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意義

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意義

鄭成功收復臺灣意義何在

之前在明朝和洋夷打仗為和總能勝壹篇文章裏看見有人評論說鄭成功25000人打人家荷蘭2000多人也算勝利,那麽中法戰爭清朝簡直是天大功績,我覺得他說的這話有點貶低鄭成功修復臺灣的意義.鄭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福建南安人,明朝平國公鄭芝龍長子。因受南明隆武皇帝倚重,授總統使、招討大將軍,賜姓朱,名成功,人稱“國姓爺”。 清順治三年(1646),鄭芝龍降清。鄭成功曾苦苦勸阻,未能阻止,遂率部至南澳(今屬廣東),起兵抗清。鄭成功感到,收復臺灣已不容躊躇,於是召集文武官員,討論進軍臺灣問題。他認為,形勢緊迫,“附近無可措足,惟臺灣壹地離此不遠,暫取之,並可以連金、廈而撫諸島”。然後,“廣通外國,訓練士卒,進則可戰而復中原之地,退則可守而無內顧之憂”。於是,鄭成功作出“親征”臺灣的重大決策。這是鄭成功戰略上的壹次根本性轉變,也是壹個十分英明而大膽的決策。這對結束祖國的分裂局面,維護祖國的神聖主權和領土完整,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鄭成功在醞釀、討論收復臺灣的過程中,儲備糧餉,練兵造船,偵察敵情,在物資上、精神上作了周密充分的準備。其作戰方針是:首先收復澎湖,作為前進基地,然後乘漲潮之機,通過鹿耳門港,於臺江實施登陸作戰,並切斷臺灣城與赤嵌城兩地荷軍的聯系,分別予以圍殲,再收復臺灣全島。_.w4S:uE7v PsCc

[b]橫渡臺灣海峽,占領澎湖群島[/b] 1661年陰歷二月,鄭成功率領眾將士在金門“祭江”,舉行隆重的誓師儀式。壹切準備就緒,船艦將士集結於料羅灣,候風進發。二十三日,鄭成功親自率領第壹梯隊自金門料羅灣放洋,向東挺進。 二十四日晨,部隊橫越臺灣海峽,陸續到達澎湖群島。次日。鄭成功到各島巡視,認為澎湖在軍事上很重要,遂令四位將領留守,自已率軍繼續東征。澎湖到臺灣雖然只有52海裏,但如遇逆風,就十分困難。二十七日,鄭成功率軍駛抵柑橘嶼(今東吉嶼、西吉嶼)海面時,突然刮起暴風,只好返回澎湖。因大風不止,鄭軍攜帶的糧食已所剩無幾。如果無限期停駐澎湖候風,不僅會影響軍心,更重要的是不能按預定日期開進鹿耳門港。 根據鄭成功事先的調查,要順利進入鹿耳門,必須利用每月初壹日和十六日的大潮,如錯過時機,就要向後推遲半個月。在這種情況下,鄭成功當機立斷,決定進行強渡。壹些將領鑒於風大浪險,力勸鄭成功不要貿然從事,要求暫緩開航。鄭成功果斷地說:“冰堅可渡,天意有在。……不然,官兵豈堪坐困斯島受餓也。”於是,他下令立即起碇開船。 三十日晚,鄭成功親自率船隊冒著暴風雨橫渡海峽。他們同風浪搏鬥了半夜,於四月壹日拂曉航行到鹿耳門港外。鄭成功先換乘小船,由鹿耳門登上北線尾,踏看地形,並派出精良的潛水健兒進入臺江內海,偵察荷軍情況。,L!f)D-A OL,A5C

