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的歷史

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的歷史

柏林在1931年再次被國際奧委會選為夏季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於是德國政府決定重建德國體育場作為主會場,由維納馬赫負責設計。納粹德國政府建造了帝國體育場,作為奧運會的綜合場館。Wiener Maher在其兄弟Walter Maher的協助下,繼續負責設計和建造。維納·馬赫拆除了德國體育場,並在原址上建造了壹座新的奧林匹克體育場。該建築的壹半結構建在地下12米處。體育場可容納65,438+0,654,38+0,000名觀眾。東面與奧林匹克廣場和馬拉松門相連,西面開設橢圓形觀眾看臺,與五月廣場和奧林匹克鐘樓相連。

帝國體育場的建設從1934到1936,占地1.32平方公裏。體育場設施包括奧林匹克體育場、梅廣場和柏林花園。此外,還修建了150個不同運動項目的輔助建築。

五月廣場建在奧林匹克體育場西側,占地112000平方米。作為舉辦大型體操活動的場地,可容納25萬人(西側可額外容納6萬人),奧林匹克鐘樓和蘭格馬克大廳也建在這裏。阿爾卑斯山低地的優質石材被用來建造廣場的圍欄,以及展示在會場外的武士牽馬雕塑(德國雕塑家約瑟夫·瓦克爾勒的作品)。

柏林奧運會期間,五月廣場被用作馬術比賽的場地,舉行了幾次帶有強烈納粹宣傳的集體體操表演。

奧林匹克鐘樓建在奧林匹克體育場的西側,豎立在五月廣場的中心。從77米高的鐘樓頂上可以看到整個柏林市,比賽期間這裏將作為警察、醫務人員、媒體和官員的觀測點。奧運銅鐘安放在鐘樓上,刻著五環、勃蘭登堡門和“我喚醒了世界的青年”(德語:Ich rufe die Jugend der Welt!),這個銅鐘也作為本屆奧運會的會徽。

蘭傑馬克大廳建在奧林匹克體育場的西看臺。大廳的柱子上安裝了巨型旗幟和盾牌,紀念6月5438+0914 110日朗格馬克戰役中陣亡的所有士兵。

森林劇場建在柏林冰川谷的冰川岸邊。根據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圓形劇場的建築設計,它被命名為迪特裏希·埃卡特(Dietrich-Eckart-Bühne)以紀念政治人物迪特裏希·埃卡特(Dietrich eckart)。劇院可容納22000人,觀眾席中間是元首專用包廂。

在奧運會期間,它將被用作體操和各種文化活動的場地。8月6日,德國領導人希特勒宣布柏林奧運會正式開幕,運動員弗裏茨·希爾根點燃了聖火。本屆奧運會首次舉行火炬傳遞,從希臘奧林匹亞出發,經過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等國,到達德國柏林,全長約3000公裏。火炬傳遞的想法是由卡爾·迪姆提出的,他是納粹德國政府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的政治顧問,並負責組織奧運會。

所有賽事的400萬張門票全部被搶購壹空,奧運會第壹次在電視和廣播上播出。當局在柏林設置了25個大型電視屏幕,使用了20輛廣播車和300個麥克風,用28種語言播放廣播節目。萊尼·裏芬斯塔爾(Lenny Riefenstahl)就在這個場地為柏林奧運會拍攝了紀錄片《奧林匹亞》(Olympia)。1945年4月,蘇聯紅軍發起柏林戰役,進攻納粹德國。蘇軍放火焚燒了存放在奧林匹克鐘樓的第三帝國檔案,鐘樓被大火嚴重燒毀。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只是被機槍輕微損壞,它是二戰期間為數不多的完好無損的建築之壹。

戰後,奧林匹克廣場被用作英國軍事占領軍的總部。英軍占領並破壞了第三帝國的體育機構和設施,包括帝國體育訓練學院和德國體育學院。在1994之前,英軍每年都會在五月廣場舉行盛大的國慶活動。在此期間,德國足球聯賽的所有比賽都會在這個場地進行,本土球隊柏林赫塔從1963開始就把這個場地作為自己的主場。足球、橄欖球和馬球比賽也將在五月廣場舉行。森林劇院被用來舉行傳統的音樂會和電影放映,有時也舉行拳擊比賽。

英國工程師在1947拆除了奧林匹克鐘樓,所幸在1962重建。曾經作為反征服武器靶子的奧運銅鐘,在1956進行了翻新,但是已經不能響了。1960至1962進行奧運鐘樓改造。它是由維納·馬赫按照建築的原貌設計重建的。新鐘樓建成後,成為柏林重要的旅遊景點,下層設有遊客中心,介紹場館歷史。1974世界杯首輪部分賽事在此場館舉行,並為此進行了壹系列改善工程。最後,這個場地見證了西德隊贏得世界杯決賽。1998期間,柏林市民展開了壹場關於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存廢的辯論。有人認為應該拆除重建,也有人認為體育場本身不是納粹黨的象征,主張保留。當局最終決定保留並重建這個場館,國際足聯也將這個場館選為2006年世界杯的比賽場地之壹。柏林市政府將價值4500萬元人民幣的改造和運營合同授予了由沃爾特·BAU公司和DYWIDAG公司組成的財團。重建後,場館將由柏林市政府、柏林赫塔和財團共同管理。

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改造工程由德國GMP事務所設計,2000年7月3日由德國總理施羅德主持開工儀式。該項目使用了7萬立方米混凝土和2萬立方米預制鋼筋混凝土。原12000立方米混凝土拆除,30000立方米石料重新打磨。該項目還建造了壹個新的屋頂結構,長度超過68米,面積為37000平方米,全方位覆蓋觀眾,由20根重達3500噸的鋼柱支撐。遮陽篷由透光材料制成,可以讓陽光透入會場。為了讓觀眾有更好的視覺效果,體育場被降低了2.65米,用9萬立方米的沙子重鋪。重建項目還非常重視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的歷史元素,尤其是恢復了原有的天然石材結構,奧林匹克鐘樓和馬拉松門等主要建築得以保留。人工照明和音響設施也得到改善,設有113貴賓席、餐廳和兩個停車場,共提供630個停車位。經過批評,場館的賽道軌道被從紅色刷成了藍色。場館現代化和擴建項目的總成本為2.42億歐元。

重建後的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可容納76000名觀眾,是德國第二大體育場,僅次於多蒙特的Signa Iduna公園(原名威斯特伐利亞體育場)。慶祝重建完成的儀式於2004年7月31日和8月11日舉行。前者是文藝晚會,包括妮娜、丹尼爾·巴倫博伊姆在內的著名藝術家都有參與。後者是柏林赫塔與外籍球隊的友誼賽。9月8日,德國國家足球隊和巴西國家足球隊在這個場地進行了壹場友誼賽。

2006年世界杯期間,該體育場舉行了6場比賽,包括2006年6月30日德國和阿根廷之間的1/4決賽,德國通過交換點球獲勝。在7月9日進行的決賽中,三連冠意大利對陣1998的冠軍法國,雙方結果為1比1。下半場第5分鐘,齊達內疑似被對手馬特拉齊的話激怒,於是大發脾氣,攻擊對方,被紅牌罰下。意大利最終依靠點球贏得了世界杯。

  • 上一篇:壹個關於三國的問題
  • 下一篇:大師名畫揮灑青春精華,人生贏家魯本斯。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