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妳誤解最深的歷史人物是誰?

妳誤解最深的歷史人物是誰?

最被誤解的歷史人物之壹是孔子。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偉人。第壹個是聖人,他塑造了整個中華民族的靈魂,他的思想閃耀著人性的光輝。第二個是偉大的領袖,中國人民和全人類的解放者。他們不僅是中國的偉人,也是全人類的偉人,不僅是歷史上的偉人,更是人類未來的引路人。

時至今日,他們的思想所展示的力量還只是剛剛嶄露頭角,未來才是他們的舞臺。第二個我壹直沒有誤解,我就只說第壹個,孔子。

誤區壹:身材矮小。

在古代,營養不好。對於壹個七英尺高的人來說,大約是160厘米。孔子應該這樣嗎?其實他身高九尺六寸,大概220cm (190cm),和姚明差不多高。壹個175的人,手臂伸直可能連頭頂都摸不到。看到他,妳的第壹印象肯定是,天啊,這麽高!

誤區二:脆弱

高了就有必要強嗎?當然不是,又高又專業的運動員和教練,妳覺得強嗎?孔子是射箭教練和戰車駕駛教練。要求所有孔子弟子開槍防守。

射箭怎麽樣?孔子帶弟子練射箭,會有人看。這就好比妳邀請幾個朋友去打野球,路過的人都能被吸引過來圍觀。想想吧。那是什麽水平?

開戰車有什麽難的?小時候回農村老家,坐手扶拖拉機,在田間地頭走壹公裏。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屁股都不敢碰座椅。為什麽?因為太顛簸了,壹坐下來就相當於被板子打了屁股,我受不了。別坐下。有幾次我差點被扔出公交車。

這應該是古代的路況,拖拉機至少是充氣橡膠輪,孔子開的車是木輪。想想難度。而且我是坐車而不是走路,動力來自發動機。人開車去打仗,這是壹件令人絕望的事情,動力來自馬匹。就考慮這個難度吧。

誤區三:溫柔敦厚

當然這是孔子提倡的,我估計他最後也做到了。然而,這不是他天生的。孔子出生在壹個武將家庭。他的父親有十英尺高,甚至比姚明還高。他有壹次單手舉起城門,救出了壹半的部隊。很激烈嗎?我生了壹個和他差不多高的兒子。妳覺得這個遺傳基因怎麽樣?

孔子通常帶著壹把劍。當時兵荒馬亂,不值得不行。

孔子非常愛吃肉。妳聽說過“三月不知肉味”嗎?首先,妳得吃三個月的肉。

猛將的兒子,兩米多高,職業運動員的身材,手持寶劍,每頓都吃肉,說他是老師,妳大概不信。

誤區四:嚴肅刻板

相反,這是壹個走在街上聽人唱得很好聽,還能纏著人跟別人學的高手。而且我彈琴唱歌,學壹首新曲子,可以練到不愛吃肉的地步。徒弟的音樂也是必修課,估計夠組成幾十個樂隊了,而且經常聊天的時候還有徒弟彈鋼琴做背景音樂。

有時候對學生來說沒什麽大不了的。去衛國,要見壹個女粉絲。畢竟她是衛國夫人,我見不到她不行。結果弟子誤會了,想知道老人想幹什麽。我不高興了,看了孔子壹眼。孔子急得發誓說,如果我不說我要的,上帝就不會喜歡我。這個老人多有趣啊。

誤區五:迂腐

孔子壹行在周遊世界時,曾被壹支地方武裝包圍。雙方打了幾次對方發現占不到便宜。沒錯。這裏都是職業隊。所以和談的條件是不允許孔子保家衛國。孔子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對方也就放了。

但是孔子轉過頭去保家衛國了。門徒們仍然感到疑惑。老師是不是太沒有信仰了?壹答應就反悔可不好,而且這麽簡單明目張膽。孔子說了什麽?他說我是被迫同意條款的,相當於被搶了。最後跑了出來,只好聽強盜的約定。這怎麽可能是真的?如果妳不聽,去妳想去的地方。

這是迂腐嗎?叫狡猾也不錯,其實應該叫智慧。

誤區6:書呆子

我已經談了很多關於運動員、歌手、表演者、教練和作家的話題。想想吧。六藝大小,禮樂射書數,詩樂易春秋。妳不僅知道很多,而且妳什麽都擅長。就算是現在,恐怕也找不出幾個這麽全面的。妳叫他書呆子?如果他是書呆子,那麽世界上就只剩下書呆子了,更多的是沒用的甚至是書呆子。

