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馬玨簡介,人物介紹。

馬玨簡介,人物介紹。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壹下馬玨的知識,也是回答分析。如果妳能解決妳想知道的問題,關註這個網站。

魯迅最喜歡的北大之花比林還要漂亮。他為什麽選擇嫁給壹個普通的科員?

民國時期的文壇,很多趣聞軼事都比現在的娛樂圈有趣。比如“校花”就從“校花”變成了這個時代的明星。有很多人因為壹張校園照而在網上走紅,但民國時期,“校花”並不是人人都有的——

嚴幼雲,復旦大學之花,出身名門,浸潤富裕之鄉,氣質儒雅;王映霞,杭州女子師範學校的校花,被譽為“杭州第壹美女”,迷倒無數才子佳人;清華校花鄭袖有壹個美麗的家庭。她的父親是壹名法官,後來她嫁給了著名劇作家曹禺。

馬玨,北大公認的美女,出生於壹個書香門第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馬玉藻和母親陳德新都是著名的學者。他的父親是14年的北大中文系系主任,與章太炎、蔡元培、魯迅等文學巨匠有著深厚的友誼。北大紅樓裏有兩個“好先生”,壹個是校長蔡元培,壹個是馬玉藻。

馬甲與北大百年歷史密切相關。除了馬毓藻,還有“四馬”馬恒、馬健、馬準和馬立安,他們也在北大,致力於教育事業。馬家四代人都在北大讀書。2012年,馬玉藻的曾孫女孔濤回到未名湖,正好是馬玉藻受聘北大教授壹百年後。

生在這樣的家庭,大家可以想象,馬玨的校花之所以得名,不僅僅是因為她的長相,更是因為她優雅的氣質。1910年,馬玨出生在日本東京。他的父母當時都在國外留學,後來都回國了。自然,馬玨也回到了中國,然後就有了和魯迅的緋聞。

魯迅先生作為正面人物,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必須是“完美”的,不能有任何曖昧的感情。但其實魯迅也是個男人,欣賞漂亮有才華的女孩子很正常。至於是否涉及歧義,人們只能有不同的看法。當時馬玉藻在北大工作,魯迅也被聘到北大。他們是同事和密友。

在馬玨進入北京大學之前,他已經變得苗條和優雅,無論他走到哪裏都引人註目。1915年,還在孔德學堂讀書的馬玨,第壹次在家裏見到了魯迅,於是寫下了《第壹次見到魯迅先生》壹文,發表在孔德學堂訓誡上。文章的內容很有趣。可以看出,馬玨是壹個真正有氣質的女孩:

“在這些小說中,最受歡迎的是魯迅先生。我看他的作品,很多就像和孩子說話壹樣,很開心,壹點也不客氣;不像別人,說壹句話要想很久,看是好是壞,對得起還是對不起,魯迅先生不是……”

馬玨說,以前沒見過魯迅先生,想象他是個“像孩子壹樣的老人”,喜歡和孩子在壹起;沒想到,我第壹次見到15歲的魯迅時,他“穿著壹件灰綠色的長衫,壹雙破舊的皮鞋”,手裏拿著香煙,看上去總是“蒼老而呆滯”。我非常驚訝。原來他是個“像老頭壹樣的老頭”!

當馬玨在書房裏急不可耐地要離開時,魯迅突然主動問她有沒有讀過《桃花運》這本書。馬玨搖搖頭,魯迅說,這本書在外面不容易買到,他那裏還有壹本。如果她想看,她可以自己帶過來。

所以過得很艱難,因為按照馬的規矩,年輕壹代要看福建。結果魯迅坐了幾個小時,馬玨還年輕,只覺得自己在等“麻煩”。最後,魯迅站了起來,馬玨跟在他後面。魯迅轉過身來說:“有空叫人給妳送來!”

