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太極的創始人是三豐還是陳?

太極的創始人是三豐還是陳?

太極拳自清初創立以來,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辛亥革命前後,太極拳這壹著名武術在北京享有很高的聲譽,被廣泛認為具有治病、保健、延年益壽的作用,在當時北京幾十種著名拳種中十分突出。所以有些人打著童話的幌子捏造歷史。總結起來,有以下幾種起源:

第壹,14世紀元末明初,武當山道士張三豐四處遊歷。

張三豐,宜州(今湖南省芷江縣)人,全名阿俊保,字三豐。他是元末明初的道教領袖。他周遊全國,並在湖北省的太和山(武當山)修房子。據《明史》和《太和山修誌》記載,沒有提到張三豐的拳法。即使是公元1723年居住在陜西的道士編纂的《三豐全書》手稿,以及公元1844年昌邑人李編輯出版的《三豐全書》,雖然都聲稱在14世紀見過張三豐,但從未捏造過張三豐會打拳或創作過太極拳。張三豐創立的太極拳社,出現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太極拳在北京享有較高聲譽的時候,這壹事實是可以證實的。所以說太極拳創始人是張三豐是不真實的。但是張三豐為什麽會在明初的中國成名呢?如果我們研究《明史》中《列傳》、《鄭和傳》、《姚傳》、《傳》中張三豐的事跡,並參考相關史料,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張三豐這個當時人們津津樂道的神話人物,原本是明朝朝廷在死後爭奪皇位的副產品。

歷史的真相是,明朝的偉大祖先朱元璋死後,皇帝的孫子朱允炆繼承了皇位,並改為元。然而,皇太子的弟弟朱迪在文健四年以“京南”的名義從燕京(北京)殺了明朝的首都南京,奪取了皇位,改稱元永樂。因為傳說文健皇帝並未戰死,永樂皇帝不放心,於是派摯友胡穎和深知文健皇帝面目的侍從朱湘,以求道張三豐(不修邊幅)為名,陸路遍訪各州、縣、鄉、市,探訪了四年文健皇帝的下落。永樂二年,盛傳文健逃往海外,明成祖派鄭和(世稱三寶太監)等率眾漂洋過海,下西洋遠航,文健皇帝下落不明。永樂十七年,胡穎被派往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和江西,又調查了四年文健皇帝的下落。經過21年的秘密探訪,明成祖前後文健在國內外的行蹤,他放下了心事。然而,皇帝派胡尚書()去拜訪張邋遢道士的消息卻傳遍了民間。永樂皇帝為了掩蓋擾民的真相,欺騙百姓,命令工部侍郎郭聯等人帶領30萬丁府人在武當山進行大規模的建築工程,耗資數百萬銀子。從此,武當山的張三豐成了人們傳說中的時髦人物。五百年後,被封建文人附為太極拳創始人。

張三豐創編太極拳的理論最早見於1921京版許禹生《太極拳勢圖說》壹書。許禹生崇尚武術,不遺余力。我也練過楊的招式和陳的太極拳,但是我忘了背證。書中記載的《太極傳經典》末尾有壹段註釋:“此為三豐先生弟子王君宗曰所作。”蓋假設張三豐創立太極傳,並重新推測王宗嶽是元末明初張三豐的弟子。自《續書》附張三豐以來,每隔壹部《太極傳》書都被引用並附以利益。張三豐是元末明初人,王宗嶽是清初人,相差400年。這種說法明顯有牽連,不值壹駁。

