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论语》十则的原文是什么?

《论语》十则的原文是什么?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经常学习了知识,去实习了,不也是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一声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知识点:“说”通“悦” 意思:高兴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冤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完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曰:“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接触,新的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

4.子曰:“学而不学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曰:“只读书思考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 ;只是空想股市,可以(对自己)估值

5.子曰:“由,授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知识点: “女”通“汝”的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的意思:聪明智慧。(其他知不变)

6.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西方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曰:“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到死也不是很重大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萎了。”

孔子说:“(碰上)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

10.子贡问曰:“有言而可命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贡问道:“有一句可以一生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不亦如此。”乐乎的“乐”应该读le去声,不应该读yue声。

因为这个成语首先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如此”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洛,去声。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了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

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乐声去。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悦去声(音乐)、乐声(快乐)外,在《论语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个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法—— —“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与下一个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成yao。

归纳起来,“乐”在古籍的读音中主要有明确的特点:(1)作名词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音悦,去声。(2)作名词的意思是“喜悦、快乐”,音乐,去声。(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音遥,去声。

论语十则--成语

死而后已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 上一篇:各國英文縮寫三位
  • 下一篇:2022年黑龙江财经学院统招专升本招生专业介绍:英语?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