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我是甘肅理科考生今年考了453我想報隴東學院能被錄取嗎?有啥專業可以選擇

我是甘肅理科考生今年考了453我想報隴東學院能被錄取嗎?有啥專業可以選擇

我覺得被錄取可能性不大,妳看吧,最低錄取線都高妳的分數4分,妳也可以考慮報外省的學校啊,妳的成績可以報壹個好點的二本的。下面的是我在網上搜到的資料,希望能對妳有幫助。至於專業選擇,妳壹定要根據妳的興趣愛好來!對哪方面感興趣就報哪方面的專業。

錄取批次

2011 -- 505 457 -- 360 本科二批

2010 -- 527 489 -- 205 本科二批

2009 470 520 479 -- 285 本科二批

2008 507 548 515 -- 169 本科二批

2007 516 558 525 -- 225 本科二批

2006 512 547 521 -- 219 本科二批

2006 512 547 521 -- 219 本科二、三批

2005 498 547 509 -- 400 本科二批

編輯本段

學校概況

隴東學院坐落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和光榮革命傳統的革命老區慶陽市西峰區蘭州路,於2003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本科層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隸屬甘肅省教育廳管理。

建校30多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學院勵精圖治,奮發圖強, 培養各類人才43000余名,為甘肅基礎教育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學院校園環境幽雅,花木繁茂,先後榮獲“全國部門綠化400佳單位”和“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是孕育桃李、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心理測試、語音、計算機、旱作農業等16個綜合實驗室和教學中心,擁有接入因特網和中國教育科研網的校園網絡、英語調頻廣播電臺和校內閉路電視系統等公***教學設施,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200多萬元。圖書館藏書116萬冊,中外文期刊1200余種,中外文期刊全文數據庫12個,設有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二級檢索站、電子文獻資源庫和多媒體電子閱覽室。學院現有教職工863人,在專任教師中有教授 54人,副教授142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285人,外籍教師4人。

學校設文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外國語學院、教育學院、政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農林科技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能源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體育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建有41個普通本科專業,涉及文學、理學、工學、農學、歷史學、教育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

此處現在是慶陽壹中校區

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人才培養質量為生命線,按照“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統壹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培養目標,努力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勤奮、文明、求實、創新”的校風、“崇德、卓異、敬業”的教風和“博學、慎思、自強”的學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連續17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和團中央的表彰獎勵。

學院設立了農業科學、教育科學、隴東文化、隴東民間藝術、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隴東資源生物、應用化學、隴東歷史與社會發展等11個研究所和科技推廣中心,在語言學、敦煌學、隴東文化、老區歷史、天體物理、生物技術、農作物育種、旱作栽培技術、植物保護、園藝以及隴東地區動植物開發利用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比較優勢,先後承擔並完成國家和省地科研項目323項,科研成果獲得省地獎勵189項,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各類學術論文5741篇,其中核心期刊587篇,被SCIE收錄45篇。出版各類學術專著139部,主編和參編教材87部。有168項科研成果通過國家和省市科技部門鑒定,其中有1個小麥品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個小麥品種通過國家品種審定。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蘭州大學等院校簽署了校際合作協議,選送優秀學生到蘭州大學學習。實施《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與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洪堡州立大學、曼斯菲爾德大學等13所院校建立了校際合作交流關系,並先後派出學生到美國、白俄羅斯、烏克蘭、羅馬尼亞、波蘭等國留學。2010年我校留學學生獲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院長獎。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學院將立足隴東,面向全省,輻射周邊,服務西部,以本科教育為基礎,力爭發展研究生教育,文學、理學、教育學、農學、歷史學、工學、法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協調發展,始終不渝地服務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力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師資和各類應用型人才,努力把學院建成為特色明顯、優勢突出、在省內外有壹定影響的教學型隴東大學。

編輯本段

學校歷史

隴東學院前身是創 隴東學院建於1978年12月的慶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2003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層次隴東學院。經過多年建設,學院已發展成為以師範教育為主體,具有多學科、多層次、多種辦學模式的新型本科高等院校。