二、十二世紀宋徽宗時代(1101-1126)武當史丹張三豐。

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黃立洲撰寫《王正南墓誌銘》:“少林以勇猛著稱,但以與人作戰為主,人亦可乘虛而入;家裏有事就用靜制動,犯罪就當仆人。所以,不要把外面的森林當成家,建立在宋朝的張三豐身上。這三座山峰是武當史丹,是惠宗叫他們來的,所以不允許他們進入。晚上夢見元帝教了他們拳法,他們大放異彩,和但丁壹起殺了壹百多個賊。”周莉的題詞是根據王正南所寫的高的言行,但並未對宋代張三豐武功的荒謬性,以及“元帝夜間賜拳法”進行考證。清康熙十五年,百家李為其師王正南撰寫《內家拳法》,而張三豐則說:“至少從家外來看,他的技藝是極好的;張三豐既然擅長少林,就是名門。”《寧波通誌》采用了黃的理論。到了民國時期,張三豐或張三豐拳的歷史更是爭議不斷。但由於宋代道士張三豐已被畫成內家拳始祖,黃父子又明確表示張三豐所創為內家拳,所以部分太極拳書放棄了宋代張三豐創太極拳,元末明初為太極拳造人的理論。

三、八世紀唐朝的徐宣平。

有人認為太極拳是唐代徐玄平所創,著作有《八字歌》、《心會論》、《全身大用論》、《十六分論》、《功用歌》等。單從這些文章的風格來看,可以肯定的是,它們絕不是唐代的文學文字。參考宋人《唐詩年譜》中徐玄平的事跡,只記載徐玄平“過谷不食,走馬奔騰,唐每負薪賣城。”偉大的詩人李白曾遊覽王獻大橋作詩。所以這種祖父輩越老越好的惺惺作態,恰恰是晚清封建文人制造的玄機。

第四,清朝乾隆年間,是王宗嶽生活的年代,描寫的是關中世家拳師王宗。

王宗是明初家傳拳術的傳人,但他是關中(陜西)人。而王宗嶽是山西人。很明顯,張觀·戴笠試圖證明太極拳是壹種家傳拳術,他在明朝初年就開始學習太極拳了。也有人認為《陳太吉傳》出自蔣發,而蔣發出自王宗嶽。此說源於河北永年人李壹社(1832-1892)所作《太極傳序》:“太極傳不知從何人起,而精妙巧妙,王宗嶽已窮盡其象論。”後來流傳到河南陳家溝的陳姓。聰明睿智的不算。”本文考察了王宗嶽的生平(見《王宗嶽陰府槍譜》佚名序)。1791年在洛陽,1795年在開封,設庫任教。這壹時期是文縣陳家溝陳長興(1771-1853)前太極傳家族的鼎盛時期。文縣與洛陽、開封僅壹河之隔,足以推斷王宗嶽《太極傳》得自陳。是陳部的好朋友吳舉和的人。偏偏派遣軍隊在登封縣嵩山少林寺前反抗明朝強征糧款、納稅(見景日昌著《碩嵩和傳》文著《南疆傳》卷二《陳千夫傳》)。清朝滅亡後,他借口被殺,投奔陳當仆從。陳家祠堂裏有壹張陳的畫像,旁邊拿著大刀站著的人是(見陳的《陳石傳太紀傳疏》)。蔣發在百年前的王宗嶽,所謂王宗嶽《蔣發誌傳》顯然是不實之言。

《清史稿》中有壹篇《王來賢傳》(南征),誤將關中的王宗視為山右側的王宗嶽,而關中的王宗是陜西人,山右側的王宗嶽是山西人。這本傳記的作者顯然取自許禹生先生的《太極傳勢圖說》和陳微明先生的《太極傳術》(清史館編)。在這兩部書中,王宗嶽被誤認為是明代國內的義和團成員王宗。清遺民大多對乾嘉學派(乾隆嘉慶年間註重古代考證的精學派)的考據學壹無所知,故有此誤。所以後來有人認為太極傳是在《清史稿》“王來賢傳”的基礎上創立於明代。

第五,甘鳳池,南京人,清初雍正七年(公元1709年)被浙江巡撫所困,被視為國內義和團,南太極傳世家。

據武術學者唐浩考證,早在20世紀30年代,河南溫縣的明末清初武將陳就創立了太極拳。論點是:

