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簡單數據庫

簡單數據庫

民食天地

家吃國吃

南方風俗,新媳婦過門第三天,公婆要檢驗其烹調手段,並推及家教。某書香門第同時娶兩房媳婦。大媳婦起早洗手下廚,果然整治壹桌佳肴,公婆齊口誇獎。大媳婦謙虛道:有油有蔥,煮糞也香。眾人面面相覷。小媳婦接著也辦壹桌美食博覽,嘖嘖聲遍起,那媳婦兒福了壹福,也謙遜著:並非媳婦巧,乃是多佐料。

勝負不辯而明。

以上故事經我老外婆用漳州土音屢教不止後,我得以明白烹調精義中有壹要素是佐料,它同時強調了中國飲食文化中那個“雅”字。

我外公因此補充:少年時代他只身流浪來廈門,啃兩個大光餅,叫壹碗菜牌上最便宜的湯,美其名“青龍過江”,只花壹個銅板,其實不過壹碗清湯加兩節蔥段。

海邊人吃魚有個考究,壹鰣二鯃三馬鮫,以鰣魚品位最高。某大戶考媳婦,便以此命題作文。那新娘子毫不示弱雙手捧出壹蓋盤清蒸鰣魚,果然濃香四溢。那婆婆筷子壹碰,看見魚身刮得光溜溜,臉就沈下來。原來據說鰣魚之名貴在於鱗,只有魚鱗才能熬出特殊濃香的金黃色魚油來。可是等魚吃完了,才發覺魚鱗壹片片被絲線穿起來,團在盤底。這樣吃起來既方便又保持了原味。所以那公公長喟壹聲:“到底是三代世家呀!”這戶人家終於討到了壹個豌豆公主。

這故事卻是我父親最得意的家教之壹。由此可見我父親不但重視飲食質量,還講究形式。即使家常小飯桌,他也要求相應的套盤。幾根青菜也要炒得有個名目出來。遇有家宴,更是蘿蔔染色,西紅柿雕花,這種極端的形式主義使幾個孩子壹致斷定,父親對烹調的樂趣全在手做上,而非口嘗。

在我父親勺子裏,除了人肉之外,大概沒有什麽動物是不能入口的。當他從銀行經理的位置上壹跤跌成右派,被發配到露天煤礦掘煤,家裏流水般寄去的都是他信中指定的食物。困難時期,他抓田鼠,剝皮後穿在樹枝上烤;他揀毛栗,煨在灰裏;摘地瓜葉、南瓜葉,甚至爆炒蝗蟲。若不是臭蟲有壹股怪味,說不定也成了壹道不愁來源的菜肴。壹切牙能咬動的東西都被轆轆饑腸吸收成蛋白質,使父親在嚴酷的勞動中得以生存下來,而卻有不少見田鼠蝗蟲就幹嘔的同伴逐壹離去。

母親早逝,父親壹直主宰廚房。兄妹三人樂得飯來張口。雖不竈邊偷藝,但飯桌上耳染目濡兼口嘗,已有自己的食譜。等各自成家,短期突擊,無不燒炒自成體系。輪到老父挨家去驗收,仍是擺頭:青乃不如藍。

家吃如此,把舌頭嬌慣了,外出公差開會,回來壹定瘦半圈。中國確實地大物博,小小福建,隔壹個縣就有不同花樣的吃法,廈門的海蠣煎到了泉州就有不同,到了福州則已是兩碼事。等到出國去,便同仇敵愾起來,壹致懷念的是國吃。比起三明治來,甭說北方的餃子,南方的春卷,就連南北通行的陽春面,也叫人痛苦思念得直磨牙。盡管嘗過法國蝸牛、日本生魚、荷蘭烤肝,喉嚨那兒總是窄的,肚子是虛的,成日不知饑飽。每逢有外國朋友請吃飯,問西餐還是中餐,立刻直指中餐館。雖然知道到了西方不嘗異國風味實在沒出息。

推己及人,從倫敦回來,給壹位工作極努力經常以三明治果腹的好朋友寫信:“好好保重自己,每天至少吃壹頓中國飯。”

