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書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書

中國七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

(壹)中華文明的起源

中國的古代居民

1.元謀人:約1.7萬年前,是中國已知最早的人類。

2.北京人:70-20萬年前。手腳分工明顯,會制造和使用工具,會使用自然火。

第二課原始農耕生活

1.河姆渡遺址:距今約7000年,是中國長江流域典型的氏族公社。用磨石器,種水稻,住幹欄房。→中國是世界上第壹個種植水稻的國家。

2.半坡遺址:距今約5000~6000年,是中國黃河流域典型的氏族公社。廣泛使用磨制石器,種植谷子和蔬菜,居住半地穴房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小米的國家。

第三課中國的祖先

“人類的始祖”——黃帝

四五千年前,他是中國黃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領。將來與顏地部落結盟組成華夏民族。

根據傳說,黃帝建造宮殿,制作衣服,教人們挖井,發明了船和汽車。他的妻子發明了養蠶和繅絲,他的下屬倉頡發明了書寫。被後人尊為“人類始祖”,海外華人至今被稱為“炎黃子孫”。

(二)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遷

第4課夏商周的興衰

1.夏商周更替:

王朝

確立時間,各位

首都

末代國王

夏朝

公元前2070年的大禹

羊城

殘酷的

商朝

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00年唐

暗紅

據說是暴君

西周

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046年周武王。

好景

周厲王

(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前770年,周平遷至洛邑,東周開始。)

2.西周分封制:

(1)概述:

為了鞏固統治,周把的土地、平民和奴隸分給親戚和英雄,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平時向皇帝納貢,保衛疆土,戰時帶兵與皇帝作戰。

戰國七雄

(2)功能:

西周通過分封制加強統治,成為強國。

第六課春秋戰國時期的紛爭

1.春秋爭霸:

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春秋第壹霸)、晉文公和楚莊王。

2.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齊、楚、燕、秦、趙、魏、漢並立,史稱“戰國七雄”。

第7課大變革的時代

1.商鞅變法:

(1)時間和人物: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變法。

(2)內容:

(1)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2)酬農:多產糧布者,可免徭役;

根據兵役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不服兵役的舊貴族特權。

(3)建立郡縣制,君主直接派官員治理。

(3)功能:秦國經濟發達;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

秦國在戰國末期發展成為最繁榮的封建國家,為秦國統壹六國奠定了基礎。

了解:

商鞅變法的目的和效果既反映了新興地主階級發展封建經濟、建立封建統治的需要,又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和封建統治的建立。它促進(催化)了戰國時期的社會轉型,商鞅變法的目的和效果達到了高度統壹。

壹切改革或順應歷史發展趨勢的改革,都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三)建立統壹的國家

第10課“秦王橫掃六合”

1.秦的統壹:

(1)時間和資金: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壹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鹹陽。

(2)意義:

結束了春秋以來的封建主義,加強了各地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聯系,為中國統壹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2.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度量值:

(1)政治上:

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統率全國所有軍政大權(天皇制的特點:世襲皇位、專屬皇權、專屬皇帝);

在中央政府,總理,秋和帝國顧問被任命負責行政,軍事事務和監督,最後的決定是由皇帝。

在地方壹級,實行縣制。

(2)經濟上:統壹貨幣,使用圓形方孔銅幣;統壹、數量和平衡;

(3)文化上:統壹書寫(篆書、隸書)

(4)思想上:

接受李斯的建議,頒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只允許民眾留下有關醫藥、占蔔、種植的書籍。並在鹹陽活埋了壹批暗中批判他的儒生。這就是歷史上的“焚書坑儒”。

(5)軍事上:

北築長城:為了抵禦匈奴,蒙恬將軍受命修築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城防,蜿蜒數千裏。這是萬裏長城。

開發南疆:統壹東南和嶺南地區,建設靈渠,連接長江和珠江水系。

(2)歷史作用:

(1)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二)有利於民族團結和各地區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③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對後世影響深遠。

統壹的漢朝

1.漢武帝的大壹統

(1)度量值:

在政治上,他接受了朱的建議,並下令國王分配他們的封地給他們的孩子,並建立壹個較小的諸侯國。

→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實現政治統壹。

文化上,跟隨董仲舒的建議,儒家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開展儒家教育,在長安設國子監,以儒家五經為教材,不學其他理論。

(2)作用:隨著這些措施的實施,西漢實現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統壹。

政治和意識形態的統壹是相互關聯和相輔相成的。)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1.張騫的西域之行;

(1)概述: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兩大派系張騫出使西域。

(2)作用:加強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密切中原與西域的經濟文化聯系。

2.絲綢之路:

(1)概述:

張騫下西洋後,西域使者和商人把中國的絲綢和絲綢制品從長安經河西走廊運到今天的新疆,運到西亞,再運到歐洲,把西域各國的珍寶輸入中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

(2)功能:溝通中西,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絲綢之路是貿易之路、友誼之路、和平之路和文明之路。)

(D)政治權力分離和民族融合

江南地區的發展

1.江南的發展:

(1)時間:六朝(、、宋、齊、梁、陳)時期,江南地區逐漸開發。

(2)原因:

①江南雨量充沛,氣候炎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

東漢末年,很多人為了躲避戰亂逃到了長江以南。西晉後期以來,更多的北方人遷居江南,給江南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

(3)江南戰亂相對較少,社會秩序相對穩定。

④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

在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下,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了大片荒地。

(3)影響:對中國古代經濟結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使中國經濟格局的中心開始發生變化,縮小南北差距,趨於平衡。

第二十課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內容:

(1)朝廷必須使用漢語,禁止鮮卑語;

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漢服;

③將鮮卑族改姓為漢族,將皇室姓氏由拓跋改為袁;(改漢姓)

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通婚;(韓通婚姻)

⑤采用漢族的官制和法律;(中國制造)

⑥學習漢族的禮儀,尊重孔子,以孝治國,倡導尊老敬老的風氣(尊重孔子)。

⑦遷都洛陽

(2)功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適應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和要求,改革的完成加速和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 上一篇:歷史哲學
  • 下一篇:西方藝術史的影響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