的可能不公平。況且魯迅已經死了很久了,我再批評他他也不會回答我。他的作品在這裏被禁,為什麽此時此地“打落水狗”?所以他死後,我很少談起他,除了壹個例外。抗戰時期,我在《中央周報》上寫過壹篇文章《魯迅和我》。可能有些年輕人還沒看過那篇文章,但我現在是被迫的。破例重復壹下我在那篇文章裏說的話。

首先聲明,我個人不贊成封殺他的作品。在我的壹生中,我最相信伏爾泰的壹句話:“我不同意妳說的話,但我誓死支持妳說出妳所說的話的自由。”我和魯迅壹樣。我寫過很多批判魯迅的文字,也有人把雙方的評論收集起來,編成了壹本書。我認為這是壹個好方法,讓每個人都知道誰是對的。我曾經在壹所大學擔任過壹段時間的圖書管理員,書架上有壹批過去遺留下來的低級色情書刊。我覺得這有損大學的尊嚴,就拿走取消了。大約有幾十本書,還不包括魯迅的壹些作品。但是這件事馬上傳到上海,說我燒了魯迅等左傾著作。魯迅本人也很樂意用這個假信息,把它當成我的壹個罪名來發!根本沒有這回事。宣傳就是自我宣傳,事實就是事實。

魯迅不是黨派人士,也不是同路人,起初對當時的左傾分子相當反對,所以和創造社的壹批人鬧翻了。他曾經是典型的老式公務員。他在北洋軍閥政府的教育部做過仆人,但在北洋軍閥政府多次人事更替的大潮中,他都沒有被淘汰。壹是因為他地位低,二是因為他從來沒有脫穎而出過,他頂多寫壹些關於小說的文章或者間接從日文翻譯壹些歐洲的作品。參加《新青年》雜誌寫了壹點雜感或短篇小說後,逐漸引起人們的註意,最後卷入了當時京中學術界的浪潮,被張行嚴令排除在教育部之外。此後,他壹直在學術領域。在北京、廈門、廣州,他都和別人發生過沖突。沒有壹個地方能讓他在自己的位置上呆很久,最後他留在了上海,謀生甚至死亡。

魯迅壹生坎坷,處處碰壁,自然有壹股怨氣貫穿胸中。怨恨的對象是誰?倫理、制度、傳統、政府都成了他憤怒的對象。他出生在紹興,也許天生就有“刀筆官”的特質,這讓他的文筆極其苦澀。當然,他的語文基礎在當時的普通白話作家中是出類拔萃的,所以他的作品(尤其是所謂的雜感)在當時確實是難能可貴的。他的作品簡潔而惡毒,作為零星的諷刺作品是有價值的。他的主要作品是他的壹部又壹部雜感集。但是,作為壹個作家,光是滿腹牢騷和抱怨是不夠的。他必須有壹套積極的思想,對人對事有壹套積極的看法,即使不必形成什麽體系,至少要有壹個積極的主張。魯迅這樣說是不夠的。他有的只是壹種消極的態度,簡單來說就是壹種“對現狀不滿”的態度。這種態度沒有錯。北洋軍閥執政幾年,誰能滿足於現狀?問題是,僅僅是不滿意呢?我們的民族,政治,文化真的是千瘡百孔。我們做什麽呢是壹種壹點壹點慢慢尋求改善的方式。如果魯迅不同意這種方法,那也可以,如果他認為這是壹種被動的妥協,是徒勞的,但是妳要想出壹個方法,而不僅僅是濫用腐敗的對象,濫用別人的改進的想法,濫用壹切而自己不提出積極的想法。而魯迅最嚴重的缺點就是。我曾經寫過壹段文字,逼他攤牌。那篇文章的標題是“對現狀不滿”。我記得我說過:“妳罵所有人,妳反對所有想法,妳贊揚和批評壹切都是毫無價值的。妳打算怎麽辦?”?請陳述妳的積極意見。“我壹定是撓他癢癢了。他的回答很精彩。第壹,他用他的老伎倆嘲諷我,說我的話不講道理,“表揚”是“表揚”,“降職”是“降職”。如果不是用作貶義詞,就不可能在貶義詞上加上褒義。(魯迅大概忘了在《紅樓夢》裏壹起用“贊”字來找茬。)然後他宣稱,有壹個主義,他從來沒有罵過。我再問他,那是什麽主義?是* * *資本主義嗎?他沒有回答。當面對生活暴露的黑暗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智者會深入思考,回歸自我,然後選擇壹種方法去改變;傻子不求救贖,卻指責對方沒有詳細告訴自己路在何方坦途。——回宇出版社)