編輯本段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閆慶生 黨委副書記、院長 郭維俊 

黨委副書記 趙連印

黨委委員、副院長 許爾忠

黨委委員、副院長 孫立峰

黨委委員、副院長 孫鳴超

編輯本段

機構設置

黨委部門

1.紀委(監察處)

2.黨委辦公室 設秘書科檔案室

3.組織部(黨校、機關黨總支) 隴東學院4、宣傳部(統戰部)

行政部門

5.院長辦公室設行政科、秘書科、綜合檔案科、計劃生育管理科、車輛管理科

6.國際合作與交流處

7.人事處(職改辦、離退處)設人事科勞資科離退休管理科

8.教務處 設辦公室教務科教學科實踐教學科 設備科教材科

9.學生工作處 設學生科助學管理科

10.招生就業處 設招生科就業指導科

11.科學技術處 設科研管理科科技信息與推廣科

12.後勤處 設綜合科校產管理科

13.計劃財務處設財務科預算科會計核算中心與財務科合署

14.國有資產管理處 設國有資產管理科、設備科

15.基建處 設辦公室 施工管理科工程預算科

16.審計處

17.保衛處設辦公室

18.監察處

群眾團體

19.工會 設辦公室俱樂部

20.團委 設辦公室

21.婦聯

教學單位

22.歷史文化學院 設辦公室

23.電氣工程學院 設辦公室

24.化學化工學院 設辦公室

25.信息工程學院 設辦公室

26.農林科技學院學院 設辦公室

27.文學院 設辦公室

28.教育學院 設辦公室

29.政法學院 設辦公室

30.外國語學院 設辦公室

31.數學與統計學院 設辦公室

32.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設辦公室

33.體育學院 設辦公室

34.美術學院 設辦公室

35.音樂學院 設辦公室

36.土木工程學院 設辦公室

37.能源工程學院 設辦公室

38.經管學院 設辦公室

39.機械工程學院

直屬單位

40繼續教育學院 設辦公室教學部教務部

41.圖書館設辦公室文獻建設部信息技術部 書刊借閱壹部 書刊借閱二部

42.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 (辦公室與學生科合署)

學位辦公室

43.高等教育研究所 (辦公室與教學科合署) 隴東學院44、科技推廣中心 (辦公室與科技信息與推廣科合署)

45.信息中心 設網絡技術部廣播電視部

46、後勤服務公司 設辦公室飲食服務中心物業管理中心學生公寓管理中心 水電暖供應中心 環境衛生管理中心 衛生所 汙水處理廠

47.學生體質與健康測試中心

48.體委 設辦公室

49.學報編輯部

編輯本段

辦學條件

學院現占地面積1200余畝,校舍建築面積26.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4.5億元。現有普通在校學生12606人,各類成人學生4503人。有繼續教育學院、中文、歷史、英語、數學、物理、化學、政法經管、體育、美術、音樂、教育、計算機科學、教育技術、農學、園林、生命科學、政治理論教學部等18個教學院系,48個本科專業。設有農業科學、教育科學、隴東文化、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隴東資源生物、應用化學、園藝等7個研究所和科技與成果轉化推廣中心。

學院教學設施完備。現有物理、化學、生命科學、計算機、心理測試、教育技術、旱作農業等7個綜合實驗室,建有電教中心、網絡中心、計算機中心、語言教學中心等校內教學實踐場所和壹批校外實習基地。建成了覆蓋全校的計算機信息網絡,並與Internet、中國教育科研網等主幹網絡聯通。教學微機1000余臺,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200多萬元。建有圖書情報網、英語教學無線傳播系統和校園閉路電視系統,圖書館館藏圖書74萬冊,電子圖書42萬冊,中外文學術期刊3000余種。校園環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以甘肅招生為主,同時面向河北、江西、內蒙等23個省、市(區)招生。

編輯本段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863人,在專任教師中有教授54人,副教授142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285人,外籍教師8人。全國勞動模範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5 人,曾憲梓教育基金獎獲得者5人;甘肅省優秀專家2人、甘肅省領軍人才1人、甘肅省“333人才工程”和“555創新人才工程”5 人;慶陽市科技功臣2人、慶陽市 “185”人才工程5人、慶陽市領軍人才4人。

