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下載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下載

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全套教案,***34頁,這裏無法全部復制,妳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課程目標

總目標

通過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分目標

1.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及將自己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了解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做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運用感官和適當的工具,搜集、整理有關的資料和數據,認識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

(6)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思維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並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7)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並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壹部分。

2.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與發展小學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

(2)珍愛並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逐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秘,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4)形成用科學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願意參與和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

(5)在科學學習中能註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6)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的發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教學進度表

第壹周 :教師備課

第二周 :空氣的性質(壹) 空氣的性質(二)

第三周 :熱空氣和冷空氣(壹) 熱空氣和冷空氣(二)

第四周 :空氣裏有什麽(壹) 空氣裏有什麽(二)

第五周 :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單元評價

第六周 :機動

第七周 :冷熱和溫度(壹) 冷熱與溫度(二)

第八周 :熱的傳遞 加熱和冷卻(壹)

第九周 :加熱和冷卻(二) 吸熱和散熱(壹)

第十周 :吸熱和散熱(二) 水在加熱和冷卻後(壹)

第11周 :水在加熱和冷卻後(二) 單元評價

第12周 :聲音的產生 聲音的傳播

第13周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不同的聲音

第14周 :我們吃什麽 怎樣搭配食物

第15周 :食物的消化 我們的食物安全嗎

第16周 :排序 分類

第17周 :考試 (壹)考試 (二)

第18周 :講評 (壹) 講評 (二)

第19周

第20周

第21周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的具體內容標準

(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方法來收集證據。

(2)能用文字、圖表等方式呈現收集到的證據。

(3)能對證據進行比較、歸納、概括等加工,並做出合理解釋。

科學知識的具體內容標準

(1)能用壹定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2)知道空氣是由不同氣體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氣和二氧化碳氣,知道氧氣對生命的意義。

(3)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等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等性質,了解人類對空氣這些性質的應用。

(4)了解人類活動對空氣產生的不良影響,意識到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

(5)知道因地球的形狀,空氣冷熱不勻時形成風的主要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具體內容標準

(1)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2)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註重證據。

(3)願意合作與交流。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用多種方法認識水、固體和液體之後,繼續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認識不可直接感知的空氣,同時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觀察、實驗、比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課題:1、空氣的性質

課程標準:

科學探究: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調查方法來收集證據。

科學知識:1、能用壹定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2、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了解人類對此性質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註重證據。

教學目標:

過程與技能

1.學習用觀察、實驗、比較、概括等多種方法認識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氣。

2. 能根據壓“氣墊”的感覺和觀察,作出假設,並能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用多種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科學知識

1.知道空氣是氣體,具有占據空間、有質量、能被壓縮等性質。

2.知道壓縮空氣有彈性,了解壓縮空氣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細心觀察、註重證據及認真思考的科學態度。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能描述空氣的存在、空氣占據空間和空氣有質量

描述空氣能夠被壓縮

將瓶中的紙不會濕和瓶中的氣球吹不大與空氣的存在和空氣占據空間聯系起來

將傾斜的天平與空氣有質量聯系起來

將壓不到底的針筒與空氣能被壓縮和空氣有彈性聯系起來

能用對比的方法,進壹步認識空氣的性質

粵教科技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1、光的傳播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光源,通過實驗了解光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傳播的。

2、通過觀察,使學生知道光可以透過透明物體,了解光的反射現象。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教學準備:

1、光沿直線傳播實驗材料——蠟燭、帶小孔的硬卡紙、紙管事塑料軟管。

2、手電筒、投影儀、光學演示箱、蚊香、透明水槽、水。

3、各色紙片、玻璃鏡片、不銹鋼板、木板。

4、光沿直線傳播的圖片或投影片,如手電筒燈光、車燈光。

教學過程設計

壹、導入新課

1、談話:光是壹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它和我們生活有什麽關系呢?如果沒有光,地球將會變得怎樣?人 類的生活又將會怎樣?

2、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能發光。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光源。

(1)教師出示壹些光源的投影片。

(2)講述: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物體能自己發光,如蠟燭、火柴、 電筒、太陽、螢火蟲等。這些能自己發光的物體都叫光源。太陽是自然界中的壹個大源。

(3)學生討論:鏡子在陽光下能反光,鏡子是不是光源?電池能使燈泡發光,電池是不是光源?月亮是不是光源?為什麽?

2、指導學生認識光是怎樣傳播的。

(1)談話:光源發出的光可以傳播到很遠的地方,那麽光是怎樣傳播的呢?(板書課題)

(2)出示投影片——透過密林、雲層和門窗的陽光。

(3)討論:生活中妳是否看到類似以上圖片中的現象?以上現象說明光是怎樣傳播的?(通過討論得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假設)

(4)實驗驗證假設。

①講述:為了研究這個問題,可以用壹支點燃的蠟燭和壹根紙管或塑料軟管來做對比實驗,也可用三張帶小孔的硬卡紙做實驗。

②學生看課本第4頁實驗1圖示,分組實驗,並在可以看到燭光的插圖上畫出燭光傳播到眼睛的路線。

③匯報結果並討論:以上現象說明了什麽?

④學生填寫課本第3頁實驗1的結果。

⑤教師演示實驗2:調整光學演示箱使進光孔為3個,在箱內充滿煙霧,使燈光或陽光通過光欄射入箱內,可以看到三條直線光束。

⑥學生分組做實驗3:把壹束光線射入玻璃水槽裏的水中,為增加效果,可在水中加入壹些粉質顏料,並把實驗室窗簾拉上。

⑦討論:光在透明物體中是如何傳播的?

⑧小結:光線是直線傳播的,而且光線能透過透明的物體。

⑨學生填寫課本第3頁實驗2、3的結果。

3、指導學生認識光的反射現象。

(1)提問:我們為什麽能看見周圍的東西呢?(學生可能回答:因為我們有眼睛)在漆黑的屋裏我們雖然睜著眼睛為什麽也看不見東西呢?為什麽壹開燈又看見了呢?(學生回答:因為有光,光把東西照亮了)

(2)觀察:光以不同角度照在鏡面及其他物體上,觀察光的反射現象。

(3)分組實驗:利用投影儀燈光、手電筒燈光或把室外陽光反射進室內,研究不同材料、不同顏色的物體反射光的本領。

(4)學生匯報結果。

(5)講述:我們能看見周圍的物體,是因為光線照亮了這些物體,光又從這些物體上反射到我們眼裏的緣故。物體表面越光滑平整,反射光的能力就越強;物體顏色越淺,反射光線的能力越強。

(6)學生填寫課本第4頁實驗結果。

4、教師總結。

5、課後感受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充分認識光是以直線傳播的。學生對小孔成像能解釋清楚了。

  • 上一篇:股息紅利稅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MD大战略2 无限移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