不要以為魯迅壹開始就刻意為* * *產黨鋪路。不是這樣的。他和* * *制作方沒有任何關系。他被逼得走投無路,終於走投無路。他從來不批判* * *唯物主義,這也是事實。他讓這樣的後門開著。所以後來* * *制作方想用他領導左翼作家聯盟的時候,壹拍即合。其實魯迅對左傾分子的批判是非常嚴厲的,直到受到* * *產黨的青睞,成為左翼領袖之後才停止攻擊。大約就在這個時候,他以生硬粗暴的風格翻譯了俄羅斯* * *制作黨的《文學方針》。《文學方針》這本書的翻譯對魯迅來說是壹件重要的事情,這很明顯地表明他是傾向黨的。不過我還是有點懷疑這本書是不是魯迅親自翻譯的,因為翻譯的太爛了,魯迅好像就在這壹點上。很有可能這是* * *制作方堅持自己名字的文件,他無法推卸。這份文件的壽命並不長,因為俄羅斯文藝界很快遭受了壹場大清洗,如盧娜·卡爾斯基、普列漢諾夫、邁耶·考斯基,他們都遭受了最悲慘的命運。上海的“街頭文藝運動”被勒令終結,所謂的“左翼作家聯盟”被勒令消失。關於這壹戲劇性轉變的細節,請參見伊斯曼的著作《穿制服的藝術家》。過了這個時期,魯迅就深入到* * *產黨的陣營裏去了。

這時,中國東北發生了反俄事件。當然沒有人認同東北的軍閥政權。然而,當我們在中國的官兵與蘇聯帝國主義發生沖突,我們傷亡慘重時,中國人民不能不表示他們的關註。這是對中國* * *產黨及其同情者的考驗。我驚訝地發現他們的口號是“反對進攻蘇聯!”上海路邊的電線和墻上。我天真地問:是中國進攻了蘇聯還是蘇聯侵略了中國?魯迅壹夥回答:中國軍閥受帝國主義唆使進攻蘇聯。經過這次考驗,魯迅的立場是明顯的。

魯迅沒有文藝理論,首先是以壹團怨氣為內容,然後奉行蘇俄的文藝政策,最後完全聽從蘇俄和* * *產黨的操縱。這種判決句沒有力度。

魯迅去世前不久寫了壹篇短文,題目是《死》。他似乎覺得自己快死了。他在文章中勸年輕人“人在旦夕,言猶在耳”。我們不必與人浪費口舌。這句話是:“不要做空頭作家。”什麽是短篇作家?他的意思是作家要有文學作品,而不是空談。這句話很對。有太多的人,隨便寫點東西就以為自己在文學界了,還冒充作家。難怪魯迅要諷刺他們。不過話說回來,魯迅也諷刺過自己。魯迅死後馬上就有人給他印了全集,因為有組織,有人員,有錢有組織,什麽都方便。整套猩紅封面已經出版了,記不清有多少本,大概十幾本到二十本。這不是壹個短篇作家。但根據其內容,所有翻譯的小說之類的都被收錄在壹起,打破了古今中外的壹般慣例。當然,我不知道魯迅生前有沒有這種想法,但除了顯著的偉大,把壹大套翻譯作品收入全集真的沒有任何意義。幸好魯迅翻譯的是《Gogo》中的《死魂靈》,而不是其他,否則《Gogo》中的《全集》必然會依附於《魯迅全集》。