學校設文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外國語學院、教育學院、政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農林科技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能源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體育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建有41個普通本科專業,涉及文學、理學、工學、農學、歷史學、教育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現有全日制普通在校學生11310人,成人教育學生3815人。 隴東學院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人才培養質量為生命線,按照“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統壹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培養目標,努力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勤奮、文明、求實、創新”的校風、“崇德、卓異、敬業”的教風和“博學、慎思、自強”的學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連續17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和團中央的表彰獎勵。

編輯本段

辦學層次

學院學術特色鮮明。先後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各類學術論文3000余篇,其中在SCI發表7篇,出版各類學術專著97部,主編和參編各類教材69部。尤其在教育科學、農業科學、隴東文化、老區歷史、生物資源、語言文字、天體物理、區域經濟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果,形成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比較優勢。先後承擔並完成國家和省地科研項目328項,有79項科研成果通過省級以上鑒定,33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97項成果獲省教育廳獎勵。其中有2項小麥品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通過國家品種審定。

學院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人才興校,質量立校,科技強校”的辦學理念,逐步確立 隴東學院了立足隴東,面向全省,輻射周邊,堅持地方性,突出多科性的服務面向和發展定位,堅持為基礎教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形成了尊師、文明、勤奮、求實的優良校風,已發展成為隴東及周邊地區重要的師資和各類應用人才培養中心,培養合格初中師資及各類應用人才43000余名,為甘肅基礎教育,尤其是隴東地區科教文化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

新世紀,新學院,新形象,新征程。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學院舉起二次創業的旗幟,提出了建設綜合性隴東大學的宏偉目標,制定了“兩步走”的發展戰略,第壹步,用四年的時間通過學院的合格評估驗收,設立碩士學位授予點;第二步,在此基礎上,再用十五年左右的時間,把學院建設成為特色明顯、優勢突出、在省內外有壹定影響的綜合性隴東大學。

編輯本段

辦學特色

學院設立了農業科學、教育科學、隴東文化、隴東民間藝術、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隴東資源生物、應用化學、隴東歷史與社會發展等11個研究所和科技推廣中心,在語言學、敦 隴東學院煌學、隴東文化、老區歷史、天體物理、生物技術、農作物育種、旱作栽培技術、植物保護、園藝以及隴東地區動植物開發利用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比較優勢,先後承擔並完成國家和省地科研項目323項,科研成果獲得省地獎勵189項,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各類學術論文5741篇,其中核心期刊587篇,被SCIE收錄45篇。出版各類學術專著139部,主編和參編教材87部。有168項科研成果通過國家和省市科技部門鑒定,其中有1個小麥品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個小麥品種通過國家品種審定。

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20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的表彰獎勵。先後榮獲“全國部門綠化400佳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甘肅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甘肅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精神文明先進單位”、“支持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獎”、“精神文明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編輯本段

人才培養

隴東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人才培養質量為生命線,按照“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統壹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培養目標,努力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勤奮、文明、求實 隴東學院、創新”的校風、“崇德、卓異、敬業”的教風和“博學、慎思、自強”的學風。學院立足隴東,面向全省,輻射周邊,服務西部,以本科教育為基礎,力爭發展研究生教育,文學、理學、教育學、農學、歷史學、工學、法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協調發展,始終不渝地服務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力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師資和各類應用型人才,努力把學院建成為特色明顯、優勢突出、在省內外有壹定影響的教學型隴東大學。

專業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

漢語言文學(師範類) 050101

歷史學(師範類) 060101

人文教育(師範類,地理和歷史方向) 040107

思想政治教育(師範類) 030404

法學 030101

經濟學 020101

公***事業管理(城市管理方向) 110302

英 語(師範類) 050201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類)070101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物理學(師範類)070201

計算機應用基礎、微機與接口、C程序設計、應用軟件、Fortran程序設計等。

應用電子技術教育(師範類) 040318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080601

電子信息工程080603

化學(師範類) 070301

應用化學 070302

化學工程與工藝081101

科學教育(師範類) 040108

生物科學(師範類) 070401

生物技術 07040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類) 080605 隴東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80605

