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計算機的歷史?

計算機的歷史?

妳好,我的回答是:計算機的歷史。電腦的英文名是computer,字面意思是計算機。

計算機的發展最初是為了響應人類對計算的需求,最早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中國人發明算盤。

1642年,法國數學家布萊士·帕斯卡發明了滾子加法器。

1822年,英國劍橋大學的查爾斯·巴貝奇發明了差分機,它可以進行四種簡單的運算。

1833設計的分析機,包括輸入輸出、控制、運算、存儲,是當今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因此被尊稱為“計算機之父”。

1890年,赫爾曼·何樂禮發明了穿孔卡片來記錄數據,成功地完成了計算機從早期的機械計算機到現在使用的個人計算機的發展。經過很長壹段時間,最早的計算機可以追溯到1942年法國數學家加巴斯發明的帕斯卡機。這臺機器由許多齒輪和杠桿組成。

壹般來說,我們對計算機代的分類是基於用來制造計算機的不同組件,分為五代:

第壹代計算機:真空管時代:

真空管時代:以真空管為材料,穿孔卡為外部存儲介質,磁鼓為內部存儲介質,編程語言為機器語言和匯編語言。

第二代計算機:晶體管時代

在晶體管時代,磁帶磁盤的發明開始使用晶體管作為材料,出現了以磁芯作為內部存儲介質硬件的模塊化高級語言

第三代計算機:集成電路時代

集成電路時代用的是集成電路向上兼容的概念,操作系統的出現,軟件的快速發展,迷妳電腦的出現。

第四代計算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微處理器的出現,以及以半導體為內部存儲介質的流行的微機軟件包的發展

第五代計算機:

日本在6月1981宣布,希望設計出壹種具有思考和對話能力的“人工智能”計算機,但目前還沒有問世。電腦能處理的材料和東西太多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教、樂等等都離不開電腦的應用。

感受:

隨著科技的發展,從真空管時代到今天的VLSI時代,無論是運算速度還是計算機的體積和容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時候,再用電腦的時候,總會覺得人類無所不能,無所不能。預計計算機將在未來的生活環境中發揮其無與倫比的威力,創造壹種全新的“計算機式生活”。

電動玩具是孩子們的最愛。有壹種手掌大小的電動玩具,旅行時可以隨身攜帶,隨時玩耍。孩子們,妳們有隨身聽嗎?這個隨身聽很輕,妳可以把它放在口袋裏隨身攜帶。妳不僅可以聽廣播節目,還可以聽音樂磁帶。很方便。這些科技產品不會因為體積小,重量輕而打折扣。同樣,電腦也是因為技術進步。

第壹代計算機(真空管)

1946年,美國人j·普雷斯珀·埃切特(J. Presper Echert)和約翰·w·馬赫利(John W. Machly)博士用真空管作為零件制造了第壹臺計算機。它共用了18000個真空管,重約30噸,大約需要兩個教室才能裝下。第壹代電腦耗電量大,不容易散熱,可靠性低。

第二代計算機(晶體管)

1948年,發明了晶體管。1954年,貝爾實驗室完成了壹臺基於晶體管的計算機。相比第壹代電腦,這款電腦體積小了很多,功耗更低,散熱更好,當然也更穩定。

第三代計算機(集成電路)

第三代計算機由集成電路(IC)制成,將許多晶體管濃縮到壹個微小的芯片中。這壹代電腦的優點是:體積小,耐用,功耗低,速度極快,可靠性高,價格低。電腦也開始進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第四代計算機(芯片)

第四代計算機由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制成。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在壹個芯片上集中了更多(大約幾十萬個)晶體管。這也是現在用的電腦。

第五代計算機(計算機)

第五代計算機是具有人工智能的計算機。所謂人工智能計算機,就是將人的智能、推理能力、邏輯判斷、圖形、語音識別等與計算機結合起來,使計算機具有聽、看、寫、想、學的能力。第五代計算機經常要處理復雜的海量數據。因此,這種計算機需要更快的處理速度和更大的內存容量,這樣才能處理大量的數據。

從20世紀50年代到現在的計算機發展。

沒有電腦,就沒有CAM。計算機硬件的功能、成本和效果是CAM高級功能的主要推動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密碼學和彈道學的需要創造了第壹臺計算機的基礎。第壹臺商用計算機是Univac,1951歲。它有壹個房間那麽大,使用真空管電路。但是更現代的電腦還是有點遜色。這臺電腦沒有圖像、圖表、鍵盤或遊戲。美國只有四家公司買得起這臺巨大的計算機,需要相當於壹個小軍隊的人力來編寫程序。把復雜的二進制計算機指令打在壹張滿是小孔的紙卡上需要幾千個小時,壹張卡只能打壹行。然後整疊卡片會被送到壹個漏鬥狀的容器裏。這時候只能祈禱能打印出想要的結果了。運氣好的話,操作員壹天只需要執行壹到兩個程序。1960年代,早期計算機公司如IBM、Control Data、Honeywell等公司基於晶體管技術開發的第二代計算機問世。雖然第二代計算機更小、更快、更便宜,但以現代標準來看,它的尺寸仍然太大而且粗糙。與此同時,Fortran和Cobol等計算機語言取代了二進制指令。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由於集成電路的應用,生產出了更小更快的計算機。電腦品牌有幾百種。然而,專門為壹臺計算機編寫的程序與其他不同的計算機不兼容。在1970年代,大型計算機成為標準的商用計算機,微處理器也在這個時候問世。僅僅壹個集成電路芯片就裝載了計算機的智慧,再壹次讓計算機變得更小、更快、更便宜。例如,蘋果和Commodore推出了第壹臺配備CRT顯示器和鍵盤的“個人”電腦。新的編程語言是基本的,計算機成為壹種交互工具。在1980年代,微型計算機在商業中的應用變得標準化了。CAD所需的Unix工作站變得非常普遍。IBM推出的使用單壹操作系統MS DOS的個人電腦甚至改變了整個世界。現在,用戶可以購買與IBM兼容的電腦來運行相同的軟件。基於1990年代技術的計算機又壹次比十年前變得更小、更快、更便宜。由於日益普及,個人電腦已經發展成為標準的商業設備。微軟視窗系統已經引入了壹個在個人電腦上繪圖的用戶界面,並為電腦遊戲和CAD/CAM應用程序制定了3D繪圖標準。!希望能領養!!

  • 上一篇:長春鐵路客車有限公司簡介。
  • 下一篇:戴蒙德不再沈默,公開與郭德綱的關系,他們之間有什麽秘密?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