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悉尼歌劇院信息

悉尼歌劇院信息

悉尼歌劇院位於澳大利亞的悉尼,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壹。它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已經成為悉尼的標誌性建築。歌劇院於1973正式竣工,並於2007年6月2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產。歌劇院的設計者是丹麥設計師joslash utzon。悉尼歌劇院位於悉尼港的Bennelong Point。它獨特的船帆形狀,加上悉尼港灣大橋,與周圍的景色十分和諧。

英文名:Sydney Opera House地點:澳大利亞悉尼貝尼蘭角歌劇院規模:悉尼歌劇院整個建築占地1.84公頃,長183米,寬118米,高67米。相當於20層樓的高度設計師:約翰·伍重(丹麥)悉尼歌劇院,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首府貝尼蘭角。這座綜合藝術中心被視為現代建築史上巨型雕塑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亞的標誌性建築——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不僅是悉尼藝術和文化的殿堂,也是悉尼的靈魂。無論是在清晨、黃昏還是在星空中,悉尼歌劇院總能為遊客展現出不壹樣的迷人風采,無論是慢走還是出海。悉尼歌劇院的外觀就像壹面即將揚帆出海的白帆,與周圍的景色十分和諧。悉尼歌劇院是在20世紀50年代構思和建造的。1955起,邀請各地設計作品公開咨詢。到1956 * *,共有來自32個國家的233件作品參加了比賽。後來選擇了丹麥建築師Jon Wu Zhong的設計畫面,耗時16年,造價128。悉尼歌劇院每年約有3000場演出,約有200萬人前往* * *參與盛會。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表演藝術中心之壹。歌劇院的白色屋頂是用壹百多萬瑞典赤陶瓦鋪成的,經過特殊處理,所以它不怕海風。屋頂下面是悉尼歌劇院的兩大表演場地——音樂廳和歌劇院。音樂廳是悉尼歌劇院最大的大廳,可容納2679人。通常用於舉辦交響樂、室內樂、歌劇、舞蹈、合唱、流行音樂、爵士樂等演出。這個音樂廳最特別的是大風琴,它位於音樂廳的前面,由澳大利亞藝術家羅納德·夏普設計建造。它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機械追蹤器動作器官,由65,438+00,500個空氣導管組成。此外,整個音樂廳的建築材料全部采用澳洲木材,忠實呈現澳洲自己的風格。

大局

悉尼歌劇院的外觀是三組巨大的殼體,矗立在南北長186米、東西寬97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基座上。第壹組貝殼在地段西側,四對貝殼排成壹串,三對朝北,壹對朝南,裏面是壹個大音樂廳。第二組在地塊東側,與第壹組大致平行,形態相同,規模略小。第三組是他們西南部最小的壹組,由兩對貝殼組成,裏面有壹個餐廳。其他房間都巧妙的安排在基地裏。整個建築群的入口在南端,臺階寬97米。車輛入口和停車場位於大臺階下。悉尼歌劇院位於悉尼港,三面環水,環境開闊。它以其獨特的建築設計而聞名。它的形狀像三個三角形仰望著河流,它的屋頂像貝殼壹樣潔白,所以它有“壹個安靜的尼姑在仰望”的美譽。

場館構成及配套設施

歌劇院分為三部分:歌劇院、音樂廳和貝尼蘭餐廳。歌劇院、音樂廳和休息室並排而立,建在壹個巨大的花崗巖基座上,每個基座由四個高聳的大貝殼屋頂組成。這些“殼”依次排列。前三個蓋著壹個,面向海灣,最後壹個背對海灣而立。看起來像是兩群蓋子顛倒打開的蛤蜊。不同高度的塔尖外殼都塗有白色格子釉。在陽光下從遠處看,它們就像豎立的貝殼和兩艘巨大的白色帆船在藍色的海面上飛行,因此被稱為“帆船屋頂劇院”。殼形尖屋頂由265,438+094塊每塊重65,438+05.3噸的弧形混凝土預制塊組成,由鋼索拉緊,覆蓋654.38+0.05萬塊白色或奶油色瓷磚。據晚年的設計師說,他的創意其實來源於橙子。是剝了半層皮的橘子給了他靈感。這個創意來源還被雕刻成壹個小模型,放在悉尼歌劇院前,供遊客欣賞這個普通的東西引發的偉大創意。

歌劇廳比音樂廳小,有1547個座位,主要用於歌劇、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室內陳設新穎,華麗典雅,以避免表演