教育技術學(師範類) 040104

小學教育(師範類) 040105

園 藝 090202

食品科學與工程081401

農 學 090101

農業資源與環境090403

土木工程 080703

工程管理 110104

音樂學(師範類) 050401

舞蹈學 050409

美術學(師範類) 050406

藝術設計 050408

體育教育(師範類)040201

編輯本段

未來發展

學校將立足隴東,面向全省,輻射周邊,服務社會,堅持“教學型、應用型、地方性”的辦學定位,以教師教育為優勢,以能源化工為特色,以生物農學為亮點,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良性互動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隴東學院

校區變遷

整體搬遷完成後的新校區

新校區圖

最新百度地圖

隴東學院新校區位於慶陽市西峰區溫泉鄉蘭州路,占地面積1100畝,現有在校學生12606多人,教職工863人,有農業科學、教育科學、隴東文化、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園藝等研究所以及科技與成果轉化推廣中心。

新校區從2002年4月開始動工建設,目前已經建成,其中教學用房面積26.8萬平方米,學生活動場所、道路、鍋爐房、給排水系統、電視、電話系統、網絡系統等基礎設施已全部完成。 慶陽市體育場[1]新校區主要分為教學科研區、學生生活區、體育活動區、後勤服務區、集中綠化區、科技產業區等6大功能模塊。建在我校的慶陽市體育場位於學院新校區西北角,用地面積84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38000平方米;20160個座位。

名師名人

閆慶生

主要從事隴東地方史研究與陜甘寧邊區經濟史研究,***發表各類論文近四十篇,其中《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的農村經濟研究》發表在《近代史研究》(2001.3)、《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的農貸》發表在《抗日戰爭研究》(1999.4)、《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的稅收問題研究》發表在《中國經濟史研究》(2001.4)等國家級刊物上。合寫專著《陜甘寧邊區經濟史研究(1937—1945)》運用計量史學研究方法對邊區經濟史進行研究,數據全面詳實、結論精確可信,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是近年來陜甘寧邊區史研究上的壹大碩果。該成果榮獲1998—1999年度“甘肅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另壹部合寫專著《慶陽簡史》是慶陽地方史研究領域的第壹部史體專著,是壹部了解隴東歷史的重要參考書。該書榮獲1999年度“甘肅省第六次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

郭維俊

男,漢族,1957年4月生,甘肅定西縣人,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1982年1月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專業。曾任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兼任西北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機械研究與應用》雜誌編委。1999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9年被任命為隴東學院院長。

1982年以來,主要從事工程力學、農業機械學的教學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先後承擔《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農業機械學》等課程的教學任務;主持和參加完成教學、科研項目20余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教學成果壹等獎1項、二等獎2項、教育廳教學成果獎1項;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農業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在國內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25篇;主參編教材2部。 主要研究方向為植物力學,農業機械振動。

簡毓峰

男,漢族,生於1957年11月,陜西蒲城人,中***黨員,研究員。1982年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農學系,學士。1997—1998年,在蘭州大學區域經濟研究生班深造。現任隴東學院科技處處長,學院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中心主任,農學系(農科所)研究員。兼任省農學會理事,《甘肅農村科技》編委,《隴東學院學報》編委,慶陽市專家顧問團成員等職。

主要研究方向:作物育種與栽培、旱地農業、宏觀農業等專業技術研究。先後主持和參與科研與示範推廣課題(項目)20余項,取得成果18項,獲獎16項(次)。其中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高校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地(廳)科技進步壹等獎3項(次),二等獎5項(次),三等獎5項(次)。***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省級以上刊物發表34篇,獲獎論文4篇。目前,在研課題3項。

2000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入選甘肅省“333”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2003年入選隴東學院首屆學科帶頭人。