南吃北吃

也許不是所有南方人,僅僅對我而言,南方與北方的飲食之大相徑庭,不啻兩個距離遠的國度。

北京近年來挖掘出不少禦膳曝光,包裝日益精美,比當年進貢皇上還要宮廷幾分,吃到口中,不過壹大堆面粉加糖而已。我承認這是偏見,絕對。請北方同胞息怒。

曾經有壹批部隊作家來廈開筆會,住最豪華的金寶大酒店,每日活蝦醉蟹地供奉,卻是愁眉苦臉,日見憔悴,詩文都呈營養不良狀地難產。酒店老板獲悉,請他們吃餃子,這幫漢子立刻鮮活起來,呼叫吆喝,方顯英雄本色。我去看朋友,恰逢餃子會,大喊倒黴。

平生不喜歡餃子。有時去北京開會,老朋友竭誠相待,召來五六幫手,又揉又切又剁,蝦仁、精肉、姜絲什麽的不惜血本,包上來不過是壹道菜,以我哥哥的話說:壹雙筷子無處走動,夾來夾去老在壹個大盤子上。

去年,天琳、楊枚、陳所巨在等老詩友到廈門來,請他們嘗廣東風味的“早茶”. 送上來的早點是壹個個巴掌大的小蒸籠,裏頭擱著三個指肚大小的蝦餃或壹對鳳爪。客人沒敢吭聲,帳單開來令人咋舌,楊枚忍不住摸摸還是癟著的將軍肚說:“舒婷,妳到新疆來吧。我請妳吃西瓜,半個瓜妳雙手都捧不動,有壹二十斤哩。”陳所巨在小聲嘟嚷:“至少茶也能大杯喝個痛快。”大家相視,不禁捧腹。

因此想起多年以前艾末末等幾個北京孩子來廈門過暑假,回去就來信勸我:“我發現妳那麽瘦,全是喝粥來著。”敢情他們在我家天天喝粥喝出恐粥癥來了。我父親最是喜歡這壹撥小雇人,喝粥能喝三五碗,吃菜順帶把盤子刮得幹幹凈凈。若是開罐頭,我們全家人向來盯著那層浮油發愁,末未拿起來能喝個精光。這幾個北方青年已快被南方清淡的口味逼瘋了,我父親還壹直以為是他的烹調手段高超。

新疆至今未至,倒是去了壹趟內蒙。詩友千裏相會,說不定平生也只有這壹次,大家格外熱情。清晨起床,便見飯桌上戳兩瓶白酒侍候。豬肉、羊肉、牛肉、狗肉,什麽肉都有。高高疊成羅漢盤。口中便實實在在地說:“太鋪張了,還是簡單壹盤青菜好。”殊不知這節令裏,連黃瓜也大老遠地運來,切成細絲,數出幾根擺在盤邊當觀賞植物。到了齊齊哈爾,又是請吃飯,這次已有極稀副的魚。壯膽開口求壹碗湯。朋友急急如令,片刻將壹大鋼精鍋拎到我身邊。雖然只是清水加壹條黃瓜打壹個蛋也覺無限美味。壹喝再喝,肚子如鼓,再也喝不完,便推銷給主人,主人豪氣十足地回答:我們北方人喝酒不喝湯。

即使到了國外,南籍僑民和北籍僑民也絕不混淆。記得有人請張潔回家吃餃子,旁聞者屬北方人立刻離座緊追不舍。只有我依然撥弄著炸雞腿無動於衷。只有在陳若曦家,連續幾天吃著她專為我熬的稀粥,就以臺灣小醬瓜,我方覺得我還有壹個胃,它失落在牛排和薯條中已久。

臺灣飲食和廈門飲食之區別,不過是壹條街的街頭到街尾而已。

要不,壹曲燒肉粽怎唱遍海峽兩岸。也只有臺灣人和閩南人的鼻子才能隔三條街就聞到燒肉粽的香味。

南方名牌風味這麽多,常常打擊北方朋友,說他們只有餃子這壹門功課。去年在英國北島家裏做客,早餐為省事,也吃三明治。北島遞給我壹支牙膏型的魚子醬,連歐洲人也覺是稀副的美味,不料北島夫婦還悵然不已:“真想再吃壹頓北京的炸醬面呀。”天啊,什麽不好懷念,居然懷念炸醬面!

