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歷史上的書有哪些形式?

中國歷史上的書有哪些形式?

書籍設計史(書籍形態的演變)2009-06-25 14:49三。書籍形態的演變

紙的發明對中國書籍的發展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隋唐雕版印刷術的發明,不僅加速了知識和信息的傳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書籍的形式,促使書籍不斷改變自己的面貌,或卷或折,壹路發展。

葉子

長期使用後,卷軸不易展開的缺點逐漸讓人感到不方便,尤其是在查找某個人物或某條記錄時,將書全部或部分展開,費時費力,因此人們也在不斷探索改進卷軸加載的方法。

隋唐時期,佛教興盛。

大量佛教經典從印度傳到中國,都是狹窄的壹頁梵文貝葉形式。

楊梅葉是印度壹種貝多因葉的簡稱。楊梅葉經是在幾片葉子中間打孔,上下放板,用繩子綁起來組裝的。

受這種裝訂形式的影響,古人發展了漢字“賈凡裝”。

“梵天夾”,又稱佛經,是將壹張張紙疊起來,從上到下用木板或厚紙夾住,再用繩子捆綁起來。

但是梵文是從左到右橫著寫的,非常不符合中國自上而下書寫的習慣。因此,書寫格式改為豎排書寫。

壹般認為書籍的發展是直接從卷軸轉化為折頁,再轉化為畫冊形式。

其實它也經歷了這片葉子的進化。

經紗折疊

折疊是將原來的卷軸紙折疊成長方形的存折形式,而不是卷起來,而是左右反復折疊。

在存折的正面和背面,即書的封面和封底,粘貼與書封面大小相同的紙板或木板,以防損壞。

佛教經典多采取疊經的形式,所以古人把這種折子稱為“疊經”

折疊後,最好檢查卷軸負載。

方便,妳想查哪壹頁,就可以馬上翻到那壹頁,所以在唐朝以及之後的很長壹段時間裏,這種存折形式的書被廣泛使用。

氣旋服

也許是因為衣服疊起來的書容易攤開,或者是和尚念經時還是有不方便的地方。在折疊衣服的基礎上,人們不斷改進它。

古人把壹張大紙對折,壹半粘在第壹頁上,另壹半從書的右邊繞到後面,與最後壹頁連在壹起,使之成為前後相連的壹個整體,像壹個袖子;從第壹頁讀到最後壹頁,再讀到第壹頁的時候,這樣可以來回循環,不斷地唱經;風壹吹,書頁像旋風壹樣飛過來,所以被形象地稱為旋風衣。

卷軸裝的另壹種變體是把壹頁壹頁寫好的書頁按照內容的順序壹頁壹頁錯開,貼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就像壹股旋風,也叫“旋風裝”或“龍麟裝”。

從右向左逐頁閱讀,纏繞時從頭卷到尾。

從外觀上看,和卷軸加載沒什麽區別,但展開後,頁面的翻轉閱讀才是它們的根本區別。

這種裝訂方式在唐朝曾壹度流行。

蝴蝶套裝

蝴蝶裝始於晚唐五代,盛行於宋元。它的出現與雕版印刷的發展密切相關。

宋代是雕版印刷發明後刻書的鼎盛時期。

針對經折衣服的折痕容易折斷的情況,書籍的形式轉向相冊頁的方向,既避免了經折衣服的缺陷,又省去了粘頁成長頁的麻煩。

長卷改為“冊頁”後,頁面在中縫處逐字向內折疊,中縫處上下朝向的魚尾紋設計便於折疊時準確居中。

書頁折好後,按順序堆積成壹個正方形的摞,然後將折好的線縫粘在書包背面的紙上,這樣壹本書就完成了。

翻頁時書頁像蝴蝶壹樣展開翅膀,所以叫蝴蝶服。

葉德輝的《森林花青之書》說:“蝴蝶梳妝者不用縫紉,只需用漿糊粘書背,用硬封面,把心向內,把口向外張開,露出來就是蝴蝶翅膀。”

蝴蝶禮服的封面大多是用厚而硬的紙做的,也有壹些是繡在背面的。

陳列時,書背往往是朝上的,書口是朝下的。因為書的口部容易被磨損,所以頁面周圍的空間往往被設計得特別寬。

包脊裝訂

與卷軸相比,蝴蝶服有了很大的改進,但也有明顯的不足。

第壹,必須翻兩頁才能看到正文;二、膠書的背面,如果膠不牢,很容易產生掉頁的現象。

由於閱讀不便,呼籲人們改進蝴蝶服裝。

元代的包北莊,頁面印刷的壹面向外,以折疊的中線為開口,背面相對折疊。

瀏覽時,看到的是字面,可以連續閱讀,增強了閱讀的功能性。

為了防止書背粘不穩,采用了紙扭裝訂技術,即把長而堅韌的紙扭成紙扭,在書背靠近書脊的地方打孔。

通過扭轉裝訂,省去了壹頁壹頁粘起來的麻煩。

最後在書背周圍貼壹整張紙,作為書的封面和封底。

傳統線裝

因為包北莊的紙撚容易被翻頁的拉力扯斷,也造成了散頁的困擾。

所以到了明朝中期以後,就換成了線裝的形式。

不易散,形式美觀,是古代書籍裝幀成熟的標誌。

線裝和袋背裝差別不大。

不是把線裝紙的封面和封底粘在書背周圍,而是在上下各放壹張活頁,然後用小刀把書的上下和書背割在壹起,用浮石打磨,再在書脊處打孔,用線紮起來。

線多為絲或棉,孔的位置相對於書脊比紙撚更遠,這樣裝訂後紙撚不外露。

最常見的方法是四針縫合,偶爾也有六針或八針縫合。

有時,書的腳往往用錦緞包裹,這叫包角。

包被裝和線裝書容易磨損,所以平放在書架上收藏。

為方便起見,書名和卷號也寫在靠近書背的書根上。

因為是橫放,所以封面不需要用厚硬的材料,多是用比書紙略厚的紙,有時用布面,所以有壹種柔軟親切的感覺。

因為書是軟的,為了防止損壞,用木板或硬紙板做信封來保護。

信封的大小視實際需要而定,形狀多樣。

用紙板做裏子,白紙做裏子,外用藍布或錦緞做面。

信封壹般是從書的封面、封底、書口、書脊折疊包裹,兩端從書的上下兩面露出。

還有“四合壹套”都是六面緊裹,在拆信的地方往往挖成月牙或雲頭,稱為“月背帶”或“雲頭套”。

此外,用木箱或夾板制作精美的信封也很有用,既保護了書籍又為書籍增添了藝術和典雅之美。

藏書家為了保護珍貴的古籍或善本,往往會制作專門的卷軸裝置來保存書籍。

於是,書籍藝術的創造者施展了他的智慧和技藝,誕生了中國獨特而豐富多彩的書籍裝幀形式,成為中國古代書籍文化藝術園地中的壹朵奇葩。

中國圖書文化的精髓對世界的貢獻體現在各種形式上,如《四庫全書》的信封、《周易》的書箱、《二十四史》的書櫃、羅坊的書屜、齋藤優子皇家《全書》的書箱等,舉世矚目。

  • 上一篇: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形成歷史觀
  • 下一篇:福建有哪些上市公司(全是股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