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古代帝王反腐策略發明盤點

古代帝王反腐策略發明盤點

導讀:腐敗是伴隨封建社會的痼疾,也是歷代王朝試圖解決的問題。腐敗的治理雖然艱難復雜,但與古代反腐體制機制本身存在著深刻的內在矛盾。但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古人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豐富的反腐經驗,其中的成功與失敗仍然具有借鑒和警示意義。

網絡圖

漢高祖宣帝《加薪倡廉》

漢武帝是漢武帝的玄孫,太子李的孫子。漢武帝第二年發生巫災後,太子李及其子女被屈死。只有劉詢作為壹個嬰兒幸存下來,但他從那時起就生活在人民中間,直到他在17歲時被霍光加冕為皇帝。漢武帝宣帝由於生長在民間,深知民間之難,吏治之弊與得失,以及民眾對政治清明的期待。在位期間,他下了很大功夫,特別是整頓吏治。歷史上稱他為“官盡其職,民享其成”,後人稱贊他為“宣帝中興”。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宣帝時期是漢朝最繁榮的時期。

那麽,宣帝在漢朝是如何管理官員的呢?令人驚訝的是,宣帝執政的壹個重要手段就是給基層官員“加薪”。神宗三年,漢高祖宣帝頒布聖旨:“官不賤則治道。”如今的胥吏勤政,俸祿薄,難侵漁人!它的優點是不到100石,15。"

西漢官員的俸祿,從所謂的“十石”到郡縣官,都在二十級以上。越是基層,職位越低,工資越薄。尤其是大量的低級官員,不像高級官員和禮儀,他們可以時不時得到朝廷的賞賜。如果只靠工資養家糊口,難免有溫飽之憂。所以,如果出現什麽“侵漁”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前所述,漢武帝宣帝在民間長大,深知民間疾苦。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恐怕他並沒有很少看到人們被基層官員剝削和勒索。同時,他清醒地認識到,這些直接與百姓打交道的胥吏、小官吏,拿著微薄的薪水,承擔著大量繁重的日常事務,僅靠漢武帝時期的道德說教或嚴刑峻法是“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的!俗話說得好,知禮知快,榮辱知多。要讓這些基層官員清正廉潔,除了嚴懲腐敗,還必須給他們足夠的生活保障,讓他們不用費盡心機從百姓身上撈油水,求回報。

以民情為出發點,最終以基層官員“加薪”為結局,看似背道而馳,卻深刻體現了漢武帝宣帝冷靜求實的態度。特別是加薪僅限於基層官員,這表明漢武帝宣帝對此有清醒的判斷,而不是濫用國家財力。

當然,漢高祖有很多方法來管理宣帝的官員。除了加薪,加薪也未必幹凈。為官清廉需要系統的配套措施,不是簡單的漲工資就能解決的。原因是只有高薪,沒有其他監督制約措施。久而久之,拿高薪的官員早就忘記了國家實施高薪的初衷,想當然了。清初延續了明朝的低薪官政策。直到雍正壹世

王莽稱帝後,由於皇位不太光彩,又“欲震其權,恐其亡”,於是出現了戰亂內亂之制,群臣多疑,民不聊生。短短幾年時間,西漢承平的工業變得千瘡百孔,百姓不斷流離失所。面對混亂的局面,王莽下令“所有官員、胥吏壹律不發俸祿”,也就是說,所有官員的俸祿都要停發。接著他頒布聖旨,提出了他改革官員俸祿制度的設想:“在古代,收成好的時候,就增加俸祿,收成不好的時候,就減少俸祿。現在不妨定壹個標準,根據季節的好壞來發官薪。”

王莽的想法與今天有人提出的建議不謀而合,即公務員的工資應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指標掛鉤,這符合古代的制度,也相當現代。可惜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尤其是通過統計手段,無法制定出這樣壹個計算錢數的標準。結果各級官員最後都沒有拿到工資。