[b]巧渡鹿耳門,登陸禾寮港[/b] 荷軍的據點臺灣城、赤嵌城位於臺南市。這裏海岸曲折,兩城之間有壹個內港,叫做臺江。臺江西南面有七座山嶼相連,叫做七鯤(魚+身)。每座山嶼相距1裏多,彼此“毗連環護”。壹鯤(魚+身)北面隔海有北線尾小島,其間海面叫大員港(又稱安平港)。北線尾北側為鹿耳門港。荷蘭人修築的城堡臺灣城在臺江西側的壹鯤(魚+身),赤嵌城在臺江的東側,互為犄角。 從外海進入臺江有兩條航路:壹條是大員港,叫南航道,在北線尾與壹鯤(魚+身)之間;壹條是北航道,在北線尾與鹿耳門嶼之間,即“鹿耳門航道”。南航道口寬水深,船容易駛入,但港口有敵艦防守,陸上有重炮瞰制,必須經過戰鬥才能通過。北航道水淺道窄,只能通過小舟,大船必須在漲潮時才能通過。 1627年荷軍曾在北線尾島北端建有熱堡,1656年在壹次臺風中倒塌後便不再派軍防守。荷軍認為,憑此“天險”,只要用艦船封鎖南航道海口,與臺灣城、赤嵌城的炮臺相配合,就可阻止鄭軍登陸。 鄭成功之所以選擇在鹿耳門港突入,壹是掌握了該地的潮汛規律,即每月初壹、十六兩日大潮時,水位要比平時高五六尺,大小船只均可駛入。鄭成功從澎湖冒風浪而進,正是為了在初壹大潮時渡鹿耳門,二是鄭成功早已探測了從鹿耳門到赤嵌城的港路。所以,鄭成功實施登陸作戰的路線、地點的確都是正確的。 四月初壹中午,鹿耳門海潮果然大漲,鄭成功命令眾將士按圖迂回而進。鄭軍大小戰艦順利通過鹿耳門後,立即兵分兩路:壹路登上北線尾,壹路駛入臺江,準備在禾寮港(今臺南市禾寮港街)登陸。 臺灣城上的荷軍原以為中國船隊必從南航道駛入,忙於用大炮攔截,未料到鄭成功卻躲開了火力,船隊從鹿耳門駛入臺江,在大炮射程之外。荷蘭侵略者面對浩浩蕩蕩的鄭軍船隊,“駭為兵自天降”,頓時束手無策。鄭軍船隊沿著預先測度好的港路魚貫而人,切斷了臺灣城與赤嵌城荷軍的聯系,迅速於禾寮港登陸,並立即在臺江沿岸建立起灘頭陣地,準備從側背進攻赤嵌城。在北線尾登陸的壹支鄭軍,駐紮於鹿耳門,以牽制荷蘭侵略軍兵船,兼防北線尾。 臺灣的漢族和高山族人民見祖國的大軍到達,爭先恐後地“出來迎接他們,用貨車和其他工具幫助他們登陸”。 根據荷蘭方面記載,鄭成功的登陸行動得到中國居民中2.5萬名壯士的幫助。南北路土社高山族群眾聞訊接踵而至,表現了臺灣人民熱烈歡迎祖國軍隊收復臺灣的愛國熱情。正是由於臺灣人民的大力支援,鄭軍不但順利登陸,而且為分隔包圍盤踞臺灣的荷軍創造了條件。P4z'tI7uE1l R

[b]水陸戰臺江,迫降赤嵌城[/b]

