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高分懸賞:找人為我總結壹下政治經濟學常識的各個知識點!

高分懸賞:找人為我總結壹下政治經濟學常識的各個知識點!

這是個自學網站:政治經濟學知識點 - 自學考試 - 道客巴巴第壹章 生產力、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1 所有制 生產資料所有制作為經濟範疇,其內部結構由人們對生產資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經濟關系組成。其中所有是所有制關系的基礎。2 所有權 作為法律用語是指對象的排他性,壹個人或某個集團壟斷地占有某物,從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誌處理該物。作為經濟用語是指人們占有某物並據此實現的經濟利益關系。所有權是在壹定所有制關系下產生出來的,且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還涉及和反映著許多派生的權利。(所有制與所有權的關系,區別又聯系。①所有制、所有權的含義;②所有制性質決定了壹個社會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征,而所有權是在壹定所有制關系下產生出來的,且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還涉及和反映著許多派生的權利;③相互聯系:所有權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現形式,所有制的性質和內容決定所有權的性質和內容。)3 產權 ① 產權是以財產所有權為主體的壹系列財產權利的總和。 ② 產權包括所有權及其衍生的“四權”:所有權、占有權、使用權和支配權。 ③ 產權的基本特征有:⑴ 其實質是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⑵ 是權利束而不是某項權利;⑶ 具有排他性、可轉讓性和收益性。4 產權制度 ① 產權制度是關於產權界定、保護、運營等的體制安排和法律規定的總稱。 ② 產權制度反映的是在財產使用過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經營者之間的財產利益和責任的法律及其經濟的約束關系。 ③ 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權制度的特征是:兩權分離。5 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之間的關系) ① 在政治經濟學中對經濟制度有兩種規定:壹是反映社會性質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征。當今各國的社會經濟制度,從本質上分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兩類。二是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是某壹社會生產關系的具體形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它是支配經濟單位之間可能競爭與合作的方式的壹種制度安排。這兩種制度都屬於生產關系的範疇,但前壹種制度與壹定社會的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直接聯系,是壹種深層次的生產關系;而後壹種制度是壹種表層次的生產關系,屬於經濟運行中的制度安排。 ② 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經濟體制以各種形式外化經濟制度。在壹定社會形態下,經濟制度具有相對穩定性。經濟體制作為形式反映經濟制度,它的變化具有相對獨立性,不可能像經濟制度那樣穩定。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發展階段上實行同樣的社會經濟制度,其經濟體制會有差異。同樣的社會經濟制度也會有不同的經濟體制模式。經濟體制的變化不壹定會改變經濟制度的性質。6 制度創新 ① 是創新主體為實現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對制度進行的壹種重新安排。 ② 制度創新的動力來源於創新利潤。 ③ 制度創新的過程表現為:從制度均衡到制度創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創新,不斷演進。第二章 商品和價值1 商品 ①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 ② 商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是二者的對立統壹。 ③ 商品體現了壹種生產關系。2 商品經濟 ① 商品經濟是以交換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經濟形式。 ② 商品經濟是在自然經濟的基礎上產生的,與自然經濟相對應的經濟形式。(產生的兩個前提條件:社會分工、剩余產品的出現;兩個發展階段:簡單和市場經濟。3 使用價值 有用性,價值的載體,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物質關系,產品的使用價值本身沒有價值,是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4 交換價值 ① 商品能夠通過買賣同其他商品相交換的屬性,是商品的交換價值。 ② 交換價值表現為壹種使用價值同另壹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比例關系。 ③ 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5 價值 ① 價值是人類抽象勞動的凝結。 ② 價值體現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經濟關系。③ 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是壹個歷史範疇。(價值和使用價值的關系:① 壹方面,商品作為使用價值,在質上各不相同,在量上難以比較;另壹方面,商品作為價值,在質上是相同的,在量上是可以比較的,因此不同的商品能按壹定的比例進行交換。② 二者是統壹的,相互依存缺壹不可。價值的存在以使用價值的存在為前提,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載體。③又是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任何人不能同時既占有商品的使用價值,又占有商品的價值。6 具體勞動在壹定具體形態下進行的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反映了人和自然的關系。7 抽象勞動 ① 撇開勞動的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壹般人類勞動,稱為抽象勞動。 ② 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實體。 ③ 抽象勞動是壹個歷史範疇,體現了商品經濟條件下人與人之間的社會經濟關系。8 價值量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9 個別勞動時間 各個商品生產者實際耗費的勞動時間,由個別勞動時間形成的價值是商品的個別價值。10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是在現有的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前者指不經過專門的訓練和學習就能勝任的勞動,後者指需要經過專門的訓練和學習,具有壹定技術專長的勞動。在同壹時間內復雜勞動比簡單勞動能生產出更多的商品價值。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的區別不是由自然或生理條件決定的,而是社會條件,主要是由社會分工和科技發展水平的差別及其在生產中應用程度決定的。)11 勞動生產率① 是指勞動者在壹定時間內生產某種使用價值的效率;② 勞動生產率可以用單位勞動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來表示,也可以用生產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表示,用公式表示為:勞動生產率 = 產品量 / 勞動時間;③ 勞動生產率同商品的使用價值成正比,同商品的價值量成反比。12 價值規律①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以價值量為基礎進行商品的等價交換。價值規律既支配商品生產,又支配商品流通,因此是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② 價值規律具有三大作用:⑴ 調節作用,指價值規律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部門之間的分配;⑵ 刺激作用,指刺激商品生產者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加強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在競爭中努力降低商品價格。⑶ 分化作用。指價值規律作用導致優勝劣汰,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③ 價值規律的作用形式是:價格圍繞價值波動。