馬玨有點尷尬。他在大門口送走了魯迅,然後轉身進了房間。他還不忘心裏想:魯迅先生原來是這樣的人!這篇文章發表後,魯迅也看了。他非常高興,稱贊馬玨寫得好,並願意說出真相。他還把這篇文章收入魯迅的著作和其他著作中,並經常給馬玨送書。

就這樣,魯迅和馬玨開始了長達67年的書信往來。馬玨在《魯迅日記》中被提及多達53次,其中有28封馬玨致魯迅的信,13封魯迅的信。每當魯迅去馬家,在時,壹定要和她說上幾句話,也去魯迅家和父親玩。

值得壹提的是,馬玨在填報誌願時,也問過魯迅的意見。1926年,馬玨寫信告訴魯迅,他想學農業。魯迅很快回信,表示支持她自己的想法。兩年後,馬玨被北京大學錄取。因為馬毓藻想讓女兒為女權努力,所以轉學到政治系。當時,魯迅非常關心,給她取名,註意到她生病了,而且馬父女經常去看望魯迅,這使魯迅非常感動。

在北大期間,馬玨就是被追捧的校花,被形容為“美如大理石雕刻”,讓燕京、清華的校花“沒有色彩”。據說每天悄悄發十幾封情書,時間長了還能增加裝訂成本。論長相,可能比民國女神林好,但的人生路線和林完全不同。

也許她的個性是低調的,她喜歡文學和藝術,但馬玨並沒有像她父親期望的那樣成為壹個大人物。1933年,她嫁給了楊,壹個年輕英俊的天津海關關員。因為她是校花,馬玨當時很受關註。《北洋畫報》多次報道的個人照片和結婚照被刊登,上海的魯迅也收到了馬家的喜帖。

知道馬玨結婚了,魯迅不再給她送書了,可能是出於某種防範意識。楊和夫婦都是知識分子,但他們都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就。馬玨在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工作,他壹生默默無聞。楊也平淡了壹輩子。也許馬玨,作為壹個選美皇後,並不想出名,但有壹個穩定的愛情。

無論如何,馬玨在魯迅先生那裏的受歡迎程度肯定是非同尋常的。她聰明,漂亮,性情真,不高調,不求財。平凡也是美好的。的美沒有林的驚艷,但卻是民國的壹道亮麗風景。

魯迅先生暗戀的北大之花馬玨有多美?

清末民初是壹個盛產美女和女神的時代,用美女如雲來形容那個時代是相當恰當的。如、、林、陸小曼、夏夢、尤敏、、閻幼雲、閻、、、胡蝶、張愛玲、郭婉瑩,他們的老影子,他們的傳奇,讓人向往。

著名作家吳組緗曾回憶說:“20世紀20年代,在‘校花’或‘女王’的選舉中,流行的是舊都那兩所散發著美國氣息的燕京和清華。北京大學沒有沾染這股風氣,但是北京大學政治學系的女生馬玨是公認的‘女王’,在北京以九城聞名。燕京、清華的校花,不禁為‘粉中無彩’感到慚愧。”北大女生馬玨,是魯迅先生曾經喜歡過的北大美女。

馬玨是浙江鄞縣人。他的父親馬玉藻和母親陳德新都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學者。兩人都是1903考取官費留學日本,馬宇藻就讀於日本帝國大學和早稻田大學,陳德新赴日本慕白女子大學學習博物學。

1910年,他們的大女兒馬玨在東京出生。馬玨的父母努力學習了七年,壹起畢業。1911馬毓藻回國後,任浙江教育廳巡視員。1913至1915任北京大學教授,研究院國學導師,教授音韻學。從1921,任北京大學國學系主任。

馬玉藻的女兒馬玨非常漂亮,被稱為北大的“校花”。當時校園裏流行壹句話:“馬玉藻對北大有什麽貢獻?最大的貢獻就是為北大生了壹個漂亮的女兒。”不幸的是,馬玨留下的清晰照片太少,我們只能從別人的口述中想象她的美麗和魅力。

馬玨有多美?壹位在馬嶼藻學外語的朋友曾稱贊它“美如大理石”。據說馬玨在北大讀書時,每天都會收到十幾封情書,甚至連裝訂費都不算。

馬玉是70年前的北大校花。誰知道她晚年發生了什麽?謝謝妳

馬玨晚年和三個孩子住在壹起。她從未離開過大陸。她在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工作,後來和丈夫住在山東棗莊。她能夠自己做家務和做飯。1994年,馬玨逝世,享年84歲。

魯迅最喜歡的女學生是民國北大之花馬玨,馬玨是北大教授馬玉藻的長女。馬玨看上去非常漂亮,苗條而美麗。從當時文人的贊美中可以看出馬玨有多美。

壹位著名學者曾這樣稱贊她:“20世紀20年代,在“校花”或“皇後”的選舉中,盛行的是舊都那兩所散發著美國氣息的燕京和清華。北大沒有被這股風潮玷汙,但是北大政治系的女生馬玨是公認的“女王”,在京九城裏小有名氣。燕京、清華的校花們不禁為“妝容無色”感到羞愧。”