j g S y0gEyM 鄭成功軍隊勝登陸,包圍了赤嵌城荷軍,並割斷了赤嵌城與臺灣城之間的聯系。當時,坐鎮赤嵌城的荷軍司令官描難實叮屬下兵力約400人,龜縮在臺灣城中的荷蘭侵略軍長官揆壹屬下兵力約有1100人,戰艦和小船各兩只。荷軍兵力雖弱,但氣焰囂張侵略者狂妄叫囂“二十五個中國人合在壹起還比不上壹個荷蘭兵”,“只要放壹陣排槍,打中其中幾個人,他們便會嚇得四散逃跑,全部瓦解”。 揆壹妄圖憑借其船堅炮利和城堡堅固,分三路向鄭軍實施反撲:壹路分戰艦向停泊在臺江的中國船只進攻,壹路由貝德爾上尉(又名拔鬼子)率兵240人抵抗從北線尾登陸的鄭軍,壹路由阿爾多普上尉率兵力200名乘船增援赤嵌城。 鄭軍從禾寮港登陸紮營後,即遭到赤嵌城荷軍的炮擊。同時,荷軍又放火焚燒馬廄、粟倉。鄭成功“恐被焚燒糧粟”,派楊英等率軍前往看守堵禦。接著,鄭成功調整了部署:命令左虎衛王大雄、右虎衛陳蟒率領統船控制鹿耳門海口,以便接應第二梯隊登陸;令宣教前鎮陳澤率兵防守北線尾壹帶,以保障主力側後安全,並置臺灣城荷軍於腹背受敵的境地,另派兵壹部監視臺江江面,切斷赤嵌城與臺灣城的聯系,為從海、陸兩面打敗荷蘭侵略軍的反撲作好了準備。 四月初三,在北路發生了北線尾陸戰。北線尾是壹個不到壹平方公裏的沙洲,南端與臺灣城相對,北端臨鹿耳門航道。荷軍貝德爾上尉趁鄭軍剛剛登陸,率領240名士兵,乘船沿臺江岸邊急駛北線尾,上岸後即分兩路向鄭軍反撲。 貝德爾指揮荷軍以12人為壹排,疏開戰鬥隊形放排槍,逼近鄭軍。陳澤率大部兵力從正面迎擊,另派壹部分兵力迂回到敵軍側後,夾擊荷軍。荷蘭文獻記載:鄭軍“箭如驟雨,連天空似乎都昏黑起來”。 貝德爾發現自己腹背受敵,手足無措。他所指揮的荷軍士兵的勇氣,這時則完全為恐懼所代替,許多人甚至還沒有開火便把槍丟掉了。他們抱頭鼠竄,落荒而逃。鄭軍乘勝猛攻,將荷軍“壹鼓而殲”,“夷將拔鬼子戰死陣中,余夷被殺殆盡”。 南路增援赤嵌城的荷軍,也被鄭軍戰敗。這支200人組成的援軍由阿爾多普上尉率領,乘船沿臺江南岸駛往赤嵌城,企圖為描難實叮解圍。鄭成功發現後,立即出動“鐵人”軍還擊。他們雙手揮舞大刀(荷蘭人稱為“豆腐刀”),奮勇向荷軍砍去。200名荷軍士兵只有60名爬上岸,當即被“鐵人”軍消滅。阿爾多普率殘部逃回臺灣城。 阿爾多普出援失敗,赤嵌城守敵越發著急。描難實叮派人前往臺灣城,要求揆壹再派百余人救援赤嵌城。評議會研究,臺灣城的處境危險,兵力不足,“如果再派出壹支援軍,則用以保衛熱蘭遮城堡及其周圍地區的全部後備軍將不足500名。而這支隊伍又是戰鬥力最弱、最缺乏作戰經驗的士兵所組成的,所以決定拒絕普羅文查要塞司令的請求”。 荷蘭海軍以僅有的兩艘戰艦和兩艘小艇阻擊鄭軍。荷軍戰艦船體很大,設備先進。鄭成功以60艘大型帆船包圍荷蘭戰艦,荷艦“赫克托”號首先開炮,其他戰艦也跟著開火,鄭軍水師在鎮將陳廣和陳沖的指揮下,個個奮勇爭先。經過激烈戰鬥,“赫克托”號被擊沈。其他戰艦企圖逃跑,又被鄭軍艦船緊緊包圍。鄭軍用五六只大帆船尾追“格拉弗蘭”號和“白鷺”號,展開接舷戰、肉搏戰。英勇的鄭軍士兵冒著敵人的炮火爬上“格拉弗蘭”號,砍斷船靠,又用鐵鏈扣住敵艦船頭斜桅,放火焚燒。“格拉弗蘭”號和“白鷺”號受重創掙脫逃跑,通信船“伯瑪麗亞”號戰敗後逃往巴達維亞。 荷蘭海、陸作戰均告失敗,赤嵌城和臺灣城已成為兩座孤立的城堡,相互間的聯系完全割斷。荷方承認,當時赤嵌城守軍“力量單薄,處境危急”,“熱蘭遮城堡也由於地勢關系,難以堅守,熱蘭遮市區更是完全處於敵軍的包圍和控制之下”。 鄭成功隨即加緊對赤嵌城的包圍。該城周圍45丈,高3丈6尺,城墻上有4座炮樓。四月三日,鄭軍的士兵在赤嵌城外抓到了描難實叮的弟弟和弟媳。鄭成功對他們講明利害,令其回城,勸說描難實叮投降。接著,又派部將楊朝棟和翻譯吳邁、李仲前往勸降,表示絕對不會加害他們,並允許荷蘭人帶走自己的財產。四月四日,赤嵌城的水源被臺灣人民切斷。描難實叮見援兵無望,孤城難守,不得不掛白旗投降。這樣,鄭成功在登陸後第四天,就收復了赤嵌城。 描難實叮投降後,奉鄭成功之命前往臺灣城勸揆壹無條件投降,遭到揆壹拒絕。鄭成功與諸將分析形勢,認為不給侵略者以迎頭痛擊,敵人是不肯投降的,於是命令軍隊從鯤(魚+身)南端登陸,“移紮鯤(魚+身)山即壹鯤(魚+身),候令進攻臺灣城”。 5_%C!NP6V:@

