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如何保護歷史文化

如何保護歷史文化

首先要充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範圍。中國傳統文化是壹種反映民族特征和面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和思想形態的總體代表。是指中華民族及其生活在中國的祖先創造的,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悠久歷史、深刻內涵和優秀傳統的文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式表現出來的各種民族文明、習俗、精神的總稱。其內容包括:儒、道等百家思想;傳統文學、中國戲劇、宗教哲學、民間工藝美術、中國武術、中國建築、中醫、茶藝、漢服、鋼琴、象棋、字畫、十二生肖等等。

其次,我們應該從所有傳統文化中提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並發揚光大。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指經過幾千年考驗傳承下來的精神財富,要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對自己文化本質的認同、肯定和堅持。當人們處於不同文化接觸、碰撞、對抗的環境中,自然需要壹種文化認同來維持自己統壹的理性反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概括:科學技能和倫理價值觀。從科技的角度來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主要包括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園林建築文化、工藝美術文化、戲劇、舞蹈、相聲等娛樂文化、武術健身養生等體育文化、天文歷法、中醫發明和理論等。從倫理價值的角度來看,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可以概括為君子文化、尚賢文化、謀略文化、恥感文化、禮儀文化、忠孝文化、愛國主義、人道主義、中庸之道、天人合壹、和而不同等等。顯然,第二層的本質是最讓我們自信和自豪的。經過幾千年的演繹和揚棄,它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意識形態和行為規範,滲透到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規範社會發展、主導人們思想行為和日常生活的強大力量。

第三,要辯證地認識中國的傳統文化。要認識到壹些傳統文化有其時代特征,打上了農業文明和封建制度的時代烙印,具有壹定的歷史局限性,在某些方面不能適應當前新時代和民族復興大業的現實要求。比如“誠信”在中國傳統倫理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作為中國幾千年的主流文化,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儒家倫理的壹些重要組成部分根植於尊卑的“縱向關系”,這是由封建皇權至上、官僚權力等級和宗族血緣關系決定的。信任君主的忠誠;第二次相信父親是孝順;信夫妻,信兄弟姐妹,又信親友,為義;陌生人有什麽規則可循,卻較少涉及,幾乎空白這種由“縱向關系”決定的特殊信任程度高、普遍信任程度低的信用結構,與現代信用理念所要求的“橫向信任”的平等性和壹致性相違背,難以適應傳統人際交往範圍從有限的“熟人社會”向人際交往空間無限的現代“陌生人社會”過渡的倫理需要。此外,儒家建立信用的觀念更多依靠人格自律,忽視外在約束的保障,重德輕規,將道德修養視為簡單的人格修養活動。這與立信的信用結構截然不同,立信主張現代誠信理念中的自省與他律、強制約束與引導約束有機結合。上述文化歷史傳統的無形滲透和深層慣性,加大了我國公共誠信理念現代化的難度。事實上,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並不完全沖突,中國的哲學思想與現代思想也並不根本對立。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精華可以成為中國現代文化的有機內容。

第四,我們應該提倡通過文藝創作生動地贊美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因為文化故事的感染力非常強。比如2002年電影《英雄》的情節,充分表現了壹種英雄主義意識和家國情懷:“壹個人的痛苦與世界相比不再是痛苦,趙秦之間的仇恨與世界相比也不再是仇恨。”無名在關鍵時刻沒有殺死秦王,最終沒能逃脫而死。他建造了自己的墳墓。他為世人的義建造了墳墓。秦王為了統壹和暴政,給自己建了壹座墳墓。站在高處,眼光遠大的人是孤獨的,因為沒有人能理解。秦王的孤獨在於,全世界沒有人能理解自己,而自己的知己卻是自己的敵人。在他面前能理解自己的人,都希望他殺了他們。這種孤獨既可悲又可恨。看過電影的觀眾自然會重新審視中國文化,審視自己,審視孤獨高處背後的孤獨。再比如,不同於普通古裝劇的宮鬥題材,電視劇《火中涅槃》走偏了,講戰術,最後以個人救贖和家國情懷收場。這部劇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忠君的愛國思想。主角梅不是傻子,卻壹直走曲線救國路線,無法揭竿而起,仗義執言,通過巧妙的策略來維護正義。雖然方法受歷史限制,但對主角的性格和思想深表欽佩。難怪有人評論《火中涅槃》是中國版的《基督山伯爵》。遺憾的是,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並沒有通過文化產品創造和表達出來,這是未來努力的主要方向。

第五,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比如可以通過新聞節目直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2017年,央視主持人董卿主持的《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等具有中國文化元素的大型綜藝節目,不僅獲得了極高的收視率,也激發了群眾對詩詞文化的極度熱愛,實現了節目受歡迎、群眾愛* * *的局面。比如在宣傳中可以利用先進技術加強影響效果。現代科技的發展為人們展示和傳承傳統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徑,比如3D打印、AR和VR技術、O2O等等。在旅遊中,尤其可以結合中國文化的各種因素,如建築、家具、鋼琴、象棋、字畫、茶藝等等,形成各種吸引人的場景,這是非常值得我們中華民族驕傲的。當然,最重要的是,當人們在現實中遇到難題時,往往能從中國文化的精髓中找到解決的鑰匙,比如《易經》、《中庸》、《和而學》等等。孔子提出“做官是學習的最好方法,學習是做官的最好方法”(《論語·張子》),有深刻的道理。如果只追求“學而優則仕”,忽視“學而優則仕”,就容易形成官僚主義,甚至導致社會腐敗。

第六,及時糾正壹些地方政府和個人的錯誤做法,防止中國傳統文化的負面傳播。“文革”時期,從上到下對傳統文化著作、學術思想和學術界代表進行了激烈的政治批判。“文革”期間提倡的“破四經”,對經典文物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造成了傳統文化載體的湮滅。這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起到了非常不好的負面作用。改革開放後,西方國家憑借其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和話語權優勢地位,不斷向話語權相對較弱的國家滲透自己的價值觀和文化習慣,給我們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構建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帶來了巨大挑戰。與此同時,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現狀並不盡如人意,最突出的問題是普遍存在重視知識傳授而忽視精神內涵闡釋的現象。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壹些學校以應試教育為導向,強調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灌輸,簡單地讓學生記住壹定的傳統文化知識,相對缺乏對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養的深入挖掘和宣講。這是目前的核心問題之壹。此外,壹些地方政府的不當庸俗化可能會產生負面效應。比如國內某知名傳統文化旅遊景點出口處的禮品店,擺滿了孔子形象的小布娃娃,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偶像的不尊重,甚至是醜化。這種現象應該盡快制止。

  • 上一篇:2007年6月生鐵市場
  • 下一篇:米奇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