似乎馬玨是,如果她只是轉過頭微笑,有壹百個法術,許多學校的花朵是無色的。

北平曾流行壹句話:馬玉藻對北大有什麽貢獻?最大的貢獻就是為北大生了壹個漂亮的女兒。

北大的男同學們都暗暗稱馬玉藻為“老丈人”。

馬玨父親馬玉藻的壹位朋友曾稱贊馬玨:“她像大理石壹樣美麗。”

據說馬玨在北大讀書時,每天至少收到十幾封情書,甚至不惜裝訂成冊。

魯迅先生在北京大學教書時,他和馬玨的父親馬語藻是同事,兩人很合得來。魯迅經常去馬玨家,和馬玨的父親聊上半天。

1925年,15歲的馬玨寫了《初遇魯迅先生》壹文,發表在1926年3月的《孔德學校學報》上,這是馬玨參加的學校刊物。

魯迅先生來到孔德學校,看了那壹期《孔德訓訊》,非常欣賞。他稱贊馬玨寫得好,並說馬玨寫的是真的。後來,魯迅把這篇文章收入他自己編輯的《魯迅作品及其他》壹書中,並把這本書寄給了馬玨。

幾天後,馬玨的父親帶馬玨去了八道灣魯迅的家。從此,魯迅去馬玨家,經常問起馬玨;如果馬玨在這裏,請非常關切地與馬玨交談。

馬玨和魯迅也多次通信,從1926年1月3日到1932年2月5日,通信長達六七年。

魯迅先生幾乎給馬玨回了每壹封信,遵照指示,孜孜不倦地教導人們。據有關資料顯示,馬玨的話在《魯迅日記》中被記錄了53次,其中包括馬玨給魯迅的28封信、魯迅的13封信和其他書籍。

如花似玉的沒有嫁給富家公子,而是嫁給了天津海關工作人員楊,並給魯迅先生送去了結婚請柬。馬玨結婚了。她結婚後,魯迅先生不再與她通信,與她沒有聯系。

和楊的婚姻在當時是壹件大事,《北洋畫報》還刊登了他們的結婚照。但估計魯迅沒有參加她的婚禮。楊對的追求是真心實意的。當和楊結婚時,還沒有大學畢業。

似乎所有漂亮的女人都早婚。但憑著天賜的恩寵和不加掩飾的緊追不舍,早早走進了婚姻的大門。

魯迅喜歡把他寫的書寄給馬玨,但在馬玨結婚後,魯迅就不再給她寄書了。李說,“有壹次他給我們送書的時候,他讓我們給她寄壹本。我壹說起她結婚的事,我老公馬上嚴肅地說,不用再送了。”

馬玨和她的丈夫有三個孩子。她壹生從未離開過大陸。她曾在上海少兒圖書館工作,後來跟隨丈夫到山東棗莊生活。她可以自己做家務和做飯。1994年,馬玨逝世,享年84歲。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馬玨(魯迅先生摯友的女兒)

魯迅日記中提到53次的這個北大“女王”是他的暗戀嗎?

魯迅日記中提到53次的北大“女王”,是魯迅暗戀的對象,很喜歡她。魯迅提到的北大女王馬玉,比魯迅小29歲。馬玉的父親是魯迅的朋友,但魯迅可能認識馬玉。

馬玉15歲的時候,魯迅其實見過馬玉。可能那時候魯迅對馬玉還有點好感,但馬玉太小了,還是個孩子。馬玉也寫過壹篇文章,就是第壹次見到魯迅之後,寫了壹些話,對魯迅說的話是對的。也正因如此,魯迅非常推崇馬玉。魯迅對她有別樣的感覺,對她很好。每次出新書都會送她壹本,可見魯迅喜歡馬玉,只是不知道馬玉對魯迅的看法。

而且在魯迅的日記裏,馬玉被寫了53次。當壹個男生在日記裏寫了壹個女生那麽多次,其實是那個男生愛上了那個女生,所以魯迅壹定是愛上了馬玉,而馬玉並不知道,魯迅也沒有向馬玉表白。馬玉結婚後,魯迅才不再和她說話,日記裏也不提。我覺得魯迅也是很隱秘的。如果他能表白,也許馬玉對魯迅有好感,也許馬玉和魯迅能在壹起。也可能是因為魯迅覺得和馬玉年齡差距大,使得魯迅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不敢說,只敢在日記裏表達。如果我是魯迅,我壹定會說出來,不然放在心裏很難受。表達愛意是好事。