網絡圖

那麽,官員拿不到工資怎麽辦?可想而知,“天下官員皆不領俸祿,這是暴利”“凡官職皆漢奸,皆受賄自招”。看到大大小小的官員根本不懂自己的良苦用心,不關註國家大事,不與民同甘共苦,王莽更加氣憤,於是下令受賄的官員“拿出全部財產的五分之四來助邊”,並動員和鼓勵小官檢舉上級和奴婢主人,希望通過嚴刑峻法杜絕腐敗。誰能想到,腐敗愈演愈烈,人心惶惶。最後,局勢失控,短暫的辛莽王朝崩潰了。

王莽廢除官俸,和很多“扶危改制”的措施壹樣,不僅僅是壹場鬧劇。背後反映出來的,其實是強烈的道德色彩。說真的,這種措施難道不正好符合人們的道德期望嗎:作為國家官員,不就叫為人民服務嗎?那我們不僅要和人民同甘共苦,還要先吃苦。即使我們的報酬很少或沒有,為什麽不呢?然而現實也給了王莽壹個這種效果的答案。

事實上,作為壹種制度,拖欠官員工資在歷史上確實存在。北魏初期,官員無薪,國家只給他們不定期上課。由於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各級官員只好“取之於民”、“官貪錢”、“士無節操”、“貪者不得不詐,廉者不能自保”,官員管理陷入了全面腐敗。雖然政府多次嚴懲,但收效甚微。直到孝文帝改革後,俸祿制度才得以全面推行,北魏的官俸制度成為中國古代官俸制度史上的壹段插曲。

朱元璋的“鐵腕治官”

在中國歷史上,朱元璋大概是背景最低,經歷最坎坷的皇帝。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就是牧民。16歲時,父母死於瘟疫,他不得不去寺廟做小沙彌。誰知荒年,連寺廟都沒飯吃,只好四處奔走乞討,度過自己應有的青春。後來,他加入了起義隊伍。他從當兵開始,壹步步走到了人生的巔峰。正是因為這種坎坷的人生道路和痞子的艱辛,朱元璋對貪官汙吏產生了發自內心的怨恨,可以稱得上是歷史上對待腐敗和官員最嚴厲的皇帝。朱元璋的執政官員有多苛刻?終結年、棄城等懲罰已經不能滿足他的憤怒。朱元璋甚至發明了“剝草”這種令人不寒而栗的酷刑。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壹些讀書人,為了怕當官,不惜割手自殘,以避免中招。不顧

應該說,在中國古代,對官員腐敗的懲罰至少在制度設計上並不是完全沒有,甚至從整體上看,對官員犯罪的懲罰要重於對普通百姓的懲罰。即使在大赦的情況下,也經常明確指出貪官不在其中。但是,像朱元璋這樣的極端措施是前所未有的。也許是因為過於苛刻,朱元璋死後,後來的皇帝廢除了他的大部分政策。

網絡圖

如果妳說妳這麽苦心,卻連自己的兒孫都不能理解,還能給幾個寬厚的苦笑,但妳的熱情並沒有帶來為官經營的清明,那妳就不能不為朱元璋感到委屈了。可以說,朱元璋從登基那天起,就在堅持不懈地與貪官作鬥爭。然而,直到他去世,腐敗始終沒有消失,以至於朱元璋曾經無奈地說:“我要除掉貪官,卻又不得不殺!”"

朱元璋確立了明朝治官的兩個基本理念:官俸低微,反腐高壓。俸祿之低,最終被明朝中後期官員的普遍腐敗證明是個笑話。在朱元璋和朱迪等政治強人死後,高壓也變成了煙霧。回顧朱元璋“黃昏殺人”的感嘆,我們仿佛看到了壹個英雄的無奈,壹種無奈的困境。

回顧宣帝、王莽、朱元璋這三位漢朝皇帝的反腐模式,很難給出壹個簡單的褒貶。但古人的這些反腐措施,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 上一篇:初中七年級歷史上冊的習題考了。
  • 下一篇:壹村壹品清單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