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惠安縣的歷史文化

惠安縣的歷史文化

惠安習俗,包括節日、衣食住行、婚喪喜慶、行業習俗、信仰崇拜、風俗習慣等。,是經過千百年來古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華人的長期交融演變而逐漸形成的,具有閩南僑鄉的特點,淳樸、淳樸、多彩。

考古發現表明,惠安的先民屬於閩越族,人們靠海而居,以海為食,是不斷文身的習俗。

入宋後,惠安設縣,民風淳樸,“自古遺風”。元末,蒙古人定居回族。明初,阿拉伯人從泉州遷到中國的白旗等地。他們帶來了自己的信仰和習俗。明朝中後期,日本人陸續漂洋過海,在東南亞各島國生活,當地民俗逐漸滲透到東道國。所以惠安民俗,不僅沿海地區、山區,城鎮、農村都有自己特有的色彩,人們崇拜鬼神,相信巫術、占蔔。民國二十五年(1936),國民政府強制推行“新生”運動,民國自發發起海關改革,但均以失敗告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深入發展,社會風尚逐漸趨向文明進步,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破除舊習,樹立新風。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惠安居住、生活、發展,崇武駝山、東源銀樓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就證明了這壹點。1987年,土嶺安山發現商周文化遺址。在張阪和東源濱水區發現了與人類出現密切相關的更新世大象化石和鹿化石。

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惠安才開始有了歷史。這壹時期古墓眾多,多為地下磚房,有券,隨葬品也較豐富。至今有許多著名的墓葬,如金招遠將軍墓、晉安郡王墓、唐代福建觀察王超墓、唐家大司徒孫吳墓等。在此期間,建造了許多寺廟,生產了陶瓷。

宋元時期,國內陶瓷業發展迅速,冶鐵業也相應興起。由於經濟繁榮,建造了橋梁。據清代《惠安縣誌》記載,宋代修建橋梁17座,元代修建橋梁4座,均為石制扁梁橋。這是惠安勞動人民力量和智慧的結晶。

明代,包括惠安在內的福建沿海屢遭倭寇入侵。為鞏固海防,先後修建了崇武、連城、東山、浮山、鳳味、輞川海濱、惠安縣等六座城市和二十三座煙墩,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防禦設施。今天,這些古城已經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

在清朝和近代,境內留下了許多人民反帝反封建反殖民的遺跡和革命文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文物的收集、整理和保護工作。縣要建立管理機構,落實保護法規,撥出專項資金進行維護。同時,宣傳和組織群眾保護文物。到1989,全縣已發現不可移動文物近20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5處。館藏文物近1000件。這些文物反映了惠安縣1000多年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

  • 上一篇:惠普服務器歷史
  • 下一篇:學者的歷史每次用50個字概括。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