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秦晉崤之戰的歷史簡介

秦晉崤之戰的歷史簡介

秦晉崤之戰的歷史簡介

秦晉崤之戰是春秋時期發生晉秦爭霸戰爭中的壹場決定性戰役。

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秦穆公趁晉喪而派兵偷襲鄭國,後因鄭有備而退回。晉襄公率軍在晉國崤山(今河南省洛寧縣東宋鄉王嶺村交戰溝)隘道設伏全殲回師的秦軍,俘虜秦軍三帥。

事件簡介

晉文公是在公元前628年去世的,也就是說,他在霸主的位置上坐了4年就走了。盡管在我們看來,晉國之所以能夠稱霸,是因為晉國的整體實力到了。但就身處其中的人來說,對於這壹點卻是很難認清的。

在很多政治家看來,對手出現權力更叠時,往往是最好的機會。這種機會對於秦穆公來說並不陌生,之前他已經數次運用這種機會來幹涉晉國的內政,並借此“取回”了河西之地。現在,秦國的興趣點已經不再是晉國的君位傳承了,能夠借這個機會,入主中原,取代晉國的霸主地位,才是秦穆公最想要的。

如果秦國想從晉國的手中奪取盟主之位,最直接的辦法當然是與晉國開戰,並取得勝利。在之前,和之後的春秋歷史當中,每壹位霸主的產生,都伴隨著與其他大國的戰爭。問題是對於秦國來說,有兩個問題是不得不考慮的。

壹是之前秦晉兩國的關系壹直是處於“秦晉之好”的狀態的,如果在晉文公剛剛去世之時,就與之開戰,有失道義。對於壹個有誌於成為諸侯領袖的君主來說,名譽還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種情況下,可供選擇的方案就是直接進入中原,尋找壹個實力在自己之下的諸侯國開刀,以證明自己的實力。也就是肴之戰。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後,國勢日盛,已有圖霸中原之意。但東出道路被晉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鄭、晉兩國國君新喪,不聽大臣蹇叔等勸阻,執意要越過晉境偷襲鄭國。晉襄公為維護霸業,決心打擊秦國。為不驚動秦軍,準備待其回師時,設伏於崤山(xiao二聲”)(今河南省洛寧縣東宋鄉王嶺村交戰溝)險地而圍殲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視等率軍出襲鄭國,次年春順利通過崤山隘道,越過晉軍南境,抵達滑(今河南偃師東南),恰與赴周販牛的鄭國商人弦高相遇。機警的弦高斷定秦軍必是襲鄭,即壹面冒充鄭國使者犒勞秦軍,壹面派人回國報警。孟明視以為鄭國有備,不敢再進,遂還師。

晉國偵知,命先軫率軍秘密趕至崤山,並聯絡當地姜戎埋伏於隘道兩側。秦軍重返崤山,因去時未通敵情,疏於戒備。晉軍見秦軍已全部進入伏擊地域,立即封鎖峽谷兩頭,突然發起猛攻。晉襄公身著喪服督戰,將士個個奮勇殺敵。秦軍身陷隘道,進退不能,驚恐大亂,全部被殲。

戰役影響

崤之戰是春秋史上的壹次重要戰役。它的爆發不是偶然的,而是秦、晉兩國根本戰略利益矛盾沖突的結果。秦在肴之戰中輕啟兵端,孤軍深入,千裏遠襲,遭到前所未有的失敗。從此秦國東進中原之路被晉國扼制,穆公不得不向西用兵,”益國十二,開地千裏,遂霸西戎”,崤之戰標誌晉、秦關系由友好轉為世仇。

崤之戰後,秦國立即將其在攻鄀之戰中(參見秦楚鄀之戰),所俘楚將鬥克釋放,與楚國結盟,***同抗晉。此後秦采取聯楚制晉之策,成為晉國在西方的心腹大患。而晉國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同時應對秦、楚兩個大國的挑戰。[3]所以,楚國雖未參加崤之戰,但卻是崤之戰的最大受益者。

  • 上一篇:關於CS錄像的幾個疑問
  • 下一篇:管制刀具的認定標準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