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急求~~!!!!

急求~~!!!!

1.4、怎樣設計教案,確定壹堂課的基本教學環節?

教案,是在認真備課、研究教材、學生和環境等的基礎上,進行規劃課堂教學的活動,是壹個動態的、持續創造的過程。這種規劃,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現,但更多、更豐富的內容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儲於教師心中的架構。前者是“有形教案”;後者是“無形教案”;前者是“顯性備課”、後者是“隱性備課”;前者是“備課於書”、後者是“備課於心”。

壹、走出寫教案的誤區

誤區之壹:寫教案=備課;

誤區之二:教案越詳細越好;

誤區之三:教案可有可無。

我們在壹次調研中,發現兩個最為突出的問題:壹是每位教師都有五、六本教案,每本都寫得密密麻麻(前有課標學習摘要、教學計劃、進度安排;每單元前是單元組備課、中是課時備課、後是單元考查講評;每課時有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具準備、課時安排、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有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質疑問難、鞏固練習、作業布置、板書設計……);二是在課堂上,基本不用教案。我們心裏納悶:老師花了這麽多功夫,這麽完整的教案,為什麽不好好去用?於是,我們每到壹校,都組織教師座談(下面是根據座談情況綜合的)。

筆者:老師們教案寫得那麽詳細,為什麽在課堂上不用?

師:教案是應付檢查的,上課我們另有壹套。

師:那個教案大多是抄的,快呀。課上,用自己的,在書上或在腦子裏。

筆者:我們發現大家的教案“完整、詳細、超周”,真好!

師:教學目的、重點、難點、課時安排等等,《教師教學用書》上都寫得很明白,為什麽不可以記在腦子裏,非要抄在教案上?浪費!

師:“超周”有什麽意義?課前不都要再認認真真準備。

師:課堂教學是動態的,是不斷生成的。課前老師怎麽能預見課堂教學的全部內容?課堂教學的全部內容又怎麽能夠都記錄在教案中?如果能夠預見、能夠記錄,那麽教案不就成了壹出劇本,老師就是導演,學生就是演員,課堂就是壹出早已編好的戲啦?

師:老師的教案越詳細、越工整、頁數越多,我越感到悲哀!

師:老師的勞動最不值錢,辛辛苦苦寫得教案,兩三年後,“三毛錢壹斤”賣給收破爛的。

筆者:那就不要教案啦?

師:要,要不拘壹格,要簡單實用。

師:老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備課上,不要把太多的時間花在抄寫教案上。我們現在剛好顛倒了。

筆者:備課與寫教案不是壹回事嗎?

師:這正是管理者弄混的地方,有的學校檢查備課“三算”——算本數、算頁數、算字數。寫教案怎麽能等同備課呢?備課的內容怎麽能都寫入教案?

師:這是妳們研究人員要去研究的。

是啊,寫教案怎麽能等同於備課呢;備課的內容、備課的質量怎麽能完全反映在教案上呢;教案那麽詳細,長篇大論,在課堂上怎麽用呢。

二、正確認識備課與教案。

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寫教案只是備課的壹小部分工作。如果把教案分為“有形教案”和“無形教案”,則“備課”基本等同“教案”。 “有形教案”,即文本教案,是教師將備課的部分內容,付諸文字,寫於教案本上。有形教案應該“簡而實”。“簡”即簡單、簡約。因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寫出來的,有些內容完全可以記在腦子裏,比如,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教師教學用書》中都寫好了,妳為什麽要抄到教案本上呢?為什麽不能記在頭腦裏呢?如果妳要補充、調整,為什麽不能記錄在《教師教學用書》中呢?我們認為,妳只要把教學大致步驟、所提精當問題、所設計恰當練習、需要特別強調(指導)的內容,寫下來,就行。節省下來的時間做什麽?備“無形教案”。

