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在不同歷史時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麽?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在不同歷史時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麽?

中國傳統思想變革的源頭始於先秦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壹次文化高峰。儒家思想經過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創造和總結,較早進入了相對成熟的階段。自漢武帝以來,經過董仲舒改造和發展的儒家思想被確立為國家的統治意識形態,占據正宗地位,成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主流。魏晉南北朝和唐宋時期,佛道廣泛傳播,為中國傳統文化和儒家思想註入了新的活力,出現了“儒教為主,三教融合”的趨勢。宋明時期,儒學吸收和揚棄佛道,形成宋明理學。當理學被政府所用,逐漸失去生命力的時候,壹些有文化人格的學者對朱成的理學和明清君主專制制度提出了挑戰,主張“經世致用”,再次開創了活躍的局面。

具體的進化過程是怎樣的?

春秋戰國時期,思想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儒學就是在這種氛圍中誕生的。儒家思想是春秋時期孔子創立的。孔子提出的“仁”的思想,經過戰國時期孟子、荀子的總結和改造。孟子把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荀子也主張用“仁”和“王道”治國,儒家體系更加完備,成為百家爭鳴中的壹大塊。?

董仲舒根據當時的社會需要,完善了西漢,吸收了各種學說,改革了儒學,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的新儒學體系。他提出了“春秋大壹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神權”、“天人合壹”、“三綱五常”等思想,得到漢武帝的充分肯定和推廣,儒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

隋唐以後的發展,出現了“三教並儒”的趨勢。宋明理學體系——宋明理學出現。朱成理學是宋代理學的主體。程認為“天理”是萬物之源,朱提出了“理氣論”和“心性論”。明中葉,王陽明確立了“心學”思想,主張“心即理”、“心外無物”,提出了“致良知”說。?

明末,李贄揭露了道家的虛偽。明清之際,黃宗羲、顧、王夫之等人提出了新思想,儒學重新活躍起來。三位進步思想家批判君主專制,主張經世致用,重視工商業發展,批判繼承傳統儒學,對後世影響深遠。?

變化的原因是什麽?思想是壹定時期社會經濟和政治的綜合反映,經濟是思想的物質基礎,對維持政局的穩定起著巨大的作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分散、保守、落後的自然經濟長期占據主導地位,決定了在政治上形成高度集中的專制集權;政治專制主義的集權也要求思想的高度集中和統壹,從而誕生了“大壹統”思想體系。思想的統壹和凝聚是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是推動中國統壹形成和堅持的主要動力。儒家思想的堅忍、包容、堅持和根深蒂固,塑造了中華民族謙謙君子的形象;禮讓為先、睦鄰友好、和而不同的文化內涵也使中國在外交活動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達成了健康和諧的周邊關系。

  • 上一篇:歷史課如何開展探究性學習
  • 下一篇:秦沈客運專線介紹?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