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燕歌行》这首诗是怎样的?

《燕歌行》这首诗是怎样的?

1、解答:

全部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男本吕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色”,显儿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嘲讽,预伏不文。唐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汝询曰:“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仪,能不生边捣乎?”(《唐诗解》 》卷十六)这样理解是正确的。紧接描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临碣石间。”突破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样子,可揣知将军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面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浣熊“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成就了出征的历程,渐进,气氛也从宽缓逐渐入紧张。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就是“山川萧条极边” “土”,展现视野而无险可前方的前沿,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辨不清死生。然而就在此时,那些将军却纷纷从阵地上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酷炫的事实对比,他们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与兵士的矛盾,暗示着将军必败的所以紧接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展现的边塞特征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力尽关山未解围”。据悉,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名也确定无疑了。

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死亡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脱离战争进程的盛装,首先是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渐浅。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 ”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急切的绝境,真是死在眉间的宫殿之间,不由人不想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到底是谁呢?这是深度主题的不可缺少的时期。

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绝不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2、原诗:

燕歌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由此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以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不是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3、原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一个随从主帅出塞的人,写了《燕歌行》有一个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起烟火狼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向无敌,皇帝去又特别赐予他们东南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笛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睡眠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尽兵力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久,珠泪纷落挂双丈夫远去独哭目。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驻蓟北依空仰望频黄昏。

边境飘渺多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极其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顾还求着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仍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4 、创作背景:

自唐开元十八年(730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十五年(727年),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有效,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茫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甚深,因写此篇。

5、作者简介: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勃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上一篇:簡短任職表態發言稿7篇
  • 下一篇:請問有人知道簡譜中這個符號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