“實”即實在、實用。教案是教學的方案,是指導教學用的,如果妳課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妳的教案都不能在課堂上用(當然不是壹成不變、按部就班),那妳還寫教案做什麽?簡單、簡約才實在,實在才實用。

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又提出寫“教學反思”(或稱“案例反思”、“教後反思”)。“寫教學反思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備課及實施的總結。認真寫三年教案的人,不壹定成為優秀教師;但認真寫三年教學反思的人,必定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說不定還能寫出壹個專家來。……在記的過程中,自己的認識往往會得到升華,負面的東西會壹下變成正確的,這是壹種非常微妙的感受,所以我說,反思吧,記下來吧,這樣,成功和失誤都是收獲!”(於永正 《小學語文教師》2006年第1期)如果能上網的老師,把反思寫在《中國課堂教學網》()的“博客”上,馬上就有同伴來閱讀,或支持、或肯定、或鼓勵、或幫助,“喜悅,因分享而永恒”,多麽美妙啊。

“教學反思”當然屬於“有形教案”之列,當然有助於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不失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壹條有效措施,課課都要反思,但不是課課都要寫反思,更不硬性規定每篇反思要多少篇幅。教師的勞動,個體創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才可能充分“個體創造”。

“無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說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師的文化底蘊、專業素養、道德水準、工作作風、基本功等的綜合體現。如果落實到某壹課的備課上,就是老師為上好這壹課所做的壹切努力和準備,特別是閱讀和思考,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無形教案要“豐而深”,即豐富、豐厚、廣博、深刻,包括①讀書——就語文而言,要把課文讀懂、讀透、讀化、讀出自己的東西,要廣泛閱讀、博覽群書;②查閱資料——把與課文相關的信息,盡可能地收集、閱讀;③思考追問——學生為什麽要學習這篇課文、有沒有比這篇課文更好的文章、怎樣學習這篇課文、怎樣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什麽問題、如何指導解決、要為學生提供什麽幫助,等等。把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諸筆端,更多的是存於胸、儲於腦。只有這樣,課堂才有可能“動態生成”,才有可能“充滿生命活力”。

相對而言,“無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葉茂,千萬不要“本末倒置”、甚至“舍本求末”。

備課要用心,寫教案同樣要用心,用心為課堂教學寫教案、為學生發展寫教案、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寫教案。

三、教案的構成。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設計是課堂實施預案,主要是思考實施過程中的大方向、大環節和關鍵性內容,把握課堂內容的整體思路與目標方向,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經歷與活動的框架,為學生的自主活動提供足夠的時間。這樣,教師的教案,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學案,即以學生活動為主線,進行教學設計。在備課本上呈現出的內容主體是教與學的主要環節,特別是學習環節,而不是知識性內容的詳細解說。

1、教學目標的闡述。

教學目標是上課的出發點和歸宿。巴班斯基認為:“任何活動,關鍵都在善於設計它的目的和任務。馬克思早就指出,自覺的目的是作為規律決定著人的活動方式和方法的。”

教學目標必須做到明確、恰當。“明確”,是指師生對壹堂課應達到的目的、方向要有***同的認識;“恰當”,主要指要符合“三維目標”精神、符合年段的特點、符合教材的要求、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學目標壹般在《教師教學用書》中都有提示,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研究教材的情況進行取舍、補充、細化,壹般情況下照用。

如果沒有《教師教學用書》怎麽辦?

