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四川宜賓歷史

四川宜賓歷史

分類:區域> & gt四川>;& gt宜賓市

分析:

自然風景

川南珠海興文石林金秋湖

大雪山七彩瀑布翡翠長廊

忘憂谷石海第壹漏鬥

人文景觀

哪咤寺、賈茜山古民居、長江第壹城仡佬族懸棺

古鎮南溪碩勛紀念館三座巖墓的“十裏酒城”

文化廣場合江門廣場江北廣場水東門

黃庭堅與流杯池

資料來源:旅遊局2004年6月23日

公元1098年,大詩人黃庭堅因有罪被朝廷貶為周培別家,安置在今重慶黔江區。黃庭堅到宜賓後,經常到天柱山腳下遊玩,並在這裏的山川和森林中逗留。他模仿王羲之《蘭亭集序》的故事,在奇形怪狀的巖峽中鑿石汲水溝通,並在石頭上刻了“曲水行雲”四個大字。平時會邀請宜賓文化名人來這裏作詩。“劉備池”的發掘為宜賓增添了壹件偉大的文物。

諸葛亮與丞相殿

資料來源:旅遊局2004年6月23日

宜賓,隔江仰望,天柱山就在眼前。這座山巍峨高聳,民俗稱之為“崔克山”。相傳有石頭滾下此山,必有人中宜賓科舉。所以這座山壹直被稱為宜賓的風水山,宜賓確實有這座山的靈氣。截至封建科舉制度之初,宜賓共有40位進士,尤其是程、程、程公碩,他們在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排名第壹。宜賓也可謂人傑地靈。

天柱山,泉水甘甜,在山腳下匯聚成壹條叫做沛溪的小溪。溪岸嶙峋,犬牙交錯,山川密布,白天多帆,晚上來整條河打魚燒火。千百年來,這裏壹直是宜賓人的休閑娛樂場所。最高的巖石是“點平臺”。

要“點臺灣”,與西南開發有著密切的歷史關系。相傳三國時劉備東征孫吳,使蜀國空虛,所以“南中四郡皆叛”。劉備死後,諸葛亮回到成都,組織軍隊南征雲安、貴司兩縣,為宜賓留下了壹系列的“三國文化”。

諸葛亮南征,宜賓受阻,於是在江左駐軍,日夜號令軍隊。白天,壹隊隊騎兵在江北經過,壹隊隊紅馬白馬,五顏六色,整齊劃壹,依次經過。夜晚,火把爆裂,沿著河岸流淌,造成成群結隊的軍隊。其實都是諸葛亮軍事天才的表現。馬被塗上顏色,從河堤上蕩開給敵人看。天柱山後五裏,有壹片天然沼澤。在沼澤裏洗完馬,再染。因此,後人把這片沼澤稱為“洗馬池”,至今未改。諸葛亮登頂的最高最大的壹塊石頭被命名為“點將臺”,諸葛亮晚上看星星用的就是部署軍隊的那座山的名字。諸葛亮用智慧征服了敵人,“七擒孟獲”的故事也在這場戰爭中應運而生。後人為了紀念他,在點將臺附近修建了“丞相廟”。今天保存下來的“丞相廟”是明朝知府胡風(公元1506-1621)重建的。胡風建完祠後,被轉移到松潘,後又回到宜賓。他曾作詩紀念:“松潘為許所作,遂拜公祠。雙手鞠躬,向大眾鞠躬。其他沒什麽好說的了。在生活中沒有用,只有平淡。”這座寺廟前有壹塊巨石,平整如硯。雨滿時,宜賓南20裏的七星山頂上的黑塔恰好映在其中,形成壹個像香櫞壹樣的大和。因此被稱為“盆典丹池”,是宜賓八景之壹,而宜賓的“三國文化”也隨著諸葛亮南征留下的痕跡而形成。

魏高與大觀樓

資料來源:旅遊局2004年6月23日

魏高生於唐朝,京兆萬年。貞元初(公元785年),西南各少數民族矛盾激化,相互爭鬥,略有占城之勢。德宗皇帝任命魏高為我們的特使,幫助解決中國西南地區的民族沖突。他應該駐紮在成都。鑒於宜賓作為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第壹門戶的作用,為了指揮作戰,他在宜賓擔任宜賓總指揮三年。

魏高治蜀,政治清明。雖然他是我們省的官員,但他來自朱正,熱愛文學,而不是軍國主義的壹代。他解決西南少數民族矛盾後,在宜賓建大觀樓,以示善治。所以,大觀樓其實是宜賓的政治古跡,歷史古跡。這棟樓經歷了多少災難,沒有測試。據清代雍正監鄧世民介紹,此樓“清初又毀於火,即復毀於陳武”現存建築建於清幹龍葵元年(公元1743)。建築大方雄偉,美在挺拔,瘦在偉岸,重檐鬥拱,雕梁畫棟。數百年來它依然傲然屹立在宜賓市中心。新中國成立後,* * *曾兩次撥款修復油漆。該建築建於乾隆年間,由敘知府托龍題寫的“大觀樓”碑文至今仍保存完好。