所以魯迅在日記中提到53次的北大女王馬玉,其實就是他暗戀的對象。如果魯迅當時向馬玉坦白,也許就不會是那樣的結果。

對玉的熱情與感情無關,魯迅、張中行、馬玨

張中行先生在2006年出版的《負玄三則》壹書中有壹篇《馬玨》。

他寫道:“我是1931考上北大的,我選的是中國語言文學系。系主任馬友漁先生是馬玨的父親;馬玨在政治系讀書,有個很棒的帽子,‘校花’。”

吳組緗教授回憶紅樓往事時說:“上世紀20年代,燕京和清華兩個美國氣息濃厚的古都,盛行選舉校花和皇後。北大沒有沾染這種風氣,但是北大政治部的女生馬玨是公認的‘女王’,在北京四門九城、燕京、清華都赫赫有名的校花,不能不感到內疚。”言語中帶著無比的自豪。

當時大學校園裏流行壹個笑話,說馬友友對北大最大的貢獻就是生了壹個女兒,馬玨。正因如此,他被戲稱為“國民嶽父”

曾經住在北大紅樓附近的楊沫說:“我還記得北大校花馬玨跟我學過昆曲。跟壹個漂亮的姑娘學我最喜歡的昆曲,我就更開心了。”楊沫本身就很美,可以稱馬玨為“美少女”,所以毫無疑問,她真的很“美”。

馬玨的“花”絕不是繡花枕頭或美麗的花瓶。她的天生麗質和她的氣質是相輔相成的。她的父母都是留學有成的海歸。她從小就看到書,聞到書的味道,聽到讀書的聲音,是壹個被書養育的美好家庭。

在馬玨15歲的時候,蕭何剛剛露出他的尖角,寫了壹篇散文《初遇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看後贊不絕口,還收錄在自己主編的《魯迅作品及其他》壹書中。

如此內外皆美的“校花”,自然成為北大校園裏壹道亮麗的風景,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張老先生在書中回憶道:“在我看來,有些人只是為了有說話的機會,或者想‘聞壹聞香味’,而盡可能地坐得離她近壹些。正如她在後來的文章中所說,她經常收到求愛和求婚的信。至於我,可以說是才華橫溢。我看不到裏面雍容華貴的寧靜,但我了解自己,也為自己感到羞愧。所以,* * *進出紅樓三年(她1934離校),我從來沒有坐得離她近,所以沒有說話的經驗。”

張老先生的這番話,是對60多年前“校花”的回憶。壹江春水向東流,所有久遠的往事都是朦朧朦朧的,但“花”在我的記憶中卻是鮮活的。他沒有描寫“校花”有多美,而是從“某些人的反應”的角度,體現了她的嫵媚動人,有點像樂府裏寫美人羅敷。

“有些人”敢“挨著她坐”甚至“聞香”。張老師看似敬佩那些人的勇氣,實則透露著壹股酸意。他自己並不是壹個“內心安靜”的人。即使今天想起來,我依然沒有放下三年的“不親近”“不交談”,有點後悔,甚至後悔,但我只恨昨天發生的事。

沒想到,60年後,我和“校花”有了壹次親密接觸,難得的和美女獨處的機會,是上天給的補償?禮物?雖然“校花”早已褪去往日的美麗,但畢竟曾經輝煌過。張先生有點“然而我瘋狂地打包我的書和詩”。

張先生確定衣服鞋子都很整齊,就用剃刀把嘴刮幹凈,徑直走了。然而,他

他說:“在遇到她之前,我覺得有點沈重,不是因為她所有的美貌都變成了白發,而是因為她變了這麽多。就她的外貌而言,過去她在所有人之上,現在她在所有人之下。見面後,沒想到心情變得更重了。”

他補充說,“在我們見面之前,我想她壹定是說了幾句客套話,然後端茶送客。見面後,我才知道她是另壹個極端。她很懷舊,拄著拐杖從另壹個房間搬了出來。她壹走近,就‘手牽手,含淚相視’。談起來,她似乎有說不完的話,有說不完的深情,有說不完的肺腑之言,與今天的各種花花草草、明星大相徑庭。”