課後的思考題和生字的掌握等,就是本課的教學目標。換句話說,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同學的互助中、通過自己的讀書、思考,與同學交流、討論等,完成了課後思考練習、掌握了生字新詞,這節課就完成了教學任務、達成了教學目標。

案例:《匆匆》的教學目標:

①掌握本課2個生字,正確讀寫“挪移、蒸融、遊絲、赤裸裸”等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③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語言的優美和作者的表達方式,嘗試運用。

④通過搜集資料、抓住重點詞、句、段進行揣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2、教學思路和教學環節的設計。

(1)用好課前三分鐘,讓學生在遊戲、活動中調整狀態,激發興趣,進入學習狀態。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如果這個遊戲或活動與所學內容有壹定聯系,則是上乘的;如果單純為“遊戲”而遊戲,則次之;如果課前三分鐘,連整頓壹下秩序,要求學生做好上課準備也不做的話,則是壹種資源浪費。

案例:《田忌賽馬》

師:我們來做壹個智力遊戲吧。假如有大、中、小三棵梨樹,大梨樹上長梨200個,中梨樹長梨150個,小梨樹長梨100個。請兩位同學去摘梨,摘完壹棵摘另壹棵,看誰摘的梨子多?假如是妳,先上哪壹棵樹摘?為什麽?

生:我先上最大的樹,因為那棵樹上梨子多,所以我摘的也多。

生:我先上最小的樹,因為那棵樹上梨子少,我摘的快,摘完這棵我再摘第二棵,兩棵樹加起來是250顆,所以我就更多了。

師:從兩位同學選擇不同的樹摘梨,而得出不同的效果,妳們想到什麽道理?

生: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做事要多思考,這樣才能出好成績。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壹篇關於智慧的故事——田忌賽馬

(丁芳 摘自《“新基礎教育”發展性研究專題論文·案例集(下)》)

(2)質疑問難。教師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或者就預習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把學生的疑難納入教學過程,為學生所需而教。此時,教師要註意傾聽,及時梳理和有效指導,如能馬上解決的表層問題立即解決;與課文無關的“打叉”問題擱置壹邊;把有質量的、必須讀書思考才能解決的、觸及課文重點、難點的問題納入到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在提問中學會提問。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案例:《灰雀》教學片斷(學習10—12段)

師(出示課件):瞧,那只胸脯深紅色的灰雀回來了,三只灰雀又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起了歌,樹下多了壹位真心愛它的好朋友,是誰呢?(男孩)請大家自由讀10—12段,想想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問題,或是自己理解了,想考考別人的?

生1:男孩為什麽低著頭?

生2:列寧為什麽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

生3:列寧為什麽微笑?

生4:列寧為什麽要問不會說話的灰雀?

(丁芳 摘自《“新基礎教育”發展性研究專題論文·案例集(下)》)

這些問題,第四個“列寧為什麽要問不會說話的灰雀?”最有思維含量,值得揣摩。

(3)展示資料。閱讀是搜集和處理信息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能力的過程。在預習課文的時候,學生通過讀書、上網等搜集與課文相關的背景資料、作者的生平事跡、原著等,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對理解課文有著直接的幫助。如教學《草船借箭》讀《三國演義》;教學《景陽岡》讀《水滸傳》;教學《猴王出世》讀《西遊記》;教學《獄中聯歡》讀《紅巖》;教學《爭吵》讀《愛的教育》;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安徒生童話》,等等。

案例:《匆匆》

1、交流搜集到有關朱自清的資料及作品。

2、交流搜集到有關珍惜時間的詩詞。

3、交流搜集到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

資料的處理方式:同桌之間先交流;然後請代表在全班交流。由於時間關系,不能在課上都交流,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辦壹份主題手抄報或者電腦報。

(4)初讀感知。語文教學的壹般順序是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整體著眼,部分著手。初讀,整體感知課文,給學生壹個整體的印象,為後面的細讀、品讀打基礎。

案例:《〈荷花〉閱讀教學設計》

通讀課文,把握整體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註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體會,課文中的“我”是怎樣看荷花的。教師隨機巡視傾聽學生的朗讀。

2、交流體會:“我”是怎樣看荷花的?妳是從哪兒體會到“我”是這樣看荷花的?(久久地看、出神地看、美美地看、深情地看、如癡如醉地看……)

3、練讀相關的課文段落。

①仔仔細細地看荷花,可以從第二自然段中體會到。組織學生發散性練讀這段課文。

②津津有味地看荷花,可以從第三自然段中體會到。組織學生競賽性練讀這段課文。

③如癡如醉地看荷花,可以從第四自然段中體會到。老師範讀、學生跟讀,讀出“如癡如醉”的感覺。

俗話說“綱舉目張”。感悟作者怎樣看荷花是初讀之“綱”,從哪兒體會到這樣看荷花是初讀之“目”。通過舉綱,張開全文主要段落之目,借以組織學生練讀並讀通課文。誰說初讀沒戲可唱?

