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我國教育方針的內容包括哪些?

我國教育方針的內容包括哪些?

教育法規定我國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壹方針主要有以下幾點重要內容:

1.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這是我國教育工作的總方向。

2.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整個教育事業要與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並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內容和方法上有不斷的新的發展。這是教育方針中的壹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3.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這是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標準。“德”不僅僅是品德,還同時包括政治素質和思想素質;“智”也不僅僅是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還包括養成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體”同樣不僅僅講體格、體能和體質,還包括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娛樂身心、培養高尚情操等。德、智、體全面發展將促進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4.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總的培養目標。

擴展資料:

教育方針(guiding principle for education )國家為了發展教育事業,在壹定階段,根據社會和個人兩方面發展的需要與可能而制定的具有戰略意義的總政策或總的指導思想。內容包括教育的性質、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徑等。

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針;相同的歷史時期因需要強調某個方面,教育方針的表述也會有所不同。從以上定義可看出,教育方針的制定者都是國家或政黨,它與教育目的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教育方針”有以下的特性:

全局性

由於教育方針的制訂者——國家或執政黨將教育方針作為貫徹整個教育發展方向的指針,因此,它具有全局性的指導意義。壹般來說,個人意義上的教育目的(即內在的教育目的)受到國家的教育方針的制約和控制。

由於社會的發展需要以個人的發展作為前提條件,所以國家在制定教育方針的時候,通常是以促進個體的發展來推動社會的發展,因此,個人的教育目的與國家的教育方針這時也是基本壹致的。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

變動性

由於教育方針制定者是國家或政黨,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家或政黨對教育的發展總有不同的政策,壹些國家政黨之間輪流執政,教育的戰略和政策變動也就會比較頻繁,教育方針也就有所不同。教育目的厘定者常常是社會團體、教育哲學家,目的壹經提出就有相對的穩定性。

而且同壹政黨不同時期的教育方針可以不同,不同政黨的教育方針甚至可以完全相反。因此,教育方針的變動性比教育目的的變動性要大得多。

現實性

定義指出:“它壹般包括教育的性質、教育的目的以及實現教育目的的途徑。”既然教育方針指明了教育目的的實現途徑,那麽,教育方針作為國家或政黨的教育戰略具有更明確的現實意義。

從“教育目的”的定義看,教育目的能否實現是有爭議的,特別是沃爾夫岡 ·布列欽卡的定義認為教育目的在某種程度上說具有終極性、理想性,在短期內具有不可實現性。

階段性

由於“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針;相同的歷史時期因需要強調某個方面,教育方針的表述也會有所不同”,故教育方針具有階段性,對於同壹政黨,教育方針的階段性也就更加明顯,即後階段的教育方針是前階段的教育方針的延續和進壹步深化,這是與國家和政黨教育戰略和政策的連續性分不開的。最高的教育目的則具有終極性。

文化教育的本質也許可以概括為:用我們已經掌握了的關於我們的對象及對象關系的知識,教給新的個體以應付對象的方式方法。它以壹種意識改變另壹種意識,以意識之間的碰撞、磨合、滲透及變革為目的,是壹種意識覆蓋以至消除另壹種意識的、令個體可能產生痛苦的過程。

由於任何兩個個體所面臨的對象均有不同,從不同對象中得來的意識之間就具有差異性或沖突性,文化教育活動的受體也就具有壹定的排斥性。現實社會中,人們為了減弱受體的排斥心理,壹是讓教育活動主要在長幼之間進行。

年長者(或者先得知識者)壹般居於教育者地位,年幼者(或者後得知識者)知識匱乏,象個白板,因而是被教育者。二是通過功利等方式加以誘導。比如古代有“學而優則仕”,今天有“知識就是財富”等教育目標的召喚,使得教育活動能夠正常地開展下去。

關於意識替代,作家三盅則說:我們強迫孩子用死記硬背替代想象與創造,於是我們易中天多,而陳景潤少,甚至壹萬個易中天裏挑不出壹個陳景潤。

文化教育通過改變個體的意識空間來改變個體的選擇指向。人類通過文化教育增大了個體的意識空間,從而找到了教給個體選擇對象的方式方法的捷徑。人類的文化成果通過教育者附著在個體的意識當中,塑造了新的個體,為個體關於未來的指向提供了透視器和顯微鏡。

宏觀的教育的唯壹特征是“著眼於人的素質、能力”,這表明判別某個活動是不是教育不在其結果如何。現實中,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動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甚至會失敗。而有些活動,如研究活動、宣傳活動雖然可以影響人的素質、能力,卻並不是人們所公認的教育活動。

當人們持不同的立場著眼於人的素質、能力時,能從正反兩方面來對待人的素質、能力,正向的去開發、加強人的某些素質、能力,反向的則去削弱、抑制人的某些素質、能力。人的素質、能力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先天的與其它動物壹樣,是大自然長期進化造就的。

後天的又分為兩種情況,其壹為人們不經意間獲取的,或非刻意成就的;其二是人們刻意造就的,宏觀的教育就概括了所有刻意於人的素質、能力而進行的活動。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教育方針

  • 上一篇:求電影奇怪的她鏈接
  • 下一篇:鄧中夏人物介紹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