[b]圍困海上堡壘,荷軍獻城投降[/b] 臺灣城是荷蘭殖民者在臺灣的統治中心,城堡堅固,防禦設施完整。城周長200多丈,高3丈多,分3層,下層深入地下1丈多,“城垣用糖水調灰壘磚,堅於石”。城四隅向外突出,置炮數十尊。荷軍炮火密集,射程遠,封鎖了周圍每條通道。城內荷軍尚有870人,憑借城堡繼續頑抗。但是赤嵌城被鄭軍占領之後,臺灣城已是壹座孤城,城內缺糧、缺水,荷軍處境十分困難;加之當時南信風季節剛剛開始,要等待6個月進入北信風季節後,才能將臺灣的有關情況告知巴達維亞,然後再等6個月才能利用下壹次南信風季節取得巴達維亞的援助,防守更加困難。 鄭成功迫降赤嵌城後,為了牽制臺灣城荷軍,即派兵前往七鯤(魚+身)設伏。荷軍行至七鯤(魚+身)時,還沒來得及列陣對壘,即被鄭軍埋伏的藤牌軍沖垮,死傷過半,其余士卒狼狽退回臺灣城。鄭成功命令士兵立柵欄、設炮臺,加強對七鯤(魚+身)的防守,同時令楊英、何廷斌以粟6000石、糖3000石補給軍隊。 自四月初以來,雙方壹直進行著零星戰鬥。鄭成功壹方面積極準備攻城,壹方面於四月十二日和二十二日,兩次寫信給揆壹,令其投降。又調集28門大炮,於二十四日淩晨摧毀了臺灣城大部分胸墻。荷軍於城上集中槍炮還擊,並出城搶奪鄭軍大炮,被鄭軍弓箭手擊退。 鄭成功鑒於臺灣城城池堅固,強攻壹時難以得手,為了減少傷亡,進壹步做好準備,決定采既“圍困俟其自降”的方針。他壹方面派遣提督馬信率兵紮營臺灣街圍困荷軍,壹方面把各鎮兵力分駐各地屯墾。同時,鄭成功還到高山族人民聚居的四大社(新港、目加溜灣.肖壟、麻豆,均在今臺南縣)進行巡視,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 五月二日,鄭軍第二梯隊6000人在黃安等將領的率領下,乘船20艘抵達臺灣。鄭軍的兵力得到加強,供給得到補充後,從五月五日開始,在所有通向城堡的街道上都築起防柵,並挖了壹條很寬的壕溝,圍困荷軍。鄭成功又三次寫信勸揆壹投降。揆壹仍幻想巴達維亞會派兵增援,拒絕投降。 五月二十八日,荷蘭殖民當局得到荷軍在赤嵌城戰敗和臺灣城被圍的消息後,匆忙拼湊了700名士兵、10艘軍艦,由雅科布·考烏率領,經過38天航行,於七月十八日到達臺灣海面。他們見鄭軍戰船陣容雄壯,躊躇不前,加之風浪很大,在海上停留了將近壹個月之後,才有5艘戰船在臺灣城附近海面碇泊。其中“厄克”號觸礁沈沒,船上士兵被鄭軍俘虜。鄭成功從俘虜口中得知荷蘭援軍兵力情況後,加緊進行圍城和打援部署。 七月二十壹日,駐臺灣荷軍當局決定:用增援的艦船和士兵,把鄭軍逐出臺灣城市區,並擊毀停泊在赤嵌城附近航道上的鄭軍船只,以擺脫被圍困境。荷軍分水、陸兩路向鄭軍發起進攻。海上,荷艦企圖迂回鄭軍側後,焚燒船只,反被鄭軍包圍。鄭水軍隱蔽岸邊,當敵艦闖入埋伏圈後,立即萬炮齊發。經過壹小時激戰,擊毀荷艦兩艘,俘獲小艇三艘,使荷蘭援軍損失了壹個艇長,壹個尉官,壹個護旗軍曹和128名士兵,另有壹些人負傷。荷軍其余艦船逃往巴達維亞。陸上,荷軍的進攻同樣遭到失敗。此後,荷軍再也不敢輕易與鄭軍交戰。 臺灣城的荷軍被圍數月,軍糧得不到補給,因而士氣低落,不願再戰。