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翻譯成現代文: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翻譯成現代文: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翻譯:

越過其他國家而在遠方設置邊邑,您知道這不好辦。

壹、原文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二、譯文

夜裏,把燭之武用繩子從城上墜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就要滅亡了!如果鄭國滅亡對您有好處,那就值得煩勞您的屬下。越過其他國家而在遠方設置邊邑,您知道這不好辦,哪能用滅鄭來加強鄰國的實力呢?

鄰國實力增強,就等於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滅鄭國而使它成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貴國使臣經過,鄭國供應他們的食宿、給養,這對您也無壞處。再說您也曾經有恩於晉惠公,他答應給您焦、瑕兩地,可是晉惠公早晨剛剛渡河回國,晚上就在那裏築城防禦,這是您所知道的。

那個晉國,怎麽會有滿足的時候?它既以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又要擴張它西邊的疆界,如果不損害秦國,它到哪裏去奪取土地?損害秦國而讓晉國得利,希望您還是多多考慮這件事。”秦伯很高興,與鄭國結盟,派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秦伯就回國了。

三、出處

節選自《左傳》

擴展資料

壹、創作背景

魯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2年),晉國和楚國大戰於城濮,結果楚國大敗,晉國的霸業完成。在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協助楚國壹起攻打晉國,而且晉文公年輕時流亡到鄭國,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舊怨加到壹塊,於兩年後聯合秦國討伐鄭國。鄭伯聞訊後,派燭之武面見秦穆公,勸他退兵。

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兩國的矛盾表現出處處為秦國利益著想的樣子,分析當時的形勢,抓住利害關系,說明保存鄭國對秦國有利,滅掉鄭國對秦國不利的道理,終於說動秦國退兵。晉軍失去盟軍支持後,也被迫撤離了鄭國。此文即是記敘了這壹歷史事件。

二、作品賞析

文章首段開篇就造成壹種緊張的氣氛:秦晉兩大國聯合起來圍攻鄭國,戰爭如箭在弦上,壹觸即發,為下文燭之武臨危受命埋下伏筆。並埋下兩處伏筆:鄭無禮於晉,與秦無關;晉、秦不在壹處。

三、作者簡介

左丘明(約公元前502—約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壹說復姓左丘,名明,也有人說他姓丘,名明,因其父曾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春秋末期魯國人,曾任魯國史官。

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曾說過:“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可見孔子把他引為同道。漢代史家司馬遷稱其為“魯君子”。相傳他鑒於魯史《春秋》太簡,恐後學弟子各持異說,失其真意,寫成《左氏春秋》,後世稱為《左傳》。還編著有《國語》。

百度百科-燭之武退秦師

  • 上一篇:有關絲綢之路的小故事
  • 下一篇:奧巴馬在任期間發動多少次戰爭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