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知識 - 大曲鼓的歷史淵源

大曲鼓的歷史淵源

石塘箬山居民多由福建惠安、泉州、莆田等地遷入,當地漁區漢族民俗多沿襲閩南習俗。根據福建惠安縣的記載和若山陳氏族譜,若山陳姓漁民是16世紀中葉從惠安遷入的,所以估計鼓也是帶進來的。大鄒鼓的前身是車古弄,流行於閩南沿海。

“車”是轉彎的意思。“儂”的意思是唱歌和跳舞。車鼓是翻鼓載歌載舞的民間歌舞。

清乾隆年間,部分閩南漁民遷居溫嶺石塘箬山島。車鼓巷隨後傳入溫嶺。

汽車、鼓和農民在捕魚豐收和媽祖生日時表演。因動作誇張,又叫跳鼓。因為他們在夜宵遊行時也有表演,所以遊行時的鼓多是裝扮成掛滿燈籠的鼓亭。所以也叫車鼓亭。

石塘山原是海上孤島,1874(清同治十三年)與內陸相連。這裏長期以來都是僻靜之地,這也是大鼓壹直流傳下來的最重要因素。然而,在50年代,鼓逐漸被忽視,並在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消失。

1979年發掘整理時稱為大曲鼓,進壹步凸顯了大鼓的地位。

  • 上一篇:紙的四大發明到現在有多少年了?
  • 下一篇:歷史上的呂不韋傳說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