1,戚繼光《拳經三十二勢》吸收了十六種民間拳法,但從未傳過太極拳。

2.文縣陳編造太極傳五路,以108勢的長拳和壹路的炮錘,取齊拳經三十二勢中的二十九勢。

3.《拳經三十二勢》從“懶揉”和“單鞭”兩個勢開始。太極傳五路,初七套長拳和炮錘也是這兩個勢。

4.溫縣陳家溝《陳家譜》第九祖陳名字旁有註腳:“王庭,又名鄒庭,明末吳姚人,清初人。武術是山東著名的運動員。掃匪千余。陳義和團,刀槍的創始人。天生英雄,有大劍可考。”(見《陳家譜》第12頁,原家譜在北京。)

5.陳《拳譜》吸收了齊《拳譜》的精華。齊的拳法經典有:如何趁我不備,如何從頂上摔下,如何騎龍倒著裝輸詐,如何用鞭子砍,如何逼著我壹步壹步把籠子提上提下,如何攻退結合。陳拳經的總曲有:“出其不意,聰明誰知”,“裝輸詐敗誰知”,“直切更怪”,“籠中須記”,“進可攻退不可緩”。經過比較,不難看出陳在拳法理論上吸收了前人總結的精華。然而,陳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做出了壹系列創造性的表現。

6.陳的《拳之歌》開篇兩句:“不知縱曲,全靠纏我。”這是太極川推手的技術特點。而在明末,於、戚繼光、、程重鬥等武俠作品則不具備這壹特征。

7.陳家溝陳把陳創造的手套和推子代代相傳。五代以後,傳入陳長興(1771-1853),教於河北永年人楊魯禪(1799-1872),演變為楊體,後衍生為吳體。永年吳玉香(1812-1880)在楊魯禪中得到了陳氏老攤,陳氏小攤在陳清平的故事,演變為吳體,後衍生為孫體。這是著名的五式傳統太極拳套路。楊、吳、吳、孫四種風格都直接或間接地出自陳氏第壹路太極拳。它們壹脈相承,歷史悠久。

8.戚繼光生於1528,死於1587。太極拳只能是以齊拳經三十二勢為基礎的新拳種。

當時唐浩的結論是,太極傳創立於明末清初,創建者是河南溫縣陳家溝的陳。

到了20世紀60年代,由於史料的不斷發現,陳創作《太極傳》的正確年代應該是1644明朝滅亡後20年左右,即60年代清初。論據是,據《文縣誌》、《懷清府誌》、《平安縣誌》記載,明前三年(1641),陳在文縣任“寨兵守備”,是壹個官職不大的武將,曾帶領寨兵與縣令吳聰輝壹起擊退圍攻。明朝亡後,陳消極隱居,思想上受到道教的影響。他的遺言是:“唉,當年他百折不撓,橫掃大氣,跌跌撞撞好幾次!”白白被祝福,現在老了還有呼吸。最後只剩下壹卷黃庭作伴,閑時使拳,忙時耕田,閑時教壹些弟子的兒孫,方便成龍成虎。早欠官糧,私債要還,但不要用傲慢和阿諛奉承,先忍耐。人家把我當傻子,人家把我當混蛋,經常洗耳不打冠。笑殺萬王侯,兢兢業業,心中不如舒泰,名利從不貪。懂機關,相知,喜釣魚,遊山玩水,不務正業,浪費。如果妳得到了壹個健康的世界,平靜如常,不後悔,他的世界冷了也沒關系,成功無關,失敗無關。誰是神仙?我是仙女!"

根據以上史料,明前三年(公元1644),陳正值壯年。明成祖死後,王廷隱居,思想上受到道教的影響。他能夠在業余時間培養自己“使拳”和“教壹些子子孫孫”,所以可以斷定《太極傳》的編造是在1660年代的清初。

  • 上一篇:古裝美女漫畫圖片漂亮。
  • 下一篇:看歷史書怎麽改變人?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