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大炮的原理是什麽

大炮的原理是什麽

大炮的原理是:裝在炮閂內的擊針撞擊炮彈底火,點燃發射藥。發射藥燃燒產生大量的燃氣(壓強壹般約為3×10^5千帕),推動彈丸以極大的加速度沿炮膛向前運動。彈丸離開炮口瞬間獲得最大速度,爾後沿著壹定的彈道飛向目標。燃氣推動彈丸向前運動的同時推動炮身後坐。

搖架是炮身後坐、 復進的導軌,也是起落部分(包括炮身、反後坐裝置和搖架)的主體。上架是回轉部分的主體,以基軸裝在下架上,借方向機作水平轉動。搖架以其耳軸裝在上架上,借高低機作垂直轉動。高低機和方向機使炮身在高低和方向上轉動。

高低機裝在搖架和上架之間,方向機裝在上架和下架之間。平衡機使火炮起落部分在搖架耳軸上保持平衡,使高低機操作輕便。瞄準裝置由瞄準具和瞄準鏡組成,用來根據火炮射擊諸元實施火炮瞄準。

擴展資料:

大炮的發展歷程

中國的火藥和火器西傳以後,火炮在歐洲開始發展。14世紀上半葉,歐洲開始制造出發射石彈的火炮。16世紀前期,意大利數學家N.F.塔爾塔利亞發現炮彈在真空中以45°射角發射時射程最大的規律,為炮兵學的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

16世紀中葉,歐洲出現了口徑較小的青銅長管炮和熟鐵鍛成的長管炮,代替了以前的臼炮(壹種大口徑短管炮)。還采用了前車,便於快速行動和通過起伏地。16世紀末,出現了將子彈或金屬碎片裝在鐵筒內制成的霰彈,用於殺傷人馬。

1600年前後,壹些國家開始用藥包式發射藥,提高了發射速度和射擊精度。17世紀,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彈道拋物線理論和英國物理學家I.牛頓對空氣阻力的研究,推動了火炮的發展。

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位期間(1611~1632),采取減輕火炮重量和使火炮標準化的辦法,提高了火炮的機動性。1697年,歐洲用裝滿火藥的管子代替點火孔內的散裝火藥,簡化了瞄準和裝填過程。17世紀末,歐洲大多數國家使用了榴彈炮。

18世紀中葉,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二世和法國炮兵總監 J·-B·V·de格裏博弗爾曾致力於提高火炮的機動性和推動火炮的標準化。

英、法等國經多次試驗,統壹了火炮口徑,使火炮各部分的金屬重量比例更為恰當;還出現了用來測定炮彈初速的彈道擺。19世紀初,英國采用了榴霰彈,並用空炸引信保證榴霰彈適時爆炸,提高了火炮威力。

百度百科-大炮

  • 上一篇:給老師發中秋祝福怎麽發
  • 下一篇:符雲錦80後村小教師的科研激情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