魯迅的作品,我已經說過,更精彩,是因為他的百感交集。但其中有多少能成為具有永久價值的諷刺文學,還值得商榷。所謂的諷刺文學也是需要壹些條件的。第壹,立意要深刻,文筆要老套。這壹點魯迅是擅長的。第二,房子要忠誠。作者雖然可以冷嘲熱諷,但內心還是有愛,而不是恨。目的不是為了快,不是為了“毀本食”去推翻別人。在這壹點上,我懷疑魯迅是否有這樣的胸襟。第三,諷刺的對象最好是普遍現象,或者* * *的缺點,至少不是個人批判,這樣才能保持客觀的態度,而不是罵娘。魯迅的《雜情》裏,個人批判的成分太多,未來會不會變,人會不會被潮流消滅,這是個相當大的問題。第四,諷刺作品雖然沒有固定的體裁,但也要講究章法。諷刺和其他文章壹樣,有適當的長度,有開頭,有結尾,成為壹個整體。魯迅雜感本質上多是零碎的,似乎寫得越早越好,能填滿報刊雜誌的篇幅,未必能成為好的文學作品。以上可能過於苛刻,因為魯迅本人並沒有聲明自己的雜感必須代代相傳,但魯迅的崇拜者卻不少,似乎必須提醒壹下。

小說方面,魯迅只寫過幾篇短篇,長篇不多。他著名的《阿q正傳》也很短。在我看來,他的短篇小說中最好的是《阿q正傳》,其余的在結構上不像短篇小說,而像零星的片段速寫,有些文字優美,情調優美。就單篇作品而言,《阿q正傳》是很有價值的。寫壹個典型的辛亥周邊紹興的無知者,心理描寫非常深刻細膩。但如果說這部小說是以中國的民族性為出發點,說阿q是中國人的典型代表,我覺得是言過其實,魯迅本人未必有此意。阿q這個人物有其時代性和地域性。壹部作品在藝術上的成功,並不意味著作家就能成為偉大的作家。壹個偉大作家的作品必須有它的嚴肅性和適當的分量。《阿q正傳》這樣的作品,似乎還不足以讓其作者成為大作家。有壹次蕭伯納來上海,上海的所謂作家們糾集我們的“大作家”魯迅翁去見他,還拍了照,登在雜誌上。壹邊站著肖伯納,壹個長著銀須白發的高個兒,另壹邊站著魯迅,壹個頭發松散的弱男子。相比之下,真的沒有說,也沒有說他的身材或作品的數量被權衡。這種比較真的很混亂。

在文學研究方面,魯迅唯壹值得稱道的作品是他的《中國小說概論》,他對中國小說有所研究。這本書在這方面恐怕還是壹本好書。我認為至少這本書應該提前發行並允許流通。除此之外,我看不出他還有什麽其他的貢獻。有人說他翻譯了許多弱小的歐洲民族的文學作品。我的知識太有限,無法對所謂“弱勢族群”的文學進行批判。但我認為魯迅翻譯的是日文,所以他可能對各民族的文學沒有應有的了解,而魯迅翻譯這類文學的動機可能是出於同情,對被壓迫民族的同情,他可能不太重視其本身的文學價值。

五四以來,新文藝的作者很多,但真正有成就的不多,像魯迅這樣的更是鳳毛麟角。他可以有更可觀的成就,可惜他死得太早。其次,他沒有健全的思想基礎,以至於被* * *制作黨的潮流壹掃而光,失去了在文藝上的地位,壹個作家自然不能整天談月亮。自然,他要睜開眼睛,看看周圍。他自然要把胸中積累的憤怒和障礙發泄出來。但是,相當重要的壹點是,他要“冷靜地觀察生活,觀察生活的全部。”(穩定地看待生活,完整地看待生活).這句話是英國評論家阿諾德·馬修·阿諾德在批評英國人塞喬叟的窩時說的。他說,巢塞沒能做到這壹點,他對生活的觀察是零星的、片面的、膚淺的。如果我要批判魯迅,我也會借用這句名言。魯迅的態度不夠冷靜,經常情緒化,所以立足不穩,反對他的,打算支持他的,都對他產生了不必要的影響。他有壹個作家應有的筆,卻沒有壹個作家應有的頭腦和心理準備。他寫了很多,但態度只是偏激。

  • 上一篇:美國特定城市介紹
  • 下一篇:有哪些關於社會工程的書籍?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