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郝東梅為什麽改嫁?

郝東梅為什麽改嫁?

郝冬梅之所以那麽快改嫁是因為她要開始新的生活。

2015年6月,積勞成疾的周秉義因為胃癌去世。到了9月下旬,周蓉收到了來自大嫂郝冬梅的短信,說她即將在“十壹”結婚,邀請周蓉做伴娘。

且不說“十年生死兩茫茫”這樣的深情追憶,僅僅3個月,曾經與秉義恩愛無比的冬梅就另作他人婦,實在是涼薄到令人心寒。對於自己的迅速改嫁,冬梅給周蓉的解釋是:“我是為妳哥作出這種決定的,他臨終前,要求我答應他這麽做,當然,我自己需要重新找到歸宿。”看似是對前夫遺願無法拒絕的遵守,但現實是很難欺騙他人的。前半句雖是事實,後半句才是重點。

每個人都有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權力,郝冬梅改嫁後的生活也是幸福的,她不僅在衣著上壹改往日的樸素,還去整了容,整個人看起來都顯得更年輕,這也是她這麽快改嫁的原因。

周秉義生前有三件事做錯了,才是郝冬梅在周秉義去世後迅速改嫁的原因。

1 、周秉義的俠客夢

當年在“上山下鄉”時,周秉義去了建設兵團,而郝冬梅在農場,兩人是高中同學,早就確立了戀愛關系。雖然生活條件惡劣,但兩人情投意合,互相鼓勵,互相溫暖,互相支持。生活雖苦,但精神上是滿足的。周秉義有才華,有能力,為人平和,各項關系處理得不錯,所以很快就被任命為師部教育處的副處長。

壹個偶然的機會,周秉義幫沈陽軍區顏副司令改過壹份講稿,獲得了領導的信任,後來調他去沈陽軍區工作,選他給領導做秘書。

這真是壹件大好事。在這個環境惡劣的地方,知青們做夢也想離開。如今,周秉義的面前出現這樣壹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做夢都該從夢裏笑醒。只要抓住這個機會,前途壹派光明。

但是,周秉義只用了5分鐘的時間就做出了決定:為了郝冬梅,不去。

大家都以為這是因為郝冬梅太漂亮,周圍的知青們都成群結隊來農場壹窺美人容顏,看過之後,發現不過是壹個長得很普通的女孩子,不過爾爾。

然後就有明白人說,郝冬梅的父親是省長。現在郝省長被打倒,只要哪壹天得到平反,郝省長就可以榮耀歸來,而周秉義作為獨生女兒的丈夫,肯定就會飛黃騰達。

究其實,這些都是很片面的,周秉義做出這樣的決定,有自己的考慮。壹,他已經習慣於生活中有郝冬梅的陪伴,這種習慣已經根深蒂固。因為周秉義受西方愛情小說影響很深,他向往忠貞不渝的愛情。他對自己有壹個要求,那就是自己首先要做到。二是郝省長的地位確實不低,能娶到冬梅這樣壹個知根知底、情投意合的妻子,而且妻子的父親還是省長,那麽這個女孩就是落難公主。保護落難公主,完成自己的英雄救美的俠客夢,這也是周秉義內心深處的想法。

每壹個中國男人心底都有壹個俠客夢,周秉義也不例外。

正是因為這壹點,周秉義作為光子片出來的普通人家的孩子,高攀上郝冬梅這壹點落難公主。所以,兩人在相處過程中,才會那麽平靜如水。兩人甚至不知道愛情的正確表達。原著中有過很多描寫,兩人從來沒有深吻過,不是周秉義不會,而是周他不敢,他不知道郝冬梅是不是會感覺不舒服,他不敢冒犯心中的公主。

從這壹點也可以看出,周秉義並非真愛郝冬梅,他只是滿足自己潛意識裏的俠客情結罷了。反過來,郝冬梅可能也深知這壹點,她也未見得是真愛周秉義,只是形勢所迫罷了,她現在的身份,需要壹個周秉義這樣壹個根正苗紅的工人出身的男朋友來保護。兩個人壹個願打,壹個願挨,壹個男才,壹個女貌,組成了壹對奇特的相差懸殊的伴侶。兩個人攜手走過壹段看似幸福的塵世時光,壹直持續到周秉義去世。

2 、周秉義小家子氣的教養和郝冬梅貴族氣質的沖突

有壹次周秉義和郝冬梅壹起進城,正好趕上玉米剛成熟的季節,路邊有個孩子賣煮玉米。周秉義買了兩根,給郝冬梅壹根。郝冬梅說自己不餓拒絕了,於是周秉義就壹手壹根交替著啃,嘴巴都粘住了,完全沒法說話。