這種情況讓兩人都想起了“無奈花落”的悲傷。

魯迅先生似乎比已故的張中行先生運氣好得多。他和馬幼玉是密友,妳們來往頻繁。十四五歲的時候,當她還是壹個小女孩和壹個鄰家女孩的時候,魯迅先生作為馬家的客人,已經見過兩千斤了。

自從馬玨的文章《第壹次見到魯迅先生》發表以來,純粹的、坦率的文字已經成為壹種媒介。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年齡相差27歲的人在精神上越走越近,成了靈魂伴侶。

魯迅先生特地把馬玨命名為“仲父”。是馬家的第二個女孩,“鐘”就是兩個的意思,很好理解。那個“套裝”是什麽意思?很難猜測。

在魯迅的日記中,馬玨的名字出現了53次。_餃子定制1926到1932,* * *發了四十多封信。魯迅先生和別人交流時,經常提到馬玨。1927 5月17日,我給許廣平寫信,說:“今天下午我要去未名社。我又去看那個年輕的漁夫,但他沒有回來。馬玨因病在醫院住了很多天。”十天後,他在信中告訴許廣平:“晚上我在年輕的漁夫家吃飯,馬玨還在生病,所以我沒有見到他。病情不輕,但據說沒有危險。”對於這個他稱之為“仲父”的女孩,他的關心溢於言表。

在他們交往期間,每當魯迅先生出版新書,他都會把書寄到馬玨,直到馬玨在1933年結婚。他在解釋給朋友送書的事情時說:“我今天在上海寄了六本蕭伯納的書。還有壹本書要送到馬玨。這時我才明白,她已經結婚了,別人經常送書好像也不好。”

魯迅先生對小梅馬玨的感情,後來在蕭紅身上再現。那是1934年底,漂泊在上海的蕭紅在大陸新村9號的魯迅先生故居找到了回家的感覺,成了每天的常客。

蕭紅壹到,魯迅先生壹貫的橫眉立馬放松了,笑聲在小樓裏響個不停。不管在寫什麽,做什麽,都會放下來和小紅聊天。經常聊到深夜,魯迅先生上樓加袍,下樓繼續聊到最後壹趟電車關門。魯迅先生要被送到鐵門外。即使下雨,門口招手的橋段也不能省略。

魯迅先生為了給蕭紅找發帶,對許廣平的配色不滿,甚至拉下臉罵妻子。魯迅先生破例津津有味地吃著蕭紅做的韭菜盒子,不肯放下筷子。

有壹本蕭紅的傳記。作者寫道:“總是串門,真的會打亂人家的生活。他們離開的時候,女主還要陪著笑臉,陪著時間。後來,許廣平也覺得有點累了。”恐怕不僅僅是“累”。能看到魯迅先生高興,許廣平只能勉強壹笑。

1976年,張中行先生去蘇州閑散,經常去小店買酒。“賣酒的是個年輕女人,頂多二十來歲,又高又瘦,可能是入行時間長了,面對顧客還是會臉紅。她不會說普通話,我也不懂蘇州話,所以我們交流的時候只能用形而不用音。比如買哪個,就是黑板上寫著買哪個,然後我們伸手指,壹個買壹兩個,壹個買兩兩個。然後付錢,她給零錢,總是點頭微笑。就這樣,我們的交往,總是不下十次,沒有聊過壹句話。後來回想起來,在蘇州住了半個月,在蘇州住了很久。

蘇州人傑地靈,古跡眾多,對記者來說相當可觀,無法細數。但這本回憶錄,雖然出現過幾個沈復和劉的名字,但幾乎是壹代人的事,偏偏這個“無名少女”就用了這麽多筆墨寫出來。對它情有獨鐘。

而且這篇文章是二十年後寫的,但“高瘦”、“臉紅”、“點頭微笑”等細節依然讓人難以忘懷。同時頗有幾分擔憂:“近二十年過去了,她還在那家店嗎?”江山不改,歲歲不亂,就該升任主人?"

每個人都有愛美之心。文人對玉的熱情,並不因為這種獨特的身份而顯得忸怩和隱秘。而是帶著壹顆赤子之心,率直,天真。於是,這位學者對玉的熱情變得可敬而可悲。

  • 上一篇:推薦給孩子認識孝道的繪本。
  • 下一篇:福州恒益高中在哪?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