墻面反光時,墻面全部鑲嵌深色膠合板:地板和天花板采用當地的黃楊木和樺木;彈簧椅外面套著壹個光滑的紅色皮套。有了這樣的裝置,演出可以有圓潤的音響效果。舞臺占地440平方米,有轉盤和升降臺。舞臺配有兩塊華麗的法國羊毛窗簾。壹種圖案由紅、黃、粉三種顏色組成,猶如陽光照耀大地,被稱為“太陽簾”;另壹種由深藍色、綠色和棕色組成,像壹彎新月掛在雲上,稱為“月幕”。舞臺燈光有200個回路,由電腦控制。還配有閉路電視,讓舞臺監督對臺上臺下的情況壹目了然。

原因和理由

音樂廳是悉尼歌劇院最大的大廳,可容納2679人。通常用於舉辦交響樂、室內樂、歌劇、舞蹈、合唱、流行音樂、爵士樂等演出。這個音樂廳最特別的是大風琴,它位於音樂廳的前面,由澳大利亞藝術家羅納德·夏普設計建造。它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機械追蹤器動作器官,由65,438+00,500個空氣導管組成。此外,整個音樂廳的建築材料全部采用澳洲木材,忠實呈現澳洲自己的風格。

兩個小小的傾斜屋頂矗立在外殼的開口旁,形成了壹個大型公共餐廳,名為貝尼蘭餐廳,每晚可容納6000多人。其他各種活動場所位於底座上。劇院設有戲劇廳、電影廳、大展廳、接待廳等大小廳900余個,5排大廳,65間更衣室,圖書館、展廳、演員食堂、咖啡廳、酒吧。建造悉尼歌劇院的計劃始於公元1940年,悉尼音樂學院院長尤金·古森斯遊說建造壹個可以表演大型戲劇作品的場地。那時,戲劇表演的場地悉尼市政廳太小,不適合戲劇表演。1954年,古森斯成功獲得了新南威爾士總理約瑟夫·卡希爾的支持,他要求設計壹座專門用於歌劇的劇院。也是古森斯堅持把歌劇院建在貝內隆角。雖然卡希爾想把它建在CBD西北更靠近悉尼Wynyard火車站的地方。卡希爾於9月3日發起了歌劇院設計大賽,1955,* * *收到了來自32個國家的233份參賽作品。規定必須有容納3000人的大廳和容納1200人的小廳。這兩個大廳的設計目的應該是不同的,包括歌劇、交響樂和合唱音樂會、大型會議、講座、芭蕾舞表演和其他演講。

悉尼歌劇院比不上歐洲壹些著名歌劇院的悠久歷史。悉尼在沒有歌劇院之前,壹直有壹群仁人誌士在四處奔走,積極遊說,希望建立壹個固定的歌劇表演團體和歌劇院。經過他們不懈的努力,他們終於得到了市政府的資助和支持。然而,歌劇院的破土動工和竣工卻用了14年。當時,為了建造悉尼歌劇院,澳大利亞政府向全世界公開征集設計圖紙。結果丹麥建築師Jon Wu Zhong以其標新立異、獨樹壹幟的設計方案在眾多投稿人中拔得頭籌。1959年,劇院的基石被打碎,但當劇院的象牙色外殼外觀結構完成後,建造者發現原來的設計方案不切實際。這壹發現無疑會推翻原來的計劃。可惜此時劇院的建設預算已經耗盡,無計可施,工程不得不暫時停工。在悉尼歌劇院的呼籲下,澳大利亞政府邀請英國建築專家對原設計進行了部分修改。為了籌集資金,澳大利亞政府還發行彩票。經過壹番辛苦操作,好不容易湊夠了錢,項目繼續開工。劇院建成後,另壹件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澳大利亞當局以為擁有1500個座位的音樂廳應該是全年開放的,而擁有2700個座位的歌劇院是季節性的演出大廳,利用率很低。為了從經濟角度考慮;於是,原來的音樂廳被改成了歌劇院,原來的歌劇院配了壹個有壹萬個音管的大風琴,成了音樂廳。這個變化造成了現在歌舞劇院舞臺太小的遺憾。當然,音樂廳宏偉壯觀,引人註目

百度百科很詳細。去看看吧。

  • 上一篇:護理專業職業方向規劃
  • 下一篇:寧波的日本店鋪用溫暖治愈人心。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