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犯罪心理學書籍(力推7本國外心理學經典教材)

犯罪心理學書籍(力推7本國外心理學經典教材)

壹、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

該書評分高達9.4,是不可多得的心理學入門書籍。內容豐富,例子生動形象,結論發人深省。

1.絕大部分人對已做的事情的悔恨比對沒有做的事情的悔恨要少——《社會心理學》

做過的事情,不論成功與否,妳都了解了它是怎麽壹回事,給事情劃上了壹個句號。等事後,妳回想起這件事,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句號,便很少感到遺憾和後悔。

但是沒有做過的事,就像妳高中時期的暗戀,過於美化的異鄉,半途而廢的考研,總是讓妳魂牽夢繞,不能好好享受當下。

2.在壹項針對成年人的調查中,最常見的悔恨是未能更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學業——《社會心理學》

生命中的大事件,學業是最為可控的,對我們的影響也最為深遠。

通常情況下,在學習上,妳付出多少,相應得到多少。但是成年之後,戀愛、工作、人際關系,壹切都變得不可控了。

妳投入很多,不壹定得到很多。妳的用情至深,也許趕不上別人壹張好看的皮囊。妳挑燈夜戰獲得的職位,也許只是別人走後門壹句話的事。

因為這裏面牽扯到壹個普通人難以掌控的因素——人。

3.假以時日,害羞的人往往能被他人接受和喜歡。他們不自我中心,並且謙虛、敏感和謹慎——《社會心理學》

害羞的人就像胖子,他們清楚自己的劣勢,在人際交往中,更願意善待別人。當別人對他好時,他會加倍回饋。也因此,能獲得更深刻更長久的友誼。

二、基思·斯坦諾維奇《對偽心理學說不》

如想知道什麽是什麽,先得知道什麽不是什麽。而今社會,偽心理學大行其道,我們只有先了解心理學不是什麽,才能更好地了解心理學。

大學時,好友就把這本書推薦給了我,可惜彼時心浮氣躁,看了幾頁,便束之高閣。而今,再次閱讀,愛不釋手。

1.達爾文比他同時代的人走得更遠,因為他並沒有受縛於“讓宇宙符合自己預期”的沖動。 壹個真正開明的人願意跟隨證據的引導。開明的人願意聽從公正的調查,而非他自己的預測。科學方法是對世界的印證,而不是對我們自己的印證——《對偽心理學說不》

生活中,妳會發現,我們對人對事經常有壹個“直覺”,認為事情會朝著某個方向發展,某個人是什麽樣的人。

這樣做是極其有害的:當妳對某個人有“他不是個好人”等先入為主的觀念後,妳在和他接觸時,便會有意疏遠他,對他刁難刻薄。

敵意總是會招致敵意 。他如鯁在喉,定會想方設法讓妳不爽。如此,他的惡劣行為便印證了妳的假設:他不是個好人。

但其實,他不是個好人,是妳壹步步給“設計”出來的。

心理學也把這種現象叫做 自證預言 :指人們會不自覺地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

簡單點說,預言不壹定是正確的,只是我們受到了預言的影響,讓事態發展的方向不斷逼近預言。

然而壹個真正開明的人,會放下自己的直覺,對人對事不做判斷,而是盡可能了解信息,讓事實浮出水面。

三、Dennis Coon《心理學導論》

這是壹本壹上來就教妳怎麽閱讀教材的教材。 可操作性強 是本書的特色。減肥時怎樣避免美食的誘惑,怎樣戒煙,該書從理論到具體操作,條分縷析,面面俱到。

而心理治療方法的特色便在於 因簡單而實用

1.遭到輕視是因為他們屬於少數群體,而不是因為他們天生有什麽錯——《心理學導論》

妳認為我三觀很正,很可能是因為,我跟妳的三觀壹樣。妳認為我三觀不正,也許僅僅是因為,我的三觀妳接受不了。

只要不給別人帶來傷害,任何壹種讓我們感到幸福的生活方式都是值得我們追求的。

2.如果妳不照顧自己,那麽殯儀館的人就會代替妳來照顧妳——《心理學導論》

不說了,睡覺去。

四、Curt R.Bartol《犯罪心理學》

譯者是李玫瑾哦!