(巫惠群 節選自《小學教學參考(語文)》2006年第3期)

初讀“要強化,要求要到位,訓練要嚴格,不放過任何壹處錯誤,特別是學困生,更要好好讀書。課文沒讀正確、流暢,別的事先不做。”

(5)品讀感悟。在初讀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落,進行揣摩、品味;理解、朗讀;表演、探究等,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是教案設計的重頭戲。

案例:《〈荷花〉閱讀教學設計》

品讀重點,感悟神韻

1、學生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體會課文的哪些句子寫得特別美。

2、四人小組合作品讀“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①分組學習:美美地讀壹讀這幾句話,用心體會荷花三種形狀的美。

②組織交流:妳們小組體會到了荷花的哪些美?才展開的荷花美在哪兒?全展開的荷花美在哪兒?沒展開的荷花又美在哪兒?

③抽四人小組合作美讀這三句話。

3、引導品讀“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①“冒”還可以換成別的什麽字呢?(長、鉆、探、伸、露、沖)

②讀讀這段課文,體會荷花怎麽樣冒出來。(使勁、拼命、用力、急切、筆直、壹個勁兒、高高、痛痛快快、爭先恐後、生機勃勃、興高采烈、精神抖擻、喜氣洋洋)在“冒”前加上這些詞再讀這個句子。

③由“冒出來的白荷花仿佛想做些什麽?”引導學生寫話: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仿佛……

4.或坐或站,有滋有味地誦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巫惠群 節選自《小學教學參考(語文)》2006年第3期)

(6)遷移練習,延伸拓展。在這個環節,或練筆,把所學習的知識所形成的能力進行遷移、運用;或補充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認識;或拋出與課文觀點相左的內容,引導學生辯駁,升華學生的情感、認識,等等。

案例:《匆匆》

學習第三自然段:具體描述日子是怎樣匆匆而過的內容。

1、練習,讀寫結合、背誦,嘗試運用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

師:同學們,轉眼就六年級了,就要告別小學了,日子在我們這也是“匆匆”的啊,妳感受到了嗎?請妳聯系自己的生活,仿照這樣的寫法,再寫上幾句吧。如果不想寫,妳就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吧。

同學們寫,然後朗讀,最後把自己寫的放回課文中讀。

師:了不起,同學們都快成大作家了。試著把這段話背誦下來吧。同桌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檢查。

2、自由提問,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還有什麽不理解的地方或有什麽問題,請提出來吧。

備課中預設:從字詞方面提出問題(如“凝然”什麽意思?);從句子方面提出問題(如“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這個問句與前面的問句壹樣嗎?);從作者的內心世界提問題(如“作者為什麽會‘茫茫然’、‘掩著面嘆息’?”)……

老師相機表揚、指導,把難題帶回去,如“作者為什麽會‘茫茫然’、‘掩著面嘆息’?”查閱壹些關於朱自清先生的資料,對我們的思考會有幫助。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不僅是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是高強的學習能力,同學們要繼續努力。

3、家庭作業:同學們回去,可以把朱自清先生的《春》《荷塘月色》《背影》找來讀,下壹次,我們開壹個朱自清先生散文朗誦會吧。

參考資料:

/userlog/1559/archives/2007/519402.shtml

  • 上一篇:《鸿雁》这首歌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高檔菜譜(精致美食,盡在口中)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