十月,揆壹為了挽救行將滅亡的命運,企圖與清軍勾結,夾擊鄭成功軍。揆壹的使者到福建後,清軍要求荷蘭人先派戰艦幫助他們攻打廈門,然後再解荷軍之圍,揆壹無可奈何,只好派雅科布·考烏率領漂泊在海上的3艘戰艦、2只小艇前去攻襲廈門。考烏心存畏懼,中途轉舵駛往暹羅(今泰國),以後又逃回巴達維亞。於是,荷軍勾結清軍夾擊鄭軍的企圖完全落空了,士氣更加低落,不少士兵力求活命,陸續向鄭軍投降。 鄭成功從俘虜中了解到荷軍的上述情況後,決定把對荷軍的封鎖戰術轉為進攻,在對方從巴達維亞和中國大陸獲得救兵之前,向熱蘭遮城堡的荷軍發起猛烈攻擊。為此,鄭軍增建了三座炮臺,挖了許多壕溝,以遏制荷軍的炮臺。 1662年農歷壹月二十五日清晨,鄭成功下令炮轟烏特利支圓堡。在兩個小時內,鄭軍發射炮彈2500發,在該堡南部打開了壹個缺口,當天即占領了該堡。鄭軍居高臨下,立即利用此堡改建炮臺,向臺灣城猛烈轟擊。荷軍團守孤城,岌岌可危,揆壹在城上督戰,看到城防已被突破,手足無措。在這種情況下,鄭成功派通事李仲入城勸降。李仲對揆壹說:“此地非爾所有,乃前太師練兵之所。今藩主前來,是復其故土。此處離爾國遙遠,安能久乎?藩主動柔遠之念,不忍加害,開爾壹面:凡倉庫不許擅用;其余爾等珍寶珠銀私積,悉聽載歸。如若執迷不悟,明日環山海,悉有油薪磺柴積壘齊攻。船毀城破,悔之莫及。”荷蘭殖民評議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形勢及對策。臺灣城被圍已近9個月,荷軍死傷1600余人,能參加戰鬥的士兵僅剩600百余人,且已彈盡糧絕,疾疫流行,形勢已完全絕望。評議會認為:“如果繼續戰鬥下去,可怕的命運將降臨到每壹個人頭上,而這樣堅持,對公司也沒有什麽好處。”揆壹走投無路,只得同意由評議會出面同鄭成功談判。經過會談,揆壹“願罷兵約降,請乞歸國”。 1662年農歷二月壹日,荷蘭駐臺灣長官揆壹簽字投降。荷軍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資,包括傷病員在內的約900名荷蘭軍民,最後由揆壹率領,乘船撤離臺灣。 至此,荷蘭侵略者在臺灣38年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寶島臺灣又回到祖國的懷抱。 鄭成功修復臺灣的功績不是用他以多少兵力打人家多少兵力來衡量的,他的意義在於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捍衛了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把臺灣由殖民地變會中國的領土,而有些書卻會將滿清擊敗鄭成功政權當作收復臺灣,其實滿清只是講臺灣收歸滿清,而實際上把臺灣從實際上地理上收復的是鄭成功其意義是重大的,壹點不遜色於中法戰爭裏那些愛國軍民的貢獻,而200年多後滿清卻將臺灣拱手讓了出去

  • 上一篇:草原課文分成了幾個部分?
  • 下一篇:黃藥師軟件怎麽設置拆零跪求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