大吃小吃

到了今天,我們已經不必依靠憑票供應的兩斤豬肉,切絲剁泥片炒塊燒,只差沒有把自己的手指連帶割下來,變盡龔樣做壹頓年夜飯。

即使平常周末,兄弟們回老屋聚會,七十老爹學而不倦,手中菜譜時時趕潮流,茴香雞、鐵板尤魚串的做出來,總是滿滿端來又滿滿撤回去。只有青菜,永遠供不應求。現時南方人的口味刁到什麽程度連南方人自己都心中有愧。不用說甲魚、龍蝦、海參、鮮貝,連豬的腭膜和雞腳也起了個冠冕堂皇的艷名登大雅之堂。直至有壹天,七歲的兒子挾起壹塊豬肉,感慨說:“媽媽,我們已經窮了嗎?”舉座皆驚,兒子補充說,上學路上聽鄰家奶奶說:現時是富人吃泡菜,窮人吃肉丁。

即使如此,有位大學教授留飯,桌上四菜壹湯。菜是真正的青菜,白菜、菜瓜、扁豆、豆芽菜,湯是豆腐湯。這位教授並非供職於佛學院,而是名聞全國的中文系。他被迫吃素的原因簡明易懂,因為他的月薪只能買十公斤豬肉。

廈門作為特區開放之後,餐館業如此發達,完全控制了市場行情。

今年七八月旅遊業受挫,不少餐館紛紛歇業,市民們大為開心地吃上了活蝦。從前這些生猛海鮮都集中在餐館臨街的水箱裏耀武揚威呢。

我因為沾了點虛名,被請去大吃的機會總是有的。只要可能,壹概拒絕。據那位吃素的教授朋友說,當前社會應當是吃而優則仕。在飯桌上升遷、發財者比比皆是。還聽說令餐館業蕭條的原因之壹,是報紙壹再呼籲的禁止用公款暴吃暴喝的新規定。因此,定有許多人的口中要淡出鳥來的。

不得已赴宴歸來,累得兩個嘴角掛在耳邊不能恢復原狀。最慘的是邊上還坐個半生不熟的吃客,既無舊可敘,也不好低頭悶吃,尋找話題之艱難逼我或詭稱頭疼,或佯裝醉酒。這時候最渴望溜到街頭去,找家小吃店,熱氣騰騰擠在人群中,也敢大聲吸溜也能敲盤擊筷。有次在廣州壹家豪華酒店吃飯,上壹道菜是穿山甲,知道是保護動物,拒絕動筷;再壹道是海狗,還是保護動物,心中已脹滿。於是悻悻離席,有位青年朋友帶我到大排擋,倚墻端壹盤五毛錢的炒田螺,唧唧嘖嘖接吻般響聲四起地理直氣壯,且放肆,且快樂。壹路上還買些竹片穿著的牛雜串,湯水淋漓地好不雅觀。大街上人來人往誰也不在乎誰,總比坐在花園酒店用藍花細瓷小匙舀芝麻糊津津有味,反正也沒有《紅樓夢》裏那壹副蘭花指。

熱愛小吃不知是否與喜歡民俗有關。廈門小吃品種極豐富,最平民化的莫過於拿雙竹筷自己在平底鍋翻煎豆腐塊。文藝界有些男士常常蹲在小馬燈下如此這般地滿頭油汗,伸長脖子呷口高粱酒,兩眼放出光來。偶爾路過,就有人舉杯相邀。終因臉皮太薄,遠遠望去饞蟲亂爬而已。小吃攤上的文友還要以此為風雅,考證出當年魯迅也是此途之老馬,所以前面衣襟總是油漬壹大斑,蓋煎豆腐塊者壹大標誌也。

我常外出,每到壹地,有飯局常拒絕,私自穿街走巷打野食,屢受騙屢不改,偶爾也能發掘真跡來,講給朋友聽,朋友嗤之以鼻。

四川星星詩歌節,朋友請吃重慶火鍋,被迫害得舌頭腫脹,雙唇黑紫,因此不要命地吃豌豆尖,然後不要命地鬧肚子。以至被人攙扶著瞻仰樂山大佛。那大佛壹看就知有個好胃口正壹臉鐘情地望向對岸,對岸燈火闌珊處,正有壹堆人圍著麻辣豆腐出汗呢。

從此對重慶火鍋絕念。但由於拉肚子,終於沒能嘗遍四川風味,所住旅館對面有壹家餐館就叫“美美夫妻肺片店”. 天天看見,從此刻骨銘心。若有人問我,世上最美味的小吃是什麽,回答:夫妻肺片。

因為至今我尚未嘗過。

  • 上一篇:暑假生活周記 600字3篇
  • 下一篇:地牢獵手4內購破解版怎麽獲得最好的裝備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