誤區七:泥濘。

大多數人根據“中庸”這個詞給自己貼上標簽。其實“中庸”這個詞的外延很廣。沒有壹定的經驗和造詣,真的是無法理解。這個平庸,查詞源,基本意思是商周時期用的。中間不是妥協,雙方都不會得罪,但左有左的好處,右有右的好處。我們做什麽呢不是中間不走左不走右,而是左邊好用就走左邊,右邊好用就走右邊。關鍵就是這個常用詞。好用是目的,左右只是方法。長此以往,難免時左時右。最後,據統計,是壹半左壹半右。這叫中。

我甚至懷疑“中國有用”這個詞和“中庸”有關系,方言“中國不對?”可能是“中庸”的“中”,當然也是“為中國服務”的“中”。我們可以以後再研究。

誤區八:好人

“在法庭上跳舞真讓人受不了!”這是聖徒的憤怒。這句話是在罵當時的實權派,比現在當面罵川普還危險。沒弄對就掉腦袋,人家就敢罵人。是對印象的顛覆嗎?

還有壹次,齊魯結盟邊境,齊國想占便宜,就在邊境買野人,基本都是土匪,想劫持魯王。在如此危險的事情上,所有掌管魯國的人都畏首畏尾,只有孔子敢於站出來,盡管這不是他的職責。

壹般來說,聯盟會搭建壹個土制平臺,兩國國王在上面采訪,其他人在旁邊觀看。開講前照例要表演歌舞助興,齊把土匪叫上來,說要來個戰舞。什麽是戰舞?正提著刀和盾走向地球的桌子,愚者知道是怎麽回事,明武裝綁架。

如果真的行動,在場的魯人沒有壹個會好的。如果是,妳們都害怕嗎?在場的人也差不多,不知所措。只有孔子走上土臺,站在強盜面前,攔住了他們...

壹個人殺了幾十個有組織有預謀的武裝匪徒,是好人嗎?這簡直就是霸氣側漏。結果呢?孔子義正詞嚴的話讓齊國君主蒙羞,所有的強盜都被趕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什麽意思?老好人能做到這壹點?

誤區9:什麽都沒有。

孔子當過統帥,相當於市長、市委書記;坐大處,相當於建設部部長;坐大坐小,相當於公安司法部長;最高級別的參與是代理總理。當然,與他真正的職業生涯相比,這些政治成就可以忽略不計:

子對的迷茫只字不提,不知死活,保護了中華民族幾千年,從未陷入宗教泥潭;孔子講仁,仁者愛人。這個仁字,是中華文明的人性光輝,讓這個文明永遠溫暖;有無差別教學、因材施教、因時制宜、溫故而知新、舉壹反三等教育思想。直到現在,他們還沒有跳出他的框架,教育才是孔子真正的道。

弟子3000人,聖賢72人。這是他的實踐,是幾代人的楷模,為教師這個偉大的職業樹立了標桿。

這個文明延續了幾千年,他功不可沒。這個文明的潛力遠未被發掘,在未來,它將是整個人類的歸宿。

誤區十: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孔子年輕的時候很窮,幹了很多臟活。他的第壹份正式工作是倉庫保管員,幹得不錯。現在的職場,人家絕對是優秀員工,很快就會升職加薪。

誤區十壹:反對法治

首先,古代法家的思想核心其實是儒家的,與現代法律的精神是不同的,而法家只是在儒家的核心之外包裹了壹層方法。

法家源於儒家,他與儒家的沖突只在於方法。儒家認為可以通過“禮”把世界引導到理想世界,這有點類似於榜樣的力量;而法家則認為,榜樣是不夠的,人性本惡,要用“法”來約束。如果不是嚴格約束,妳以身作則誰會在意?我確定怎麽賺錢。到時候大家損人利己,天下大亂。

孔子認為榜樣的力量是可能的,大概是因為那時天下將大亂。那時,“儀式”並非遙不可及。畢竟周朝之前就已經這樣了。

等到韓非子到來的時候,“禮”顯然已經過時了。以孔子的透明度,我想他可能會在另壹個時間修改他的方法。

所以孔子當時沒有法治的觀念,他認為“禮”是可以挽救的,所以他不談法治,但是他根本就沒有想過,更談不上反對。

誤區十二:百家爭鳴

看歷史,好像老是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四家在打架,大家互相攻擊,貶低儒家的話很多。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將四大流派並稱為壹起,但實際上,它們根本不是捆綁在壹起的,而是有著重疊的核心和不同的方法。

首先最早的道家,他講宇宙萬物,道與德兼備,這是最大的圓。

孔子專門拜訪和請教老子。更重要的是,他們讀的都是壹樣的書,比如《禮記》《詩經》《易經》等等。而且老子在周的圖書館,這些書都是周的書。所以,他讀的書可能比孔子還多。從孔子後期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他繼承了老子的很大壹部分思想,尤其是關於道的思想。孔子不再講了,只講德性。

感覺在知乎上看到壹個有趣的問題。我掃了壹眼答案,發現大部分人都回答了,但是有壹塊需要展開,我只需要單獨展開。孔子發展了德性的部分。這些都是重疊的部分。有什麽區別?

