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歷史:紙幣的產生對經濟發展有什麽影響

歷史:紙幣的產生對經濟發展有什麽影響

紙幣的產生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壹 紙幣的含義 :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

必須由國家發行的。如果不是國家發行的,就不是法定貨幣,而是偽造的假幣,在市場上不能流通。使用假幣會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亂,危及國民經濟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是國家法律所不允許的。

紙幣的出現雖然有利於商品交換,推動了商品交換的進壹步發展,但是,最初人們並不願意接受紙幣。因為紙幣自身沒有價值,所以,人們不願意接受它。現在,人們之所以廣泛使用紙幣,是由於國家的強制力量。

紙幣是貨幣符號,不是貨幣,紙幣不是商品,沒有價值,不能執行價值尺度、貯藏手段職能。紙幣有使用價值,作為貨幣符號在商品流通中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

紙幣是貨幣符號 ——替身的意思。(本身沒有價值,忽略不計。)不是貨幣。

二、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公式 ——貨幣流通公式

假設市場上待售商品有1000億元,又假定每1元的貨幣只流通1次,那麽,市場上需有1000億元的貨幣。如果只有700億元的貨幣,就會有3000億元的商品賣不出去,造成產品積壓,流通不暢。如果存在2000億元的貨幣,那麽,2元錢只能當1元錢花,就會錢不值錢,影響老百姓的生活。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要受許多客觀因素的制約。

在現實生活中,壹張壹定面值的紙幣,在市場上不會只流通壹次就回籠到銀行,從而退出流通領域。它往往在商品交換過程中流通多次。貨幣流通的次數越少,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就越多;反之,貨幣流通的次數越多,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就越少。例如,要想使1000億元商品成交;如果1元貨幣在壹定時期內只流通1次,那麽,對貨幣的需求量就是1000億元;如果1元貨幣在壹定時期內流通次,那麽,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則只有250億元。

有權發行紙幣的國家能夠隨意發行紙幣嗎?如果發行過多,會引發什麽問題?

通過上面對決定流通中實際需要貨幣量的三個因素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不是人為規定的,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國家不能隨便發行紙幣,如果紙幣發行過多就會引發通貨膨脹。

三 通貨膨脹1 含義 、2 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

通貨膨脹使人們手中的錢不值錢了,同樣數量的紙幣在通貨膨脹之前能買回壹定數量的商品,在通貨膨脹之後,就買不回來了。

例如:1937—1949年國民黨統治時期,由於反動政府發動內戰,軍費開支大大超過了財政收入。上海所有的印鈔機都用上了,白花花的銀子象雪花壹樣飛到流通領域。

當時壹百元的法幣,1937年可買黃牛2頭,1938年可買黃牛1頭,1939年可買豬壹頭,1941年可買面粉1袋,1943年可買雞1只,1945年可買雞蛋2個,1946年可買固體肥皂1/6塊,1947年可買煤球1個,1948年8月19日可買大米3粒,最後1949年8月可買大米0。00000245粒。

3 後果、可見,通貨膨脹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下降,購買力低,商品銷售困難,造成社會經濟生活困難,嚴重的還會帶來社會秩序的不穩定。

4.防止的方法:

(1)減少紙幣發行量,使其與流通中實際需要量盡量相符。

(2)根本的方法:發展生產,增加社會產品供應量。

四 正確對待貨幣

1 貨幣並不神秘,它的本質是壹般等價物。任何社會,只要存在貨幣,貨幣就具有壹般等價物的功能。

2 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貨幣作用的範圍、所反映的生產關系是不同的。

3 對待金錢的不同態度 ,實質上是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問題

4 正確對待貨幣,應該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 上一篇:中文翻译成维文转换器
  • 下一篇:江西武寧縣壹工地發現數枚疑似恐龍蛋化石,它為何能保存這麽久?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