原著中有這樣壹句話:郝冬梅覺得身邊走著的男人那種幾天沒吃飯似的吃相,讓同行的她很不好意思。

對此,周秉義有自己的壹套理論:好吃的東西見著了想吃就要吃,餓不餓不應該成為吃不吃的前提。不是壹切好吃的東西想吃了就能吃到,某些好吃的東西壹旦錯過了,也許相當長的時間就再也吃不到了。比如,三年前他錯過了壹次吃凍梨的機會,至今就再也沒見過凍梨。

對此,郝冬梅的反應卻是凍梨和烤玉米沒有多麽好吃。壹件小事,兩人的看法和做法如此大相徑庭。這樣的兩個人相處時間長了,肯定是會有壹些齟齬的。周秉義和郝冬梅兩個人身上存在壹些不能協調的巨大差異,在某些情境下,這些差異會引發矛盾。

生活都是由細節構成的,壹個人的修養很多時候就是體現在這些生活的小細節裏。

家庭是壹個私密空間,所有的吃喝拉撒睡都要在家庭空間中進行。到處都是生活細節,所以,家庭也是最能看出壹個人修養的地方。周秉義身上無傷大雅的小毛病兩人在壹起時間長了,可能都是讓人難以忍受的。

作為壹個40後,周秉義出生於壹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家裏有三個孩子,在饑餓年代吃不上飯是常事。饑餓年代給這代人留下了後遺癥,以前經常吃野菜、草籽、樹葉的人,胃腸對食物會產生習慣性的饑餓反應。因此,他見了好吃的就想吃壹口,見了好吃的眼睛就發亮,不餓也吃,有時還與人搶著吃。

而冬梅呢,她出生於高幹家庭,身上有壹些貴族小姐的習性,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飯註意吃相。除了壹日三餐,很少再吃東西,餓了也往往忍著。偶爾吃點零食,得藏起來吃,不能讓人看見。

這種貴族教養其實就是後天修養。周秉義雖然是精神上的貴族,這主要得益於他從小愛讀書,精神上的營養都是從書中吸收來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不拘小節的平民。不拘小節是他的本性,是他更為習慣的習慣,這也是由他的家庭出身決定的。

周秉義和郝冬梅的這個不同從根本上可以見出壹個人的出身。在山上下鄉年代,這當然都不是什麽大不了的問題。等到生活恢復正常,這些小差別卻可能成為兩人最大的隔閡。

3、周秉義骨子裏的自卑

文革結束後,壹切恢復正常,郝冬梅的父母恢復了政策,又重新住回了原先的別墅。

為了縮小自己和郝冬梅的差別,為了配得上郝冬梅,周秉義發奮考上了北大歷史系,畢業後回到A城工作。

郝冬梅的父母壹開始得知自己的女兒找了個光子片的丈夫很不高興。金老太太抱怨女兒沒有底線,不夠堅強,對此冬梅的表現是壹言不發,不辯解,不爭論。

然後金月姬組織了壹場“面試”,她提問,周秉義回答,用時不到壹個小時。面試結束後,金月姬的態度變了,高度肯定了周秉義:形象不錯,個子挺高,國字臉高鼻梁的儀表堂堂。妳爸像他那個年齡時就那樣,形象上妳倆挺般配的。有書卷氣,書卷氣是男人的好氣質,舉止也斯文。

然後金月姬下了壹道命令:妳倆都搬回來住吧。家裏太冷清了。可以看出,之前金月姬本來打算如果周秉義不符合她心目中的要求,那她寧願家裏冷清,也不肯讓他們搬回來住的。

就這樣周秉義成了變相的倒插門女婿。周秉義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陪老太太聊天。老太太規定不聊政治,聊人世間生活百態,琴棋書畫,她對女婿講什麽很寬容,給周秉義充分的言論自由。

就這樣,周秉義把老嶽母哄得喜笑顏開,老太太不止壹次說,要是周秉義是自己兒子多好!

但另壹方面,妻子郝冬梅並不理解周秉義。她埋怨周秉義,光顧著陪她媽媽了,都沒有時間陪自己,她的幸福指數都降低了。對此,周秉義的回答是,我自己是寄人籬下者,不把老太太哄好了,她還不把我掃地出門啊。

周秉義辛辛苦苦做了這麽多,妻子對他還是不滿意。我都替周秉義感到不值。壹個副巡視員,壹個北大才子,在家裏還要處處看老嶽母的臉色。

分析周秉義的潛意識,他每天處心積慮討好老嶽母,每天晚上花那麽多時間陪金老太太聊天,可能也是在逃避和郝冬梅相處的時間。

老太太是高級幹部,把她照顧好,讓她老人家高興,周秉義在郝家小別墅裏住得舒坦點,老太太可能還會對自己的仕途有點關照。

還有壹件事,老父親周誌剛對金月姬不上門拜訪其實是有意見的。這讓他在街坊鄰居面前很沒面子。別人家兒子出息了,領回來壹個兒媳婦;而自己兒子倒是出息了,周家不僅沒享受著兒媳婦的福氣,反而幾乎連兒子也失去了。兒子常年不著家也算了,親家母還瞧不上自己,連面子也不給自己。周誌剛是越想越氣,這口氣甚至壹直到死都壹直堵在心裏。周秉義作為長子,對周家確實沒盡到義務。

