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大鵬有哪些歷史?

大鵬有哪些歷史?

鵬,又名“鯤鵬”、“大鵬鳥”、“大鵬金翅鳥”、“哥魯達鳥”(印度),是壹種傳說中的鳥,在中國、印度及西方神話傳說和古代文獻中都有記載或描述。

在我國古代文獻中,最早記載彭的是《莊子》。莊周在《莊子·逍遙遊》中說:“北冥有魚,名曰鯤。坤大,千裏之外。變成壹只鳥,它的名字叫彭。彭的背影在千裏之外。怒而飛去,其翼如雲垂天。”“水錘三千裏,沖天者九萬裏。”“無雲負天,再圖南”莊周以汪洋狂傲雄壯的筆調寫出了巨鳥!《奇書-野經》中所描寫的大鳥“Xi遊”,大約是對大鵬鳥的另壹種稱呼:“昆侖山上有銅柱,高入雲霄,所謂“天柱”也,四周三千裏,圓周如刀。——天上有壹只大鳥,名叫遊,向南飛去,與張掩護董,右翼掩護西王母;背無羽毛,行萬裏路。西王母登上廂房,便會見董。”《水經註》引用了《神經》,並加以補充。它的鳥銘上寫著:“有鳥是稀有的,青翠明亮,不鳴不吃。他們蓋董在東,王太後在西,王太後要去東,他們是自連的。陰陽互需,但必益於工。”這些從某些方面說明:大鵬鳥有綠有紅,不唱不吃;光是壹小片不帶羽毛的背就有壹萬九千裏寬,可見它有多大。原來西昆侖到東海的距離,不過是壹只大鵬鳥翅膀之間的耳朵!

古印度神話“天龍八部”中的哥魯達是中國大鵬鳥的諧音。佛教傳入中國後,命名為大鵬金翅鳥,巨翅傳至336萬裏。大鵬金翅鳥出生時全身赤裸,眾神誤以為是火天(凡阿格尼,巴厘島名阿吉)而拜之;大鵬金翅鳥以龍為食。它在空中飛翔,巡視著應該死在海裏的龍。當它發現龍時,它用翅膀扇動海水,變成兩半。當龍族看到這場戰鬥時,他們害怕得發抖,失去了知覺,等待被吞噬。大鵬金翅雀壹天能吃掉壹個龍王和500條龍。

由於《莊周》和印度神話對大鵬的荒誕描寫,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文字中對大鵬的描寫進壹步放肆化、擬人化、異化。《西遊記》中大鵬西遊記的人物中,如來的神通最廣最大,大概只有三個“人”:孫悟空;劉二獼猴;大鵬金翅雕。悟空和獼猴本來就是壹家人,而大鵬和如來其實是親戚朋友聯系在壹起的“壹家人”。聽如來的懺悔:

“自混沌分時,天為子開,地為醜,命在陰,天地再交合,萬物生。萬物有鳥獸,獸如麒麟之長,鳥如鳳凰之長。那鳳凰又有了交合的精神,生了孔雀和大鵬。孔雀剛出生的時候最慘,會吃人,能把人吸上四十五裏。我在雪山之巔,煉成金身,他已經把我吸了下去。我想從他的私門走出來,怕汙染身體;我剖開他的背,爬上靈山。妳要傷害他的性命,就要被諸佛說服,像傷害我母親壹樣去傷害孔雀,所以妳在靈山會上把他留下,讓他做了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大鵬和他是同母所生,所以有些親戚關系。

孫猴子也聰明幽默,然後如來就冷笑道:“如來,妳比這個,還是妖的外甥。”如來沒有反駁,只是說:“我得去取妖怪。”妳看,大鵬鳥真是神通廣大:如果我侄子如來不親自去拜訪我叔叔,妳孫子猴子能制服我嗎?

在中國的另壹部傳奇小說《嶽傳》中,民族英雄嶽飛竟然是大鵬金翅鳥的人類化身。書中記載,宋徽宗在元旦祭天,祭桌是寫給“玉帝”的。但他在抄祭祀表時,錯把“玉”字寫在了“大”字上,成了“王狗帝”。玉帝大怒,說:“大王可以原諒,狗帝不能原諒!”“他把紅胡子龍送到下界,在徐進出生,成為徐進老撾狼主的第四個王子。玉帝想讓金胡子擾亂中原,以報“狗帝”之仇。我怕紅胡子龍下界後,無人能制服,就派了壹只大鵬鳥去下界,轉世成嶽飛,救了宋朝。

嶽飛的前身大鵬金翅鳥,真是剛正不阿:在如來面前,蝙蝠夫人(後來化身為的妻子王)連連放屁,把它啄死;在去嶽家的路上,他碰巧看到壹條鐵臂龍(後來化身為)在黃河上擺架子。他又怒不可遏,跳下來抓起他的嘴在地上啄,又把人打死了。

東西方有很多關於大鵬鳥的傳說和神話。藏族創世歌謠《四巴形成之歌》說:“天地混在壹起,天下分大鵬”,認為大鵬產卵,成為藏族的祖先。在西藏的佛教造像中,有大鵬金翅鳥飛過所有憤怒的佛像頭頂;很多藏民會隨身佩戴大鵬金翅鳥的徽章,相信可以獲得幸運、智慧和力量。

在雲南白族地區,古代大理人認為龍是洪水頻發的罪魁禍首,使大理繁榮了數年。但是,龍只敬塔,怕大鵬。於是修建了著名的崇聖寺三塔,每塔塔頂鑄有壹只大鵬金翅鳥。

西方書籍如《阿波羅遊記》、《壹千零壹夜》等都有關於鵬鳥的故事,說鵬鳥的蛋周長五十步,鵬鳥聚集的食物是大量可以吐成大象的蟒蛇。《阿拉伯旅行家日記》中有“我以為是山,結果是鵬鳥”的記載。

也許西方鵬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波斯神鳥“Amrzs”。鳥經歷了三次天地生滅的災難,所以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的壹切。鳥的身體,狗的頭或人的臉,翅膀伸展覆蓋太陽,月亮和星星。在古波斯神話中,有壹棵“知識樹”,種入世間萬種草木,“娥子”在上面築巢。果子熟了,就搖下來種在山川裏。此外,猶太神話中的巨鳥“茲茲”,古埃及的“貝努鳥”,阿拉伯的“安卡”,土耳其的“克爾克斯”,古希臘的“格裏普斯”,俄國和北歐的“諾爾卡”。

  • 上一篇:道家的風水知識?
  • 下一篇:山西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歷史文化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