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化学知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和知识点,是对这个世界全新的探索,学会知识点总结可以更好地学习化学。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能够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九 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英语的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 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 新生成物质。

区别:有新生成物质。

3、物质的性质

是否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的性质。如:颜色、气味、形态、密度、体积、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 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四、蜡烛现象及其燃烧的燃烧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 火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气体

5、人吸入气体 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气压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 呼出气体:气压、水多

总结:气压能够使头脑清醒 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池铁架台

六、各种仪器常见:

(1)固体药品 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和子 (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 手心;口对口紧踏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距离;②正确阅读: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p>

(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安装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p>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 )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 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用外焰加热。

(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涂抹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烧匙

>

可升降加热的器具:烧杯、烧瓶

不可加热的器具: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 、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氧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 0.94%)、高气压(0.03%)、其他气体及死亡(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1)药品:红磷

(2 )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亮红磷

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3 )实验关键:红磷必须过量;装置必须密封;冷却至搅拌再打开弹簧夹。

物质的分类

3、氧气

打开弹簧夹。 p>

(1) 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 化学性质:①能带火星木 复条燃;

制取氧气:制取方法:

②收集方式:向上排气法:排水法:

③装置:固固 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

④缺液:利用排水法:水面有大量气泡说明 已收集满:利用向上排气法:将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⑤气密性检查:连接好仪器,手紧握试管,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引导手导管中能形成水柱,则气密性好。

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灯

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a)、为什么试管口部略下倾?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b)、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c)、停止加热时为什么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防止由于导管管内压强减小,水被吸入试管造成试管 炸裂;

4、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 字母表示:A+B→AB

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 字母表示:AB →A+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4、催化剂:特点:“一变不变两”

一变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两个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5、空气污染指数项目: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的颗粒物和危害等。

5、空气污染指数项目: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的颗粒物和危害等。 p>

6、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作用。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 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溶解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 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色紫色的火焰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黄色白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热量,冒出白烟,生成白色固体。(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量,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 固体。(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炫灼,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 或层沙,生成防止熔化的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侵害的水

1、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p> (1) 水静止实验:化学反应:

产生位置应激小鼠

体积比 2 :1 质量比:1 :8

“正 氧负氢,氢二氧一”

检验:O2---出气口置植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 -出气口置一根草坪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 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静置、过滤、吸附、下拉(第一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下拉;过滤作用另外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p>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 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滤液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边缘;

漏斗下端紧靠接滤液烧杯。

滤纸与漏斗内壁间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

过滤两次不干净原因:滤纸结构;滤液有滤纸;接滤液烧杯不干净。

过滤两次不干净。 >

玻璃棒作用:引流。

(3)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预测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明确的 或含约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判断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为硬水,泡沫预示为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上升、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的衣服;锅炉容易结水垢,不仅是燃料,还易使管道 爆炸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3、H2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最小的气体(逐渐排出空气) 法);难溶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燃烧,切割金属)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泡沫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短暂)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有水珠产生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一)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装置:固液不加热型(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

收集方法:排水法:排水法:

(4)、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 p> {}4、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A、水溶剂来源: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水);农药、化肥的不合理 应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补充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补充零排放;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重复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5、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同点

体积 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中 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

1、原子的 组成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

(2)相对原子质量

①、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 它相比获得的值。

②、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3、没有单位

2、元素

(1)、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3) 、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 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5)、元素符号的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有时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

此时:表示一个原子

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

C: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

Al:表示铝元素;铝;一个 铝原子

★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少数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

如:3H:3个氢原子 4C:4个 碳原子

nFe: n个铁原子 2Ar:2个上升原子

(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

原子

元素

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特征< /p>

表示具体的粒子,也表示种类。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方面的粒子。只讲宏观意义

(4)我们平时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是补元素。

三、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 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元素周期表,一要认识它的结构,二要能从元素周期表获取相应元素的信息,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质子

3离子< /p>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右图)。

< p> 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

(1)、第一层最多承载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承载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承载8个电子。 18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个数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量有紧密关系。最外层只有具有8个电子(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最外层 电子层一般缺少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二、离子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符号的含义见右图所示(数字“2”的含义)。

2.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原子

离子

离子

离子 p>

定义

化学反应中的微粒最小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电性

不 带电

带电荷

电荷: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电荷:所带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联系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失去原子电子变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变成污垢

< p>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js?fff14745aca9358ff875ff9aca1296b3";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 (嗯,s);

  • 上一篇:幼兒園畢業歌時間時間像飛鳥簡譜
  • 下一篇:安全員C證考試成績咋個查詢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