1.存了500美元就被告知可以認領百萬美元大獎的人應該知道:如果壹件事太美好了,就應該不是真的,這種事不可能成真。

經常被騙的人、消極悲觀的人過於相信 小概率事件 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但現實告訴我們,如果壹件事太美好了,它多半不是真的,是被故意設計成那樣的,並且準備隨時割妳韭菜的。

2.人的壹生是壹條伴隨著各種風險因素的路徑。

進入大學代表妳的人生開始進入困難模式;找到好工作也需要做很多機械重復的活;和女神生活在壹起也會發生很多瑣碎的爭吵……

妳有時候期望通過實現某個夢想或是和某個人生活在壹起來擺脫壹切,永遠快樂,永遠幸福,但這是不切實際的。人生就是壹條苦樂參半的路。

高期望往往會帶來高失望。如果妳不能承受高失望,妳最好學會降低期望。

理性的做法是,對外界保持最低程度的期望。隨著事情的變化,不斷調整期望。

最為關鍵的是,享受當下。因為,未來並不可期。

妳畢業後去了上海,住在2000塊錢壹個月的匣子裏,被5號線的人群擠成肉餅,在香水、汗液、屁的味道中咒罵著。

如果妳是女的,妳還得提防惹人厭的鹹豬手。夜晚睡不著時,妳經常感到孤獨和無可救藥。在這種彌漫的憂傷情緒中,妳的容顏在衰老,妳的身體機能在下滑,關鍵是,妳可能依然沒錢。

3.給小孩壹巴掌比耐心細致的教育策略更容易執行,但這壹巴掌的結果也許是嚴重的。

氣急敗壞地教訓孩子,看似是為孩子好,其實是無能的表現:難以換位思考、做不到有效溝通、缺乏耐心。顯然,比起直面自己的無能,直接毆打孩子要容易得多。

當自己被打時,孩子會尋找原因,在專制型家庭(父母是至高無上的)中,他只能會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他認為自己的確是做錯了什麽,才會導致自己被打。

這會導致他出現消極的自我概念:他開始變得小心翼翼、自卑、過於自責。這壹點在她的戀愛和婚姻中表現尤為明顯。

我們通常認為經常遭受家暴的孩子在戀愛中最痛恨最排斥的就是暴力。其實未必。她們可能比正常人更能容忍來自戀人的暴力,尤其是她媽媽也遭受暴力的話。

我肯定是做錯了什麽,才會導致被打。我是罪有應得的。這種歸因模式(受害者有罪論)是家暴帶給他們的最大傷害。

五、羅蘭·米勒《親密關系》

對於那些難以維持親密關系的人來說,這是壹本教科書;對於那些懂得經營親密關系的人來說,這本書可以錦上添花。

1.羨慕的特點是謙卑地渴望他人所擁有的。嫉妒則相反,它是壹種由傷害、憤怒和恐懼交織在壹起的復雜心態,源於擔心失去自己已經擁有的事物或者自己不想放棄的親密關系——《親密關系》

羨慕是渴望變成他,嫉妒是想要毀滅他。

2.最有效的拒絕是自信果斷、前後壹致和堅持不懈的。

如果妳不愛他,請不要給他任何希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3.矮個子男人在約會網站上獲得的點擊率如果想和高個子男人壹樣多:他們只需要每年多賺10萬美元。

啊這……讓人心碎。

當然,這也是壹種進化優勢。在遠古時代,個子高的人可以采摘到更高的果實,奔跑速度更快,更有利於捕捉到動物。

但是,境況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聰明是新的性感(smart is the new sexy)。小馬哥也向我們證實了這壹點:充錢讓妳更強!

六、菲利普·津巴多《普通心理學》

心理學最最基礎的入門書籍。心理學專業學生的第壹堂專業課壹般就是《普通心理學》。教授這門課的老師也壹般是心理系的精英老師。

1.人性和認知中將復雜東西簡單化的傾向似乎仍然在鼓勵我們將人類分類。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非黑即白的認知是壹種懶惰的、不成熟的認知。我們只是難以接受好人也有邪惡的念頭,壞人可能對母親百依百順。