13 市場經濟 ① 市場經濟是通過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② 市場經濟是在商品經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商品經濟發展的較高階段,市場機制成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性調節機制時,商品經濟就是市場經濟。14 資源配置 ①是指在經濟運行過程中,各種現實的生產性資源在不同部門之間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②有計劃配置和市場配置兩種,各有其特征,優缺點。二 簡答題1 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及其理論意義是什麽?1、勞動的二重性是指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二重性質。① 具體勞動是從勞動的具體形態考察的勞動,它創造了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是從勞動的抽象形態考察的勞動,抽象掉生產商品勞動的具體形式,則所有勞動都是人們的體力和腦力的支出,它撇開勞動的特定性質,是同質的、無差別的、形成商品價值的勞動;② 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的同壹勞動的兩個方面,在時間上、空間上都是不可分割的;③ 具體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條件,它是勞動的自然屬性,是壹個永恒的範疇;抽象勞動則是勞動的社會屬性,是商品生產所特有的範疇,商品生產的歷史性決定了抽象勞動的歷史性;④ 只有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中,具體勞動才需要還原為抽象勞動,人類腦力和體力的耗費才形成價值;在不存在商品經濟的條件下,人民的勞動產品不用來交換,他們的勞動就只表現為具體勞動。2、理論意義:勞動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① 它闡明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在商品價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為勞動價值論奠定了基礎;② 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揭示了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為剩余價值理論的創立奠定了基礎;③ 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等政治經濟學的壹系列重要理論的創立也都同勞動二重性學說有關。2 怎樣理解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兩種含義及其相互關系?(重點!)1)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定義:是在現有的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2)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壹種含義是在生產同種商品的不同生產者之間形成的,它涉及的是同種商品生產上的勞動耗費。3)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種含義是指在生產不同商品的生產者之間形成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它涉及的是社會總勞動時間在各種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價值量被社會接受的程度。不同商品的供求狀況會直接影響或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生產條件:如果供過於求,優等生產條件就會成為平均生產條件,引起商品價值下降,結果平均生產條件將向上移動;反之如果供不應求,劣等生產條件就會成為平均生產條件,引起商品價值上升,結果平均生產條件將向下移動。可見,供求關系對價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生產條件實現的,因此,決定價值的仍然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4)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兩種含義具有相關性,***同決定商品的價值。如果說第壹種含義是指價值的決定,那麽第二種含義則是指價值的實現。兩種含義在分析角度上又各有區別:① 第壹種角度是從社會生產條件的角度來說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種含義則是從社會需要的角度來說明的;② 第壹種含義決定的是單位商品的價值,第二種含義決定的是部門總商品的價值;③ 第壹種含義涉及勞動消耗,第二種含義則涉及社會規模的使用價值,經濟調節的目標就是,社會總勞動時間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配置到各個部門。3為什麽說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重點!)1)先論述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含義及其矛盾:① 私人勞動是指生產資料歸不同利益主體所有;② 社會勞動是指社會分工決定了勞動具有社會性質;③ 二者的矛盾表現為直接的私人勞動和間接的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④ 二者矛盾的解決要依靠商品交換的實現。2)再論述為什麽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因為:① 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內在各種矛盾的根源,如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對立,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② 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了商品經濟發展的全過程;③ 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了商品生產者的命運,即若私人勞動成功轉化為社會勞動,則再生產順利進行;若私人勞動無法轉化為社會勞動,商品生產者會破產。4 怎樣理解科學技術和管理在商品價值創造中的作用?(重點!)1)在現代經濟中,技術、管理在經濟增長、價值創造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越來越重要;2)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也是生產勞動者,他們和普通工人的具體勞動***同創造了使用價值,他們和普通工人的抽象勞動***同創造了新價值;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勞動大多是復雜勞動,復雜勞動是倍增的簡單勞動,能比普通勞動創造更多的價值,所以也該獲得更多的報酬;在現代社會中,復雜勞動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大;3)科技人員的勞動創造價值不等於科技本身創造價值。科技人員的勞動是壹種活勞動的形式,科技則是壹種物化勞動的形式。商品的新價值只能由活勞動創造,而物化勞動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創造新價值。科學技術在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時,分別作用於生產力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壹方面,科學技術在生產上的應用使勞動對象的範圍更廣、性能更好;另壹方面,科學技術可以培養出素質更高的工人、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高素質的人的因素和高效能的物的因素的結合形成了新的生產力,從而使得社會平均勞動的性質出現了新的變化,最終體現在商品的價值創造上;4)管理勞動也是壹種復雜的勞動(主要是腦力勞動)。管理勞動是整個生產勞動的不可分割的壹部分。管理勞動首先是壹種具體的勞動;管理勞動又是壹種抽象勞動,管理人員的勞動與其他生產勞動者壹道作為生產過程的人力要素,利用物化勞動因素,生產出物質產品,並使自己的勞動凝結於新商品之中,它所耗費的勞動時間,當然也和實際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壹樣,形成必要勞動時間的壹部分,構成商品的價值。由於管理勞動是壹種復雜的高智力勞動,因此,它在商品新價值形成中的貢獻是多倍的簡單勞動的貢獻。

  • 上一篇:南通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幾點開門
  • 下一篇:朋友間惡搞的自動回復文案摘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