就是這樣。道家認為妳什麽都不管,讓社會自生自滅。這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妳治理壹個大國,如果妳煮小東西”,不要折騰。這麽多小玩意妳能壹個個折騰嗎?顯然不是。蝦折騰多了,小貝就壞了,吃不下了。儒家不認同這種方法。儒家要用“禮”積極以身作則,引導大家效仿。妳先以身作則,大臣效仿,父親效仿,兒子向父親學習,這樣就完美了。

法家來自儒家,他連德性都完全不講。孔子在這方面是對的,但我不同意他的方法。學習壹個好榜樣是好的,但是如果有人沒有呢?而且只要有壹個人不學,系統就會有危險,損人利己的人就會有機可乘。這個例子就更厲害了吧?所以,樹立榜樣是沒有用的。應該用刑法嚴懲損人利己的人。別人看到這個教訓,不敢越雷池壹步。

墨學也脫胎於儒家,墨子開始向儒家學習。他也覺得榜樣不好,認為“禮”的等級之愛不是終點,是中間狀態。他認為終點是兼愛,無差別的愛,壹個世界和* * *唯物主義。因此,他創立了另壹個墨家學派。

其實孔子未必反對大同。以他的風格,很可能和後來的墨子壹拍即合。他想站起來,站起來,他想實現。這種仁壹旦實現,其實就是兼愛。但是墨子的思想太超前了,他的組織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完全自成體系。這是壹個比“儀式”更不穩定的均衡,實際上是壹個“帕累托均衡”。這種均衡雖然是最優的,但卻岌岌可危,所以墨家很快就失去了實體組織。

神話13:偉人之戰

偉大的領袖曾經跨千年批判聖人,就是著名的“批判森林,批判洞口”。既然兩者偉大程度相等,那麽如何理解這種批評?

其實這還是道與君子之爭,可惜被小人利用了,後來的路完全歪了,也不知道去哪了。直到現在,不明所以中仍有壹些人想借領導之光發泄個人怒火。反正他們得噴。為什麽不拿領導當借口?不信可以看評論區。

有點類似於儒墨之爭,但顯然這壹次的理論基礎更紮實,而且剛剛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實踐,當然也更具有批判性。

面對這種批評,孔子知道了會怎麽想?他可能會欣然接受。如果兩人在天上相遇,大概會牽著手聊聊天,好好喝壹杯。這是君子之爭,小人難以理解。

補充0:誤解太多。千百年來,各種妖魔鬼怪都以孔子為招牌,招搖撞騙,中飽私囊。孔子告訴子貢,仁就是“想做人就要做人,想做人就要做人”,但他沒有讓子貢這麽做。而是要求他“寬容”,意思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什麽?我怕以後有人通過這句話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這就是孔子的大愛計劃。

朱的理學確實把儒學帶入了泥潭。其實現在評論區被罵的不是孔子,是朱,只是普通人分不清而已。

補充1:五四運動的口號“打倒孔子的店鋪”其實包括後半句“救救孔子”,當時救了,現在也需要救。儒家思想太塵封,也難怪大家看不懂孔子。畢竟張著嘴罵人更容易,翻書有多麻煩?再說,張口就來的人,也不壹定懂經典。

如果我能理解它,我可能不會詛咒它。畢竟,它既不聰明也不新鮮。子貢已經回答說:“仲尼不能被摧毀。別人的聖賢,山頭,還能超越他們;仲尼,太陽和月亮,壹無所獲。人雖欲自刎,為何傷日月?更常見的是見其不明。”

對於噴子,他也給出了回復:“我覺得我認識壹個字,我覺得我不認識壹個字,不能馬虎。”

補充二:關於道路,我傾向於墨子,但墨家的核心和儒家是壹樣的,兼愛是仁的表現。孔子只追求仁。至於是通過儀式還是法律來實現,人們根本不關心。無論哪種方式都有意義,這就是所謂的中庸之道。最終目標是實現世界大同。孔子沒有說。也許他沒想到,但如果他聽說了,他肯定會同意的。這是壹位紳士。如果孔子活在當下,他壹定是和主席壹樣堅定的* * *制作人,墨子也是。

  • 上一篇:日本歷史上新當選團體的成員、職位和等級
  • 下一篇:北宋和南宋的歷史故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