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解長春是怎樣用道情演唱皮影?

解長春是怎樣用道情演唱皮影?

誕生於漢代的道情說唱,在唐宋時期,由宮廷走向民間。唐代道教在道觀內所唱的經韻,文體為詩贊體,後來吸收詞調和曲牌,逐漸演變為在民間布道時演唱的新經韻,也稱“道歌”。

影子戲最早誕生在2000年前的西漢,又稱“羊皮戲”,俗稱“人頭戲”、“影子腔”,發祥於陜西,成熟於唐宋時代的秦、晉、豫,極盛於清代的河北。

1843年出生在甘肅慶陽環縣的解長春,9歲進入私塾讀書,10歲便跟隨堂兄學習道情演唱。他稟賦聰慧,刻苦好學,從師不久就能擔任主角。

他不僅要通曉劇中生旦凈醜、善惡忠奸的演唱道白和後臺樂隊的吹拉彈等,在整個演出過程中,還要瞻前顧後和總攬全局。

解長春13歲時,他離開師傅另組戲班,開始獨立的藝術生涯。在領班初期,他就以壹絲不茍的演唱態度和嫻熟活潑的演出技巧、渾厚清晰的道情唱腔,贏得了同行和觀眾的好評。

1862年,解長春在陜西定邊進入當地的戲班,演唱皮影戲,並創新了將道情曲調用於皮影戲演唱。解長春在陜西從藝期間,他接觸過不少大的當地民間戲班和演員,藝術造詣大為提高。他廣交藝友,留心汲取當地壹切藝術營養。

同時,解長春還將環縣皮影戲的不少優秀表演手法傳入當地,使兩地的皮影藝術在不少方面得到融合。加之他高超的技藝及唱功,不久便被藝人們奉為宗師。

只要有空閑時間,解長春便給陜北藝人哼唱隴東道情皮影戲,希望環縣這朵民間藝術之花在陜北安家落戶,但因為多種原因,他當時未能如願。

解長春晚年的時候,因為思鄉心切,他便回歸環縣故裏。當時,他雖然年近花甲,仍然喜歡唱隴東道情,並樂此不疲。他聯合舊時的藝友,重建了解家班,為鄉親們演唱道情皮影戲,並常常帶領戲班到陜北、內蒙古等地演出。

隴東道情皮影的獨特之處主要在於用皮影的形式演唱道情劇目,形成了表現形式與表現內容相統壹、有形有聲、可視可聽的完整演唱藝術。

特別是道情,它要與新的演唱需要和當地群眾的接受習慣相結合,在原有基礎上不斷進行充實與完善,最後才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隴東道情。

特別是明清以來在道教音樂基礎上,民間藝人逐漸吸收當地民間音樂營養,增加了二股弦等樂器,演變為以皮影形式流傳在隴東環縣、華池、慶陽壹帶的隴東道情。

解長春對隴東道情的歷史發展進行了深刻研究,同時結合長期的藝術積累,他萌發了對舊道情皮影的唱腔及伴奏樂器進行改革的念頭。他綜合前人的唱法,吸取了其他地方戲曲及民歌的養分,創造了壹些新板路和唱法。

同時,解長春又受蒙古族樂器的啟發,將原演奏使用的二弦改為四弦,四弦成為隴東道情的主奏樂器,且增加了笛子、嗩吶、水梆等。

後來經過演唱實踐,這些改革獲得了成功,它使隴東道情的表現手法更為豐富多彩,鄉音更濃,備受觀眾歡迎。

在這期間,解長春還根據歷史故事和其他劇目改編、移植了不少劇目,留傳下來的有《忠孝圖》、《苦節圖》、《日影塔》、《善惡圖》、《蛟龍駒》、《九華山》等,成為隴東道情皮影戲的保留劇目。

解長春在60歲後,為使道情皮影後繼有人,他非常重視藝徒的培養。當時甘肅環縣壹帶有不少青年拜解長春為師。

解長春滿腔熱忱,精心傳藝,將自己的全部心血傾註於藝徒的培養。他的藝徒中較知名者如敬乃梁、杜民華、韓得芳、魏國誠4人,被群眾稱為解長春的“四大弟子”。

解長春畢生致力於道情皮影藝術,使這壹民間藝術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創新,在群眾和同行中享有很高聲譽,被推崇為環縣道情皮影大師和奠基人。

在解長春的傳授和影響下,人才輩出,隴東道情進入了興盛時期。此後道情唱腔又發展為東、南、西、北四路,其中許元章、耿顥賢、史學傑、敬廷璽等人,便是各路唱腔的著名代表。

  • 上一篇:2013浙江高考语文作文的道歉
  • 下一篇:白血病有啥表現,由什麽引起?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