信念崩塌的感覺,並不是每個人都想要承受的。與重新構建信念相比,人們更傾向於依賴原有的信念。即便它是錯的。

有壹個方法可以幫助妳摘掉偶像的光環:經常想象他們上廁所的樣子。上完廁所後,他們手上也會粘有尿液,天冷時可能也會不洗手。

我們過於美化別人的原因可能僅僅是,我們對自己不滿意。

2.跑進壹座正在倒塌的大樓不是壹個典型的人類反應,它是接受過訓練的救援人員的壹個學習反應。

這意味著,沒有什麽是理所當然的。好人也不是天生的。好人是練習的壹個自然結果。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克服心理阻礙,堅守自己的底線。最重要的壹點是,他們需要克服人類趨利避害的本性。

好人並不特別,他們只是不斷練習怎樣做好事而已。不要過於強調好人這個標簽,否則我們會誇大天性,忽略他們的努力。

冒著生命危險撲火的消防員是好人嗎?當然。但請不要用壹個好人的稱謂就把他們打發了。因為為了克服恐懼,他們日復壹日進行著艱苦的練習。

同時,我們還警惕 暈輪效應 的影響,把好人塑造成壹個十全十美的人。而等他們稍稍犯錯之後,便認為他變了,隨之把他拋棄。

但是他依然是他。他只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了“好人”練習而已。在其它領域,他們也有欲望,也有自私的壹面,也有淺薄無知的地方,他們並沒有為此做出練習。但這也是真實的他。

以上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是,壹切都是可以習得的。包括美德。

3.和平離婚和與前配偶***同撫養子女,以及不在孩子面前互相詆毀對方,會減少離婚帶來的負面影響。有時把孩子從壹個常發生沖突或父母有虐待傾向的家庭環境中帶出,對他們來說顯然會更好。

請不要以孩子的名義來維持支離破碎的婚姻。比起不敢面對離婚後的孤獨與難堪,給孩子壹個完整的家,這個理由顯然讓妳體面得多。

妳真的以為壹個完整的家庭是他們最想要的嗎?是的,孩子想要壹個完整的家,但是他想要的更是和平。

因為只有這樣,他才不用在玩得正歡的時候,突然有個小夥伴對他大喊:某某,快回去啊,妳爸媽又吵架了。

那種提心吊膽和驚慌失措的感覺,他壹輩子都不會忘記。

七、蘇珊·諾倫-霍克西瑪《變態心理學》

本書詳細分析了各種精神障礙的形成機制,並提出了操作性極強的解決方案。

1.強迫癥患者知道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有多荒唐,他們只是無法控制自己。

很多心理問題都是如此。當事人知道自己就是想太多、過度擔憂,這壹點不需要妳特別強調。

他們的問題不在於想太多,因為每個人都會想太多,他們只是不能阻止自己想太多。這壹點,通常跟原生家庭、創傷經歷有關。

所以,作為家人或朋友,我們能做的就是堅定地站在他身邊,鼓勵他接受治療,監督他吃藥或者接受心理咨詢。

2.強迫觀念導致焦慮的人們發現,如果他們實施某些行為,焦慮癥狀就會減輕。每次強迫觀念回來時,他們就實施這些行為來減輕癥狀,從而使這些行為得到負強化。因此,強迫行為就形成了。

這便是諸多心理問題的形成機制:焦慮源-焦慮-通過某種行為緩解焦慮(放松就是獎勵)-獎勵強化該行為-下次感到焦慮時繼續實施該行為。

在無數次的重復中,焦慮源便和該行為建立了 條件反射 。以後,壹旦出現焦慮源的時候,便會實施該行為。

拿社交恐懼癥距離,小明非常害怕跟人打交道,每次跟人在壹起時都會感到焦慮。為了緩解焦慮,他開始回避人群,壹個人窩在家裏。這讓他感到放松。在這裏,放松就是壹種獎勵,強化了他窩在家裏這種行為。

那以後,他開始回避掉各種聚會、約會。他只喜歡壹個人窩在家裏。到最後,出門工作對他來說都成了壹件困難無比的事情。

如何解決呢?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打破強化循環,取消獎勵。

也就是說,當小明感到焦慮的時候,讓他站在人群之中,暴露於焦慮之中,而不是逃避焦慮。之後,還可以讓他主動和人打招呼。這種治療方法也叫 脫敏法

要相信人的適應能力。久而久之,焦慮感會在熟練中散去。

  • 上一篇:天寧這個中疊藝墅絕了!龍信臻園疊墅戶型解析
  • 下一篇:愛是什麽愛是壹物降壹物?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