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讀《中國歷代得失》的收獲。

讀《中國歷代得失》的收獲。

這段時間有幸讀了錢穆先生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雖然題目是中國政治史的得失,但其實主要講的是漢、唐、宋、明、清五代。這主要是因為錢穆老師只講了五次課,每次都限定在兩個小時。所以錢穆先生選擇這五個朝代,也是因為這五個朝代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書中對這五代的政府機構、考試選舉、賦稅制度以及國防和兵役制度進行了粗略的論述,並對這四個方面的得失進行了分析。下面說說這本書的壹些特點和壹些讓我印象深刻的想法。

因為這本書是錢穆先生的講義,所以這本書有很多不同於現在普通書的特點。首先,這本書的語言特點是口語化,通俗易懂,讀起來不費吹灰之力,就像聽錢老師講課壹樣。其次,這本書更“簡單”。現在壹般都是用書來闡述自己的壹些觀點,會引用很多資料,並註明資料來源。這類書雖然更具學術性和規範性,但也更具功利性。讀完《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就像壹位老先生平靜地給自己的學生講述過去發生的事情。但是,老先生想教給學生的要點,在學生的頭腦中漸漸清晰起來。這可能就是每個人的魅力吧。最後,這本書的書名是《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但錢穆先生在書中並沒有說哪個朝代、哪個制度好與不好的意思,而是旨在讓讀者真正了解這個制度,然後得失自然就壹清二楚了。我覺得這本書的重點應該是歷代政治而不是得失。

當然,作為講義記錄的書也有其不足之處,比如不夠系統,文章結構略顯淩亂。

除此之外,錢穆老師在講授本書的知識要點時也非常形象,經常能把難懂的知識變成簡單的例題。其實政治體系是比較深奧的,各方面的關系很復雜,很難理解。尤其是古代的政治制度,它的名字我們並不熟悉。錢穆老師用了很多生動的比喻,把深奧的知識點變成通俗易懂的比喻,讓人壹目了然。明白了類比,再回頭看看古代的政治制度,就豁然開朗了。比如,錢穆先生在談到唐代政治觀察家與地方官員的關系時,就用現代監察官與大學校長的關系做了類比。如果督學的地位高於校長,就會降低校長的地位,不利於大學的管理。所以說明唐政治中監察歷史的權利高於地方官,壓制被監察的地方官不利於地方行政。又如九品鄭智制不適用於晉代時,錢穆先生用“壹藥治壹病,病愈不宜服。否則,藥物可以治愈疾病,也可以引發疾病。“九品制”的比喻只適用於魏國這個地方與中央政府失去聯系的特殊時期,不適用於與金統壹天下的時刻。如果繼續使用這種制度,只會帶來壹系列的弊端。正如九品鄭智系統在金代使用,它最終發展成為壹個閘閥系統。

細讀下來,錢穆先生提出的很多觀點讓我覺得很有用。首先,書中提到的“歷史觀點”和“時代觀點”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和評價歷史機構,或者事件和人物?以前記得的是分析他們的兩面性。現在看來這還不夠。我們需要在更高的層面上看待過去。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背景,當時的制度就是為了適應那個時代而產生的。比如我們現代人壹說起皇位世襲制,馬上就覺得不可取。這種制度是腐朽落後的,尤其是與西方民主制度相比。現在看來是要繼承皇位了。在西方歷史上,希臘和羅馬都是小國寡民。他們選舉領導人,只要城市居民聚集在以色列的空地上,他們就能顯示人民的普遍意誌。秦漢時期,中國幅員遼闊,戶口至少有幾千萬,中國是壹個農業大國,有幾千萬農村分散在全國各地。當時中國不可能實行民選制度。同樣,我們現代人也不能用現代民主制度來批判當時的皇位世襲制。

但這並不意味著時代意見完全沒有意義,而是時代意見的地位相對於歷史意見來說比較低。其實這就要求我們在評價歷史上出現過的政策、人物或事件時,要充分了解時代背景。

正因為壹個朝代的制度需要結合其歷史背景來分析,所以歷史背景就顯得尤為重要。錢穆先生在介紹某項制度時,也盡可能詳細地描述了當時的時代背景,讓讀者進入當時的環境。如果再看這個制度,會發現這些制度當時也是被強制的。比如在談到宋朝的兵役制度時,首先介紹了宋建國之後的嚴峻形勢,分析了宋朝面對的是北方強大的遼國,而宋朝的都城在開封,易攻難守。壹旦與遼開戰,如果戰敗,將危及國家根基。所以不敢輕易開戰。因為在這種環境下,宋代的兵役制出現了“養兵不戰,明知不能戰而不得不養兵”的奇怪現象。

第二,多角度看事情。這本書的書名雖然是《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但書中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並不局限於政治。錢穆先生說:“沒有壹個系統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系統必須相互配合,形成壹個整體。否則,那些制度就會被分割,永遠不會存在或得到實施。”所以這本書不僅講政治制度,還包括軍事和經濟制度。因為這些系統必然同時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經濟是政治存在的基礎。用現在的話說,經濟決定政治。軍事也是政治的保障,因為軍事並不強大,被推翻的王朝也不在少數。這說明我們在分析壹個朝代的某項制度時,壹定要及時結合其他制度,有利於我們客觀評價。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們在看觀點的時候,要聯系與這件事相關的其他方面,才能看得更透徹。比如《切糕》廣為流傳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看到,它不僅僅是市場經濟的混亂造成的,也有政治的原因,還有民族融合過程中的問題。

三、變化的制度,只有認識到制度是變化的,才能把握每個制度的真相。每壹個制度都會受到先有制度的影響,也會影響後有制度。只有看到這壹點,我們才能真正理解這個系統的真正影響。這在考試和選舉制度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唐代的科舉制度有漢代科舉制度的影子。從考選到真正意義上的考試,形成了科舉制度。從這裏可以看出檢察制度的演變過程及其深遠影響。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唐代科舉制度的最終形成來自於歷史的積累。

最後,我看這本書最後壹講的感受。上次講大清制度,感覺錢老師這次講的肯定和大清制度關系不大,大部分都是批判。據說清朝的壹切都是從滿族部落的私心出發,所以只有法術,更不用說制度了。他還說,“總之,在清朝制度中,今天真正值得我們稱贊的項目實在不多。”錢穆先生壹直把清朝的統治稱為“滿清政權”,他們所有的政策不過是用滿清部落來控制中國人。似乎不承認滿清是中國,把滿清人和中國人區分開來,含蓄地透露出壹種“大漢族主義”或者民族主義。在中國56個民族團結的今天,這種偏見真的沒有必要。

總的來說,這本書值得壹讀,很多關於歷史的觀點和看待歷史的方式都值得借鑒。

  • 上一篇:溥儀講述袁世凱謀殺光緒皇帝的內幕,害怕光緒皇帝復位。
  • 下一篇:NBA火箭隊最長的連勝紀錄是多少?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