博人懸棺是永遠的粉絲。

資料來源:旅遊局2004年6月23日

珙縣位於川滇黔三省毗鄰地區,是古代懸棺葬最典型的地方。目前已發現懸棺41具,其中懸棺288具。懸棺俗稱“懸石”。即把棺材放在幾十米高的懸崖上,是古代川南仡佬族的葬制。早在戰國時期,僰人就聚居在宜賓地區,先後建立了國和僰人道郡。由於其勇猛,歷代統治者都不允許。它們生活在野生的荊棘叢中,有“披荊斬棘”的美稱。在明代,僰人被稱為“張度族”。宗申元年(1573),四川巡撫曾、率14萬大軍剿滅。當時“前軍引火把燒城中千余寨,火光滿天...成千上萬的人去了懸崖谷...而獨掌蠻則全毀(《興文縣誌》)。

但據民間傳說,僰人並未被殺,當地何氏為僰人後裔。也有人說,這位祖先原名叫“阿”,因躲避現王朝的鎮壓而改名為“何”。明朝時,渤海國的首領A王在渤海國的首都九思被殺。曾有人在當地拜訪壹位何姓老人,說他的祖先何大寧與酋長阿達、阿二原是壹家,後來在壹位姓何的將軍手下參軍,改名何。在珙縣,曾經有壹句名言“後山有可可(彜族),有範,有何家瓜”。至於仡佬族為何有懸棺下葬的習俗,《鞏縣誌》記載:“相傳有洛尹,又因仡佬族嘗其祖,教懸於山石,後代高。所以爭取高巖石得到幸運。”也有人說諸葛亮就是用這種方法來消耗博人的力量。

三國時,諸葛亮南征,途經陸路時受阻。他看到天上的旱地,就讓人報了。幹旱是因為伯祖墓風水不好。如果把棺材搬到懸崖上,來年會有好收成。博人信以為真,棄戰而走,忙著遷墳。諸葛亮趁機離開。沒想到第二年,莊稼豐收,人畜繁盛。於是,懸棺代代相傳。但在刀耕火種的時代,如何把懸棺放在懸崖上,眾說紛紜。都說打井是路,放了棺材之後就毀了路;都說懸崖要先埋土,再去土;據說懸崖頂上放了繩子;有人說要造壹個馬車框架。到底怎麽樣,還是不能理解。

仡佬族的懸棺主要集中在珙縣的馬塘壩和蘇麻灣,約有200具懸棺。放置方法,如水平鉆孔;有嵌有木樁的鉆孔,棺材橫放在木樁上;也有幾種並列或堆疊的。棺材像船,頭大尾小,多為整株楠木。在吊棺葬地周圍,有許多仡佬族的巖畫。畫面和色彩清晰可辨,多為沙繪。都采用原始的平面繪畫技法,線條粗獷,形象生動,題材多樣。它的功能,或作為部落象征,或作為安慰死者,反映了擡棺人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

石海洞鄉的“橫哈胡夫”傳說

資料來源:旅遊局2004年6月23日

在川西南山區的興文縣,有壹個國家級景區,叫“石海洞鄉”。這裏山勢雄偉,怪石、石林、溶洞、漏鬥等喀斯特地質地貌較為集中。是度假休閑的旅遊勝地。這裏流傳著壹個古老而美麗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興文縣的先鋒山和王波山是壹個美麗的人間天堂,山高林密。漫山遍野郁郁蔥蔥,繁花似錦;讓水流入小溪和瀑布;鳥兒歌唱,蝴蝶飛舞,是動物的天堂,是山民的幸福家園。壹天,壹只巨大的老虎來到了山上。它以山為王,弱肉強食,行事肆無忌憚,捕食動物,騷擾村民。久而久之,鳥兒飛走,動物逃竄,山民驚恐。壹次又壹次的戰鬥,壹次又壹次的實力不平衡,山區農村被打垮,山民背井離鄉扶老攜幼。在高高的山頂上,住著壹對中年夫婦,他們美麗、善良、和諧、恩愛。養了壹對勇敢聰明的雙胞胎兒子,叫“亨哈兄弟”。看到狠毒的老虎家被毀了,他們壹家四口急了,決定為了大家放棄自己的小家庭。那是壹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壹大早,夫妻二人帶著壹對兒子去拜訪了BM。“我們願意跪下來當奴隸;我們希望王者如東海之福,壽比南山;我們願意獻上壹對嬌嫩的小娃娃給陛下欣賞。”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計劃,但是老虎太驕傲了,恨不得張開嘴把那兩個少年吞下去。亨哈兄弟進了肚子又踢又打。痛苦中的老虎滾遍了整座山,撞進了壹個坑裏。恒哈兄弟越打越兇,雙手交叉直刺老虎肚子。痛得老虎倒在地上求饒。為了保證家園的長治久安和同胞的幸福,恒哈兄弟壹直待在老虎肚子裏。他們慈祥的父母站在高山上,會意地微笑著。

時光荏苒,多少年過去了,在那高高的山頂上,神奇地翻出了壹座座美麗的山峰,如橫臥的盤山和張著大嘴的“大虎峰”;“夫妻峰”相隨;破洞迎陽光的“橫哈二將軍”。“亨哈胡夫”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在當地村民中代代相傳。有詩為證:

盤山王張了張嘴,恒哈壹直憋在肚子裏。

撞出天坑就出不來了,老兩口笑著點頭。

  • 上一篇:細數中國歷史上的七個“南京”
  • 下一篇:美國總統排行榜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