劉建寧

男,漢族,教授,1963年11月生於甘肅合水。1995年7月西北大學化學系無機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2005年7月被聘為隴東學院化學系教授。現任隴東學院教務處副處長、隴東學院體委副主任。1995年7月至今,先後獲《甘肅省教委高校科技進步獎》壹次、《甘肅省教委青年教師成材獎》壹次、《隴東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三次。主持完成了甘肅省教委科研項目《含硫希夫堿金屬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金屬配合物直接電化學合成》、《新型腙類試劑的合成及在熒光分析中的應用》。先後在《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Turkish Journal of Chemistry》、《RARE METALS》、《分析化學》、《無機化學學報》、《化學學報》、《應用化學》、《光譜學與光譜分析》、《中國衛生檢驗》、《蘭州大學學報》、《分析測試學報》、《化學試劑》等SCI、SCIE、國家級、中文核心期刊學術刊物發表專業論文50余篇。

編輯本段

馬嘯

男,漢族,1966年生,甘肅西和人,中***黨員,博士,教授,隴東學院學科帶頭人。現為隴東學院歷史文化學院院長,甘肅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隴東學院隴東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甘肅省歷史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詩詞學會會員,慶陽市範仲淹研究會副會長,慶陽市南梁革命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2004、2006年連續評為隴東學院第三、四屆中青年骨幹教師。2007年當選為隴東學院首屆“我最喜歡的教師”。2010年評為首屆“慶陽市領軍人才”。主要研究方向為清代西北區域史、民族史、邊疆史。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安徽史學》、《蘭州大學學報》、《西藏研究》、《求索》、《新疆大學學報》、《寧夏大學學報》、《西域研究》、《西北民族大學學報》、《青海民族研究》等刊物***發表各類論文70余篇。專著《左宗棠在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參編《西北通史》清代卷,蘭州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版,任副主編;《慶陽通史》中卷主編,商務印書館2011年4月版;主編《<慶防記略>校釋》(國家古籍整理項目),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曲濤

曲濤(1960.6—),男,山西省運城市人,1976年1月參加工作,中***黨員,1982年6月畢業於西北師大政治系,獲學士學位,曾任隴東學院政法經管系主任、教授、隴東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現任隴東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主要從事有關隴東老區問題的研究工作,撰寫出版《隴東老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走出困境—隴東老區現代農村經濟研究》、《隴東老區政權史》、《隴東老區紅軍史》、《紅色足跡---隴東老區重大事件述評》等學術著作,並在國家和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余篇,部分學術成果榮獲1995年甘肅省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1998年甘肅省高校社科三等獎,2002年甘肅省第八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姜雙林

姜雙林,男,1963年12月20日出生,現任隴東學院生命科學系教授,系副主任,隴東資源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兼動物生物學教研室主任。1987年本科畢業分配到隴東學院生命科學系任教;2004年獲碩士學位。從事專業課程教學20年,先後承擔生命科學系的《普通動物學》和《普通生物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2001年獲學校第二屆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獎。2004年《普通生物學》課程獲隴東學院精品課程獎,2006年主講的《普通動物學》課程獲甘肅省精品課程獎。 主持和參加完成省、市科研項目 6項。通過省級鑒定的科研項目4項,其中1項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項科研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4項科研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獲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獲慶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2項。發表科研論文50余篇,其中在《昆蟲學報》、 《動物學研究》、《蛛形學報》、《林業科學研究》、《生態學雜誌》 等國家級期刊發表23篇。碩士畢業論文《子午嶺林區步甲(鞘翅目:步甲科)物種多樣性與生境選擇性研究》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優秀碩士論文獎,並被“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

編輯本段

學院學報

《隴東學院學報》創刊於1985年,其前身是《慶陽師專學報》。《隴東學院學報》是由甘肅省教育廳主管,隴東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刊物。《隴東學院學報》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傳承先進思想,繁榮科學文化”為辦刊宗旨,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為辦刊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和文風。 隴東學院《隴東學院學報》刊發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學科領域的學術理論研究成果及探析社會熱點問題的具有學術創見與理論深度的學術論文。

為適應中國信息化建設,擴大本刊及作者知識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網絡出版,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錄,請在來稿時向本刊提出聲明。

《隴東學院學報》為雙月刊,大16 開,128 頁。雙月15 日出版,1、3、4、6期為社會科學版,2、5期為自然科學版。

  • 上一篇:丙烯酸树脂有毒吗,多人体的皮肤有害处吗
  • 下一篇:潘金蓮為什麽殺死武大郎?是想報復武松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