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簡述1940年代文學的總體特征

簡述1940年代文學的總體特征

20世紀40年代文學特征相當明顯,具體表現為四個方面:國統區文學、解放區文學、淪陷區文學、孤島文學。

國統區文學整體呈現出開放的現實主義特色:首先是對黑暗的詛咒與對腐朽的現實政治的否定,其次是知識分子在新時代到來之前的自我內省與歷史總結。從作家創作內容看,裏面籠罩著時代大轉折時期所特有的氛圍:緊張、憤激、嘲謔和痛苦,希望、期待、焦躁與不安,從而呈現出繁復的音響,但仍可看到諷刺的主調,突出的現象是諷刺暴露性的喜劇蜂起。極具特色的是,文章有著鮮明的政治傾向性;而且通過許多途徑迅速及時地反映出人民的愛憎,喊出人民的心聲;符合廣大群眾的閱讀需求,具有大眾化的諷刺幽默藝術特征;文學風也格十分多樣化。

國統區諷刺文學具有獨特價值:切中要害的戰鬥作用;勇於剖析民族的痼疾,勇於批判的可貴文學精神;充實了現代文學的內涵。

解放區文學的總特點是審美意識與主題意蘊的現實化,人物形象的類型化,問題形式的大眾化,創作的基調為明朗、素樸,表現在處理作品題材、主題以及人物描寫方面有其鮮

明的特點。作家們很少再寫以往新文學中常見的知識分子個人的情感生活,甚至也很少註意對現實生活的矛盾和黑暗的揭露,所替代的是對新社會新制度的贊美以及對人民群眾鬥爭生活的熱情描繪。解放區文學敘事中主題表現在革命倫理,。總體文學內涵彰顯了革命戰爭年代崇高的革命意識,並通過與文學敘事的有機結合,參與了現代中國革命與民族國家的建構。

淪陷區的作家於"言"與"不言'兩方面都處於不自由的狀態,他們只能在夾縫中進行艱苦的掙紮,堅守著文學的陣地。從註重人生鬥爭、飛揚的壹面轉向註重人生的和諧與安穩,從用“斬釘截鐵”的“強烈的對照”寫“極端的人”轉而用“參差的對照”寫“不徹底的人物”;從追求力的成份大於美的成份的悲壯轉向追求蒼涼的人生與審美境界。這樣的從時代中心主題向“日常工活”與“永久的人性”的轉向,所形成是更靠近社會現實的"反英雄、反浪漫"的傾向,具有濃郁的抒情特征。

範圍很小的上海“孤島”,在1937年11月隨著國軍西撤,“孤島”正式形成。作為中國現代史上壹個特殊的時空段,“孤島”文學也以其鮮明的獨立性凸現於現代文壇。上海的淪陷以及大批新文人內遷,使上海失去了戰前新文學中心的地位。然而政治的變動與經濟的畸形繁榮,反而生成出壹個別有風致的孤島文學空間。它們***同承接“五四”以來新文化的傳統,有著同屬“40年代文學”的***性方面,但又因為不同區域社會制度與政治文化背景直接的影響和制約,導致了各個區域文學面貌的不同,而40年代突出的主題表現在:在不同的政治環境中的不同文學形態與表現,這種多元格局的文學,有利於中國現代文學的多元發展。

  • 上一篇:周傳雄的黃昏的歌譜
  • 下一篇:浪費的近近義詞是什麽白費的近義詞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