周秉義在郝冬梅家確實做過好多事情,時時處處為嶽母著想,到最後並沒獲得什麽好處。壹切都得靠自己奮鬥打拼。

所以,臨終前,他終於想開了。自己這壹輩子,就是抱著壹個亮閃閃的勛章,可是自己就沒得著什麽實際好處,周家更是連個面子都沒得到。最後,他叮囑自己死後,郝冬梅要趕緊另尋幸福。?

周秉義能這麽對待郝冬梅,也說明他最終放下了。正如周蓉在自己寫的書《我們這壹代兒女》中所言,自周秉義和郝冬梅的婚姻歸根結底是跨越原生層級的婚戀,這種婚姻只能是某個階段的產物。

壹個女人是不會喜歡壹個骨子裏自卑的男人的。張愛玲說過,女人對男人的愛裏最好帶點崇拜。

周秉義和郝冬梅骨子裏就是兩類人,周秉義身上在褪去了特定年代工人階級的驕傲和自豪後,與高幹家庭出身的冬梅之間是存在巨大的鴻溝的。

這種鴻溝在周秉義活著時都湊合著抹掉了,但是骨子裏的差異是沒法抹掉的。這也是為什麽周秉義去世僅僅三個月,郝冬梅便迅速與門當戶對的“紅二代”結婚,嫁給了華僑富商。

周蓉在自己的書《我們這代兒女》中說:婚姻的關系,自然是有緣分在起作用的。所謂緣分,乃是由家庭的社會等級作為前提的。超等級的緣分不具有普遍性,大抵是由異常時代或郎才女貌所導演的——我哥哥和我嫂子的婚姻便是如此……

劇情簡介

20世紀60年代末,北方某省會城市“光字片”區居住著周姓壹家,父親周誌剛在西南參加“大三線”建設,長子周秉義響應國家號召成為第壹批下鄉知青,長女周蓉追隨詩人丈夫遠赴貴州鄉村,周家只留下小弟周秉昆與周母相依為命。在五十年的歲月裏周家人的命運與時代變遷交織在壹起,周秉義大學畢業後從政,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中經歷仕途沈浮;周蓉獲得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卻情路坎坷。周秉昆與美麗又不幸的女子鄭娟相濡以沫,經歷下崗的陣痛和“下海”的挑戰,在平凡的歲月裏扶持鄰裏親友***同前進。壹家人在完成各自人生使命的同時,也書寫了壹部當代中國百姓的生活史詩。

劇集評價

《人世間》恰如壹江浩蕩的生活流,在50年的蜿蜒曲折中寫出了國家發展和老百姓生活的磅礴變遷,其中流淌的人與人之間的無限情義深深打動並溫暖了觀眾的心,堪稱壹部當代中國的影像心靈史詩。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人世間》正是在這情、義與語之間達到了高度的藝術平衡,彰顯了主題創作中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的新高度?。(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副院長張斌評)

《人世間》中的周秉昆作為留守城市裏的周家小兒,有缺點、自卑處,卻默默承擔照料老人的家庭重擔和柴米油鹽的日常瑣碎,靠著正直堅守改變命運。不回避矛盾、不粉飾生活,即便人生實苦,仍洋溢著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這就是現實生活中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想要為波瀾壯闊的時代留下生動的影像誌,首先須解決好“為誰而寫、又為誰而抒”的問題,現實題材作品尤為如此。盡管小人物身上有著時代的局限性,但往往就是因為這些鮮明的時代烙印,賦予了他們較高的辨識度,從而成為時代精神的代言人。因此,現實題材劇作者不應忽視的,是凡夫俗子身上承載著的至善至美。只有將普通人作為作品的“主角”,關註其樸素的願望、激烈的掙紮與人格的成長,才能把人民史詩詮釋得更加有形有神。(《光明日報》評)

《人世間》作為騰訊影業、閱文影視“時代旋律三部曲”的第二部,繼“慶祝建黨壹百周年重點影片”《1921》之後應運而生,是“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時勢所趨。這部有情感溫度、歷史厚度的現實題材史詩大劇,體現的正是中國的大型影視文化企業在新時代的走向。《人世間》再次證明,真正偉大的戲劇性都來自生活。(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尹鴻評)

  • 上一篇:目前1歐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 下一篇:p6000处理器怎么样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